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2.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1887524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2.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2.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2.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阶段人类活动特点人地关系特点采集渔猎时代 、 为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因生产力水平 且发展缓慢,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 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口迅速 ,大规模开发利用 、 等资源人类与环境的 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工业革命以来 突飞猛进,人类攫取 的能力空间提高人类试图成为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 迅速激化采集渔猎低下原始的平衡增长土地水对抗性科学技术自然资源自然的主宰者人地矛盾2.直面环境问题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 ,从环境中获取,从环境中获取 。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 中。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向环境向环境 的速度超过了的速度超过了 的再生速度。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环境空间环境空间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环境环境索取资源索取资源资源本身资源本身自净能力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 等短缺 、土地荒漠化、 减少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 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 地区、发达国家严重能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农村城市3.走向人地协调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概念: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的发展。的发展。(3)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 、 。当代人当代人满足其需求满足其需求公平性公平性持续性持续性共同性共同性生态生态经济经济社会社会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 白皮书。人口、环境与发展人口、环境与发展人口人口资源资源生态问题生态问题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1)手段: 。(2)核心:提高 。(3)方式:环境友好方式。(4)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 。(5)意义:推进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生态化生态化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产业【及时练习】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境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甲 B乙乙C丙丙 D丁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解析】 第第1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又依赖。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第比例最高。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案】【答案】 1.A2.B3.B【易错提醒】【易错提醒】 1.正确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生正确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引起生态破坏。2(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公平性”侧重的侧重的是是“权利权利”,“共同性共同性”侧重的是侧重的是“义务义务”,“持续持续性性”侧重的是侧重的是“发展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个整体。考点精析考点精析1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技法点拨技法点拨解答环境问题的思路解答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问题:要从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强储量勘探等)和和“节流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两方面入手。对点练习对点练习1(2012江苏地理江苏地理)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要是()引起大气污染引起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含量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BCD【解析】【解析】 大面积焚烧秸秆,造成烟尘污染大气,同时大面积焚烧秸秆,造成烟尘污染大气,同时焚烧的热量又浪费,故焚烧的热量又浪费,故A项正确。灰烬提供给土壤的是无项正确。灰烬提供给土壤的是无机肥料,机肥料,选项错误;在农田焚烧秸秆,不会影响农村能选项错误;在农田焚烧秸秆,不会影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源结构调整,选项错误。选项错误。【答案】【答案】 A考点精析考点精析1可持续发展的构成可持续发展的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下:者间的关系如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加入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技法点拨技法点拨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增长方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环境意识 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价值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环境控制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强调人的管理调控发展的时间尺度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追求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发展的空间尺度从区域(自身)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或转嫁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的共同性原则对点练习对点练习2(2013江苏地理江苏地理)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指数。读图回答(1)(2)题。题。(双选双选)(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消耗资源B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科教投入不足D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缓慢(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社会保障建设B经济基础建设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基础建设D生态与环境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解析】【解析】 本题组以本题组以2010年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能年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能力指数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图力指数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图中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中,环境支持系统指数最低,中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中,环境支持系统指数最低,生存支持系统指数次之;环境支持系统中污染与生态最为生存支持系统指数次之;环境支持系统中污染与生态最为突出,生存支持系统中资源与农业最明显。通过对比可发突出,生存支持系统中资源与农业最明显。通过对比可发现现19952010年经济快速发展,是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年经济快速发展,是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实现的,为实现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放污染物实现的,为实现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能力指数较低的产业和生态与环境建设。强能力指数较低的产业和生态与环境建设。【答案】【答案】 (1)AB(2)CD考点精析考点精析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1)循环经济(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技法点拨技法点拨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对点练习对点练习3(2013安徽文综安徽文综)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世纪90年代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以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以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解析】【解析】 第第(1)题,在黄土高原因种粮而引发的生态环题,在黄土高原因种粮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对植被、土壤肥力、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境问题主要包括对植被、土壤肥力、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影响。第等多方面的影响。第(2)题,从材料中可获取三点信息:题,从材料中可获取三点信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果渣堆放污染环境;果渣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农村薪材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发展材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发展畜牧业和建沼气池来解决污染、能源缺乏、过量施用化肥畜牧业和建沼气池来解决污染、能源缺乏、过量施用化肥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提取准确信息,综合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提取准确信息,综合分析,找到解决方案。该题用示意图表达直观清晰,对绘分析,找到解决方案。该题用示意图表达直观清晰,对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图能力要求较高。【答案】【答案】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方案一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方案二(示意图表达示意图表达):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图表展示】【方法技巧】地理关联示意图是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网成图。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等。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关键环节突破法关键环节突破法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示意图的地理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示意图的地理事物的主题;事物的主题;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点;过程,注意找出突破点;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将先确定的地理将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将已初步完成的关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检查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检查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洞,确保答案的正确。2直接代入尝试法直接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进行尝试求解答案。入法,进行尝试求解答案。【判读应用】【判读应用】(2013福建文综福建文综)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2)题。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促进民居集中ABC D【解析】【解析】 第第(1)题,水稻和甘蔗最适宜在南方地区题,水稻和甘蔗最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闽浙丘陵位于南方地区。第种植,闽浙丘陵位于南方地区。第(2)题,由图可知,题,由图可知,该循环农业提供了沼气这种清洁能源,以及猪、水产该循环农业提供了沼气这种清洁能源,以及猪、水产品、甘蔗和稻米等众多的农产品,且各农业项目之间品、甘蔗和稻米等众多的农产品,且各农业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循环利用,减少了能源、肥料等投入,明相互联系,循环利用,减少了能源、肥料等投入,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而民居集中和城镇发展在图中没显提高了经济效益,而民居集中和城镇发展在图中没有体现,故选有体现,故选B。【答案】【答案】 (1)D(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