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共4页)

上传人:n85ho7****4h85bh 文档编号:51298840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音乐史(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音乐史(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音乐史(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音乐史1. 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的六代之乐分别是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2. 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3. 箫韶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出现于舜时期,孔子曾给予其“尽善尽美”的高度评价。4. 弹歌是描写黄帝时期狩猎生活的原始乐舞,“断竹,续竹,飞土,逐肉。”5.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对皇帝时期音乐家夔典乐的描述。6. 六代乐舞产生的时代即祭祀的对象: 云门大卷 黄帝 祭天神 大咸 尧 祭地神 九韶 舜 祭四望 大夏 禹 祭山川 大濩 商 祭先妣 大武 周 祭先祖7. 西周时期按等级的不同,规定所实行的用乐规模。皇帝“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8. 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先秦时期称之为“乐”。9. 我国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是骨笛。10.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与西周时期。11. 西周时期音乐的等级化主要体现在“佾”和“乐悬”制度两个方面。12. 周朝的乐官之长称为大司乐。后世将其作为周朝音乐机构的代称。13. 韩诗外传卷五中记载,孔子曾向卫国乐师师襄学习琴曲文王操。14. “楚辞”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并由屈原开始的骚体类作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楚声”,也叫“南音”。15. 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共十一首歌曲。16. 荀子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17. 中国古代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18. 吕氏春秋古乐篇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关于作律的传说。19. “三分损益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20. 伶州鸠是周景王时期的著名乐官,造诣精深的律学家,其言论中有倡导“平和”的音乐思想。21. 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是三分损益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中,它是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22. 据列子汤问记载,歌手韩娥的歌声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人以十分难忘的印象。23. 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是曾侯乙编钟。24.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包括风,十五国风,共有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西周)、鲁颂(鲁国)、商颂(宋国),是当时三个文化中心的传统乐舞。25. 郑国乐师师文,琴瑟技艺出众,有丰富的音乐内心世界。提出了“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的观点。26. 春秋时期鲁国乐师师乙,提出了著名的有关声乐技术的见解“上如抗,下如坠。”27. 战国时期民间音乐家秦青,演唱技艺高超,“声振林木,响遏行云”.28. 韩娥是战国时期“声情并茂”的民间歌手典范,史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29. 墨子从实用功利角度出发,对音乐持否定态度,提出“非乐”主张。30. 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是乐记,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31. 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的儒家音乐代表人物是孟子。32. 秦汉朝廷设置的音乐机构是乐府。协律都尉是乐府机构最高领导人。33. 李延年根据胡曲摩珂兜勒改编了新声二十八解。34. 鼓吹乐包括鼓吹曲、横吹曲、短箫铙歌三种音乐形式。35. 鼓吹曲是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间有歌唱的音乐形式。36. 两汉及魏、晋间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叫做相和歌。其最高发展形势是相和大曲。37. 相和大曲所用调式主要有清调、平调、瑟调,称为“相和三调”。38. 与“聂政刺韩王”故事有关的琴曲是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39. 汉代歌曲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是声曲折。汉书艺文志中有所记载。40. 西汉律学家京房用“三分损益法”把传统的十二律扩展成了六十律。41. 西晋律学家荀勖在乐律上的成就是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的规律。42. 清商乐简称清乐,它是在南方“吴声”“西曲”的基础上继承了相和歌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新乐种。主要包括“中原旧曲”(相和歌)、“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三种成分。43. 百戏又名散乐,是流行于汉代宫廷和达官贵戚家中的杂技、幻术、歌舞以及各种民间武术的总称。44. 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创制了“新律”,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意在消除“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45.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琴有了“徽”位,促使古琴艺术飞速发展。46. 钱乐之在“京房六十律”的基础上继续用“三分损益法”往下生律,得出三百六十律。47. 嵇康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是声无哀乐论。嵇康创作了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48. 古琴曲酒狂作者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阮籍。49. 南朝梁文学家沈约著有四声谱等著作,对我国音韵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0. 