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专篇永久避难硐室

上传人:i**** 文档编号:51472798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专篇永久避难硐室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安全专篇永久避难硐室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安全专篇永久避难硐室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175在 9 号煤层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之间、 90101 回风顺槽巷口附近设 1 个永久避难硐室, 额定避险人数 95 人,主要为 801 采区 80102掘进工作面、 901 采区 90101 回采工作面和 90102 掘进工作面以及801 采区、 901 采区运输、供电和瓦斯监测、巡回安监、设备维修等作业人员以及在发生事故时从其它区域就近逃出的作业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当矿工遇到灾害, 在自救器有效时间内无法达到安全地点或撤退路线阻塞无法通过时,应迅速奔向预置的避难硐室等待救援。永久避难硐室内部分为缓冲区(过渡室) 、避难区(生存室)、救护区和卫生区。永久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和生存室采用统一的断面规格、支护方式,均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净宽4.0m ,净高 3.50m ,净断面积 12.28m 2 ,掘进断面积 16.44m 2,采用现浇素混凝土(防水)的支护方式,支护厚度350mm ,混凝土强度标号为C30 。P365井下广播系统主要由:地面播放设备及井下主、副音箱组成,地面播放设备设于调度室内,井下防爆音箱安装于主要行人巷道沿线,机电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工作面移动救生舱、采掘工作面等处。P400矿井各类传感器布置表低一设二浓氧断电温氧风风备风流水压电电氧传感器名称度馈电烟雾气仪度化速筒开门量位力流压化分站名称瓦KDYWO2DDT碳FFT停FMLhPIU碳斯COKTCO 4CH 4永久避难硐35153室分站P413 、P414本矿井目前已为入井人员配备了足量的ZY45 型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本设计另为救护队员、永久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配备足量的ZY45 型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主要在井下环境空气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现场人员及时佩戴, 以及救护人员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时迅速撤离使用,保护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灾区矿井自救器配备表序号配备地点型号数量备 注(个)39 号煤层永久避难硐室ZY45 型隔绝式压缩氧110新增P417 P440井下紧急避险设施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 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紧急避险设施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 96h,同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 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井下发生事故需要立即撤离时, 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中规定的避灾路线逃生,如果有条件立即逃离危险区域或者直接升井, 请勿使用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若身边未佩戴自救器, 或者在自救器有效时间内无法达到安全地点时, 或撤退路线阻塞无法通过时,应迅速奔向矿井预置的避难硐室或可移动式救生舱待避,距离可移动式救生舱最近的工作面作业人员应向可移动式救生舱内逃生,距离避难硐室最近的零散作业人员应向避难硐室内逃生, 距离井筒最近的作业人员尽快升井向地面逃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的安监总煤装2010 146 号文件规定: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 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避难硐室具有容纳人数多、节省巷道空间及救援系统齐全等特点,根据避难硐室的救生系统布置及容纳人数等方面的不同,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1) 永久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 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 5a,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1) 选址位置本矿井设计利用延深水平后的 9 号煤层二水平采用联合布置的方式开拓开采井田范围内的 8、9 和 11 号煤层。矿井前期在水平延深投产及达产时,在 8 号煤层 801 首采区布置 1 个一次性采全厚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和 2 个炮掘工作面,在 9 号煤层 901 首采区布置 1 个放顶煤一次性采全厚综采工作面和 2 个综掘工作面保证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依据 801 采区、901 采区生产队组和掘进队组的分布特点,设计矿井在水平延深投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在 9 号煤层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之间、 90101 回风顺槽巷口附近设 1 个永久避难硐室, 额定避险人数 95 人,主要为 801 采区 80102 掘进工作面、901 采区 90101 回采工作面和 90102 掘进工作面以及 801 采区、 901 采区运输、供电和瓦斯监测、 巡回安监、设备维修等作业人员以及在发生事故时从其它区域就近逃出的作业人员提供避难场所。