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2436910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 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 迅速地 进行整数、 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 达到这个要求, 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 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生的头 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 10 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 十进制计数法, 有关数位的概念,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 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 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 都应讲解得很清楚, 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 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 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 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 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怎样才能讲清算理呢?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的原则。 比如在教学同分母 分数加减法时,先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题,让学生先自己计算,再问学生: “通过计算这 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 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 。再出示减法计算。 通过计算以上两个题,你能概括出同分 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吗?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把分子相加减, 分 母不变。这样教学, 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 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也打下了基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法则,就不要过多纠缠算理了。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有加、减, 也有 乘、除, 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小数、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 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在讲解运算顺序时,应防止学生出现下列问题: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弋=15 (没有把“ 36-”照抄下来)或 36-135 - 9=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21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 教师要反复讲清, 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 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第二,分数四则运算中,脱式计算时,有的出现过烦的现象。计算时,可向学生指出: 在一般情况下, 分数加减法只要有通分过程, 乘除法有颠倒相乘、 约分过程,按顺序写出每 步运算的得数即可。第三,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如,3.5+1.5-3.5+1.5(应 等于 3,而误得 0) , 3.6-3.6 X 0.5 (应等于 1.8,而误得 0), 7.56-0.4 X 2.5 (应等于 47.25 , 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 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三、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 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意义用简便方进行简算。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或虽然用简便方法算而不彻底,教师还可以选编几种特殊类型的题,让学生练习。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四、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 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 如987X 786 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 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 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口算教学,不能光靠练,让 学生死记方法,这样做的结果,记忆是不能持久的。怎样进行口算教学呢? 要重视讲计算方法。 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 如看横式,看口算表,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在低年级也可以做数学游戏,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更要注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很容易丢掉0,为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多出一些像这种类型的题,让学生多练习。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就可以安排一些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题, 让学生先认真审题, 再进行练习,以便培养学生为运算能力及合理灵活的解题能力。五、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要注意如何组织好学生的练习。第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通过读题学生就会对题的意思很明了,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第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学生解答完题以后,也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问题。第三,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第四,填空练习。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中关键的地方可采取填空形式练习。第五,改错练习。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第六,趣味性练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如,接力比赛,教师发给每行一张口算卡片,上面印有7 8题(根据每组人数而定)比赛开始,第一个学生做完一题后, 迅速传给后一个学生, 如此传下去,看哪一行最后一个同学先将口算 卡传到老师手里,并且计算结果正确,就算胜利。抢答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两个同 学口算,看谁先正确算出结果。还可以搞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 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 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或计算器)的普及,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人们淡化, 其 实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是小学数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况是继续学习数学和共它自然学科的基础,因此,培养和提高数学能力是在必行。1重算理和法则过程教学。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 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何讲清算理呢?如我在分数加法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讲述算理, 概括法则,如讲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可以这样进行:先用图表示:然后提问 和 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结合图形观察后回答:1个加上2个 等于多少?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并让学生再思考:怎样计算?并说明理由。通过计算以上两个题,你能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吗?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 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 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如学生不理解数的数位概念,就不能理解笔算要数位对齐 的道理:不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 就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不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就很难讲清计算法则。