资源描述
论中美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的影响摘要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长期以来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一直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贸易逆差对就业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美日贸易逆差和美中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贸易逆差与就业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1984年至2016年美中贸易数据,结合相应年份美国就业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论证美中贸易逆差及其他各个因素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效果。关键词: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就业;美国失业率AbstractThe US trade deficit problem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and paid attention to. The reason is that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is a world power, the economy is at the top of the world, and the economic system is the worlds strongest, there is still a trade deficit, and this phenomenon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The trade deficit has an impact on many aspect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mpact on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S-Japan trade deficit and the US-China trade deficit will have an impact on it. Here, we will combine theory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to compare them. The unemployment r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ffected by many situations. We have built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our predecessors. After analyzing the 32-year data from 1984 to 2016 by US-China trade and US employment, we use actual data to show that the US unemployment rate is affected by many aspects. The factors affect the situation.Key words: U.S. -China trade deficit; U.S. employment;U.S. unemployment rate目 录一、绪论2(一)选题背景2(二)研究意义2(三)文献综述3(四)研究结构和思路4二、美国就业现状与贸易逆差成因分析4(一)美国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1.宏观经济因素52.微观经济因素53.对外贸易因素5(二)中美贸易逆差成因分析61.贸易统计原因62.经济原因7三、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9(一)模型构建9(二)变量解释及数据来源10(三)中美贸易逆差与美国就业关系的实证检验111.VAR系统稳定性检验112.格兰杰因果检验12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3(四)实证结果分析15四、研究结论及启示16(一)研究结论16(二)启示17参考文献18致谢19一、绪论(一)选题背景货物贸易逆差在美国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71年,从八十年代起一直持续下去。在那个经济大发展时期,日本的加工贸易飞速发展,据统计,1970到1988这不到20年,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增长了539.02亿美元,1988年的贸易逆差更是占美国全部的39.46%,达到了555.08亿美元。但是在美日贸易逆差飞速增长的时间内,美国经济也发生了变动,经济增长缓慢,就业率低,并且认为这都是巨大的美日贸易逆差导致的,因此,美国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与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在协议中要求日本升值日元。美国与日本的经济问题就此协商好后,中国此时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这使得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也增大了,此后,美国贸易保护便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美国就业率在金融危机之后忽然下降,引起了美国政治家的高度重视,失业率上升是否与巨大的贸易逆差有关,这是他们目前重点研究的内容,也因此,中国与美国之间贸易矛盾不断恶化。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中贸易逆差的不断增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美日贸易关系和此次差别不大。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美中贸易逆差每年都在增大,到了2016年占美国总体贸易的47.19%,达到了3470.78亿美元,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美国总体贸易赤字中所占的份额急速增大。