(2) 容纳避险人数规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的安监总煤装 2010 146 号文件规定: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 人,宜不多于 100 人。本设计回采工作面最大班工作人数为18 人,掘进工作面最大班工作人数为 12 人,依据本矿井人员分布情况,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 95 人。(3) 功能区划分永久避难硐室内部分为缓冲区(过渡室)、避难区(生存室)、救护区和卫生区。缓冲区(过渡室)是为去除逃生人员进入避难区 (生存室)时所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避难区(生存室)是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的主要活动空间, 救护区是对在逃生过程中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助的区域, 备有常用的救护器材和药品,卫生区是为了满足逃生人员在避难硐室内部生存需求。(4) 硐室断面规格、支护方式永久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和生存室采用统一的断面规格、支护方式,均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净宽 4.0m ,净高 3.50m ,净断面积 12.28m 2,掘进断面积23.75m 2 。临时支护采用锚网喷的支护方式,喷层厚度1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标号为C25 ;永久支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支护方式,支护厚度350mm ,混凝土强度标号为C30 。锚网喷临时支护与钢筋混凝土永久支护之间的充填密闭层采用充填密封材料充填,充填厚度200mm 。巷道底板打锚杆,喷射100mm 混凝土,其上铺设 200mm 的石子 (13cm) 砂浆(M10 号),再上浇注 35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标号为C30(环筋为20mm ,联系筋为14mm ,网格为 250mm 250mm ),然后底板再铺设 250mm 厚的混凝土硬化层,混凝土强度标号为 C20 ,随打随抹面。(5) 硐室结构永久避难硐室两侧的过渡室对称布置, 中部为生存室。 过渡室外侧第一道门采用向外开启、 带观察窗、既能抵挡强度 0.3MPa 以上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渗入的防护密闭门, 过渡室和生存室间的第二道门采用向外开启、 带观察窗、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渗入的密闭门。门体应有足够的气密性,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防火、耐高温。门墙周边掏槽,深度 0.80m ,墙体用强度 C30 号的钢筋混凝土浇筑,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通向永久避难硐室的通道和避难硐室的底板高于相邻巷道的底板高度为 300mm 。第一道防护密闭门和第二道密闭门墙体下部设159mm 、加装手动阀门的一趟单向排水管和两趟单向排气管。过渡室净宽 4.0m ,净高 3.50m ,净断面积 12.28m 2 ,每侧长度均为 18.50m ,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白色,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阻挡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室内,每侧配备 55 个 ZY45 型压缩氧自救器(有效防护时间 45min )和 55 盏矿灯,每侧配备 4 个 CO2 灭火器和 4 个 8kg 干粉灭火器,足量的压缩空气瓶、氧气瓶,氧气瓶并与生氧净化器一体机连接, 能够向硐室内供养, 以及马桶等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生存室净宽4.0m ,净高3.50m ,净断面积12.28m 2,长度为30.0m ,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白色,避险人员活动面积95.0m 2 ,每人有 1.0m 2 的有效使用面积, 内设压气喷淋装置, 同时配备足量的食品、饮用水、急救箱、照明手电、工具箱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 1.90 106kJ,饮用水不少于 540L 。配备蓄冰空调降温机,能够降低室内温度。永久避难硐室平面布置详见图11-3-2 ,管路布置详见图11-3-3 。(6) 配套设施永久避难硐室具备自备氧供氧系统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供氧量不低于 50L/min ,处理 CO 2 的能力不低于 50L/min ,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保证在20min 内将 CO 浓度由 0.04% 降到 0.0024%以下。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永久避难硐室内部环境中O2 含量在18.5% 23.0% 之间,CO 2 浓度不大于 1.0% ,CH 4 浓度不大于 1.0% , CO 浓度不大于 0.0024% ,温度不高于 35,湿度不大于 85% ,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处于不低于 100Pa 的正压状态。如采用高压气瓶供气系统应有减压措施,以保证安全使用。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过渡室内的O2、CO,生存室内的O2 、CH 4、CO 2、CO、温度、湿度和避难硐室外的O2、CH 4、CO2 、CO 进行检测或监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避难硐室外和避难硐室内的CH 4、CO 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避难硐室设施的情况。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能为避难硐室供给足量氧气,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压风出口压力在0.1MPa 0.3MPa 之间,供风量不低于30m 3/min ,连续噪声不大于70dB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延伸至井下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设置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加配无线电话。