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上传人:天****猫 文档编号:47392625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一、 教材内容分析: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其编写的结构和基本思路上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从文化的角度思维,在生活的境域里发现。如何理解这一编写思路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对于一个高中美术教师用好教材,使高中美术课程中这一最重要的模块教学有特色、有深度,是特别重要的。本教材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鉴赏方法和美术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下篇是与自我、社会、自然相关联的一些主题研究。本课是教材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这一章节中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和社会的关系。专题性质的研究,是对教材前一部分内容的升华。所以本人在教材处理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以与大师对话文森特凡高这个专题为个案进行深化,突出新课程教学理念。二、教学目标: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本课的教学内容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上的表现,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知识目标: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并学会联系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美术作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感受、讨论、分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的能力。即学会欣赏的方法,锻炼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审美评价的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帮助更好的汲取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三个模块出发: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容量大,合理处理课堂节奏也是一个难点。四、教学策略:新课程容量大、视角新、思维多元、求变化,除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有关知识外,还要进行比较深入的艺术分析,以增强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不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努力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鉴赏能力,帮助更好的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画像是美术作品中表现比较多的一个主题。很多自画像作品不仅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还通过其反映了美术家浓缩的人生,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状。另外,每个不同场景中美术家自我的表达又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和地域不同带来的作品上的变化。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对社会的理解不深,往往习惯将自己的主观想像投射到美术家身上,脱离历史。所以本人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策略:首先从学生的自我表达展开本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从三个模块出发: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运用影片、图片等直观演示、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其次是运用美术欣赏的辅助材料。在本课课前,我安排了学生欣赏动画片疯狂的画家,通过影片关于凡高的一生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兴趣,也为本课相关知识打下铺垫。只有了解这些画家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遭遇,才能更好的读懂他们的作品。然后在课后,补充学生欣赏歌曲Vincent,通过诵读歌词译文,感受音乐,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材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但又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消耗太多的时间,所以将其整理作为课堂的辅助性材料,通过推荐网站,也让学生理解现代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意义。最后是在课外活动设置方面,让学生回家翻阅、整理、设计制作自己的个性相册,并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特点的照片,写一篇关于自我认识的回忆文章并尝试通过自画像去表现。这样的课外活动安排,学生有乐趣去做,使课题贯穿了情感教育,突出美术学科的人文属性。并使课堂教学在课余得到延伸。五、教学准备:收集凡高的有关资料,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开课前,检测教室多媒体设备情况。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情境创设上课前欣赏动画片疯狂的画家观看影片通过影片关于凡高的一生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兴趣,也为本课相关知识打下铺垫。一、课题引入1、问题引导。A、提问:大家平时有没有照镜子的习惯?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我们的眼睛平时都是在关注别人,却往往会忽视自己,偶尔的照照镜子,或许会觉得自己很陌生。换一个角度面对自己,会有很多感触。通过镜子是对自己进行一种审视,这是对于自我的认识。B、引导:我们这一课也有一面镜子,那就是美术家的自画像。美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状。C、展示并板书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提示学生拿出镜子审视自己。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哇,好帅!”、“又长青春豆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本课兴趣。2、引出美术史上众多美术家的自画像,并做简要描述。n在美术史上,有很多美术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留下了许多自画像,他们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他们的自画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其面对面的机会。n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其社会地位各有不同,他们眼中的自己包含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自身深处社会的角色的定位。通过其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到美术家浓缩的一生,仿如电影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了他们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n举例并描述:达芬奇的自画像丢勒的自画像伦勃朗的自画像毕加索的自画像徐悲鸿的自画像学生仔细观看、倾听教师讲述。并回忆自己的日记、随笔、还有相片、大头贴等。感受思考。本环节设计,主要是利用课本现有图片及材料,通过快速浏览,让学生初步理解教材知识。3、导入本课内容。板书:与大师对话文森特凡高提出本课研究方向,以鲜明的个案完善本课教学目标。