美国已经有了贸易保护的意识,这是因为自由贸易的反对者坚持进口给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威胁,就业率下降更是受它的影响,这些极大的阻碍着美国的发展,所以这才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的屏障以保护美国的贸易。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在一直增大,之前日本一直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伙伴国,中国在2000年就取代了日本。(二)研究意义2008年的金融危机早已结束,但是很多国家在经济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国家政府已经亏欠了很多债务,人们收入水平严重失衡,就业率持续降低,这些严重影响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且这些情况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很多领导人,决策人为了让经济迅速发展,就业率持续增高,开始大力推进本国的投资,提高出口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贸易,经济,和就业这三者的关系开始被人们重视。美日,美中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各公民都不看好贸易逆差;中日的政府和货币都有利于出口贸易并因此被控诉;中日的产品都在美国受到了排斥,这些都是中日做为美国贸易来源国的相同点。在这些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将同时研究中日和美国的贸易逆差与美国就业率的关系,寻找这两种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用实证的方法分别探究它们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是否有相同的性质。(三)文献综述1.关于总体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影响的研究劳伦斯(2010)对比了1998年和2010年两年的贸易和就业水平,贸易对就业的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否定。经过调查表明,如果进口产品被美国国内生产的产品替代,对于制造业,就业将分别增加260万和290万的人数。但是,在过去的12年种,制造业中有600万人失去了工作,这与贸易平衡和美国的当前国情的贸易逆差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对于减少就业岗位而言,制造业的贸易逆差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在以往的十几年里,产生了微不足道的影响。1996年至2006年,对美国就业的影响,罗克斯堡等人(2012)进行了实地的考究。发现贸易平衡行业不同,对就业的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随着就业人数的减少,该行业的贸易平衡将为美国带来220万个制造业就业机会,而由于贸易平衡或离岸外包,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约20%。除此之外,也可以发现美国知识密集型产业也致使就业率高于制造业。截至2006年为止,知识密集型服务在美国创造的就业机会达到1500万个。这个和知识服务的增加存在紧密的联系。对于有关文案中,大部分专家通过分析实例的方法来研究不同行业贸易平衡对美国就业的影响,有的甚至借助分析数据的方法将结论得出,但分析理论过程中缺乏严谨性。根据调查的对象而言,专家们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只考虑制造业贸易逆差的因素,对美国整体贸易和就业结构,缺乏合理地分析。2.关于美中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影响的研究对于美国就业,在研究美中贸易逆差所在产生的影响时,在大多数国内专家看来,影响美国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美中贸易逆差。李未无(2004)实证研究美国35个工业部门2001年至2003年两年中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美国对日出口量和制成品生产率的增加是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美中贸易逆差关键的因素。而在夏先良(2010)看来国际产业分工是国际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是国际贸易。所以,对于美国失业率,中美贸易不平衡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他认为限制美国销售中国进口商品是错误的行为。相反地,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应该得到加强。项松林和赵曙东(2010)对2001年至2006年美国16个行业的真实数据加以利用,实际考证了中美贸易对美国制造业就业带来的变化。经调查显示,美国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主要在于实际工资,企业发展状况和公司规模,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并不是造成此问题原因之一。陈心颖(2012)对1983年至2009年的中美贸易和美国就业进行大量考究。经调查显示,美国的出口与就业之间存在相反的变化。美国正在改变中国进口和美国就业之间的关系。美中贸易逆差实际上促进美国就业的人数的增加。张永辉和朱炳元(2013)对当代美国人失去职务岗位的因素做出相对应的分析。认为美国失业人数不断提高主要源于金融危机,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以及转移国际产业。导致美国失业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中美贸易逆差。戴枫、陈百助(2016)以投入和产出为基础,通过中美贸易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美国就业的主要影响。