(7) 其它要求避难硐室通道口要有清晰、醒目、牢靠的标识,说明避难硐室所服务区域内各作业地点名称及最大避险人数, 悬挂服务区域内各作业地点进入该避难硐室的避灾路线示意简图, 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接至井下大巷的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的各种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埋设于巷底专用的管沟内,或者采取其它的防护措施,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或保护距离至少不得低于 20M 。永久避难硐室通道外侧两出口前后50m 范围内不得放置杂物。避难硐室施工中要加强工程管理和过程控制,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避难硐室施工、 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和联合试运行,并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验收。(8) 永久避难硐室的防护功能a.防爆密闭能够抵御瞬时高温、 爆炸冲击波,并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员的 伤害。安装在两端防护密闭门内侧的空气幕系统, 能够阻挡人员进入硐室时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入。b.氧气供应通过与矿用压风管路的连接,在矿井压风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利用该系统,直接为避难硐室内送风,保持空气质量;在矿井压风系统中断的情况下,硐室内配备的压缩氧气钢瓶能够为避难人员提供设计救援时间内所需的氧气。c.动力供应避难硐室主要的动力供应是专用隔爆电源箱,在外部电力供应突然中断的情况下,满足救援时间内硐室的电力消耗。d.监测监控系统避难硐室内安装有专用的传感器,可以对硐室内的C0、C02、CH 4、H2S 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空气的温度实时监测,并通过矿井监测监控分站传输到地面应急救援指挥中心。e.通讯系统避难硐室内安装有矿用防爆电话、无线通讯机站、 直通应急救援电话等通信设备, 确保硐室能够实现与地面的通信联络,同时硐室还安装有工业视频系统, 能够实现硐室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双向视频通话。f.人员定位系统避难硐室内安装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硐室内人员分布和数量情况,便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组织施救。g.有毒有害气体处理系统避难硐室内配备有空气净化器, 能有效地将硐室内C0 2 浓度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h.硐室空气温度控制系统避难硐室安装有专门的蓄冷空调, 可以有效解决硐室内空气制冷除湿问题,当外部电力供应中断或蓄电池电量用尽时,该设备的蓄冰冷源可满足人体散热、设备放热及外部传热的需要。i.食品、饮水供应避难硐室内储存的食物和纯净水, 可满足设计救援时间内人员的需求。j.其他附属设备硐室内配置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工具箱、使用说明书、自救指南等,硐室外安装有C0 、C02 、CH 4、H2S 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空气温度自动检测传感器,以及荧光标识、灭火器、状态指示灯等。k.应急设备硐室内储备有压缩氧自救器供环境恶化时撤离使用。(9) 永久避难硐室使用要求所有入井人员都事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并能够独立、正确使用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设施,能够实现安全避险的条件下方可入井作业。进入永久避难硐室a. 紧急状态下员工接到灾害信息,必须根据所在地点按照相应的避灾路线和声光指示,有序、快速撤离。如果有条件立即逃离危险区域或者直接升井,请勿使用避难硐室;在无法安全升井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进入永久避难硐室进行避险。b.走到永久避难硐室第一道防护密闭门前,向左旋转第一道防护门的外侧单点紧锁手柄, 进入过渡室。防护门两侧的空气幕将自动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进入。c.进入过渡室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内侧的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安装在防护门内侧的手轮直至锁紧防护门,同时空气幕关闭。d.向左旋转第二道防护门的外部手轮打开防护门并进入生存室。e. 进入生存室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随后向左旋转第二道防护门手轮直至锁紧防护门。完成以上所有工作,方可视情况决定是否摘下自救器。安全进入生存室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利用硐室内部的各种通信联络、监测监控设备及时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并随时保持联系,必须听从带班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必须保持镇定、有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正确使用操作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a.压风、供氧系统当进入永久避难硐室第一道防护密闭门以后, 要认真观察巷道内压风管路上的压力表读数,当读数 0.5MPa 时打开压风管路阀门向硐室供风、供氧;当压力表读数低于 0.5MPa 时找到并打开氧气汇流架上的阀门,利用氧气瓶向硐室供氧。在矿井压风系统中断的情况下,开启压缩氧气钢瓶, 为避难硐室提供所需氧气。b.监测监控系统按下监测监控“三合一”传感器左侧按钮,观察传感器,显示读数即为打开。其他传感器为常开状态。c.空气温度控制系统打开第二道密闭门内侧压风控制柜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控制柜管路出口压差表,压差在 1000Pa 以下即正常。