二、讲授新知引导n教师展示大家最熟悉的凡高作品,并提出问题:从画面上你感受到凡高是个怎么样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为何他的作品风格如此独特?向日葵加歇医生像星月夜麦田上的乌鸦n引出:真正的凡高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从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这三个方面与大师做一次对话。学生依据作品色彩、笔触、内容等观察、讨论、分析作品,并回答。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并调查学生对凡高的熟悉程度。一、我所了解的凡高。他是我最崇拜的艺术家。如果你看过渴望生活-凡高传,你一定会被感动得流泪。文森特凡高,伟大的艺术巨匠,一个天才,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苦行僧凡高生平简介: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n后印象主义画派重要代表,反对忠实的描绘客观世界 ,主张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n出生:1853年3月30日荷兰南部布拉邦特松丹特镇。n成长:(1853年1879年)n逝世:1890年7月27日自杀,29日晨1时因医治无效逝世。n艺术探索期:(1880年 1885年)画面深沉、色调阴暗、色彩单调、笔触粗放有力、有极强的乡土气息。n艺术形成期:(1886 1888年2月)注重线条的运用、用色彩来表现体积感、崇尚太阳,用色鲜艳大胆、追求自我精神,用情感画画。n艺术的成熟期:(1888年3月 1890年7月)情感激烈、色彩饱满、丰富、艳丽、用笔跳跃、有力、大量运用蛇形线条、犹如辉煌雄壮的交响乐。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但这一切都无所谓”。凡高说“只要人的心中有一团燃烧的火焰,就一定能够获得温暖。”然而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中却很少获得温暖。他的外表像一位苦行僧,但内心却充满热情!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他的作品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作品。他会六种语言,但他却像个农夫般生活与工作,他渴望与人交流并得到别人的理解,但他只能独享孤独。他曾想以一己之力去拯救那些饱受贫穷和病痛的人们,尽管他也一样的贫穷和病弱。乡下的农民经常看到一个行容怪异戴草帽的人,在收割过的麦田里作画,天上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睛。爱情曾经有过,如果那可以称做爱情的话。那个女人尽管又老又丑,他还是愿意把她想象成自己的妻子。她最后走了,因为他除了自己还养活不了第二个人。他把田野耀眼的阳光画到画布上,笔触扭曲宛如燃烧的火焰,只有此时,他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躁动才稍许平静下来。他以强烈而鲜亮的色彩,刚劲而跃动的笔触来表现自己的追求、希望和对生活的渴望。周围的人不觉得他在绘画上有什么天分,唯一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是他怪异的举止言谈.他夜里经常从噩梦中惊醒。他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来送给心爱的女人,不管那女人是否爱他。他被那噩梦纠缠得受不了了。他藉口打乌鸦借了手枪,一声枪响过后,37岁的凡高倒在星期天(1890.7.27)上午的麦田里。凡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小结: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学生欣赏幻灯片并聆听教师讲解。通过生动的言语,讲述教师眼里的凡高,使学生大致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等。二、别人眼里的凡高。A、展示大量关于凡高的书籍B、介绍并欣赏: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电影梦简介:梦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第28部作品。影片由导演的八个梦组成。影片中的第5个梦是关于凡高的(5)乌鸦:我在画廊中观赏凡高的名画,又进入画中寻获凡高与他谈话,最后走过麦田时惊起大群乌鸦。黑泽明梦到凡高是有道理的。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凡高。他用自己熟悉的电影的语言和自己心目中的凡高做了一次对话,表达了他对凡高的理解和深深感情。学生观看短片,并聆听教师现场解说。说明不同人的眼里,观察一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就好像别人为你画的肖像或许会与你自己的自画像会有很大差距一样。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自画像的作用并尝试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从鉴赏自画像入手,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情感,能用自画像简单表达自己个性和情感。情感目标:开阔眼界,体验美术家丰富的内心以及伟大的心灵,培养热爱美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探究画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教学难点自画像如何成为美术家内心的一种独白。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板和纸笔。学生准备:一种或多种笔、白纸、小镜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猜一猜他是谁?展示凡高系列自画像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吗?学生讨论回答。(用熟悉的画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授:1、鉴赏分析: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教师展示鲁本斯、达维特、丢勒、拉斐尔、高更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A、你感受到什么?B、你知道或者认为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C、自画像是如何展示美术家性格的?结合相关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小结: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2、讨论探究:伦勃朗的一生出示伦勃朗的自画像设问:伦勃朗本人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想用这些表达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他的后半生,现实生活的磨砺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60年代前后,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了。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的内心语言。伦勃朗的大量自画像是这位巨匠的艺术一生的镜子,人们从不同时期的他的自画像上,看到了他精神世界的精微变化,而他在自画像上展现的油画技术也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3、体验尝试:让学生画自画像(1)教师示范画出自画像。(2)学生尝试画出眼中的自己。请你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自己的头像,并能针对自己的作品,说说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要求:画面线条简洁、有创意,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4、课后自主探究:请你尝试分析教材中西园雅集图,画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可以阅读教材并利用网络查找)(三)结束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喜欢将心目中的自我用某种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美术家更是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和人生。今天我们通过自画像与美术家有了一个面对面的机会,也尝试用自画像表达了心目中的自我,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板书设计: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板书:猜一猜他是谁?探讨!