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52437603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犀角为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圣药, 治疗热入营血之症卓有功效, 常可止出血于顷刻, 退热 毒于即时。治疗热入血分,颇血妄行,出现吐血、尿血、便血、妇女倒经、血崩或周身发斑甚或 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者。余常用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方用:犀角(磨汁另冲) 3 克,生 地 30 克,芍药 15 克,丹皮 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 2 次分服。大怒伤肝而致吐血者,加柴 胡、黄芩;热邪炽盛者,加黄连、黑山栀;斑疹较重的,加银花、连翘、牛蒡子、生甘草;咯血 者,加白及、花蕊石;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便血者,加地榆、槐花米;热甚神昏者,同时 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本方专为温热之邪燔于血分而设。热入血分,迫血妄行,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阴络伤则血内溢为便血, 溢于肌肤而为斑疹, 蓄于下焦发为如狂。 方中用犀角清心火而解毒热, 血热得清,其血自宁;用生地补血凉血而滋阴液,助已失阴血之复原; 用白芍敛阴和营,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用丹皮凉血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药味虽少,配伍周匝,是一首 “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祛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 ”(医宗金鉴的名方) 。(程宝书)附: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以下简要介绍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犀角的别名 】低密(纲目),乌犀角( 证治准绳 ),香犀角( 现代实用中药 ),印度犀,独角犀,爪哇 犀,小独角犀,苏门犀,双角犀。中药犀角的性味 】中药犀角酸咸,寒。 本经:中药犀角味苦,寒。 别录:中药犀角酸咸,微寒,无毒 药性论:中药犀角味甘,有小毒。中药犀角的归经 】中药犀角入心、肝经。 本草蒙筌:中药犀角入阳明。 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药犀角入心、肝二经。 本草汇言:中药犀角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 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本经:中药犀角治百毒,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 本草经集注):中药犀角解莨菪毒。 别录:中药犀角疗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气。 药性论:中药犀角辟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能治发背、痈疽、疮肿,化 脓作水。主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 食疗本草:中药犀角治赤痢,研为末, 和水服之;又主卒中恶心痛,诸饮食中毒及药毒、 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又以水磨取汁与小儿服,治惊热。 日华子本草:中药犀角治心烦,止惊,退热泪痰,解山瘴溪毒,镇肝明目。治中风失音, 热毒风,时气发狂。 纲目: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里陷 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中药犀角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磨汁或研末,3 6分;煎汤,0.5 2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中药犀角的炮制 】犀角片:取犀角劈咸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犀角粉:取犀角锉粉,研成极 细粉末。 雷公炮炙论: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 本草衍义:犀角尖,以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中药犀角的副作用及禁忌 】 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胎气。 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所菌、雷丸。 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太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 中药犀角的动物形态 】 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纲目)。体格粗壮庞大,体重仅次于大象、河马,身长约3.23.5米,肩高达1.8米。头大,颈短,耳长,眼小,鼻孔大。皮肤坚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 褶缝, 呈?状, 皮肤表面有很多疣状凸起, 皮呈黑灰色, 略带紫色。 雌雄兽鼻端都有一角, 黑色, 圆锥状,粗而不长,普通长约3040 厘米。四肢粗壮,均 3趾。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丛莽草原。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视觉弱。 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形与印度犀相似而较小。皮肤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 条褶上下完全连接。本种仅雄兽有角,生于鼻端,角较小,长仅 25 厘米左右。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晒。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 无花果等为食。分布爪哇。 苏门犀,又名:双角犀。