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学习必背考点附录

上传人:ail****e2 文档编号:53310216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的学习必背考点附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知识的学习必背考点附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知识的学习必背考点附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及其表征知识实质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能 动的反映。(一)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根据反映事物的不同深度,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 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感知是人脑对当 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 映。所谓理性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 式。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 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本 质联系和内在规律。2、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抽象程度 的不同,可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前者指具体的、可通 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信息,该类知识往往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加以表示,如有关日期、 地点、物品等方面的知识;后者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定义来获取的知识。 这类知识往往是从许多具体示例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或原理,如有 关道德、人性等的知识。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 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如:北京 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来解 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如:怎样操作一台机器;怎样解答数学题或物理题等。(二)知识的表征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人们 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式。 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中具有不同的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表征的重 要形式;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一个大的知识单元中既有陈 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许多心理学家用图式描述这种大 块知识的表征。二、知识学习的类型(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命题学习。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 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 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奥苏贝尔)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 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 产生的。三、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第二节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来 自长时记忆系统的原有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对新 信息意义的理解。而要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一.知识直观(一)知识直观的类型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 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 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 .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 .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 的一种直观方式3 .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 .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因此教师语 言应尽量抑扬顿挫。(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比如:板书设计。(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比如:通过多媒体模拟植物 的生长过程。(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 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比如:教材编排分段分节。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二.知识的概括(一)知识概括的类型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1 .感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2 .理性概括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是 思维水平的概括。(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 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用麻雀作为正例说明“前肢有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本质特征。用蝙蝠作为范例, 说明“会飞”是鸟的无关特征。2 .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 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 .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第三节知识的迁移一、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含义(1)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 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迁移,如经常说的“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等。(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类型(1)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 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 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 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不论是顺向还 是逆向迁移,称有正负之分。(3)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难易不 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垂直迁移。垂直迁移又分为由下而上的迁移和由上 而下的迁移。(4)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 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 如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数学或语文的学习中。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 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 如将弹跳中的基本动作加以组合运用到空翻中。二、传统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1)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2)观点: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 生时自动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3)缺点: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4)优点: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 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2、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1)代表人物:桑代克等人。(2)观点: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 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3)缺点:只看到学习情境的作用,忽视了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忽视了 学习之间的干扰问题。3、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论)(1)代表人物:贾德(2)观点: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 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贾德在1908年所作“水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4、关系理论(关系转换说或转换理论)(1)代表:格式塔心理学家(2)观点: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察觉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 系。认为“顿悟”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 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3)苛勒所作的“小鸡觅食”的实验室支持关系转换理论的经典实验。三、迁移的影响因素(一)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个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 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 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二)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 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已有的 背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专家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迁移能 力,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解决某一问题的丰富的背景经验或认知结构。值得注意 的是,有时即使个体拥有迁移所需的某种经验,但由于这些经验不能被学习者主动地 加以应用,它们在头脑中处于一种惰性状态,因此,也无助于迁移的产生。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 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 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 越小,效果也越差。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 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拥有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可以使学习者沿着正确、合理的程序分析问题,使 其注意力集中到要迁移的问题上,促使个体知道何时、何处、如何迁移某种经验,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提 高迁移发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 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比如,当后面的作业是前面的作业的同类课题时,定势能使后来作业的反应更加 容易实现,并且抑制与其竞争的反应倾向,对后来课题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算术题: 鸡兔成笼问题】。但当要学习的作业与先前的作业不是同类或者是需要灵活变通的相 似作业时,定势就可能干扰后来作业的学习,使学生不能灵活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限制发展起来的假设的范围,并使尝试的解法固定化,对迁移起阻碍作用,即 产生负迁移。【小学生在解答算术应用题中形成了一定的思路定势,这种定势对方程 应用题产生了强烈的干扰。表现在学生总是用算术解的思路来列“方程”。只要一看 到问题,先前熟悉的一套算术分析法就会迅速自动地出现在思维中,从而顽强地阻碍 了新联系一一列方程的形成。】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实验中要求个体用容积不同的3种容器(A, B, C)去量所要求的水量(见表 5-1 )。结果表明,进行之前练习(即先做1至6题)、获得一定经验的个体倾向于用三杯(B-A-2C)方法来解决第7和第8题,表明形成了定势。没有进行事先练习的个体则更倾向于用更简单的办法(A+C或A C)去解决第7题和第8题。下图为陆钦斯的量杯实验。向三科,拧HnT 1内容P #要求htiH的水MM夬打也AH匚】2931JO: D A 21127 |:LGO1H A 2C41 5J G3? 1伊H 小累:41H 13! 1O5A界,L9 J 12631D B A 室二NQ !-131IJ= B A 2C723 |19320D B A 2C D - A C815393l nA = A 十四、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 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 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 较大。布鲁纳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 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在教学中,他强调要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 本原理、基本概念等),因为领会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当然,在选择这些基本的经验作为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 材料,脱离事实材料空谈概念、原理,则概念、原理也是空洞的,无生命力的,也无 法迁移。大量的实验都证明,在教授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的同时,配合具有典型代 表性的事例,并阐明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则有助于迁移的产生。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 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 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 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 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为此,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割裂、 支离破碎,又要防止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 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 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 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 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 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 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 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 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 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意味着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 必须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掌握必要的 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 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的意识性。结合实际 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了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 进迁移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