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考点训练14 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详细解析) 大纲人教版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48261727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考点训练14 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详细解析) 大纲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考点训练14 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详细解析) 大纲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考点训练14 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详细解析) 大纲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训练14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1分)1.对植物有氧呼吸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和ATP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第三阶段,只有第二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 和少量的ATP。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为CO2,不产生水。第三阶段,当 和氧气结合为水时,同时产生大量的ATP。2.动、植物细胞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都能产生的化合物是( )A.水和ATP B.CO2和ATPC.丙酮酸和ATP D.酒精和乳酸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氢,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和水一起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释放的能量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成水,释放的能量合成大量ATP。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相同,不同的是第二阶段丙酮酸在动物和有些植物细胞中分解为乳酸,而在有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第一阶段的产物相同,都有丙酮酸和ATP生成。3.与有氧呼吸相比较,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 )A.分解有机物 B.释放能量C.需要酶催化 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气参与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糖类等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因此不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是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不同的是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释放的能量较少。4.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大量合成ATP的阶段是( )A.丙酮酸产生时 B.水产生时C.CO2产生时 D.H产生时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前两个阶段产生的24摩尔的H与6摩尔的氧气合成12摩尔的水,释放大量的ATP。因此,能大量合成ATP的阶段是水产生时。5.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内共产生酒精2mol,同时消耗氧气3mol,则共释放CO2为( )A.2mol B.3molC.5mol D.7mol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解1mol葡萄糖需6mol氧气,同时产生6mol的CO2,因为消耗氧气3mol,应同时产生3molCO2。无氧呼吸产生2mol酒精,同时产生CO2 2mol。所以共释放CO2 5mol。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物质有( )A.丙酮酸、H和O2 B.葡萄糖、ATP和HC.CO2、葡萄糖和H2O D.丙酮酸、H和葡萄糖答案:A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7.某生物的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因此判断此过程( )A.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B.一定不是酒精发酵C.一定是有氧呼吸 D.一定是无氧呼吸答案:A解析:本题是一道生化综合题。使石灰水变混浊的实验是化学中检验二氧化碳存在与否的一个定性实验。由题中可以看出,某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使石灰水变混浊,说明该物质是二氧化碳。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和能量,没有二氧化碳产生。酒精发酵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能量。有氧呼吸一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因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酒精发酵。8.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C6H12O6有氧分解的过程中,其中的H转移到生成物的H2O中B.生成物H2O中的O来自反应物C6H12O6和H2OC.CO2中的O来自反应物C6H12O6和H2OD.反应物H2O中的H和O分别转移到生成物H2O和CO2中答案:B解析:葡萄糖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在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最终与氧气结合形成的水;由于氧气全部参与水的形成,所以生成物水中的氧来自反应物氧气;可见,葡萄糖有氧分解的生成物水中的氧来自反应物氧气,反应物葡萄糖和水中的H全部进入水,氧全部进入二氧化碳。9.如下图所示,甲、乙两瓶盛有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溶液内同时加入足量同种酵母菌,甲瓶内液体不断通入N2,乙瓶内不断通入O2,1h后,测定两瓶溶液的pH,结果是( )A.乙的pH高于甲 B.甲的pH下降,乙上升C.甲的pH上升,乙下降 D.乙的pH低于甲答案:D解析:由题干提供的材料分析可知,甲瓶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乙瓶不断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瓶产生的CO2量要多于甲瓶。所以乙瓶的pH低于甲。10.由肝糖元转变成其他物质并供给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是( )ADP+Pi+能量酶ATPC6H12O6+6H2O6CO2+12H2O+能量ATPADP+Pi+能量肝糖元C6H12O6A. B.C. D.答案:D解析:肝糖元是一种多糖,储存在肝脏中,不能直接被肌肉利用,当肌肉需要能量供应时,肝脏内的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血液运输至肌肉细胞中,被氧化分解后释放能量,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热能释放,另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供给肌肉收缩利用,在肌肉细胞内利用时,ATP再分解、释放其中的能量。所以由肝糖元转变成其他物质并供给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是。11.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图中哪一曲线能正确表示结果( )答案:C解析:恒温动物的离体细胞,不再能维持恒温,那么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酶的活性发生改变,呼吸作用强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12.(2010湖南湘潭高三二模)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含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3,这是因为酵母菌所利用的葡萄糖中( )A.1/4用于有氧呼吸,其余用于无氧呼吸B.1/3用于有氧呼吸,其余用于无氧呼吸C.1/2用于有氧呼吸,其余用于无氧呼吸D.2/3用于有氧呼吸,其余用于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通过有氧呼吸,一分子葡萄糖分解,需消耗六分子的氧气,产生6分子的CO2,而无氧呼吸中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产生两分子的CO2。如果消耗相同的葡萄糖,产生的CO2与消耗氧气的比为86=43。当有一分子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两分子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时,产生的CO2为6+4=10,消耗的氧气仍为6,符合53的比例。所以,有1/3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2/3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13.下列属于需氧型生物的是( )A.