当压差超过 1000Pa时,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降到1000Pa 以下,同时开启回风管路阀门泄压。当 CO2 传感器发出报警时,开启一体净化器开关,启动风机进行空气净化和循环。d.通讯系统避难硐室内部安装有矿用防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电话、无线移动通讯机站、直通应急救援电话等通信设备,确保硐室能够实现与地面急救指挥中心的联络。e.食品、饮水供应系统硐室内储存的食物和纯净水,严格定人定量进行分配使用。f.应急系统在有毒、有害气体侵入或者缺氧的情况下,按照压缩氧自救器使用要求打开、携带该设备,有序撤离永久避难硐室。避险人员在接到地面指挥中心撤离命令后,必须佩带好储备的压缩氧自救器实现有组织、有序撤离。(10) 避难硐室最大件设备运输及安装永久避难硐室防爆门 (含门框 )最大尺寸为 2.1 m 2.1m ,为确保在井下大巷运输安全,在地面装车时要将门体斜放,用道木进行支垫,保持重心平衡,并用钢丝绳进行绑扎后从副斜井下放到9号煤层轨道大巷运输直到避难硐室门口, 用手动葫芦将门卸车后垫衬圆木移至安装位置。防爆门移至安装位置后, 根据所放中、腰线和预支架的预留孔位置,顶部打设两根悬吊锚杆,使用2台5t倒链将门吊移至安装位置之后在门两侧各打设三根地锚固定门体防止其发生位移。(11)应急救援组织流程快速有序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当矿井发生各种灾害时, 如果有条件立即逃离危险区域或者直接升井,请勿使用避难硐室;在无法安全升井的情况下,按照矿井重大灾害预防与事故处理计划 以及所在地点的避灾路线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当避险人数较多时,跟班干部、班组长要加强组织协调,进入避难硐室必须有序,以防止发生拥挤,提高进入效率。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后,跟班干部、班组长必须及时消点人数,同时认真检查、及时掌握避险人员的健康情况,要利用一切通信手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有序高效组织施救由带班矿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担任避难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如果上述人员不在现场,则由安全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煤矿各种事故应急救援知识、 对周边巷道环境熟悉的跟班队干部、 班组长或者安全生产骨干担任避难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避难硐室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整个硐室的人员健康情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 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并接受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 分解工作,成立临时救援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 统一行动,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保持联系, 对避难硐室内部各种系统、 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对硐室空气环境进行检测等。 现场第一负责人要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及时的急救,加强硐室内各种资源的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伤员优先、合理使用,要贯彻执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认真组织好现场施救工作。迅速有序组织撤离。在接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或者避难硐室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生存的特殊情况下, 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按照指令, 结合现场情况认真组织,确保有序、快速撤离。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规定联系方式, 确保撤离过程始终保持联系,必须提前安排好伤员救治转移工作,必须认真清点人数。紧急情况处置。遇到各种紧急、特殊情况必须由现场指挥人员统一指挥,按照矿井重大灾害预防与事故处理计划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置。(12)永久避难硐室管理维护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维护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永久避难硐室具体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结构、操作规程等,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做好各种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及物资更新工作。压风 (供氧 )、供电、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由分管的专业科室进行监管,相关业务科室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程序、办法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及时校验、更换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确保其正常运行。 避难硐室内急救药品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发现药品失效、短缺,立即更换、补充。发现氧气瓶 (空气瓶 )压力小于 8MPa 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完毕后要对氧气瓶 (空气瓶 )供氧、供气系统进行全面调试,保证完好可靠。相关部门对避难硐室供电所使用的电缆、 开关及变压器每月进行一次防爆完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责任单位建立日常仪器调校、设备维护及药品、食品检查、更换的专用记录台帐。做好避难硐室的检修维护工作。