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9742341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摘要“债务经济”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运行的新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以后,美元失去了黄金基础,促使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走上金融化道路,也为“债务经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发达经济从“过剩经济”向“债务经济”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货币发行量的失控和金融投机活动的猖獗,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关键词债务经济;过剩经济;经济金融化;黄金非货币化中图分类号F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0)0143011-06这次影响全球的“金融海啸”的发生,反映了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明显不同的特征:首先,以往的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的原因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即生产或生产能力的过剩;而这次危机以及在它前后爆发的地区性金融危机的特点主要是“债务危机”,即人不敷出;其次,从经济运作“常态”来看,用凯恩斯的恒等式表示,过去发达国家经济总是储蓄大于投资(sI),而现在则是储蓄小于投资(S融机构的借贷能力。从货币的本质来看,脱离了黄金价值的美元,必须与它所代表的商品的价值建立起联系,才不至于“缩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垮台以后,为了防止美元贬值而带来的损失,美国的长期存款、各种基金、年金为了保值、增值和分散风险,出现了各种基金和长期存款证券化的趋势。美国政府在这种压力下放松金融管制,很多中介机构和投资公司也应运而生,成为货币所有者理财的帮手。在各种资产组合当中,债券是一种收入比较稳定的证券,因此发行量越来越大。此外,各种按揭贷款和消费信贷也层出不穷。于是,从美国政府部门、企业融资到家庭和个人消费全面举债,形成依靠“债务”维持的经济。与此同时,各种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以及中介机构,也成为从事投机活动的专门行业。各种证券经过经纪人或贷款机构打包作为抵押,用来支持证券和贷款,大大增加了国民举债的能力。由于没有了黄金作为基础,各种抵押品的可靠性仅仅凭借“评级机构”的打分,而评级机构在混乱的“金融创新”和与投资公司等机构的复杂的金钱关系下,评级依据也变得越来越不客观,因而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也增大了。贷款者不惜铤而走险,用各种手段贷放“不值钱的资金”借贷人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借债越来越多,甚至往往脱离了自身的还贷能力。经济中的债务链条因此出现越来越多的薄弱环节,一旦某个环节支撑不住,债务危机就会爆发,并可酿成经济危机。3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职能的退化与美国的“外债”值得关注的是,脱离了黄金基础以后,承受美元风险的往往是其他国家,而不是美国。这是因为在美元失去“世界货币”的资格以后,很多国家继续把美元作为外汇和储备货币使用,使美国有可能利用这种“美元地位”向其他国家大量举债,而不用承受还债的负担。美国经济并没有因美元贬值而受到挫伤,反而从中渔利,并成为其维持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的一种独特的“债务经济”的有利条件。美国通过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向与它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借债;再通过出售债券使海外的美元流回到美国,从而使美元能够为美国经济提供双重债务支持。根据宏观经济恒等式,在开放的经济下,经济的均衡除了维持储蓄等于投资(s=I),还必须维持净出口等于净进口(NX=NM)才行。如果对外贸易发生逆差,NX融资成本的方便大大促进了投资和消费。至少当“商机”到来时不用等待资金的积累就能很快进行生产和销售,同时也能大大减少经济中闲置的生产能力和失业。从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公式看,GPe,如果最初的G可以看成资本家收入的一部分积累,资产阶级还可以用“节欲论”来掩盖预付资本的源泉;那么在举债的情况下,G源自再生产过程就再清楚不过了。所以,不论最初的预付资本来自借贷还是以前的积累,还是来自其他部门暂时闲置的积累,经过投资于生产过程都可以被再生产出来。宏观地看,借到的预付资本可以是其他企业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长期地看,它可以是暂时不用的未来收入。把部门的再生产过程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连续不断的过程,资本积累最终还是在投资以后发生。,如果预付资本来自其他部门,这表明暂时闲置的生产资源得以更充分地使用;如果预付资本来自未来的收入,这表明各个部门的积累过程与再生产过程同样处于连续不断的状态。一些部门现在的部分收入成为另一些部门以后收入的条件。闲置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经济表现为失业和萧条因子的存在;积累过程中的“闲置资本”得不到及时的使用,经济运转将连续性受阻,因为对于单个部门来说,暂时闲置的资本可以以后使用,而对于经济整体来说,这部分闲置资本的存在则意味着一部分产品处于无法交换或无法实现其价值的状态。2 金融活动成为调节实体经济所需货币数量的“蓄水池”举债不仅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它还是“货币创造”的温床,在没有黄金作为基础的纸币世界里,如果没有货币交易数量的调节机制,货币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很可能使通货膨胀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首先,借款的增加使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能够以较少的准备金支撑存款的扩大。在存款丰富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通过支票、转账等方式扩大资金使用量,因此市面上资金的流动性增加。现代信用卡技术和完备的金融体系为方便存款提供了最先进的条件。其次,借债越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创造M2的能力就越强,货币创造越多,资金市场利率的下降压力越大,利率越低,借债就越多。