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练习试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72864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练习试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练习试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练习试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试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2017年高考山东理综)以下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表达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的;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2、(2017年高考大纲全国理综I)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当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寸,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A项对;能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种群中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突变、自然选择等,B项错;一般来说,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性状能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性状易被淘汰,前者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会升高,C项对;持续的选择会得到纯合子,其携带的基因的频率为100%,另一种基因的频率为0。答案:B3、(2017年高考江苏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观点中正确的选项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要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条件,便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因此两者方向并不一致,B项错误。冬季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能有效地抵御冻害,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并非生物的定向变异。D项中抗药性强的个体具有对农药更强的抵抗力,因此这样的个体更容易在农药环境中存活下来,其抗药性基因也将遗传给后代。答案:D4、(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H)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具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R1:2C、2:1D3:1解析:由题意知,AA:Aa=1:2,所以该种群随机交配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3AAX113AA-1/9AA;2X(1/3AAX2/3Aa)一2/9AA+2/9Aa;2/3AaX2/3Aa-1/9AA+2/9Aa+1/9aa(死亡)。第一代中AA的比例是1/9AA+2/9AA+1/9AA=4/9,Aa的比例是2/9Aa+2/9Aa=4/9,aa的比例是1/9,因为aa在出生前就已经死亡,所以AA:Aa=1:1。答案:A5、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是DDTW导的结果D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解析:实验显示,家蝇在其亲代从未接触过DDT勺情况下也对DDTt很强的抗性,这说明,家蝇的抗药性是早就存在的,DDTR是起到了选择的作用。答案:C6.(2018年无锡模拟)右图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某性状数据某性状数据解析:亚种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生物性状有所不同的两个种群,但两个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故在两个种群内的个体在再次相遇时,由于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会重新形成一个种群,即符合B项曲线所表示的内容。答案:B(2018年南京调研)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止匕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G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某个基因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A和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P点时两曲线相交,表示两者的频率相等,所以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虽然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但AAAa中并非Aa的生存能力更强,因此不一定会出现“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的现象。答案:C8.口1863年(2018年南通质检)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1863年和1963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右图所示。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G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解析:解读数据可知,1963年与1863年相比,中间体色的蝴蝶比例增加,说明它们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得以保留,应该是适应环境的类型。答案:B9、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如图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得出如下结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正确的进化原因是()iinoion兔1m普的90母簟和意JR0150JA5IW制IW11W1防5IAS*A、隔离、自然选择B、隔离、突变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D自然选择、突变解析:在这两种生物进化过程中,病毒和兔子始终在一起,不存在隔离,两生物的协同进化是由于彼此存在变异和相互选择。答案:D10、以下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桦尺蟆体色白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D克隆羊多利解析:(1)根据物种的概念: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判断是否形成新物种的标准是新形成的种与原来种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假设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已形成了新物种,否那么还没有形成新物种。A项中,四倍体西瓜自交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四倍体西瓜属于一个物种,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那么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B项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了,但未突破种的界限,仍属于同一物种;C项中骡子不育,不是一个物种;D项中多利羊是无性繁殖产生的,具遗传组成基本不变,仍属原来的物种。答案:A作用于地期隔离地*门热选样11、(2018年苏北四市联考)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誓-频率艮&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G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12、(2018年佛山一模)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全部个体为杂合子,雌雄个体数量相当。隐性基因纯合致死。观察群体中隐性基因的淘汰过程并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应该是()世代教世代教AR世代数世代数解析:假设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为A、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群体都是Aa,并且aa致死,那么AaxAa后代中只有Aa和AA个体存活,然后再进行随机杂交,AA个体比例越来越大,隐性基因频率越来越小,但是不会在10代之内变为0o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8年银川一模)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下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那么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下图所示。ABCD(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细施数RIIJ.hbc时间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点。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j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力越强。(3)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毕竟只占少数。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b不定向的前选择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14、(2017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以下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这两那么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A、适应辐射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假设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VaVb2000V、50120VhVc100200VcVq15050VaVc10080(5)计算V3在A种群中的频率。(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解析:(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2)材料一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不能产生后代,所以二者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产生了生殖隔离;(3)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的结果;(4)种群的基因库由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构成,所以种群中个体数的减少,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小;200+50X2+100(5)A种群中V的基因频率为:600X2X100险33%(6)因为A种群中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的基因型为4种,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所以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答案:(1)种群(2)D(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4)基因库(5)33%(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15、(2018年黄山质检)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果蝇(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 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2) 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3) 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你的理由是:(4) 假设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进行交杂,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_(5) 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解析:(1)F2中BB:Bb=1:2,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配子B:b=2:1,故F3中bb为1/3X1/3=1/9,即F3中长翅果蝇占8/9,其中的纯合子为BB=2/3X2/3=4/9,占长翅总数的1/2。假设不去除残翅果蝇,那么F2中BB:Bb:bb=1:2:1,F2产生的配子B:b=1:1,F3中BB:Bb:bb=3/8:2/8:3/8,故长翅中的纯合子比例为:BB/(BB+Bb)=3/5。(3)要研究人工选择作用是否对种群基因频率产生影响,需要以人工选择作用作为单一的变量,通过由人工选择作用的种群和自然繁殖的种群繁殖假设干代后进行对照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1/2(2)3/5(3)不科学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4)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