避难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监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它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 因检修需要,必须按照程序审批后方可作业。检修完毕后,应立即恢复各系统,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日常检修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 设施故障无法排除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除专业维护、专项检查 (参观 )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安监科、生产科等各部门要明确硐室内各种材料、设备、物质的供应程序,确保永久避难硐室日常管理的物质维修保障。永久避难硐室纳入应急救援系统。作为应急救援体系要进行专业管理,同时要定时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会使用。2)临时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a,在服务期间避免受采动损害。本设计只针对矿井水平延深前期开拓、开采井田范围内8、9号煤层 801 采区和 901 采区在矿井投产及达产时进行设计。设计在号煤层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之间、 90101 回风顺槽巷口附近设1久避难硐室,暂不需设置临时避难硐室。9个永矿井随着 8、9 号煤层向东部区域推进、 井下采掘系统变化情况,依据现场情况在需要增设临时避难硐室时另行进行单项设计, 补充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3)可移动式救生舱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 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 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 可移动式救生舱为矿井发生事故后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 对外能够抵御爆炸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 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赢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同时通过舱内通讯监测设备, 引导外界救援, 大大增加被困人员逃生和成功救援的几率。井下发生事故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需要立即撤离时, 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中规定的避灾路线逃生, 如果有条件立即逃离危险区域或者直接升井,请勿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若在自救器有效时间内无法达到安全地点时或撤退路线阻塞无法通过时,应迅速奔向矿井预置的、距离最近的可移动式救生舱待避。(1) 设置位置可移动式救生舱主要为矿井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在灾害发生时紧急避险使用,在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度、掘进巷道掘进长度小于 1000m 的情况下,可移动式救生舱布置在巷口采区轨道巷和运输巷间经扩帮刷大的横硐中; 在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度、 掘进巷道掘进长度大于 1000m 的情况下,可移动式救生舱布置在回采工作面两顺槽距工作面不超 1000m 经扩帮刷大的专用硐室中、掘进巷道布置在距掘进工作面不超 1000m 经扩帮刷大的专用硐室中。本设计只针对矿井前期开采井田范围内的8 号煤层 801 采区和 9号煤层 901 采区在投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进行设计。依据生产队组分布的特点,在8 号煤层 801 采区 80101 运输顺槽巷口附近安设1 个 KJYF-96/24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或2 个KJYF-96/12 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 ,额定避险人数24 人,主要为8 号煤层 801 采区 80101 回采工作面作业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必须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表 11-3-2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配备表额定序配备地点型数量避险安设号号人数位置(台 )(人)8 号煤层 801 采区KJYF-96/24 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80101 运 输 顺124槽80101 回采工作面舱1巷口附近合计1(2)确定型号矿井投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下在8 号煤层 801 首采区布置 1 个一次性采全厚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工作面最大班工作人数为18 人,为此设计选用 1 个 KJYF-96/24 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 (或 2个 KJYF-96/12 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 ,额定避险人数 24 人。(3)KJYF-96 型系列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结构特点图 11-3-4KJYF-96 型系列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外观图KJYF-96 型系列矿用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具有良好的封闭性、牢固性、隔热性、保温性、防水性、防腐蚀性、耐压性等,为钢、合金等坚固材料制成,而且舱内具备生存所需的水、食物、空气、以及通讯设施,舱体由安全防护系统、氧气供给系统、空气净化与温度、湿度调节系统、内外环境检测系统、通讯系统、照明系统、动力供应系统、生存保障系统组成。结构组件主舱体顶部为弧形,抗压能力增强且便于排水,底部为矩形,底部设有拖橇便于搬运。 