体形最小,身长约 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 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上唇不突出。生活习性与上种相同。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 、皮(犀牛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中药犀角药材 】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 余厘米。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 “马牙边 ”,高约 3 厘米,表面凹凸不平。 “马 牙边 ”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 “刚毛 ”,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 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 15 厘米,深约 3 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 岗长约 67厘米, 高24厘米, 习称“地岗”。 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 20 厘米,宽 11 14 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 36 厘米,习称 “窝子 ”,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 称“沙底 ”。角质坚硬, 但从纵面劈开, 均系顺丝, 无绞丝。 镑片呈灰白色, 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纹。 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以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 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质较次。主产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犀角除上述品种外,作犀角使用者,尚有下列二种:广角:亦称兕角、柱角或天马角,为 非洲产黑犀或白犀的角。角形长大,长可达 60 厘米左右,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 弯,尖端细而稍扁。 上部灰黑色, 下部灰黄色, 商品多漆成光亮的乌黑色。 底盘圆形, 窝子较浅, 五天沟地岗及马牙边,有腥气。亦有锯成不规则小块者,称为广角瓣”。小犀角:亦称 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长313厘米,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色较浅,多有纵裂纹。顶端圆形似小馒首。底盘圆形,直径39厘米, 窝子”浅,沙底”较细。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无绞丝,多灰黑色。镑片多弯曲。味稍浊。【中药犀角的化学成分 】犀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此外还含其他蛋白质、肽类及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类等。犀角角蛋白的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占 8.7% , 3 种碱性氨基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其 分子数比值为 1 :5:12,因此它与羊毛、牛角等相似,主要属于优角蛋白。近来在医疗上常用价廉的水牛角以代犀角,因此促进了对于两种角的成分研究。关于两种角 的成分比较,可参考 “水牛角 ”条。简单地说,两种角都含胆甾醇,但犀角尚含微量的其他甾醇、 碱性肽类的组成氨基酸,犀角有天冬氨酸,而水牛角无之。又犀角所含胍类较水牛角为少。犀角煎液,执行纸上电泳,在阳极侧有比半胱氨酸略慢的茚三酮阳性点两个,经水解后,有 半胱氨酸。又发现比半胱氨酸略慢的酸性氨基酸 1 种。犀角用热水抽提,可得 2 毫克 /克的氨基酸,中含丝氨酸,甘氨酸等约20 种酸。水煎液又含乙醇胺。【中药犀角的药理作用 】 中药犀角对心血管的影响犀角水煎剂对正常及衰弱的离体蟾蜍、兔心脏及蟾蜍在位心脏均有强心作用,犀角对犬、家 兔的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然后持续上升,此种血压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心脏和血管的综合作用。对蟾蜍下肢灌流先表现短暂的收缩而后扩张。 中药犀角解热作用犀角与广角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水牛角混悬剂及水牛角注射液对牛乳发热之 家兔亦无明显解热作用。 中药犀角其他作用 犀角及牛或羊角、猪蹄爪甲煎剂对离体兔肠有兴奋作用。对家兔白细胞总数在减少后急剧上 升。在体内、体外对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 从离体心脏、肠管、兔血压、解热、血象、抑菌等实验的初步试验结果,有人认为牛羊角 及猪蹄爪甲与犀角的作用基本相似。另谓犀角以生理盐水浸煮后,对离体蛙心在短暂的抑制后有兴奋作用(振幅增大,心率无明 显改变);家兔静脉注射后血压上升,兔耳血管扩张,离体兔肠及子宫兴奋;对大肠杆菌发热之 家兔,静脉注射可使体温降至正常;对兔眼有轻度扩瞳作用; 小鼠静脉注射 30%0.5 毫升可出现 痉挛、呼吸不整、眼球突岀,5分钟内消失,以后呈睡眠状态达56小时。【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名家论述 】 纲目:犀角,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证。 本草经疏:犀角,今人用治吐血、衄血、下血,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疮疽 稠密热极黑陷等证,皆取其入胃入心、散邪清热、凉血解毒之功耳。 本草正:犀角,性升而善散,故治伤寒热毒闭表,烦热昏闷而汗不得解者。磨尖搀入药中,取汗速如响应。仲景云: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者,正以此两物俱入阳明,功皆升散,今人莫得其解。每致疑词,是但知犀角之解心热,而不知犀角之能升散,尤峻速于升麻也。倘中气虚 弱,脉细无神,及痘疮血虚,真阴不足等证;凡畏汗,畏寒,畏散者,乃所当忌。或必不得已, 宜兼补剂用之。 本经逢原:犀角,治吐血、衄血、大小便血,犀角地黄汤为专药。若患久气虚,又为切禁,以其能耗散血气也。痘疮之血热毒盛者,尤为必需;然在六、七日灌浆之时,又为切禁,以 其能化脓为水也;而结痂后余毒痈肿,则又不忌;惟气虚毒盛之痘,切不可犯。(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