经调查显示,从中国进口普遍会减少美国的就业能力,根据就边际就业效应,对于制造业部门,中美贸易的影响力大大减弱,但是对服务部门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四)研究结构和思路 本文共分为4个部分,具体研究框架如下:第1部分为绪论,结合美中贸易逆差的背景,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按照相关文案中所讲,贸易与就业关系理论及进展进行了具体阐释,对贸易逆差而言,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对国家经济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并国内外专家审查了美中贸易逆差影响美国就业的相关书籍。 第二部分对于美国就业现状及其导致的原因,以及美中贸易逆差的成因和现状做出分析,并通过统计学,研究了美国贸易逆差与就业的相关性。并作以分析。 第三部分是实证考究,三个步骤具体如下:首先对美国就业关系,利用稳定的VAR系统进行检验;其次,运用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方法,美国失业率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加以验证; 最后,借助脉冲响应函数的方式,对导致美国失业率的各种原因的脉冲响应图加以绘制,贸易逆差以及其他多种愿意对美国失业率产生的影响清晰可见。第4部分为研究结论,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政策启示。二、美国就业现状与贸易逆差成因分析(一)美国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宏观经济因素(1)经济周期美国的整体就业形势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波动。失业率在美国历史上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波动幅度很大。美国的失业率特别是在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已经重新创造新的峰值。如1973-1974,1980-1984和2008-2012等多个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失业率迅速提高,失业率经济复苏之后,就达到趋于稳定的阶段。(2)技术进步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采用新技术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工厂工作也日益发达并发展趋于自动化。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创新技术,生产资源所需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减少了所需要的劳动力。 除此之外,生产自动化增加了许多行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所需,而并没有对低技能劳动力特别需要,这也导致了一些就业人员找到工作的难度增加。自1970年至今,即便美国处于非经济危机,仍旧有大于4的人找不到工作。(3)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二者是互相作用的。以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就业的根本因素。国家只有不断繁荣昌盛,就业率才能得以充分提高。阿瑟奥肯,一位经济学家在1960年左右就将失业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被称作奥肯定律。这一定律的具体内容是,失业率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时趋于下降,反之亦然。这一定律也适用于美国就业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2.微观经济因素根据细微的差别上看,对于人们工作意愿所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工资水平,和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关系,人们的工作意愿将随着平均工资提高而上升,自愿失业率也因此会下降。如果平均工资水平远远小于预期,部分劳动力会辞职,这是失业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资水平的提高也是导致公司成本增加的关键因素,从而使企业对所需劳动力下降,对于就业而言,产生的影响十分不利。3.对外贸易因素(1)贸易水平对就业而言,贸易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体现:首先,比较国家之间的优势对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产生了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说生产的产品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存在优势的产业发展也就相对的更为简单,这些行业将吸引就业者进入工作岗位;其次,企业为了将成本极大的压缩,许多公司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建立有关生产工厂,导致国内相关行业失业人数大大增加。最后,通过促进不断增长经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贸易对技术产生了间接影响。全球化的经济导致生产要素流动全球化,从而改变美国经济结构,新兴市场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由此增多,这也相应的波及到了美国劳务市场。发达的服务贸易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就业问题。(2)汇率若将经济封闭起来,对于就业而言,实际工资和价格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若就业率远远大于平均值,对通货膨胀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反之亦然。当保持就业率相对平衡的时候,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国际需求和国内需求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公司的供给和生产起到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多少也决定了国内外的供给的数量。