主舱体采用加强筋框架, 框架内外各有一层高强度钢板,两层钢板之间填充高效隔温材料,大大增加安全性,达到防爆、防水、气密的目的。主舱体为正压设计, 可有效阻止舱外有害空气随被困人员进入舱内。生活舱内设有座椅供被困人员休息、等待救援。设备舱放置氧气瓶、蓄电池、通信等设备。舱体内设有空调舱,在矿难后断电时通过热交换管线与主舱体连接,吸收主舱体热量、水汽,调节主舱体舱内空气温度、湿度。供氧组件供氧组件设在主舱体内, 用于维持舱内人员呼吸。 供养方式按用户要求有三种:一是通过井下压缩空气管线供氧,可无限供氧;二是通过主舱体内储藏的高压氧气瓶供氧,稳定安全;三是化学制氧,通过氧气再生药板制氧供氧。 可同时采用一种或多种供氧方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有相应调节供养速率、氧气浓度的手段。舱内外环境监测组件使用传感器监测舱内外的温度、湿度、气体( O2、CO 2、CO 、 CH 4、H 2S 以及救生舱所在矿井曾经出现过的有毒气体)浓度;同时传感器将监控数据传输到监控分站, 通过监控分站自动控制、 调节舱内环境参数。有害气体去除组件救生舱采用正压设计, 有效防止有害气体进入舱内,舱内配有有害气体吸附剂、吸湿剂,有效去除有害气体。辅助设施空调、食物和水、蓄电池、急救箱、免冲洗打包马桶、 照明装备、通讯装备、舱外声光示踪装备等。控制与通信救生舱内外设置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显示器、救援电话、视频通讯等设备,供电由大功率多路输出的矿用救生舱不间断电源(主控箱)提供,动力电源因故停电时, 由大容量电池箱提供不小于 100h 长的动力电源向主控箱供电。 主舱内配备语音通信、 视频通讯系统与井上建立通信联系,可在井下通信线路故障情况下仍可保持舱内外长距离救援通信联络。(4)KJYF-96 型系列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技术参数表 11-3-3KJYF-96 型系列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技术参数表型号KJYF -96/24容纳人数24防护时间96hCO 平均浓度24ppmCO 2 平均浓度1%O2 平均浓度18.5% 22.0%舱内外压差200Pa舱内最高工作温度35 舱内最高工作湿度85%标准尺寸 (长宽高)14.66 1.60 1.95 m重量21.22ta. 具备安全防护、 氧气供给、有毒气体处理、 温湿度控制、 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 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所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 (即避难所额定防护时间) 96h 以上。b. 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3m 3/min ,氧气浓度在18.5% 22.0% 之间,并保证救生舱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始终处于不低于 200Pa 的正压状态,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同时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 为使避难所失效后避难人员能够逃生,避难所内配备 ZY45 型压缩氧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 45min 。c. 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能力, 对 CO 2 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 0.5L/min, 对 CO 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 400ppm/h ,保证在额定防护时间内,舱内 CO2 低于 1.0% 、CO低于 24ppm ,空气温度不高于 35 、湿度不高于 85% 。所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做真空包装。d. 具备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对救生舱内的 CO 、CO2 、O2、 CH 4, 救生舱外的 CO 、CO2 、O2、CH4、温度等进行检测、监测。e. 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并有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流方法,最大限度保证灾变期间的通讯安全可靠。f.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配备不少于2000kJ/ 人天,食用水0.5L/ 人天。g. 救生舱外有清晰的、醒目的标示。救生舱内有必要的照明,并有急救箱、工具箱、灭火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h. 救生舱所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 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i.救生舱提供的生存空间不低于每人0.8m 3。j. 救生舱舱体有足够的气密性和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入的能力,在 500 20 Pa 压力下,泄压速率应不大于 350 20 Pa/h ,舱内大气压力始终保持高于外界大气压力 200 1000Pa 。k. 救生舱有足够的强度和防护能力,适用于在火区及其影响范围内环境温度 55条件下安全使用,适用于存在较大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环境能承受不小于 2MPa 的爆炸压力。l.救生舱具有内部空气循环系统,流量在20L/min 以上。m. 救生舱选用抗高温、抗老化、无腐蚀性、无公害的环保材料,舱外采用红色在煤矿井下照明条件下醒目, 同时设置有明显的安全荧光条码。(5)使用救生舱注意事项a. 井下发生事故需要立即撤离时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中规定的避灾路线逃生。 如果有条件要立即逃离危险区域或者直接升井, 请勿使用救生舱。b. 牢记所在区域内的救生舱位置。救生舱舱壁上有带状反射标识,用矿灯照射有反光效果,协助确定救生舱位置。c. 反射带下方有指示标志“入口”和“紧急入口,”要按“入口”箭头指示方向由主舱门进入救生舱; 若救生舱主舱门因意外被阻挡或无法开启,立即按“紧急入口”箭头指示方向从另一端紧急舱门进入。d. 进入舱体后要立即关闭舱门,关闭舱门前检查舱门接合面,不要有异物妨碍舱门压紧。如果仍佩戴着自救器,要继续使用,不要摘除。e. 