酸奶中的乳酸菌 B.罐头食品中的细菌C.人体表寄生虫 D.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答案:C解析:酸奶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将人体不能利用的乳糖等分解为可利用的乳酸,增加了营养价值,同时降低了能量的含量。乳酸菌的发酵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属于专性厌氧型生物;罐头是密封的,罐头食品能生存的细菌必定是厌氧型细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也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厌氧型生物;只有体表的寄生虫,其生活环境富含氧,其异化作用是需氧型的。14.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在同化作用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 )A.同化作用是否需要水和二氧化碳 B.同化作用是否需要光C.能否将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物质 D.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答案:D解析:自养生物能把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而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自身有机物。15.在白蚁的消化道内存在一种能够分解纤维素的鞭毛虫,这种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及其代谢类型是( )A.寄生、自养需氧型 B.共生、异养需氧型C.寄生、自养厌氧型 D.共生、异养厌氧型答案:D解析:白蚁与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的,因此是共生关系。鞭毛虫生活在白蚁消化道内,进行无氧呼吸,并依靠白蚁提供营养物质而生存。16.(2010江苏模拟,5)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 )A.低温、干燥、低氧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C.高温、干燥、高氧 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答案:B解析:蔬菜和水果储藏、保鲜的标准是尽量使其中的有机物消耗少,有机物消耗少就要降低呼吸强度。在低温、低氧条件下,呼吸强度低,而蔬菜和水果又不能在干燥条件下保存。17.(2010广东模拟,16)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B.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C.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D.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答案:D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蛔虫是异养型生物,不是自养型生物。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CO2合成有机物;蛔虫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不能将CO2转变为有机物。二、非选择题(共49分)18.(15分)下图是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请据图回答:(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经过的阶段是_。同样的1摩尔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经释放的可利用能量只有经释放的利用能量的_。(2)反应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可以在酵母菌体内发生的是_。(3)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答案:(1),即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两分子的丙酮酸5.3%(2)(3)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解析:1摩尔葡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有1161千焦转移到ATP中,而同样1摩尔葡萄糖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有61.08千焦转移到ATP中,所以,无氧呼吸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只有有氧呼吸转移到ATP中能量的5.3%。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而是产生乳酸。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19.(18分)下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的密闭系统,U形毛细玻璃管(带刻度)作为检压计。锥形瓶内放一盛有20%KOH溶液的小烧杯,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加入适量蒸馏水,打开三通活塞(T),待U形管两侧液柱平衡后关闭T。开始计时,并放置到20恒温的环境中。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X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时间(小时)标尺读数(cm)体积变化(相对单位)02.300.53.1-0.81.03.9-1.61.54.8-2.52.05.6-3.32.56.4-4.13.07.0-4.73.57.3-5.04.07.3-5.0(1)管X中液面是怎样移动的?_。(2)解释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_。估计3.54小时内种子的异化作用方式为_。(3)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4)简述如何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_。(5)如果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第1.75小时时是+0.2个单位,解释可能的原因:_;同等条件下萌发种子中的实际呼吸速率是_单位/小时。(6)种子为什么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_。答案:(1)向上移动(2)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钾吸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缩小无氧呼吸(3)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4)用等量消毒液处理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实验组(5)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膨胀1.77(6)杀灭种子上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解析:萌发的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CO2,由于放出的CO2被氢氧化钾吸收,引起锥形瓶中气体的压强变小,使U形管X一侧的液柱升高。气体的体积减少量反映了氧气的消耗量,在3.54.0小时内由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所以这时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根据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等量对比的原则,对照组应该用萌发但被杀死的种子,其余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在同等条件下,1.75小时时标尺读数增加0.2个单位,说明管X中气体压强变大,而这时死种子没有进行呼吸作用,只能是外界的温度、压强引起管内气体膨胀所致。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呼吸速率是每小时1.6单位,实验组在1.75小时时气体体积变化量是2.5+0.4=2.9单位,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所以这时实验组的实际呼吸速率是2.9+0.2/1.75=1.77单位/小时。20.(16分)分析下图内容,回答有关问题。(1)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AD的能量分别从何而来?(3)代谢类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能量C以什么形式表现?(5)若和属同一类型生物,为何种代谢类型?答案:(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无氧呼吸;有氧呼吸。(2)A:太阳光能;B:氧化氨释放的能量;C: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D: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3)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厌氧型;需氧型。(4)能量C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表现,一部分形成ATP。(5)自养需氧型。解析:都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此属于自养型生物,是有机物的彻底及不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因此为有氧呼吸型,为无氧呼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