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培训教材课件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47359944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9001培训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iso9001培训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iso9001培训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SO9000:2008族标准培训 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深圳分公司2009年4月目录目录一、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一、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二、版族标准的构成二、版族标准的构成三、质量管理原则三、质量管理原则四、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四、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五、基本术语五、基本术语六、版的修改过程六、版的修改过程七、:标准条款七、:标准条款一、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一、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化 标准 组织 ISO 9000:20089000: 指序列号,指质量管理体系2008:指发布年号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族的总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族的总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演化US MIL-Q-9858US MIL-I-45208DEF. STANS.05 SeriesBS 4801BS 5179BS 57501979ISO 9001;2;3 1987ISO 9001;2;31994ISO 9000;12000GB/T19001-2000ISO/DIS 9000;12008GB/T19001-1994更关注与更关注与14001的兼容的兼容AQAP1,4,9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发布于发布于2000年年12月月15日日发布于发布于2007年年09月月二、版族标准的构成二、版族标准的构成A类:管理体系要求标准B类:管理体系指导标准C类:管理体系相关标准A类: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1、ISO9001:2008(GB/T19001-2008) 2、ISO/TS16949:2002(GB/T18305-2003) B类:管理体系指导标准 1、ISO9004:2000(GB/T19004) 2、ISO10006:2003(GB/T19016-2005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管理) 3、ISO10012:2003(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4、ISO10014:2006(GB/T19024-2008质量管理实现财务和经济效益指南) 5、ISO handbook:2002 ISO9001(GB/Z1906X-2009)C类:管理体系相关标准 1、ISO9000:2005(GB/T19000-2008) 2、ISO10001:2007(GB/T19014-2009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行为规范指南) 3、ISO10002:2004(GB/T19012-2008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处理投诉指南) 4、ISO10003:2007(GB/T19013-2009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外部争议解决指南) 5、ISO10005:2005(GB/T19015-2008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计划指南) 6、ISO10007:2003(GB/T19017-2008质量管理体系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7、ISO/TR10013:2001(GB/T19023-200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8、ISO10015:1999(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9、ISO/TR10017:2003(GB/Z19027-2005统计技术指南) 10、ISO10019:2005(GB/T19029-2009质量管理体系咨询师的选择及其服务使用的指南) 11、ISO19011:2002(GB/T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三、质量管理原则三、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的互利关系四、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四、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方法过程方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文件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持续改进统计技术的应用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模式之间的关系五、基本术语五、基本术语质量过程产品程序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计划不合格(不符合)顾客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 注3: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产品 过程的结果。 注1:有下列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 -服务(如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许多产品由分属不同产品类别的成分构成,其属性是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取决于产品的主导成份。例如:产品汽车是由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和服务所组成的。 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需要完成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上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产品的交付; -为顾客创造氛围。 软件有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报告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为货物。 注3:质量保证主要关注预期的产品。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可以称为程序文件。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或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注: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注:编制质量计划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质量计划 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文件。 注1:这些程序通常包括所涉及的那些质量管理过程和产产品实现过程。 注2:通常,质量计划引用质量手册的部分内容或程序文件。 注3: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 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六、版标准的修改过程六、版标准的修改过程自ISO9001标准1987版发布以来,ISO/TC176技术委员会约7年进行一次修订。WD1WD2 ?第一次委员会标准草案(已于2007年2月发布) CD1第二次委员会标准草案(已于2007年4月发布) CD2第一次国际标准草案(已于2007年9月发布) DIS国际标准最终草案(已于2008年8月发布) FDIS正式国际标准(已于2008年11月发布) ISO9001:2008总体上,2008 版无大的修改,标准的结构和内容无实质上的变化。 过程的模式和PDCA循环没有变化; 标准的使用范围,目的,标题及应用领域没有改变; 无要素增加或减少; 显而易见,更多的修改和重大修订可能会推迟到2011-2012年 改版目标:改版目标: -对ISO9001:2000标准更清楚的解释(例如:条款7.5.2中的注释部分有助于标准的理解),澄清现有版本中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 -与ISO 14001:2004的内容调和(强调一体化管理系统整合); -强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例如:EMS及OHSAS新版标准均增加了法 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修订的主要形式1,正文部分增加词语,使标准更加易于理解;2,对部分标准的内容文字调整,使层次更加清楚,描述更加合理(如4.2.4)3,对某些标准条款增加注释,使标准的这些条款更加易于理解(如 7.5.2);4,删除标准中不太正确不适用的部分内容(如8.2.3);七、:标准条款七、:标准条款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是GB/T 190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本标准对GB/T 190012000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代替GB/T 190012000。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引 言 0.1 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或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组织的具体目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组织所采用的过程,组织的规模和组织结构。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注”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要求、适用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要求、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GB/T 19000和GB/T 19004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0.2 过程方法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有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有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过程方法法”。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时,该方法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a) 理解和满足要求;b) 需要从增值的角度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c) 获得过程绩效和有效性的结果;d) 基于客观测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过程。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第4章至第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该图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组织对顾客关于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做: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职责测量、分析、和改进资源管理产品实现顾客要求输入产品输出顾客满意图1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0.3 与GB/T 19004的关系GB/T19001和和GB/T19004都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都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但也可单独使用。