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9053389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声声慢教学设计吴忠高级中学吴凤英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二)能力训练点1、熟读背诵全词。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三)美育渗透点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背诵全词2、品味叠词的作用。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教学方式:诵读品悟点拨探讨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女词人的情感世界。而这位女词人,就是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幻灯二:出示李清照的画像。)关于李清照,其实,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她的作品如梦令一起来背诵一下。师:是呀,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丛中,看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词人心中洋溢着的那种愉悦,体会到她开朗、活泼的少女情怀。然而,斗转星移,经历了一些人事变迁后的李清照,又给我们娓娓道来怎样的心情呢?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幻灯四:出示课题和图片。)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 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125 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 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 ( 1129) ,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用三个词语概况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三、诵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2、个别学生读。3、放录音听读。4、全班齐读。四、鉴赏品味对比感知把握情感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声声慢和我们初中学的如梦令在情感基调上有些不同啊,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同呢?明确如梦令欢愉、轻松、高兴声声慢愁苦、凄凉、哀婉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词眼,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呢?明确“愁”。(幻灯五:出示“愁”。)很好! 情感基调的把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而大家对 声声慢这首词的情感把握得非常准确。对,就是一个愁字!那么诗人的愁是什么,他又是怎样表达这愁的呢?(一)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直接抒情 的句子。(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张端义)“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梁衡)。问:那么开头这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个角度书写诗人情感的呢?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以四人为小组讨论)明确: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的动作、神态环境的悲凉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蜡离蜡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生: 叠词) 如果我将此句改为“寻觅, 冷清,凄惨戚”好不好?(学生:不好,少了音韵美)李清照是运用韵律的高手,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诵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举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问:运用 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二)缘愁选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1、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2、探究性学习: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联系所学过的诗,联系作者身世。要求:(1)基于文本。(2)以四人为小组。(3)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因为“雁”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能客居江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盛乐景哀情反衬花衰以花喻人正衬凄苦忧愁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梧桐、细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晏殊憾庭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 征问:这些意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显得罗嗦?引出对这首诗另外两种写法的总结。铺叙,寓情于景所以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问:谁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点拨: 是对前文的概括,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 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同学们你们愿意这其中的哪一件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但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 闺愁, 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 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写愁名句集锦:(1)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 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5)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 ( 王实甫西厢记)五、比较阅读法国诗人克洛岱根据李清照的声声慢改写的绝望:呼唤 ! 呼唤乞求! 乞求等待! 等待梦 ! 梦 ! 梦哭 ! 哭 ! 哭痛苦 ! 痛苦 ! 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 仍然永远! 永远 ! 永远心 ! 心存在 ! 存在死 ! 死 ! 死 ! 死 !( 1)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然后全班齐读李清照的声声慢。问: 1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痛苦、绝望、(至)愁。2 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明确: 绝望 直露, 号叫, 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声声慢较为含蓄, 多避免直接抒情, 借事借景抒情, 讲究言外之意, 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小结 :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跟原词有很大的区别。六、结语“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七、布置作业1、说说你心目中的李清照, 写一段话. 李清照啊, 你是 , 你2、改写这首词。3、背诵全词。板书设计:直接抒情(叠词)哀婉凄凉基调层层铺叙寓情于景间接抒情(意象)悲苦愁绪情感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