与大师对话文森特凡高(一):真正的凡高到底是怎样的呢?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二):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三):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教师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熟悉的画家入手,引导他们联系画家生平和美术作品,层层深入探究美术家在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以此为线索贯穿到本课的始终。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2: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分派角色之间的关系。3: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述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学流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课件投影: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画月华图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独立思考1分钟,试着画一画自己心目中金农的形象,然后举手给大家展示,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请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旧知识,顺利成章的引入新知识。)(简要实录:学生已经了解部分美术家,对所讲课题有种亲切感。)二、引导探究、探索新知课件投影:图片(一)认真观察下面的图片,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并交流意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其他组若有不同意见,请补充完善:1、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是什么样的呢?2、看看跟我们想象的有什么不同?3、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这张图片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对自画像有初步的认知。)(简要实录:)(二)课件投影:图片请同学们再欣赏拉斯科岩洞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后同桌讨论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意见)。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自己的痕迹?怎样留下的?以及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这张图片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对自画像有更深的认知,并了解到历史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不同风格及不同表现手法。)(简要实录:)(三)课件投影:同学们再看看这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然后独立思考,请充分发挥你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积极发表你们的看法,发言过程中,请其他同学认真仔细聆听,如果有不同的见解,请积极发表。)1: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2: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属于什么时期?3: 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暗示,那又是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性格与气质简要实录:(四)课件投影 图片这三幅伦勃朗的自画像是他在不同的人生经历过程中创作的,(请同学们比较欣赏独立思考1分钟,看看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若有自己的想法,请及时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对已有美术家的了解更多,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对其他美术家的认识,这一认识不仅让学生知道美术家有哪些作品而且了解美术家创作的状态和创作情感。)三、发散思维、拓展新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照片或者镜子拿出来试着为自己画张自画像,在画的同时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回想一下从开始上课到现在的自画像,你能从这些自画像中吸收些什么?2: 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构图形式?这样构图的图形式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 这段时间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忧伤、郁闷、烦躁)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心理感受及心理状态。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画张自画像,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画自画像的感觉,使理论化的知识进行实践,让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这节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家的生活处境和生存处境,而且能够让他们学到表现自己感受的另一种渠道-自画像!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导入:提问:大家平时有没有照镜子的习惯?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提示学生拿出镜子审视一下自己) 我们的眼睛平时都是在关注别人,却往往忽视了对自己的关注,偶偶的照照镜子,或许会觉得自己很陌生。换一个角度对面自己,我们会有更多感触,通过镜子是对自己的一种审视,这是对于自我的认识。我们这一课也有一面镜子,那就是美术家的自画像,美术家的自画像犹如一面镜子,展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板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二.新课教学1.在美术史上,有很多美术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留下了许多自画像,他们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在这些画中包含了对自己的认同,和对自身深处社会的角色定位。向我们展现了他们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达芬奇自画像旷世奇才丢勒自画像在那个时代,这种神圣的正面姿态通常只用于画基督或国王,丢勒用这一“神的化身”,来维护自己作为美术家的尊严。伦勃朗自画像早期:光线引人注目地从侧后方照射过来,人物面部笼罩在一片神秘的阴影中。表现出一个充满个性的伦勃朗。获得较高声誉,并有着幸福的婚姻。中期:用测光和细节的刻画,真是的反映出一个日渐衰落的伦勃朗。妻子去世,声誉受损,遭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晚期:穷困潦倒。第二任妻子和儿子相继去世,精神上遭受重创。毕加索自画像凝视死亡深渊并带着悔恨思考自己生活的男人的形象2.新课我们来了解一个画家梵高。提问:大家了解梵高这位画家吗?(请同学生阐述你所了解的梵高)。这是我们所了解的梵高,那在别人眼里呢?在梵高自己笔下他又是什么样的呢?好,下面我们就从(1.我所了解的梵高,2.别人眼里的梵高3.梵高笔下的自我)三个出发点去了解梵高的作品。A:展示梵高作品提问:从画面上你感受到梵高是个怎么样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找学生总结你们所了解的梵高:我了解的梵高:后印象画派的重要代表,反对忠实的描绘客观世界,主张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探索期:26-31岁,画面深沉、色调阴暗、色彩单调、笔触粗放有力、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艺术形成期:32-34岁,注重线条的运用、用色彩来表现体积感、崇尚太阳,用色鲜艳大胆、追求自我精神,用情感画画。