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或合同目的。GB/T 1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有效性。有效性。在本标准发布时,GB/T19004处于修订过程中。修订后的GB/T19004将为组织在复杂的、要求更高的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持续成功提供管理指南。与GB/T19001相比,GB/T19004关注质量管理的更宽范围;通过系统和持续改进组织的绩效,满足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然而,GB/T19004不拟用于认证、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目的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为了方便使用者,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适当考虑了GB/T 24001-2004的内容,以增强两个标准的相容性。附录A表明了GB/T 190012008与GB/T 240012004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例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有关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相协调或整合。组织为了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改变现行的管理体系1 范围1.1 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 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能力力; 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过程地有效应用,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增强顾客满意。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产品实现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任何预期输出。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性质导致本标准的任何要求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 如果进行删减,应仅限于本标准第如果进行删减,应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并且这样的删减不影响组织提章的要求,并且这样的删减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 否则不能声称符合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0:2005,IDT) 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19000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实施和保持保持,并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a) 确定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见1.2); b) 确定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d) 确保可以获得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e) 监视、测量监视、测量(适用时适用时)和分析和分析这些过程过程; f) 实施实施必要的措施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外包外包过程,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注2:“外包过程”是为了质量管理体系得需要,由组织选择,并由外部方实施的过程。注3:组织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受诸如下列因素影响: a) 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b) 对外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 c) 通过应用7.4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方针和质量目标目标; b) 质量手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程序和记录; d) 组织确定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文件,包括记录。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一个文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 a)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 人员的能力。人员的能力。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 4.2 文件要求4.2.2 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编制和保持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正当的理由(见1.2)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程序或对其引用; c)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表述。4.2.3 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批准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状态得到识别识别;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版本;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清晰、易于识别识别; f) 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外来文件件得到识别识别,并控制其分发分发; g) 防止作废文件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标识。 4.2.4记录的控制 为提供提供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 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承诺提供证据: a) 向组织传达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重要性; b) 制定制定质量方针方针; c) 确保质量目标目标的制定制定; d) 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评审; e) 确保确保资源的获得获得。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确定并予以满足满足(见7.2.1和8.2.1)。5.3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 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宗旨相适应; b) 包括对满足要求要求和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承诺; c)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目标的框架框架; d)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沟通和理解;e) 在持续适宜性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评审。 5.4 策划 5.4.1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职能和层次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方针保持一致一致。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满足质量目标以及标以及4.1的要求的要求。 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完整性。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规定和沟通沟通。5.5.2 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一名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确保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建立、实施和保持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需求; c) 确保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意识。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外部方进行联络联络。 5.5.3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过程,并确保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效性进行沟通。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目标变更的需求。应保持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记录(见4.2.4)。5.6.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审核结果审核结果; b) 顾客反馈顾客反馈; c) 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符合性; d)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 改进的建议改进的建议。 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过程有效性的改改进进;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产品的改进; c) 资源需求资源需求。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 a) 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有效性效性; b)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增强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能够胜任任的。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 a) 确定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能力力; b) 适用时适用时,提供培训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c) 评价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有效性; d) 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相关性和重要性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 保持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记录(见4.2.4)。6.3 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确定、提供提供并维护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 a)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 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c) 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6.4 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确定和管理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注:术语“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 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4.2.4)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 注 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 2: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组织应确定: 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d) 组织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要求。 