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同步练习1

上传人:z**** 文档编号:53624837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听那冷雨》同步练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听听那冷雨》同步练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听听那冷雨》同步练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听那冷雨同步练习一、语言积累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荷(b 耀目(y co)万籁(I 雷电霹雹(b co)B .滂沱(tu c)青霭( 夜宿(xi 淅淅沥沥(I 1)C .氤氲(y m)羯鼓(jie)潺潺(ch cn) 一峰半壑(h &D .寒濑(I岑寂(c cn)惊蛰(zh e鸟声啾啾(ji功2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淋淋离离宛然窥见乍现B.千变万化骇人翁郁嗅闻C.惊心动魄迷离清爽擎天D.心寒眸酸按磨幽暗晌午3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是不可能的。 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令人耳朵过敏吧。 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台阶下侵到他舌底,心底。A .基本 进而 径直B .基本 反而 一直C .几乎 进而 径直D .几乎 反而 一直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 ,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 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B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的境界,仍许回来中国。C .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纸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 不清楚了吧?D .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句是 ( )A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 印地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B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C .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D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6 下列各句对课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散文以作者在不同的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连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 了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B 这篇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纵的历史和纵横交错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 了一个形象密集、描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意境。C 作者采取时空交错的写法:忽而过去,忽而现在;忽而故国,忽而异域,又随时回到 台湾,回到厦门街, 虽然能够表达诉说不尽的复杂情绪, 但是, 却给人一种凌乱无章的感觉。D 作者凭栏听雨,由自我感觉中梳理出种种雨的意象,并将在冷雨所织出的图案中体味 的美妙的神韵与传统文化和古典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使人宛如置身雨境, 雨声盈耳, 雨 丝濡目。二、选段在线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 7-11 题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 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 听去总有一点凄 凉,凄清, 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 则在凄楚之外, 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 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 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 这便是亡宋之痛, 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 楼上,江上, 庙里, 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 该是一滴湿 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7 文中画线句子,化用了宋代词人 的 一首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少年、壮年、老 年听雨的情景和感受,请你写出这首词的下片: ,。 , 、 。8 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 ,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9 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10 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11 文段最后一句话 “窗外在喊谁” ,请根据文意推测 “谁”在喊呢? “喊”的是什么呢?参考答案1 . C(A “薄荷”应读“ bo: B “夜宿”应读“ s u: D “岑寂”应读“ c缶”)2 . C(A “离”应 写为“漓”,B “翁”应写为“蓊”,D “磨”应写为“摩”。)3 . D( “基本”一般用于肯定句,“几乎:用于否定句; “进而:表递进关系, “反而:表转折关系; “径直:表直接、不拐弯,“一直”表示顺着某个方向下去。)4 . B(引号内的句号删去。)5 . B(拟人)6. C( “给人一种凌乱无章的感觉”说法不恰当。)7 蒋捷 虞美人(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8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 凄迷。 9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10作者听雨,是在听得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 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 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11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