最后,政府创造货币很直接,因为他有权印钞票。在美国,美联储还可以购买资产(债券),然后用活期存款方式或直接印钞票的方式支付费用和还债。无论直接印钞票还是通过支票转帐来购买债券和支付债息,都使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在贵金属作为基础的货币世界里,超过交易需要量的货币可以退出流通领域贮藏起来,当需要量增加时货币有可以随时进入流通领域,这就是自动调节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蓄水池”作用。但是失去了黄金作为基础的情况下,货币创造不断增加,而多出来的货币又无法退出流通领域,只能体现为通货膨胀。然而,债务经济的运作过程表明,金融体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以往作为黄金储蓄才能发挥的“蓄水池”的调节作用。现代经济学家发现,在金融机制发达的经济里,有两种货币需求决定机制:一种是由商品交易量决定的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另一种是由金融活动决定的“闲置”货币的需求量。前者叫做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后者则是货币的资产需求量。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需要时,一部分货币可以退由流通,作为“闲置”资金进入资产交易领域。这就类似货币贮存的“蓄水池”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解”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作用。因此尽管在过量的“货币创造”和证券衍生物生成的情况下,经济中的物价往往还能维持相对稳定。但是,在纸币世界里,货币的资产交易需求的变动与贵金属货币下的“蓄水池”的作用毕竟有很大的不同。贵金属货币在退由流通以后,其价值相对稳定,不会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可以放在银行里长期不动,只要有交易需要可以随时调用。而进入资产交易的纸币只有与“实体经济”发生联系才能维持其价值,当然还可以增值。这就使金融活动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变得很复杂。作为货币流通量的“调节”功能,金融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经济运转;作为依靠实体经济保值和增值的闲置货币交易,金融的投机活动又使实体经济具有风险性。由于不需要兑换黄金,日益增长的闲置货币和货币借贷的方便,使一些专门的投机机构能量很大,它们甚至把企业作为其“资产组合”的一个部分:资产投资者观察实体经济的变化,随时把资金从发展下降的企业或部门抽出来,投入发展看好的企业或部门。这样,经济活动以“结构调整”的名义经常重新组合,每一次组合之后就会出现“结构性失业”,以及结构性生产和服务部门的破产和下降。当然,也由于同样的方便,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部门比较容易得到资金的支持。这些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无论是创业投资还是规模扩张性投资都不受本部门资本积累的限制,因而发展速度大大提高了。所以,金融活动对实体经济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方便融资,促进一些部门和企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另一方面金融投机活动的加剧造成经济活动的不稳定。3 “债务经济”与金融危机尽管“闲置”货币的资产交易需求可以起到某种类似“蓄水池”作用,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纸币数量的控制与金本位制下的货币调节相比要困难得多,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失控。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原因就在于纸币“蓄水池”所依靠的金融活动的风险性。在这一点上,弗里德曼与卡来茨基存在根本的区别。从投资原理来看,虽然二者都主张通过融资的方式达到先投资后积累的增长效果,但是弗里德曼及其所代表的货币主义主张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方式来实现,而卡来茨基则是通过最大限度地调动闲置资本的方式。后者意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而前者则很容易超过这个限度,导致经济活动失控。首先,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超过了一定限度会导致经济“过热”。货币供给的经济效应是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投资的:货币供给量-利率-借贷-投资。但是这个传导机制是一个总量的变动机制:利率的下降可使所有行业的投资者都有增加投资的可能,特别是在金融活动的掩盖下,普遍的投资成本降低可能使那些没有发展前景的部门也增加投资,以至造成结构性投资过热。其次,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刺激投资,也豉励金融泡沫。从金融市场的活动规律看,货币供给通过改变价格预期来影响投资: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的预期-风险投机-金融资产价格-投资。然而,这种情况下的投资增加很可能是金融市场反映的虚假繁荣的结果:资产价格的看涨给有关企业的行情蒙上了“繁荣”的光辉,吸引更多的投机资金来追捧,导致金融泡沫。在“泡沫”的掩护下,很多机构铤而走险,以各种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来“包装企业”,甚至把资金从生产抽走用于金融投机,把企业推向危险的边缘,以至“泡沫”越吹越大,一旦泡沫破裂,企业破产和金融危机就会发生。最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鼓励金融机构从单纯的中介转向风险投机,从而加剧了债务链条的脆弱性。从金融部门的活动规律来看,货币供给的经济效益是通过贷款能力来影响投资的:货币供给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次贷投机活动虚假需求投资。虚假需求意味着没有还债能力的信贷消费者增加,债务链条出现薄弱环节,一旦债务链条断裂,金融危机不可避免。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就是这种情况。更糟的是,在没有黄金作为储备的限制下,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会愈演愈烈,以各种实际上没有价值的“资产”打包作为抵押,贷款给实际上没有偿还能力的人以推动房地产的发展,一旦债务链条断裂,大量的房屋卖不出去,并引发一连串的投资者破产,造成大量失业和生产下降,甚至波及国内外相关投资者,引发席卷伞球的“余融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