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襄阳市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3715030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襄阳市中考化学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年襄阳市中考化学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年襄阳市中考化学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4年襄阳市中考化学质量分析襄阳市教研室 方启柱樊城区教研室 王 波一、命题指导思想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2012版)和2014年襄阳市中考说明为依据,遵循化学学习规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命题中力求做到了“五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初中实施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命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立意,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了解,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既体现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做到学科特点鲜明、试题科学简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二、试题结构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全卷40分,分为选择题(客观题)、非选择题(主观题)两总分,共有四大题22个小题。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716小题),填空与简答7个小题(4147小题)16分,实验与探究2个小题(4849小题)8分,分析与计算2个小题(5051小题)6分。试题预设难度控制在0.65左右,容易题、中档题与难题的比例大致控制在6:3:1,试题内容覆盖了初中化学第一到十二单元的大多数内容,考查内容重点突出,题量适中,无偏、难、怪题。三、试题分析与评价1、2014年襄阳市化学中考试题双向细目表(题后)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知识点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知识点在试题中的呈现学习目标分值认知性技能性知道认识理解初步学习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综合反应与探究6、8、10、11三494158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操作1三4822学生基础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一131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1一1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9一13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成分及重要作用2一81114氧气的性质2一10CO和CO2的性质6二47三49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2、6三49(1)11水与常见的溶液水的组成4二42(3)11软硬水的区别、了解常用净水方法4二42(2)11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9二45112溶质质量分数及计算9四51结晶、乳化9一1011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的性质8二43(1)11金属生锈及防锈8金属活动性顺序8二43(3)11合金8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的酸10一15二47三4911氧化钙、常见的碱10二47(2)二4611酸碱指示剂、pH10一1411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6、10、11一16二47(1)112化肥11有机物12二41(1)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碳单质及其性质68物质的分类2、4、11二42(1)11微粒构成物质分子、原子性质 3一911认识物质微粒性3一12粒子结构示意图3二44(1)11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转化3二44认识化学元素元素的分类3一11元素周期表3一1111物质组成的表示用化学符号表示粒子3二44(2)11化合价4一1211化学式及其计算4四5022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1一7116催化剂、催化作用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2、8、11二47(3)11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5一1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5四5144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利用燃烧与灭火7二41(2)一10113化石燃料7二41(1)11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热固性、热塑性12二43(2)11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环境保护与资源再利用2、4、7、12一9爱护水资源4其它化学热点一91初高中衔接二46信息题二4611合计128132540402、试题分析表一:试卷总体得分分析参考人数总分平均分高分人数及格人数满分人数0分人数低分人数标准差2013年398144022.471025120333178131418010.382014年388934019.8445521559394957289.132014年我市共有41468人报名参加中考,实际参加中考38893人。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平得分19.84分,人平得分率49.6%;满分人数9人,满分率控制在0.02%;高分人数4552人,高分率11.7%;及格人数15593人,及格率40.1%;低分人数5728人,低分率14.7%。与去年相比,高分率、及格率略下降,低分率稍偏大,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好,试题总体难度略偏难,但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意图。表二:客观题(选择题)得分分析题目平均分标准差得分率题目平均分标准差得分率70.890.3288.72%120.630.4863.49%80.640.4863.83%130.820.3981.75%90.900.2990.42%140.780.4277.55%100.790.4179.00%150.440.5043.62%110.650.4864.74%160.430.5043.08%表三:主观题得分分析题组满分平均分满分人数优秀人数及格人数0分人数低分人数41-42题53.16 1078421337273964863911543-44题52.39 5767126541993177981449645-46题31.37 8348916317520110641170147题31.11 4276450314297140501405648题20.63 666166616661221752217549题60.66 763731438264673423250题21.17 198321983221126133321333251题41.16 3139640081281722220312表四:化学一分一段对比图根据考试数据分析可知,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题量、区分度及各个水平层次的比重等,都符合我市今年中考的要求。全市化学中考成绩分析统计情况如下表:县(市、区)实考人数高分G(32)及格J(24)低分G(8)人数比率 人数比率 人数比率 襄州50743210.063 13720.270 12330.243 枣阳73507940.108 29500.401 8200.112 宜城33683200.095 13600.404 3220.096 南漳29661660.056 10030.338 4470.151 谷城36721510.041 9510.259 8100.221 保康1093440.040 4000.366 520.048 河口38062600.068 12180.320 8090.213 襄城22842320.102 7860.344 3830.168 樊城56827640.134 24320.428 4400.077 高新8891270.143 3740.421 830.093 东津536450.084 1740.325 1310.244 市直33366560.197 16600.498 3520.106 合计4005638800.097 146800.366 58820.147 3、试卷特点:(1)落实课标,注重双基,核心知识重点考查今年的化学中考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考点分布均衡,考查目标明晰。试卷考查的知识点涉及重点概念、原理,重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用语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计算技能,并在试题中较好地渗透进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大多数试题的信息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教材,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对化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试题适当增加了对酸、碱、盐知识考查的比重,体现出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虽然只有40分的分值,但试题对重点知识的覆盖面很高。