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说课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51875103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烛的变化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蜡烛的变化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蜡烛的变化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蜡烛的变化山西省洪洞县玉峰街实验小学 陈凤爱 13994769882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一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主要通过蜡烛的系列研究,发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的,运动变化中仍有规律可循。教材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实验探究,通过加热蜡块实验和蜡烛燃烧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第二部分是交流讨论,辨析判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第三部分拓展探究,在六个实验中,选择几个来做一做,通过动手操作来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由此看出教材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编排思路。二、说教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索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方法除了提醒安全外,我将弱化处理,让他们自主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去探究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对物质变化分类的理解,我将第三部分的内容适当移前,让学生拓宽观察面,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知识,在知识的建构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三、说学法推荐精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学情,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四、说教学准备蜡烛、蜡块、烧杯、火柴、酒精灯、澄清的石灰水、碱、白醋、白糖,生鸡蛋、实验记录表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2、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教学流程:1,用唐代诗人李商隐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名句做引子导入课题,这个环节的设计符合儿童的性格特征,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2、学习探究,建构新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环节我设立了以下三个小组学习活动活动一:描述点燃前蜡烛的特点,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等活动,归纳出蜡烛有质地软,容易弄碎等特点。推荐精选活动二:探究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产生变化的不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与技巧,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本图示和提示去做,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一)实验前,小组成员先讨论实验方案以及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酒精灯使用要小心,特别是熄灭时要用灯帽。B、边观察要边完成桌上的探究实验活动卡1的记录。点燃蜡烛眼睛不要离得过近;手拿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时间不要过长;火焰不能集中加热烧杯的一个地方,要转动烧杯,使之均匀受热,以免烧杯破裂;不要用手拿坩埚以免被烫伤,应用试管夹;随时做好实验记录。蜡烛的变化实验记录(一)实验内容实验现象1、加热蜡块2、冷却后3、点燃蜡烛(每组各做一项)1、把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3、将白瓷碗(片)盖在火焰上方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先动脑思考,再动手操做,使实验过程更趋科学性,避免缺乏思考的“动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并及时提示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比较“蜡烛熔化”和“点燃蜡烛”两种变化的不同,“蜡烛熔化”实验中,大家发现蜡烛熔化了,变成了蜡油,成液体的了,冷却后又变成固体的了,在这个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蜡烛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而点燃蜡烛,大家观察到发光、发热、冒烟,通过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发现有水珠,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壁变浑浊等现象说明在这个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蜡烛的变化分类:一类仅仅是蜡烛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蜡烛变成了另一种新物质的变化。这一环节后,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分类还有困难,于是我安排了下一活动。推荐精选3、应用原理,判断解释“说一说”如果说,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经历了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那么,接下来,对于普遍原理的应用,就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过程,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概念才不断地明了和清晰。我用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质的变化,请学生说说是那一种变化,并简单说说理由。树叶颜色变化、水的三态变化、面粉做成馒头、生鸡蛋变熟、铁水变钢锭、火柴燃烧、请学生举例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变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很多,举不胜举,如煤燃烧、铁生锈、木材加工成家具等,这样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巩固已有的知识,丰富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三:自选实验,深化理解物质的变化。每组从课本第32页中任选两个实验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记录表,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实验记录(二)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变化种类推荐精选1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2压扁易拉罐3向碱水中倒入少量白醋4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5将白糖加热至熔化化6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观察上表物质的变化种类,引导学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只有两类:一类仅仅是物质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从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这类变化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3、应用原理,判断解释。如果说,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经历了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那么,接下来,对于普遍原理的应用,就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过程,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概念才不断地明了和清晰。我用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质的变化,请学生说说是那一种变化,并简单说说理由。树叶颜色变化、水的三态变化、面粉做成馒头、生鸡蛋变熟、铁水变钢锭、火柴燃烧、请学生举例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变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很多,举不胜举,如煤燃烧、铁生锈、木材加工成家具等,这样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巩固已有的知识,丰富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4、实践应用。推荐精选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形态的变化?哪些现象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一定给学生一个肯定的、标签式的结论,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应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总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着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由实验得出结论时所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归纳法,从蜡块熔化由固体变成液体,蜡块燃烧产生水气、黑灰、内壁“浑浊”等一系列现象中,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产生和不产生新物质两类。我便将第一部分重点设计为实验探究,从简单的形状、形态变化,到较复杂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二是加强课堂的拓展外延性,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更多的物质世界的变化,使学生对变化有一种更全面的认识。科学课前后的衔接就好像一个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一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具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