艺术成熟期:35-37岁,情感激烈、色彩饱满、丰富、艳丽、用笔跳跃、有力、大量运用蛇形线条、犹如辉煌雄壮的交响乐。梵高说:只要人的心中有一团燃烧的火焰,就一定能够获得温暖。然而他却未获到。他的外表是一位苦行僧,但内心却充满热情,生前只卖出一副画,死后作品却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作品。他虽然会六国语言却过着农夫的生活,他渴望与人交流并得到别人的理解,但他只能独享孤独,他也想凭借一己之力去拯救那些饱受贫穷和病痛的人,尽管他也一样贫穷和病痛。乡下的农民经常看到一个行容怪异戴草帽的人,在收割过的麦田里作画,天上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他把又丑又老的女人想象成自己的妻子,可最终女人还是走了,因为他除了自己还养活不了第二个人。他把田野里耀眼的阳光画到画布上,笔触扭曲宛如燃烧的火焰,只有此刻他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躁动才稍许平静下来。他以强烈而鲜亮的色彩,刚劲而跃动的笔触来表现自己的追求、希望和对生活的渴望。周围的人不觉得他在绘画上有什么天分,唯一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是他怪异的举止言谈。他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来送给心爱的女人,不管那个女人是否爱他,他被噩梦、病痛纠缠受不了,借口打乌鸦借了一把手枪,37对的梵高在星期天的上午倒在了麦田里。梵高一生充满这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别人眼里的梵高: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梦。影片中第五个梦:我在画廊中观赏梵高的名画,又进入画中寻获梵高与他谈话,最后走过麦田时惊起大群乌鸦。(黑泽明从小喜欢绘画,尤其喜欢梵高)动画片疯狂的画家梵高笔下的自我:(展示梵高的自画像)梵高一生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1889年)33-36四年间以惊人的耐力花了三十几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非常不易。梵高说:据说认识自己是件很难的事情,我也很愿意相信这种说法,不过画自己并不容易。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像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通过这些深深的了解到一个人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偶的快乐。1.通过论坛部分网友的评论,体会自画像给人传达的感受2.学生讨论分析梵高各时期的部分自画像,教师简要概述作品意义B:卡迪自画像欣赏卡罗六岁得小儿麻痺,18岁发生严重车祸,导致无法生育,一辈子不断接受手术治疗,一生动过次手术,习惯躺在床上作画。这张是描写接受脊椎手术后,病痛纠缠,就像被万箭穿心的小鹿一样痛苦卡罗动过无数次手术,这是她刚动完一次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画画的情形卡罗与迪亚哥离婚又再婚,这是描绘他和迪亚哥离婚时,剪掉了头发,表达对愛情的难过与失望。是一段歌词:如果我愛你,是因为你的头发;如今你已是秃头,我也就不再爱你了卡罗剪掉头发是要表达跟迪亚哥离婚时的痛苦,1940年两人再婚时,头发又变成表达她感情的媒介,原本被剪掉的散乱的头发,被编织成高耸的新辫子。额头上的迪亚哥正代表卡罗对他的爱恋,她永远想着迪亚哥,她穿的是迪亚哥最喜欢的墨西哥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额头上的叶根象蜘蛛网,代表她想网住他的猎物-迪亚哥。后来迪亚哥又跟女电影明星发生婚外情,卡罗便画下這幅淚眼汪汪的自画像,长发绕在脖子上好像要把自己勒死,头发再度成为表达痛苦的媒介。三总结: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家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2.自画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其面对面的机会3.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包含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自身深处社会的角色定位4.通过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到美术家浓缩的人生,彷如电影里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了美术家漫长的艺术生涯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5.不同的历史阶段,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通过自画像我们能较为真实的把握他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勒出艺术家的生活情状6.这些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7.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8.思想的浓缩四拓展延伸:1、观看动画片疯狂的画家2、并选择一张最有特点的照片,尝试用自画像的方式去表达3、运用不同的视角,去表达不同时期的特定感受(如“枷”)第三单元 第二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的表现;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美术家的签名、自画像以及反映他们工作场景的图像材料。教学策略: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象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互相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课前准备:教师: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教材、白纸和笔。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 图片欣赏:前一课我们讲到,每个艺术家及时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华图。(出示图片)2、 提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画月华图的这位艺术家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象)二、 新授1、 思考问题: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看看跟我们想象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2、 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怎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适当讲解)3、 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a) 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b) 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先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c) 画面时候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4、 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页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三、 集体讨论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1. 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不同?2. 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3. 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四、 分组讨论1. 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2. 思考: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作者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在画面?(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五、 总结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