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和四则运算的有关 概念,又是掌握四则计算法则的前提,因此教学中必须讲清数和数的计算知识。在平常教学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可以注意让学生在计算题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深化。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的依据,可以注意通过典型例题, 讲清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讲清计算法则和简便算法的基础,可以通过具体式题的计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然后加以归纳,使学生认识定律、性质的实际意义。特别要重 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使他们学会应用运算定律、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的方法,不断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 加强练习是必要的, 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 讲究实效,练习设计应注意以 下几点:突出法则重点练:一般用于讲究课后的课堂练习,如;9+4=9+1+3=13 ; 130-40=100-40+30=90 ; 又如; 9+7=16 、见 9想 9和 1组成 10,7去掉 1给了 9得 16; 又如: 140-50=140-40-10=90 ,进行这样的一看、二想、三说的互补法训练,使学生眼、脑、 口并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容易混淆的对比练: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如:101 X 988 102X 987经常出错反复练: 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 分析归类, 有针对性地反复练,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000 500 4747 471200 120多种类型综合练: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法则, 可以把相似类型的基本题综合在一道混合式题中, 使法则在分辨中得到 巩固。如 500-13440 128 16992 236+257启发学生思考, 创造性地练:设计一些题目, 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 怎样简便就怎样 算。直接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 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如: 3 X(2 +8 )X 13、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 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 造 成计算失误。 这两种错误都有很大的生存市场, 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 错误就 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 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 细致、书写工整、 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培养学生审题、 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 容易忽视 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 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 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 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 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 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地 观察分析。 最后是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 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 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 正确。 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 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 简言之就是采用逆运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4重视基本口算笔算练习。学生掌握计算能力,要经历一个懂、会、熟、活的过程。讲清数和数的计算知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还只解决了一个“懂”的问题,而要使学 生真正学会计算方法,逐步达到计算熟练,方法灵活、合理的要求,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在平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基本口算、 笔算的练习。 多年的实践, 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学 生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 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 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 辅导工作。教学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 中出现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 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 学生的思维才会 发展。浅谈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整个 小学数学的主线,是学生学习很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也是学生今 后生活、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应 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连,而且与训练 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一、明确概念,弄清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概念、法则的教学,悟出算理,导出算法,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1、概念是思维的切入口,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计算推理合乎逻辑。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模糊, 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在教乘数中间有零的多位数乘法简便方法中,出现这样的错误:318X 5041272159017172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清楚百位上的“ 5”表示是多少,导致不明 确504百位上“5”与318个位上的“ 8”相乘的积表示多少,因此他 们只是习惯地把“ 0”写在十位上。对此,在新课教学之前适当安排铺垫,加深概念的理解。例如可让学生说一说“555”这个数各个数 位上的“ 5”分别表示多少?去乘 8 分别表示多少?从而使学生进 步弄清概念,掌握计算方法。2、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关键在于理解。如果不明白算理,即使学 生会做计算, 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但也只是一个机械的规律的执 行者,在将来进一步的学习中,可能导致越学越不明白。在教学时, 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 既要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知其然”也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在理解 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如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20X 3时,许多学生会这样总结 算法:先不看0,用2X3=6,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当学生得出这样 的算法时,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教师可让学生摆小 棒,帮助他们理解算理。将小棒 10 根捆一捆,为什么可以先算 2X 3 呢?因为这里把 10 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 表示一个十。 3 个 2 捆是 6 捆或是 2 个 3 捆是 6 捆,因为一捆是 10 根,也就是 3 个 20 是 60 或 者2个30是60,所以一定要在后面添上一个 0。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在计算教学中,懂得算理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计算教学, 否则就是灌输。 又如遇到80+ 30这样的计算,由于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就可 以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一个 0,即8+ 3,这里余2,但实际上是余 20。为什么余 20 而不是余 2?如果学生不理解算理,只会越学越混 乱。