避难期间不得随意调节舱内设备,如需调节,应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f.正常情况下,压风、泄压控制箱内泄压阀和进气阀必须处于开启状态,保证救生舱内正压环境下的空气循环。g.进入救生舱后, 舱内温度会很快升高, 所有在舱内的避难人员要保持静坐状态,避免情绪急躁、大声说话以及剧烈动作。全体避灾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信心。h.避难人员可轮流休息, 但必须保证任何时间段舱内至少有1 人值班,进行检查传感器、供氧系统、空气净化器等工作。i.在舱内每隔 12h 使用配备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舱内各角落进行检测,防止有害气体出现聚集。j.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撤离救生舱, 首先要佩戴舱内配备的自救器,然后根据情况从主舱门或应急舱门出舱。k.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以防血管破裂。(6)救生舱操作程序a. 进入救生舱开舱门:按舱门上箭头指示向左旋转手轮打开舱门,若舱门无法正常开启时从救生舱另一侧圆形应急舱门进入救生舱,舱门开启方法与前舱门相同。关闭舱门:进入舱体后立即关闭舱门。 向左旋转手轮直至十字架处于垂直位置并压紧,舱门即关闭。b. 取照明设备取下舱内左上方的照明灯, 打开开关即可照明,请注意节约用电。c. 进入救生舱内舱往舱内前行进入内舱,关闭内舱门。入内舱后,如果仍佩戴着自救器请继续使用不要摘除。d. 打开传感器把舱体右侧的传感器全部打开。将传感器左侧面的黑色按钮按下,传感器正面显示屏显示数据即表示已开启。在舱内等待救援期间严禁关闭传感器。e. 开启压风供养系统按下开关,打开压风、泄压控制箱门,检查泄压阀和阀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未开启按箭头方向依次开启泄压阀和阀门,排气管有气流声即表示开始释放空气。阀门应缓慢开启,不可急速全开。检查箱体外右侧压差表示数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200800Pa )。如舱内气压过高或有耳鸣等不适应状况时,或箱体外右侧压差表示数高于800Pa 时适当调大泄压阀直至全开。泄压阀全开后若压差表仍高于800Pa ,关小进气阀。f.压缩气瓶供氧在进行 (5) 操作操作后压风未能正常供氧的情况下,执行压缩气瓶供氧程序,按以下步骤操作:按照箭头指示方向将压风供氧控制箱内的泄压阀全部关闭。在舱体左侧先将一号氧气瓶打开,逆时针旋转瓶口阀门, 按箭头方向旋转减压阀将出气口压力调为0.3MPa 。按下氧气控制箱关打开氧气控制箱,打开气源阀门。气瓶编号与汇流排阀门编号相一致。将减压阀打开,顺时针旋转即开启。低压表数据显示值0.1 0.3MPa 时为正常供气。高压表示数接近0 时表示瓶中氧气已基本耗尽, 请关紧 1 号氧气瓶阀、汇流排1 号阀,开始使用2 号氧气瓶,操作顺序同上。g. 空气净化传感器语音提示“二氧化碳浓度超限”时,从座椅箱内取出粉红色药剂包,拆开塑料真空包装,将药剂包放入净化器抽屉内,平铺于抽屉底层,再关紧抽屉,不要损坏内部丝网,以免药剂泄漏。旋转旋钮,白色指示条至绿色区域,使净化器风机开始运行,若CO 2传感器显示值低于0.3% 时可关闭空气净化器。若风机运行40min以上CO 2 传感器显示值持续高于0.5% 则打开抽屉检查药剂包,药剂由粉红变成淡黄色时表示已失效,请更换药剂。h. 制冷当舱内温度过高(超过32 )时可向左滑动主风道手柄,此时运行风机对舱内有制冷效果。i.马桶使用马桶在救生舱入口处, 使用时关闭内舱门, 使用完毕后踩踏马桶踏板完成排泄物打包处理。j.紧急逃生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撤离救生舱, 必须先佩戴舱内配备的自救器然后根据情况从主舱门或应急舱门出舱。(7)救生舱的运输、安装要求救生舱的运输救生舱在地面运输、 入井、井下使用等多种情况下都需要移动位置。为了适应矿井复杂环境,降低装卸、运输难度,救生舱主体设计为若干舱体单元组装而成。 一般情况下救生舱在制造厂组装完毕整体出厂,拆解运输,井下组装,井下必须具备相应的安装空间、起重设备、照明条件及清洁干燥的安装环境。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由地面运输、副斜井运输和井下运输系统组成,运输巷道高度和宽度可以满足救生舱拆解件的运输。救生舱运输到位后, 根据救生舱布置要求, 按照窄轨铺设要求标准在救生舱安装硐室前 7m处开始对硐室进行抹角处理,便于轨道铺设和设备移设。待救生舱安装调试完毕后,拆除轨道。运输线路如下:地面装车副斜井9号煤层井底车场 9号煤层轨道大巷 8号煤层801采区 80101 运输顺槽斜巷救生舱安装地点。救生舱安装设计采用扩帮刷大原有巷道的方式掘出专用的置舱硐室, 即不会影响工作面正常运输又能防止被爆炸波正面冲击。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a. 拆装、运输和移动救生舱时应有保护措施,编制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拆装、运输和移动过程中不损坏救生舱。b. 安装地点采用 C30 混凝土对底板进行硬化,且不低于巷道底板300mm ,两巷帮距离舱体外缘不小于800m 安全间隙,巷道顶部距离舱顶不小于 500mm 安全间隙。c.巷口应有清晰、醒目、牢靠的避险标识。d. 在安装救生舱的位置前后20m 范围内煤 (岩)层稳定,采用不然性材料支护,通风良好,无积水和杂物堆积,满足安全出口的要求,不得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通风。e.接入救生舱的矿井压风管路、供水管路及通讯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具有抗冲击破坏能力,管路与救生舱应采用软联接。f.为方便避灾人员方便快捷进入救生舱,在紧急出口处、避灾路线等地点都对救生舱位置进行了明显的标注。g. 为帮助矿工在昏暗光线环境下进入救生舱,采用发声定位、视觉定位以及移动定位等三种方法, 或者将三种方法融合。 发声定位是一个装在救生舱入口的警报器, 视觉定位是在救生舱的入口处有个闪光灯,移动定位是指在巷道中布置一些可观察的运输带、 绳子、网线、塑料板等,矿工们遇到这些移动标志, 即可循其指引顺利到达救生地。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安装断面布置详见图 11-3-5 。(8) 救生舱 的维护与管理指派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救生舱避险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救生舱要有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指导避险矿工正确使用。定期对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并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要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每 3 个月对配备的气瓶进行 1 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 气瓶内压力低于 8MPa 时及时补气。