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049273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袋麦子》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袋麦子》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袋麦子》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袋麦子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袋麦子是小学苏版教材第五册29课,全文采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而又饱含哲理的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人物刻画主要通过细致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课文还按照时间顺序,将内容写得层次分明,学生易于理解。【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如:边读边思考,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等。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强,因而,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思、悟、讨论等方式,深入学习课文。【设计理念】教师先提出表示时间的“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让学生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再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先学习前一部分,看看它们不同的做法:接着学习第二部分,教师提出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分角色朗读,从而体会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的眼光的道理。【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复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猪、小牛、小猴和土地爷爷的头饰。【教学重点】课文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读、写生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迫不及待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理解词语:迫不及待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四、精读课文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是怎样做的?他们的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五、课堂作业: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练习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土地爷爷夸(谁)_(怎么样)_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同桌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同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看板书:自己练读。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学生练习口述,同桌分角色口述。指名学生口述。三、总结全文:指名学生口述全文。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四、作业: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小猪吃光了憨厚小牛保存节约小猴全种地聪明能干【教学反思】三袋麦子讲的是三个动物小猪、小牛和小猴分别得到土地爷爷送的一袋麦子,它们都用这袋麦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年后,土地爷爷来到他们中间,这三袋麦子却有了不同的结果,全文是一个生动有趣而又饱含哲理的故事,其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人物刻画通过细致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将内容写得层次分明,学生易于理解。于是,我就抓住了表示时间的“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分角色朗读体会,让学生明白了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同时也增长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