此外,随实际汇率的涨幅,实际工资也因此受到波动。当实际汇率下降时,实际进口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于是实际工资也会随之减少,对于就业而言工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汇率对就业起到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二)中美贸易逆差成因分析对于中美双边贸易的争端其焦点主要是由于贸易失衡所引起的,所以可不可以很好的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认识会直接影响着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能否正常有序的发展。同时中美贸易逆差不是短期内就能形成的,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贸易统计原因,另一个是经济原因。1.贸易统计原因(1)中美贸易计价差异国际标准一般是中美进出口计价所使用的标准,然而在价格术语上进行实际使用时却有所差别。中美两国进口数据在统计的过程中都是以成本、保险和运费的到岸价(CIF)这三个方面作为依据来进行的;而在出口计价上,中国和美国不同,前者在统计数据时是以装运港船上交货架(FOB)来做依据的,后者则以装运港船边交货价(FAS)作为依据。对于FOB,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本国的生产成本,二是运费,还有一个是从码头装载上船的成本。而装载上船的成本费用如果是以FAS来进行计算的那么这部分内容是不存在的,因此FOB的值会比FAS大。对于出口额美国在选择FAS进行计算时,其对我国出口的统计数字相对来说就会缩小,反之中国选择FOB对出口额进行计算则会增大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统计数字。综上,中美贸易顺差之所以会产生,这两国出口计价方法的差异则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其在中美贸易顺差中大概占有7%的比例。(2)香港转口贸易我国对美国有75%的出口在实现的过程中是以香港转口贸易这个手段来进行的,在转口的过程中,货物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会有平均30%左右的增值产生,比如货物的转运、储存和加工等,这些货品利润的增值都是在香港转口商下得到的,相比之下,内地商就无法得到那么高的利润。 对转口因素不重视,过分高估美国统计的中美贸易逆差在中美贸易中转口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而美国统计进出口贸易时,在原则上其选择的是原产地原则,对于转口因素未能足够重视,通常在统计时把从香港向内陆转口的货物混淆在香港出口中,且在统计从华进口时香港间接从内陆进口的货物也算在其中,并把实际上隶属香港的转口增值包也囊括在内,但是对于这部分转口利润其实我国内地从未得到,于中国而言,其公正性并没有得到保证。所以我国对美的实际出口值进行计算时往往会低于美国统计的从华进口,且我国从美国的实际进口值则一般大于对华出口,因此显然在统计时最后必将导致美国对中美贸易逆差的夸大情况出现。中国统计的对美贸易顺差存在低估目的地原则是目前在进出口贸易统计中我国使用的原则,中国经由香港对美的转口货物在对美出口时一般不算在其中,同时美国经由香港然后再转口到中国内地的货物其也不是属于向中国内地进口,而是算进香港进口行列。这样在统计的过程中,我国对美的实际出口值和对美出口相比就会偏大。由此在统计的过程中低估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情况就会出现。 IMF数据作为参照值的中美贸易逆差情况由上文得知,不仅美国过分高估其对中美贸易逆差的统计,而且中国也有低估的情况存在,而这两种情况会直接影响着中美贸易的平衡状态。对于这个问题,其影响程度并不是对等的,这就是关键所在。从表2-1可见,参考值用IMF统计数据来看,美国在高估中美贸易逆差时,在程度上可高达平均为65.5%的比例,中国的则是平均为35.2%比例的低估程度,显然前者和后者相比前者较大。根据这样数据进行推断可得,在夸大中美贸易逆差的过程中美国明显比中国严重。而中美这两个国家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平衡难以得到保证则是主要因素,在构成中美贸易逆差的过程中转口因素则大概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表2-1 2009-2017年中美统计参照IMF数据的低估和高估程度(%)IMF参 照 值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平均美国高估77.166.963.980.349.669.766.650.065.5中国低估-50.9-43.6-41.6-33.7-28.1-42.5-28.0-25.1-22.9-35.22.经济原因东亚国家向中国的产业转移即使中国对美贸易有巨额顺差的情况出现,但相比于中美的双边顺差,我国总体的经常项目顺差明显小得多。而导致这情况产生则是因为在贸易顺差上,虽然我国对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其他欧盟国等呈现程度都不同,但是和很多亚洲的国家在逆差上却相当明显,这部分逆差对于中美贸易的顺差可以抵消很大的一部分。而在贸易格局上,我国和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美欧的贸易顺差是同时存在的,这也可以反映出东亚国家向中国产业进行转移也是影响中美贸易顺差的一个关键因素。首先,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国东亚国家在直接投资(FDI)上规模相当庞大,目前在中国FDI的总流入中,其就占了三分之二的比例。中国的加工贸易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很多东亚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香港等,他们为了让生产成本达到最低化,从而将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鞋类、体育用品等,以及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组装程序等部分向中国转移,然后再在中国慢慢的进行发展。现在,世界上很多制造品的加工装配任务都是在中国进行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品装配基地。