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 就能从根本上提高 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二、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口算是学习笔算、 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也是学生计算能 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口算训练, 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 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 口算训练要有针 对性,低中年级主要在一、 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 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 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 要有一 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 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 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X 5、25X 4、125X 8; 1 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 2、 4、 5、 8、 10、 20、 25的最简分 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 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进行口算训练时, 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掌握简 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 计算教学中要 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 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例如:153955=153(95 5)、 29X 7529X 25=29X( 7525)、 157.82.2=15 (7.8 2.2)、9- 12.5=(9X 8)+( 12.5X 8)等。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 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 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女口: 345+ 10仁345+ (100+ 1)、21 X 9. 9=21 x( 10- 0.1)等。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使复杂的 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四、有目的地进行对比练习,强化计算。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 形成一种 思维定势。 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 但也有消极的影 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 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 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 学了乘法分配后, 往往和乘法结 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 8X4X 125时,他们就错做成( 8X 1 25)X( 4X 125)。对此教师应采取强化训练, 把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对比练习。如:38.41 + 5.7 和 38.41 X 5.7; (25X 40)-( 50X 2)和 25 X 40- 50X 2; 16.9( 8.5- 1.5)和 16.9( 8.5 +1.5); 25X( 4 + 8) 和 25X( 4X 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 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 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五、培养认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认真、 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 计算能力的根本。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 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 于克服困难的精神。1、审题的习惯。(1)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 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2)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 么。(3)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符号和数字的特点, 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然后再动手计算。2、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在 认真、严谨,书写要格式要规范,字迹端正,不乱涂乱改,保持作业 的整洁美观。3、认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抄题后要检查有没有错漏,计算后 可通过估算和验算等方法检验计算,做到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4、建立病题卡片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帮助学生建立病题 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 对 于增强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位数 学教师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一直以来, 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很差, 这个问题令人头疼, 经常听到数学老师 们叹气:“唉!你说他就是把计算题都做对,也不止考这么两个分啊!”于是我 像其他老师那样把计算题的教学功夫下到了两个方面: 一讲方法; 二下大功夫训 练学生的认真态度。结果还是效果不佳,明明知道解题方法,但是就是要算错, 不知如何是好。 经请教和学习后我才明白,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仅是计算方法 的准确程度,还包括计算习惯、计算方法的延伸、拓展等方面。要想提高学生的 计算能力,只是单纯的机械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一、小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1、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事散漫, 上学后迁移到学习 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时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 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 法当成了除法, 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 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 等。2、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 有的学生也轻视计算题的学习,往往只注重结果(计算方法),而不注重结 果由来的过程。 导致对计算法则或运算顺序、 原理等不能很好理解, 只是死记硬 背计算方法, 这样的学生往往计算出错也比较多。 比如: 在加减运算中常常忘记 借去的数或进上来的数, 在商末位有零的除法中, 在小学乘法中常常忘记点上积 的小数点,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必须同时注意运算法则,中间结果,运算方法、 进位、退位的处理等。再如:1.25 X (80+4)=1.25 X 80+4=100+4=104错误原因 是当初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没有领会到1.25 X (80+4)此题的意思就是求84个 1.25,可以先求 80个 1.25,再加上 4个 1.25,一共还是 84个 1.25,自然就 不会出现上述错误。3、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 从而出现错误。如: 7.68-2.75+1.25=7.68-4=2.68 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 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 又如: 4.9+0.1-4.9+0.1=5-5=024X 5=100等错误原因主要是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造成的。3、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 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 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不感兴趣, 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 没有力求准确的 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 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 在怕难怕繁、 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 常会出现 错误。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 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 为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防止计算错 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2、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注意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 一看,就是看清楚题目中的数学和运算符号; 二划,就是在式题上标出先算哪一 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计算简便,什么地方可用口算, 什么地方需要笔算;第四步就是动笔计算。