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试题B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3717019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中考试试题B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考试试题B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考试试题B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南郑中学12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卷)全卷满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1“以往哲学知识介绍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革命性2“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时代精神属于意识范畴,社会前进是物质范畴,前者决定后者 B时代精神属于思维范畴,社会前进是存在范畴,前者决定后者C时代精神属于意识范畴,社会前进是物质范畴,二者相互决定D时代精神属于意识范畴,社会前进是物质范畴,后者决定前者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被誉为传世国宝。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特点表明 ( ) 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 B. C. D.4.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气候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A. B. C. D.5.2011年6月8日,为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和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银监会出台10条措施,以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意味着银行所投放的这类贷款将在风险权重考核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松绑”。以扩大小企业融资难,刺激经济增长。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 B. C. D.6. “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全面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月球探测工程二期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推动火星探测等新的重大专项工程立项。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 ( ) 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A. B. C. D. 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占大气中PM10总量的2/3,是形成灰霾的主因。当人们为公开PM2.5数据而振奋时,对于科学家们而言,现实的困难正横亘在眼前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了 ( )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是有限的 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异 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 B. C. D.8长期以来,抗生素为人类战胜疾病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过分使用抗生素给人体带来严重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滥用抗生素使我们为战胜疾病的代价越来越高。关于抗生素问题的认识表明 (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B. C. D.9图9漫画“时间定律”蕴涵的哲理是 ( ) A客观的现实决定着人们的主观感受B. 时间会因为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C时间会因不同人的感受而有所不同 D矛盾的主次方面因时间而相互转化10.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11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这体现了 ( )A.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12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各国政府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或抑制生育、或鼓励生育,或经历由抑制生育到鼓励生育政策的转变。这说明 ( )矛盾特殊性通过普遍性得以体现 主客观要做到具体地历史地统一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 B C D13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50年来,雷锋精神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好学,严于律己”、“在帮助和成就他人幸福中,也成就了自已的幸福人生”的价值追求,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这表明 (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主观条件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A B C D14.目前,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和文化的融合越来越多,食品消费与文化的契合度越来越高,而且两者相辅相成。这说明 (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影响着经济A. B. C. D.15.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就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应这样认识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定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A B C D16“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BCD17.如果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百六十五里路的话,那么春节就是途中重要的驿站。人们一路的辛劳,一路的喜悦,都汇聚在这驿站中,用贺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传达着亲情友情,团聚着家人邻里。这表明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C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D文化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18.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 C D192012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舞蹈雀之恋“美得令人窒息”。“原生态作品展现的是一个原汁原味的民族的文化特色,而雀之恋会追求这背后的精神上的东西。杨丽萍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 B C D20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 B C D2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22第三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市举行。这将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江门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拥有的文化使世界各地江门青年融为一体。这表明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健康有益的 江门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不相同 中华文化是联结江门人民的精神纽带A. B. C. D.23.近年来,西方的“母亲节”越来越为国人所接受。一些中小学举行集体跪拜、为母亲洗脚等活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对此,你认为对待西方的“孝德”文化应( )A全面继承,发扬光大 B博采众长,以我为主C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D全面融合,洋为中用 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包容性。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 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 B C D25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有3大题4小问,总分50分)26材料一 最近,“美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而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人”,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体现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青年人对“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美丽的人生。(1)请用辩证法中了解的观点分析材料一。(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对美的理解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10分)27材料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3分)28. 在我国,有很多具有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存续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同学们收集到如下观点。观点一:我们在存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时,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如,崇尚正直、珍爱生命、团结互助、自力更生,这是端午佳节赋予我们的新感悟。观点二: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以此来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观点三: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必然要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存续和弘扬。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一说上述三种观点的正确性。(15分)26.(1)请用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一。(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对美的理解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10分)第卷 非选择题答题卷(答题不可超出框架范围)27.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28.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一说上述三种观点的正确性。(16分)南郑中学12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部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DABDBDACC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CBABCAABBCC二、非选择题部分26. (1)了解具有多样性,社会中不同的人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中创造出各自的贡献。了解具有普遍性,现代的美与善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上发展的。整体与部分相互了解,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各个先进人物贡献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每点4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5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判断与价值选择,当代青年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5分)27.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反作用与经济。 (2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2分)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形象。(2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分)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中国国家形象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分)28. 答案:(1)观点一的正确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5分)(2)观点二的正确性: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而文化形式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所以要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5分)(3)观点三的正确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6分)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