(2)强化实验,侧重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素养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今年的化学试题强化了对实验的考查。如第13题考查基本的实验操作,第48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尤其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第49题则以实验为基本情境进行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在一定的题境中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而没有对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纯机械记忆性的考查。如推断题中,所给条件仅有一个,需要学生把相关知识有机地了解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系统地对题目进行分析与解答。这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大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在大脑里要储存很多化学反应,才能把全部物质推断出来。考查了学生萃取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题以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除杂的能力。(3)了解实际,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试题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化学物质和现象为基本内容,紧密了解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受化学在身边的应用,提升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为人类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涉及的物质有很多是生活中常见的,如空气、水等。第8题就考查空气中某成分的用途。第41、42、43题涉及的厨房生活、水的净化、铁锅的有关知识等与生活实际了解非常紧密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兴趣。四、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我市今年中考仍然采用电脑扫描、网上阅卷的方式进行中考阅卷,通过分析中考阅卷及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在化学中考答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书写、表达不规范;2语言表达不科学、不规范或者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不能正确使用化学专有名词、化学专业术语描述问题或回答;3审题不严,答题偏离问题中心;4化学双基不牢,概念不清,答题不着边际等。5计算题格式不规范,书写不整洁,版面邋遢。6用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具体到各小题(主观题部分),考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如下:第41小题:(1)考查化学用语知识,要求学生填写甲烷的化学式,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书写不规范,把“4”写在“H”的右上角,或错答成H4C、C2H6O、CH4O、CO、C2H5OH、H2、C、O2等。(2)该题的参考答案是“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描述能力欠缺,有不少学生书写成“移除、切断、阻断、关闭、去掉、除去”可燃物,表述不准确;典型的错误答案有:隔绝氧气,缺乏、没有、失去、消灭可燃物,切断传播途径等。建议在日后有关原理方面的教学要更准确,注重教学的严谨性;专有名词中的关键字要强调,不能写错。第42小题:(1)答案为“混合物”,有学生错答成“纯净物”,再有就是将答案错写成“昆合物”、“混和物”,在专有名词中出现错别字不得分。(2)除参考答案“加热煮沸”外,有不少学生的答案有:煮沸、烧开、把水烧开、煮沸(或蒸馏);主要错误有:未注意“生活中”的前提答成“蒸馏”;“加热”。另外此题中学生有不少错别字,如:把“煮”错写成“渚”,或加草字头等。(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仍是学生易错点。反应条件错答成“电解”,“电”(其中“电解”非常普遍,有学生甚至在“通电”,“电解”之间改来改去仍改成“电解”,分析试卷发现学生可能是受题干“电解水”的影响);未配平;未正确书写气体符号;将反应物错答成“H2O2”,两种生成物之间不用“+”连接;方程式中间用箭头连接不改成等号,化学式书写中将“H2O”写成“H2O”、将“O2”写成“O2”等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很多。 第43小题:(1)考生审题不过细,第一空很多学生答成“导热性”(多写了一个“性”字,未扣分 ),还有部分考生答成“传热性”、“热传导”、“热传递”。还有部分考生出现了错别字,如:“倒热”、“异热”、“引热”等错误或不规范答案。第二空有学生将答案书写成“耐热”等。(2)该题书写化学式或名称均给分,但部分学生仍因书写化学式时出现不规范情况而失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判断不清滤渣成分而失分,错写成“银和铁”、“铜和铁”等答案的不少。第44小题:(1)典型的错误答案是“阴离子”、“阳离子”,有极少部分学生将“原子”写成“厚子”等。(2)由于该题对学生要求较高,得分情况不理想,不少学生判断不出是硫元素,或推断不出是阴离子,推断出硫离子的也有部分学生因不会正确书写硫离子符号或书写不规范而失分,典型错误如:S2+、S2、等。第45小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第(2)小题失分较多。(1)不少学生只描述“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但未指明是“60 g”。还有不少学生答题时未指明温度、缺少单位、将“溶解度”的“溶”字错写成“熔”、“融”等。(2)本题未指明具体大小关系,书写成“BAC”或“CAac”等,或直接用“BAC”作答而未注明大小关系。第46小题:信息给予题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题型。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信息处理与知识迁移能力,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性。部分考生的答案没有配平、或者忘记书写气体生成时的“”符号、或者化学式书写不规范(化学式中的大小写及下标正确标注,或者化学式书写错误)等成为学生失分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可燃性气体”,生成物错写成“氧气”;部分学生对“产生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理解,错误判断为Na2O、Na2CO3、NaHCO3等;还有部分学生将“酚酞”当成反应条件。第47小题:本题是推断题,具有一定难度。抽样分析,本题满分3分,平均得分1.11分,其中得0分占33.89%,得1分占31.31%,得2分占23.62%,得3分占10.32%(以上数据仅对样本负责)。本题除物质D的化学式比较简单外,其他两空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常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比较熟悉,而大多数学生由于欠缺这类能力而失分严重。具体来说,本题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是:1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特别是“Ca”与“Cu”书写时区分一清;2专有名词“置换反应”出现错别字,如“质换”、“制换”、“置挽”等。第48小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由于两个操作是平时学生经常遇到、操作过的,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复习时都不太重视其规范的语言描述,反而造成本题得分率很低,满分2分而平均得分为0.63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心里有数而表达不清,造成答题时口语化极为严重。主要的错误回答是:(1)“把胶皮管用水润湿”、“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玻璃管与橡胶管对准”等。(2)“上下摆动”、“用力上下抽动”、“全方位刷洗”、“来回移动”等。第49小题:本题是实验探究题,全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本题满分6分,抽样调查平均得分仅0.67分,难度系数为0.11,其中得0分人数为64.00%,得1分占18.61%,得2分占8.63%,得3分占4.72%,得4分占2.52%,得5分占0.71%,得6分占0.18%(以上数据仅对样本负责)。具体来分析:(1)本题若学生回答“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以下”或“未液封”也是比较标准的答案,但阅卷中发现学生用化学专业术语描述现象的能力欠缺,语言表达极不准确,如“CO2从漏斗(注:应该是长颈漏斗)中溢出(应该是逸出)”;有的学生错误分析为“选用了浓HCl致使CO2未与氢氧化钙反应”等。(2)“AgNO3溶液”中缺少了“溶液”两字表达不准确。(3)溶液变“浑浊”写成了“混浊”,部分考生将现象描述成“有气泡产生”。(4)只回答“检验HCl气体”,未关注对实验连续性的分析。(5)答题不全面,没有将三个试管中的现象答全。(6)“浓盐酸”或者“浓HCl”是相对科学的描述,部分学生仅答成“盐酸”、“ HCl”,或者错答成“硫酸”等。第50小题:是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的考查。抽样调查中本题平均得分1.17分。