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中,要训练学生遇到困难能以认真 负责沉着冷静、有始有终的态度,顽强地克服困难,在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 格式符合规定,计算正确合理,草稿纸上的竖式要求条理清楚,该对齐的对齐, 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时方便。前段时间,我发现班里有些孩子总是喜欢把竖式列在作业题的旁边, 写下答 案以后又急急忙忙把竖式擦去, 批改业时经常有本子被擦得黑乎乎或擦破的; 有 些学生甚至把竖式列到了桌子上, 把自己的课桌当成了可以反复利用的 “大草稿 本”,弄脏了桌子和手不说,还把桌面也弄坏了。面对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怎 样引导他们纠正这种不良的习惯?我也曾不止一次提醒学生, 要求他们把草稿列 在草稿本上,要爱护课桌。但是,对有些孩子效果始终不够明显,他们总是在不 知不觉中又忘记了。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来引导孩子, 不再一味提醒孩子要把竖式列在草稿本 上,而是抓住批改孩子作业的时机进行引导。 当孩子答案错误的时候, 我对孩子 说:“这道题你是怎样算的,答案不对,把你的竖式拿来让老师看看错在哪里, 好吗?”这是, 这部分孩子往往会抓抓头皮或面带难色, 有的孩子会回到位子上 重新列好竖式拿过来有的孩子干脆说: “擦掉了”。这时候,我就对他说:“那 你再列一个吧, 你一定会发现这道题错在哪里” 。当孩子把重新列好的竖式拿过 来的时候,如果发现他已经找到错误的原因,就表扬他,如果还是错误,就与孩 子一起检查错在哪里。当孩子练习全对时,也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把草稿拿过来, 可以这样问孩子: “这步计算比较难,你是怎样算的,让老师看看你的竖式,好 吗?”孩子自然也会“找”出这个竖式给老师看,通过这样的方式补竖式孩子是 乐意接受的。 一段时间后,孩子发现把草稿列在作业本上或是桌子上然后擦干净 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办法, 当老师要看竖式的时候还得重新列, 没有图到方便, 于 是他们也渐渐地开始把竖式列在了草稿本上并保存起来。4、培养检查验算的习惯。学生养成检查、验算和估算的习惯,是防止错误 的重要措施。 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检查, 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 吗?数位对齐没有?验算一遍, 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得数写了没有?教学中要有 计划地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常用语的验算方法有:、重算一遍;、逆 算法;、估算法等。总之,从小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将关系孩子的一生。教育家陈鹤琴 曾这样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作为 一名数学教师, 决不能仅仅关注孩子数学成绩的提高, 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 惯同样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职责。 但光靠教师的“苦口婆心”,孩子往往不领情,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学会换一种方式教育学生, 善待学生的不良习惯。 一 种教育,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 它的教育效果却可能更大。 如果教 师拥有爱心, 面对学生犯错或是不良的习惯, 能换一种方式教育学生, 努力实现 “教育无痕”,也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对于训练学生思 维的敏捷性、 灵活性和多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如何培养、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则是令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 现在本人结 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一点体会。一、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计算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知识, 尤其是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 包 括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和计算公式等。学生对 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何, 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计算能力。 所 以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解清楚, 让学生彻底理 解和掌握,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例如:要使学 生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这种运算,如“24X 3”,教师必须先让学生透彻理解算式“ 24 X 3”所表示的意义和“乘数是一位数的 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和迅速; 又如,怎样才能使学生既准确又快速地计算出算式“ 99X 99+99+99 X( 99+1)+99X 100=9900”。当然,要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各种简 便运算方法, 在平时必须要多做练习, 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计算的灵 敏程度。二、重视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 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 口算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 生其它运算能力的提高。 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灵活性和多变性,使学生的计算既快速,又准确。例如:教师可以多 设计一些这样的组题进行强化训练: 5+4X 9、5+4+9;8X 5-5 、8+5- 5;125X 8、125+8;8+0、8 X 0。学生在做这些口算题时,容易受到 原有知识的干扰, 产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而发生计算错误。 因此 在平时的口算训练中要多进行这类练习, 给学生打预防针, 使学生摆 脱思维定势的影响,达到提高他们的运算水平的目的。此外,教师在 布置各类口算练习时, 要注意多进行比较思维的训练。 比较思维是人 们进行积极思维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明辨是非, 分清模糊概念,调动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式题时,学生对 表面相似而本质存在差异的习题会模糊不清, 无法把握正确的运算顺 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形式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60+ 40- 5、60+40-5; 32+8+ 8+32、32X 8+8X 32; 270-270 - 9、270-27 0+9等。通过这种训练,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三、优化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 题练习。同样, 计算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练习,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 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也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练 习”,越多越好,致使学生陷于题海之中。如果练习简单重复,学生 就会不感兴趣,甚至抗拒,这样的话,练习效果就很差了,为避免出 现上述情况,教师就要注意优化练习设计,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 趣味性和思考性比较强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对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出错 的地方,要注意讲解,及时纠正。此外,要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 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运算,找出最简便的 方法。这样既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 炼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 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 独立思考、细心计算,使他们养成计算完毕后自觉检查和验算、有错 必改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做好典范,在板书时要规范认真,使学 生养成书写规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避免错写、漏写数字或运算 符号的情况,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上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从 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因材施教,会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方面取到良好的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