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传统大学的冲击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51315237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对传统大学的冲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对传统大学的冲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对传统大学的冲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 言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也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水” ,但同时也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冲突。因此 ,在教育领域中 ,对此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何辨证地看待,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多媒体之利(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学生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如:教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中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如:张衡是什么人?他发明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是什么样儿的?他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等,学生查找的过程,超越了阅读本身。(二)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生动形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于教师讲,学生听,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不能很好的驾驭现在的课堂,而多媒体的出现恰恰为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语文课上用多媒体,清晰的画面再加上教师激情的讲述,把学生从喧闹的课下环境中带到了安静的课堂中来,同时又可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就会注意力集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多媒体能把图片、文字、声音、视频资料集于一体,通过加工处理,变成生动的教学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稳定而有规律的刺激,能让学生注意力持续稳定。(四)可以变抽象为直观,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并借助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情景和过程,是人的手、眼、耳、思维的延伸,所以在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事物,再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如:由于冰心的谈生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放映了一段一条小溪艰难汇入大海和一棵小树由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录像,并针对性地定格、慢放。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春水的艰难和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中揭示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所以通过多媒体,可以直观教学,学生较快地突破了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五)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教学难点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学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总离不开学生通过对言文字的接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到作品的情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而实现。但选入中学课本的古文学作品,由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本身又没有提供太多可理的知识背景,学生无法进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中去,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可利用已拍成电视剧的优势,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剪接,做成视频文件,插入课件中,在学生初读课文时,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积累而不能深入理解课文时播放,强于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大量的语言去述时代背景、描述人物来得更直观、形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六)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容量,长课短讲,拓宽视野,丰富积累传统的授课总是要把一篇课文讲上好几天才能讲完,但多媒体的出现之后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都不用花时间写,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问的问题也不用重复复述,己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也不用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还能最大限度地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融入课堂,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这样下来节约了时间,课的容量自然就大,长课短讲也成为可能。如: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不但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思想感情丰富,而且还涉及到很多其他内容。传统的授课方式要用三个甚至四个课时,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用两个课时就可以。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拐杖,而不是万能的。再说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我们跨出校门去寻找、发现,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架起了桥梁。如:讲授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从中了解桥的结构特点、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中国石拱桥与外国石拱桥结构上的异同,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重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七)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教师素质建设多媒体教学活动实际上应该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开创新思维、掌握新的学习手段的过程。而这种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应变能力及强烈的责任感。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讲,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手段,所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要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简略,从而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同时,我们在利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及时带领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设计,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毕竟一切为了学生是教师从教的主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二、多媒体之弊(一)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实验和情感体验及对语言文学的品味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多媒体在视听冲击上有长足的优势,有的教师在语文课教学设计时,往往喜欢用展示图片、影视片段或播放音乐来代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果。观文者不披文又怎能入情呢?如:教苏轼水调歌头一文时,有教师处理成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曲终再让学生讨论词中所蕴含的特点。这背离了“语文教学要加强对语言美的理解”的要求。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观看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实现的,也不是听一首歌曲就能完事的。特别是小说、散文,它们被人们所喜爱,是因为文学文字特有的模糊性,其中的情、意需要学生通过品读用心灵去感受,用大脑去想象。如果一味追求视听效果,那么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将会被弱化,失去了“一千个哈姆雷特”,形成定向思维。(二)课件上的无关内容,分散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各种媒体都会有干扰因素,信息越多,干扰因素越多。学生被太多无关的花哨信息左右,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甚至丧失判断力。作课件过程中,如果刻意追求表面上彩色的背景、立体的字、美妙的音乐、动画、影视录像等东西,看起来热闹闹、新颖刺激,似乎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际上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静下心并深入思考。学生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却在无意中被忽略了,这样学生什么都见识过,却什么都不知道,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三)教师忙于操作,阻碍师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通过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我们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辩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四)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成为教师的一种依赖,让配角变主角,若计算机一旦发生故障,便无法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让教师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年轻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很多年轻教师上课必用多媒体,个别教师甚至不研究教材,不看教案,上课前就把以前做好的课件拿来看看,熟悉一下就去讲课,但是电脑出现故障呢?那么很多教师就会出现无法上课的情况。我们知道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归纳,很多老教师课程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在每次上课前还认认真真备课,而很多年轻老师却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内容掌握不扎实,在教学证明过程中对着课件见招拆招,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也不能引导学员思考,既不利于学生掌握。多媒体固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但一些教师对它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比如上一节公开课,觉得不用多媒体就称不上一节很好的课,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即使就打一些指令性的语言在上面,也要用到多媒体,这样的用途在我看来还不如不用。(五)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课件要课前设计,课堂不能灵活修改,教学比较机械在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优质课,整堂课所有环节、所有内容都由多媒体课件体现,甚至连掌声和叹息声都在课件中作了精心设计,上课时教师只需操纵鼠标并作一些讲解。且不说如此周密的设计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仅从教学本身来看,如果一旦学生回答正确但与教师设计的答案不相吻合,机械的电脑无法“随机应变”,偏要在答出教师设计的答案之后才能提供掌声,肯定会让人觉得尴尬,让人感到这种教学是太机械、太古板。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和答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犹如火车的铁轨早已铺设,火车只能沿着铁轨行驶。按课件上课的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课堂很难灵活修改,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面对已有的“标准”答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势必会受抑,岂不成传统灌注式教学的翻版?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六)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限制,扼杀了想象力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我们应该尽可能利用多媒休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三、结束语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课堂优化整合,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目标充分结合,才能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在多媒体的运用中,教师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且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对多媒体的依赖性,把更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在钻研新课标理念上,只有真正领悟了新课改精神,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钻研课本教材上,认真读懂读透课文并努力培养自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才不会在教学上走弯路,才能摘取得累累的教学硕果,获得教学上的丰收!参考文献:1.不可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师报 2002年。2.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教师报 2002年。3.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4.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3年。5 吴建荔,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6 胡安红,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 语文教学研究 2001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