部分学生没有对结果没有完全约分化简(未扣分),或者答题中未书写单位“g”或“克”。少数学生的计算基本功不扎实,计算结果出现错误。第51小题:是典型的图像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涉及到金属与酸的反应,考查了学生分析图像、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化学计算的能力。本题满分4分,抽样调查中考生平均得分1.16分,难度系数值为0.29,满分率仅7.6%,零分率41.4%(以上数据仅对样本负责)。学生的主要失误和错误表现如下:(1)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将硫酸错写成盐酸);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如没有气体符号等);(2)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3)未列比例式,直接计算;(4)列出比例式后,未写出未知量的求解表达式而直接写出答案;(5)物质质量的数字后未带单位,把0.2g、6.5g、11.2 g等直接写成0.2、6.6、11.2;(6)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用溶质质量去除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计算错误;(7)格式不规范、不完整,未写设、答等或题设不标准不科学(典型的是直接设“锌的质量为x”未指明是“参加反应的锌”);(8)基本计算不过关,简单计算出错。五、教学建议1进一步更新观念,变革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教学必须更新观念,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建立全面的目标意识,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新课堂,恰当地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归纳、表达,为学生相互合作、探索、讨论、评价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强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要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分层教学,分类定标,因材施教,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酸”的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整体设计为四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中,要求“了解铁、铅与稀硫酸的反应”;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 要求“初步认识酸的性质”;在“溶液酸碱性”学习中,要求“了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从而达到对酸的概念的初步认识。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切忌生硬照搬,防止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课时教学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行。3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例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可设计三组探究实验,从物质的可燃性、氧气、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还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来查阅有关“钻术取火”“燧石取火”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如分组完成“调查日常生活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分析其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课题。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应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程式化和表面化;应把握好探究的水平,避免浅尝辄止或随意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应处理好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尽管近几年来我市的实验教学日益加强,但通过中考质量分析来看,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仍有待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社会实际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紧密了解的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应注意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水的净化、水的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筛选和使用素材。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了解。如“设计实验探究某些农药或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增强学生融合各学科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减少污染的初步意见”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或探究。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除选用课程标准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外,更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 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方式的选用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教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要注重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救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挺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对学生而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教师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习题的选择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情景和呈现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数量应适当,难度要适中,避免出现新的“繁”“难”“偏”现象。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平时教学与复习,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学科思维的基本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训练中要精选例题和练习,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依靠“题海战术”这种盲目低效的手段来提高成绩。(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所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及时发 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如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 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促 反思,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6.强化规范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阅卷过中发现,很多考生的失分都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如该写物质化学式的错写成物质名称,化学式书写不规范、书写方程式不用等号、不注明反应条件、标注不正确等,简答题叙述不清,计算题格式不规范完整等;还有些学生对部分知识理解、掌握不深刻,答题时脑袋里是一片空白,词不达意;还有一些知识内容因降低了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就采取放弃、完全不做要求,特别是化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下降明显。种种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的意识,这是与一些教师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有一定关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书写表达习惯和实验操作示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规范教学寓于常规训练之中,要明白“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的道理,加强规范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