每 10d 对设备电源(包括备用电源)进行 1 次检查和测试。每年对避险设施进行 1 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经检查发现救生舱不能正常使用时及时维护处理。 采掘区域的救生舱不能正常使用时停止采掘作业。矿井要建立救生舱设施的技术档案, 准确记录救生舱安装、 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救生舱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和试运行, 满足要求后方可通过验收。救生舱移动后重新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和功能测试。紧急避险培训与应急演练1) 所有入井人员都事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 将了解紧急避险系统、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 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并经考试合格后能够独立、正确使用避险设施内各种设备方可入井作业。2) 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调整后必须及时对相关区域的入井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状况。3) 每年开展 1 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 建立应急演练档案, 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紧急避险系统维护与管理1) 煤矿企业是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 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2) 煤矿企业要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 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3) 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4) 紧急避险设施内悬挂或张贴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指导避险矿工正确使用。5) 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 紧急避险设施要有清晰、醒目、 牢靠的标识。矿井避灾路线图中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规格和种类, 井巷中要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识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6) 紧急避险系统要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及时补充或移动紧急避险设施,完善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7) 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或设备,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8)每天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 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 做好巡检记录。煤矿企业负责人要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9)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 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 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 时应及时更换。每3 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 次强制性检验。每10d 对设备电源进行 1 次检查和测试。10) 每年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 1 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经检查发现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 采掘区域的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停止采掘作业。11)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业规程中要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12) 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 准确记录紧急避险设施设计、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13) 每年年底前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书面报告。14)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的日常监管。15)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所驻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P4422) 在移动救生舱、永久避难硐室被困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置给水阀门,供井下灾变期间被困人员生活用水 。P443永久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的供水在接入永久避难硐室前20m 处从洒水管道上引出DN25 的给水管,给水管采用埋地敷设,在接水龙头前必须装设减压阀,在减压阀前装设 Y 型过滤器,使用水点压力小于0.35MP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