而“两头在外”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则是中国加工贸易的本质,即原材料不是我们国家产生的,需要去进口,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是主要在本国使用,而是为了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东亚国家的加工装配业务已经向中国进行迁移,但是中国还是无法提供充足原材料和零配件,对于这些依旧需要进口,所以东亚国家的众多贸易逆差就由此而产生。其次,东亚国家把企业向中国进行转移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中国这个出口平台然后将在中国加工后的产品再向欧美市场进行推销。根据原产地认定的“实际性改变”原则,中国就成了这些产品的出口国,这样中国就成了唯一一个美国向亚洲国家进口的国家。这几年来,对美贸易的主体由中国加工贸易构成,在对美出口总量中其所占的比例就高达75%。而这贸易比重之所以能那么高则是因为之前东亚国家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向中国进行转移后所导致的,正因为如此,中美贸易顺差也在变得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在2004年到2006年这三年中,美国对华的逆差额占其逆差总额比例是逐渐升高的,即从24.9%变到了26.3%,然后再变到28.4%,而美国对韩国的逆差比重刚好相反,其是逐年降低的,即由最初的3.03%减少到了2.09%,然后再到1.64%,同时,中国对韩国的逆差额则是处于上升的态势。美国出口管制在高新技术上美国无疑是最先进的国家,而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的竞争力也是最为严峻的。从90年代起,美国在总出口中技术产品出口平均就占了至少25%的比例。该国家其任总统克林顿说过,在出口目标上,其希望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能是全球众多国家的佼佼者,而且在一些关键技术的出口上的优势要绝对保证。而在这样一个高新技术出口大国的存在下,对于中国却严格的管制着技术出口。自2001年到2005年这几年期间,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总额中,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所占比例非常低,仅有14.8%。“考克斯报告”是美国2009年推出的,在这报告中美国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就指控中国有盗取美核技术的嫌疑,于是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就越发强烈。在2009年上半年期间,美国对华技术出口仅有7.2亿美元的合同额,与上一年相比是下降的,下降的比例为15.6%。而2011至2016年中,在中国高技术商品进口总额上,美国对华的出口额在所占比例上就减少了一倍,即由原来的18.3%变成了9.1%。因为对华出口过分的进行限制,所以对华出口的机会美国是大大减少的。中国美国商会数据表明,因为严格的出口管制,所以至少年平均损失大概200万到3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在美国企业中是比较普遍的事,而那些在华的美国企业在此背景的影响下每年也会损失大量的资金。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技术产品中国的需求也在慢慢变大,而美国一直将中国当成强大的对手,所以就想限制中国的发展,即以出口管制对华技术这样的手段来进行。然而在对华出口管制的过程中美国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的,即在比较优势上美国就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对华出口的增长速率不容乐观。综上,美国的技术若想长远和快速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对对华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进行放宽,这样出口才能不断扩大,在这样情况下也会为美国贸易赤字的减少带来积极的作用。三、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模型构建依据上文分析,可以得知对一国就业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工资水平、经济发展状况、贸易平衡状况、汇率水平和技术进步,对其进行分析。第一,假设一国的总产出符合(2-1)生产函数: (2-1)在以上公式中,总产出用Y表示,技术因素用A表示,K为资本,N为劳动力。a和p表示要素份额系数,Y为允许要素改变生产过程的效率。消除(2-1)中的资本投入,可得: (2-2)根据非完全替代模型,假设两个国家所生产产品不同时候,那么一个国家内部对商品的需求只有与需求的均衡条件基本相当时候,才需要考虑汇率的可能影响,最后得出方程:(2-3)(2-4)在上式中,ex表示出口,im表示进口,e表示美国与i国之间的汇率,Yi表示i国用于消耗美国对其出口的收入,Ytus表示美国用于消耗来自i国进口的收入,结合式(2-3),(2-4)可得:(2-5)将(2-2)式和(2-5)式结合可得:(2-6)对(2-6)式两边同时进行对数处理可得:(2-7)其中:根据赫尔普曼和伊茨霍基所采用的方法,假设愿意就业人数为L1,总人口数为L,愿意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比为x,将失业率定义如下:2-8将(2-8)两边取对数带入(2-7)可得:其中:(二)变量解释及数据来源依据上述理论模型,实证模型中被解释变量选取美国失业率,解释变量为美中贸易逆差,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美中和美中汇率、人均工资以及技术发展水平,模型设置如下:模型1:其中,InUNEMt为美国失业率的对数,InUJTRADEFt为美中贸易逆差的对数,InGDPt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InWAGEt为人均工资的对数,InUJEXRt为美中汇率对数,lnAt为技术水平对数。美中贸易逆差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因此,模型1采用1971年至2016年的共计46年的数据。模型2:其中,为美国失业率的对数,为美中贸易逆差的对数,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为人均工资的对数,为美中汇率对数,lnAt为技术水平对数。文章采用近33年的数据,因为中美之间贸易逆差出现与上世纪80年代初:所选取的变量的数据如下:(1)美国失业率:美国历年总失业率,(2)美中贸易逆差:美国来自中国的进出口差额(3)美国经济增长: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示。