北周时龟兹乐人苏祗婆将西域的“五旦七调”理论传至中原,到了隋代,郑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律旋相为宫和七声旋相为调的“八十四调”乐律理论。51. 琴歌胡笳十八拍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52. 古琴“减字谱”尚未发明之前的一种原始记谱方法是文字谱。53. 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碣石调幽兰是目前仅见的一首文字谱。54. 阮籍在乐论一文中提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具有鲜明的道家思想特点。55. 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戏有拨头、代面(兰陵王入阵曲)、踏谣娘。56. 隋炀帝时,将宫廷音乐按所演奏音乐的不同来源,分为若干部。隋为七部乐、九部乐,唐在隋的基础上,调整为九部乐、十部乐。唐玄宗时将十部乐改为坐部伎和立部伎。57. 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太常寺,由政府管辖。秦时称奉常。58. 唐朝隶属于太常寺的大乐署音乐机构,监管雅乐、部分宴乐、对艺人的训练和考核等。59. 唐朝政府管辖下地,主管卤簿鼓吹乐和部分宫廷礼仪活动的音乐机构是鼓吹署。60. 唐朝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音乐机构是教坊。61. 唐太宗在内廷设立的专门学习“法曲”、专搞器乐的音乐机构是梨园。62. 唐燕乐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大型歌舞音乐。崔令钦教坊记中,记录其作品46部。63. 唐代最为著名的大曲作品是霓裳羽衣曲,宋代姜夔为“中序一阕”填了辞,从而流传至今。64. 唐代的小型娱乐性舞蹈中,动作爽朗、快捷、刚健的舞蹈,称为“健舞”;动作舒缓、温婉,表情较细腻的舞蹈,称为“软舞”。65. 法曲为唐代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因被玄宗喜爱而驰名。66. 唐代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声诗),被后人称为“唐声诗”,代表作阳光三叠。67. 唐代佛教寺院中用于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叫做“俗讲”或“讲经文”。“变文”是其话本。68. 唐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革新创造了古琴记谱法“减字谱”。69. 唐代传世名琴有“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枯木龙吟”、“春雷”等。70. 琴曲梅花三弄相传原为东晋时期桓伊的一首笛曲三调弄,后由唐朝时期琴家颜师古将该笛曲改编而成为琴曲。71. 唐代用于笛子、筚篥、笙等吹管乐器的记谱法是“管色谱”,一般认为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72. 唐代用于琵琶等弹弦乐器的记谱法是弦索谱。73. 唐代用十二律律名记写乐音音高的记谱法是律吕字谱,谱字注在歌词右边。74. (乐书要录)是一部有关乐律宫调理论的通俗读物,武则天敕撰,由元万顷著作郎等编撰。75. 羯鼓录唐代(唐南卓)撰写一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录。76. 乐府杂录唐代(唐段安节)著。是一部对盛时唐代音乐的追忆性见闻录。77. 太乐令壁记是一部记叙太乐令官秩创置变化沿革的著作,作者(唐刘贶)78. 通典乐典作者是唐代(唐杜佑)79. 唐代歌手永新有“歌值千金”之美誉。乐府杂录记载其:“喉啭一声,响传九陌”。80. 念奴是天宝年间宫廷歌手,被赞誉为“宫伎中第一”。81. 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唐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82. 阳关三叠是我国唐代一首著名艺术歌曲,其歌词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又被改编成琴曲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83. 春莺啭是唐代作曲家白明达秉承唐高宗之意而作的,后曾传往日本。84. 琴曲离骚的作者是晚唐琴人陈康士,该曲是作者根据诗人屈原的同名诗歌创作而成的一首大型琴曲。85. 宋代词乐有“按谱填词”和“自度新曲”两种方式。86. 宋代琴乐由“琴曲”和“琴歌”两种形式组成。87. 宋代词乐又称曲子词(词调音乐),可以据其不同创作方式,细分为由乐填词、依词配乐、自度曲三种。在创作风格上上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88. 姜夔遗留至今的唯一的一部歌曲集子是白石道人歌曲89. 载于事林广记中的(黄莺吟)是一首十分短小的琴歌,借黄莺在花丛中飞舞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色。90. 鼓子词是一种只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的说唱形式,伴奏乐器最初只有鼓,后有管弦伴奏,以笛为主。91. “唱赚”是南宋勾栏艺人张五牛创造的一种说唱形式,所用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由缠令、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92. (诸宫调)是北宋时期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的说唱音乐形式。93. 说唱形式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沿街挑担的叫卖声调,至元代被作为曲牌用于杂剧和散曲中。94. 说唱音乐陶真是宋元时农村人民喜爱的一种说唱形式,一般认为它是明清弹词的前身,表演者多是路岐人(流动艺人)。95. 宋代说唱音乐涯词歌词较为文雅,深受城市“子弟”的喜爱。后来为傀儡戏所吸收。96. 宋杂剧角色:有“末泥”、“装旦”、“副净”、“副末”、“装孤”五种,初步奠定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规模。97. 元杂剧表演形式由“曲”(歌唱)、“宾白”(语言)和“科”(动作)三者组成。98.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同称“元曲四大家”。99. 南戏的“四大本”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100.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101. 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琴家郭沔,该曲刊印于我国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之中。102. 宋代词体歌曲扬州慢和杏花天影的曲作者是姜夔。103. 乐书共200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作者是宋代陈旸。104. 南戏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105. 碧鸡漫志是一部研究歌曲的专著,叙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发展和演变,作者是南宋的王灼。106. 南宋律学家蔡元定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107. 元代燕南芝菴所著的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是唱论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