(4)工资:此变量采用美国历年人均工资。(5)美中汇率:美中汇率水平,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官方网站。(6)美国技术水平: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技术水平。以上六种数据,除却第五点外,均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三)中美贸易逆差与美国就业关系的实证检验1.VAR系统稳定性检验首先,利用信息准则确定滞后阶数,确定其2阶模型,具体如表2-1所示。表2-1VAR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模型1)lag012LL169.45392.12451.9LR-445.33119.55Df-3636P值-00PFE1.10E-126.50E-181.90E-18AIC-10.55-22.59-24.12HQIC-10.45-21.96-22.95SBIC-10.27-20.65-20.51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检验VAR系统稳定性。检验结果如图2-1所示,因为所有特征值均位于单位圆之内,所以可以判断其稳定性。图2-1VAR全系统稳定性判别图(模型1)2.格兰杰因果检验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模型1中各个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2所示。表2-1中美贸易逆差对美国失业率影响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P值卡方统计量是否为格兰杰因失业率中美逆差0.481不是经济增长0.5134不是工资0.3893不是中美汇率0.143.96不是技术水平0.056.21是中美逆差失业率0.183.42不是经济增长0.213.14不是工资0.232.96不是中美汇率0.760.53不是技术水平0.650.87不是经济增长失业率0.037.31是工资0.019.16是中美逆差0.491.44不是中美汇率0.23.2不是技术水平0.421.72不是工资失业率0.018.59是中美逆差0.342.14不是经济增长0.046.6是中美汇率0.451.62不是技术水平0.183.41不是中美汇率失业率013.66是中美逆差0.163.63是经济增长013.23是工资017.95是技术水平0.019.29是技术水平失业率0.41.83不是美日逆差0.019.29是经济增长0.037.34是工资0.037.36是美日汇率0.0110.08是注:显著性水平为5%从模型1中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情况可得:(1)中美贸易逆差和美国失业率这两者之间他们不是格兰杰因。(2)经济增长和美国失业率这两者之间他们不是格兰杰因。(3)美国失业率是工资的格兰杰因,且是单向的,在卡方统计量上其数值为8.59,P值是0.01.(1)美国失业率是中美汇率的格兰杰因,且是单向的,在卡方统计量上其数值为13.66,P值都是0.00。(2)生产率是美国失业率的格兰杰因,且是单向的,在卡方统计量上其数值为6.21,P值都是0.05。3.浅析脉冲响应函数同理,对模型1的每一个因素通过利用脉冲响应图形来对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冲击效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图2-2如下:图2-2(a)中美贸易逆差对美国失业率的冲击图2-2(b)经济增长对美国失业率的冲击图2-2(c)工资对美国失业率的冲击图2-2(d)中美汇率对美国失业率的冲击图2-2(e)技术对美国失业率的冲击图2-2模型1正交化脉冲响应图图2-2(a)一(d)分别代表模型1中各个因素对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冲击效应,根据脉冲响应图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图2-2(a)代表的是在美国失业率上,中美贸易逆差所带来的冲击。在前期时,其给美国失业率带来的冲击是负面的,而且最强的时候是在第2期,然后在负面冲击下的影响下慢慢变弱。第3期时,其由负面冲击变成了正面冲击,且最强的时候是在第4期,然后就慢慢的变弱。在第5期的时候,其又成了负面冲击并且一直持续下去。(2)图2-2(b)代表的是在美国失业率上,经济增长对其的冲击。其和模型1是不一样的,在模型1中,最初经济增长对美国失业率呈现出的是负面冲击,然后负面冲击在第3期时达到最强的状态后就慢慢变弱直至第5期才变成正面冲击。紧接着第10期才再一次变成负面冲击。(3)图2-2(c)和(e)则分别代表的是在美国失业率上,工资、技术水平给其带来的冲击,其脉冲响应图形与模型1差别不大。(4)图2-2(d)代表的是在美国失业率上,中美汇率对其的冲击,在初期对于美国的失业率而言中美汇率是有一定的正面冲击的,但这种冲击在最强的第2期后就会慢慢变弱,然后在第三期时就会发生改变成为负面冲击且会持续到第4期,而这一期是最强的,然后就慢慢减弱。和模型1方法相似,在计算模型1中的每一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预测均方误差的贡献比例时一般都会选择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这个方法来加以进行。以下这个表2-2则是模型1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结果表。表2-2模型1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结果阶段12345678910UNEMt10096.8594.0190.8588.1686.0682.8279.7478.0177.03UCTRADEFt000.211.11.451.583.646.368.018.7GDPt00.010.020.130.942.152.953.353.684.03WAGEt02.054.446.416.646.296.436.516.356.33UCEXRt00.470.480.681.492.012.071.991.931.91At00.620.850.821.311.92,082.052.022注:上表数值均为百分比。根据表2-2和图2-2可见,在模型1中:(1)对于美国的失业率以中美贸易逆差对其的影响这个角度上看,在第1期至第3期中,其会抑制美国失业率的上升;在第4、第5期中,其会促进美国失业率的升高;在第6期至第10期中,其则会抑制美国的失业率;而在贡献率上,它们分别为:0-0.21%、1.10%-1.45%、1.58%-8.70%。(2)对于美国的失业率以经济增长对其的影响这个角度上看,在第1期至第4期时,其会促进美国失业率的升高;在第5期到第9期时,其仍旧会促进美国失业率的升高,而在第10期后,其则会抑制美国失业率的上升;在贡献率上,他们分别是:0-0.13%、0.94%-3.68%、4.03%。(3)除了贡献率是不一样的以外,在模型2中对于美国失业率,工资和技术水平这两个方面对其的影响在变动方向上是一致的。(4)对于美国的失业率以中美汇率对其的影响这个角度上看,在第一期至第二期时,其会抑制美国失业率的升高;在第三期至第九期期间,则会促进美国失业率的升高;他们的贡献率分别是:0-0.62%、0.82%-2.25%。(四)实证结果分析第一,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中美贸易逆差不是美国失业率的格兰杰因。这说明,中美贸易逆差与美国失业率之间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第二,结合脉冲响应图形和方差分解结果可得:(1)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中美贸易逆差对美国失业率上升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一促进一抑制”的过程,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逆差抑制了美国失业率的上升。从方差分解结果来看,中美贸易逆差对美国失业率的作用。在促进阶段,中美贸易逆差的贡献率仅为1.10%,1.45%,在抑制时期中的贡献率上,中美贸易逆差最多可以达到8.70%,美日贸易则可以达到5.84%。所以中美贸易逆差抑制了美国失业率的上升。(2)由模型1可知,经济增长在影响美国失业率的过程中其是有着一定的周期性的,即体现在正面冲击和负面冲击在不同时期的相互转变。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美国的失业率和其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基本维持在一定的状态的,如果经济下滑,那么失业率就会相应的上升,反之同样成立。(3)“促进抑制促进”则为工资影响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工资提高以后,那么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人们的工作意愿这两个方面也会随着提高,而生产成本与劳动力的需求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因此这对于就业而言有着不利的影响。另外,提高人们的工作意愿后,随之就业人口就会变多,所以工资对失业率的影响则会取决于这两个因素。(4)“先促进后抑制”则为中美汇率影响美国失业率的情况。短期内,汇率和出口是呈反比例关系的,而总需求也会跟着变少,所以对于就业而言是不利的。倘若汇率一直在升高,那么在长时间内企业预期本币就会升值,这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5)对于美国失业率的上升,技术水平一开始是起抑制作用的,然后再慢慢变为起促进作用。而且在时间的推移下,对于美国的失业率技术水平给其带来的影响也会慢慢增加,。由此说明在长期下技术的进步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在初期,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规模效益进而慢慢提高,这样对于增加就业人口就会带来益处,然而,技术水平层次到一定高度后,企业的生产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失业率就会因此提高。四、研究结论及启示(一)研究结论本文考察了美中贸易逆差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接着了解和剖析了美国的就业情况和与之相关影响因素、美中贸易逆差的发展情况和产生的因素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对于美中贸易逆差与就业这两者之间的存在关系,以定量的角度来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贸易逆差和失业率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构建,进而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加以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于美国的失业率,美中贸易逆差对其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且以长远的角度来看,美中贸易还会带来一定的遏制作用。第二,对于美国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这个因素带来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其存在周期性,即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美国的失业率也会随之变化。第三,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对于就业增长以上升工资的手段来进行是不利的。第四,美中汇率与美国的失业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其会长期起着抑制美国失业率的作用。第五,技术水平在短期对美国失业率上升有抑制作用,但倘若技术水平的层次到达一定高度时,即使技术进步了,也不会促进美国的就业。(二)启示1.美国贸易逆差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对于一些行业国家实现贸易自由的时侯将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部分员工也就失去了工作。除此之外,这能够促进具有优势的产业的进步,创造的就业机会就会变得更多。因此,国家整体将提高的百姓福利,促进群众的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中美贸易逆差在制造业中表现更为突出,而其他行业的贸易顺差几乎一直保持不变。由于工业分工不同,导致了这种贸易结构,对美国的就业并没有产生消极的作用。2.贸易逆差没有对美国就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就目前而言,世界经济已经在经历经济危机后有所进步,美国的就业率也随着时间逐步提高。在美国尽管专家和民众由于巨额贸易逆差,从而害怕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但经过考究表明,中美贸易逆差长期的抑制了美国的失业率。于是,增加贸易壁垒使得贸易逆差减少不会对保护美国就业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经济开放化可以为工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保持全球市场开放是就业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因素,选择低效的贸易保护主义是错误的做法。3.美国应该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得以促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占据优势,导致中国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国家。调整美国产业结构使得制造业的比重大大降低,制造业对于国外进口制成品所需量较大,这也导致美国长期贸易出现逆差4.中国应该努力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如今,中国,依旧根据出口极大程度上刺激经济。虽然出口产品价值普遍较低,但具有很大的总出口量。从而使得持续扩大中美贸易逆差,这也是中美贸易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这既是中国的挑战,也是中国的机会。中国应努力对贸易结构不断改变,提高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提高国家地位,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促进科技也取得最大化的进步。193参考文献1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64.2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 Stata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81.3陈泰锋. 中美贸易摩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4贾中正. 中美贸易摩擦与发展J. 中国金融, 2017(19):68-69.5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技术转移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No.265(05):3.6郭美新, 陆琳, 盛柳刚, et al. 反制中美贸易摩擦和扩大开放J. 学术月刊, 2018.7钟飞腾. 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发展为全球贸易战J. 人民论坛, 2018(12).8吴光宇, 李曌宇.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J. 对外经贸实务, 2018.9张成虎, 杨梦云. 中美贸易摩擦的国际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J. 理论探讨.10邓仲良. 从中美贸易结构看中美贸易摩擦J. 中国流通经济, 2018(10).11马弘, 滕越, 徐嫄.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战略思考基于日本经验的视角J. 国际贸易, 2018, No.435(03):34-42.12陶海东.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及对策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4).13黄永富. 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解决中美贸易摩擦J. 人民论坛, 2018(12).14人民智库.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公众怎么看J. 人民论坛, 2018(12).15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中美贸易摩擦十问J. 人民论坛, 2018(12).16刘得手, 李祥峰. 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J. 人民论坛, 2018(11):18-19.17孟亮, 梁莹莹. 中美贸易争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多阶段动态博弈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 2018(9).18谭青山. 特朗普执政下的中美贸易探戈双人舞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3):114-123+208.致谢时光飞逝。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我们写论文可能是做过的最为专心的作业。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项必要的学术任务,也是大学记忆中最为珍贵的一段。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对老师和室友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导师龙春松先生,是我要要首先感谢的人,他像我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在写作中遇到困难,包括选题、修改、措辞、定稿等方面,他会和我一起面对。老师指导我总是认真负责,对我的写作思路帮助很大,每当我遇到难题,总会细心解答。其次我要对我的朋友表达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相互鼓励、彼此加油,创造了积极良好的写作氛围,使得我最终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最后,由于母校的细心培养,学校将最好学习环境和生活设施提供给我们。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老师们在大学四年里传授知识的同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是我们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教育我们的引路人。很多年后,我相信我依旧不会忘记,我很感激这里的人和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