注: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保证条款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之前进行,并应确保:a) 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解决; c) 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组织在接收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况中,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作为替代方法,可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 7.2.3 顾客沟通 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a) 产品信息; b)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 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7.3 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 a) 设计和开发阶段; b) 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 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 注: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以单独或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 a) 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b)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 适用时,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 d)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 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 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 ,在适宜的适宜的阶段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系统的评审,以便: a) 评价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能力; b) 识别识别任何问题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更改,并保持记录保持记录。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实施前得到批准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产品的控制类型和程度控制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4.2 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 a) 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 b) 人员资格的要求; c)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应确定确定并实施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采用的验证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策划并在受控条件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 获得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信息; b) 必要时必要时,获得获得作业指导书指导书; c) 使用适宜的设使用适宜的设备; d) 获得获得和使用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设备; e) 实施监视和测量实施监视和测量; f)实施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致使问题在产品投入使用后或服务已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适用时包括: 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准则; b)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资格的鉴定; c) 特定的方法和程序方法和程序的使用; d) 记录记录的要求(见4.2.4); e) 再确认再确认。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识别产品。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识别产品的状态状态。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保持记录(见4.2.4)。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 7.5.4 顾客财产 组织应爱护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控制下或组织使用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识别、验证验证、保护保护和维护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组织应向顾客报告报告,并保持记录记录(见4.2.4)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个人信息。 7.5.5产品防护 组织应在产品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提供防护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7. 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组织应确定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设备,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必要时,测量设备应: 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记录校准或检定(验证)的依据依据;(见4.2.4) b) 必要时必要时进行调整调整或再调整; c) 具有标识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校准状态; d) 防止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结果失效的调整; e)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防止损坏或失效;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检定(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记录应予保持(见4.2.4)。当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注: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组织应策划策划并实施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a)证实产品产品要求的符合性符合性;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体系的符合性符合性; c)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一种测量,组织应监视顾客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调顾客满意调查查、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顾客赞扬、索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8.2.2 内部审核组织应按策划策划的时间间隔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 符合符合策划的安排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要求; b) 得到有效实施有效实施与保持保持。 组织应策划审核方案,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以往审核的结果。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客观性和公正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以规定审核的策划、实施、形成记录以及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 应保持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记录(见4.2.4) 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注:作为指南,参见GB/T 19011。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监视,并在适用时适用时进行测量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注: 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与程类型与程度度。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人员(见4.2.4)。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8.3 不合格品控制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识别和控制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适用时适用时,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 采取措施,消除消除发现的不合格不合格; b) 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适用时经顾客批准顾客批准,让步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 采取措施,防止防止其原预期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使用或应用; d)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措施。 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再次进行验证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的记录性质的记录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见4.2.4)。 8.4 数据分析 组织应确定确定、收集收集和分析分析适当的数据数据,以证实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何处可以持续改进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数据分析应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 a) 顾客满意顾客满意(见8.2.1); b) 与产品产品要求的符合性符合性(见8.2.4); c) 过程和产品过程和产品的特性特性及趋势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见8.2.3和8.2.4); d) 供方供方(见7.4)。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方针、质量目标目标、审核结果审核结果、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效性。 8.5.2 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原因,防防止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影响程度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评审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 b) 确定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原因; c) 评价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需求;d)确定确定和实施实施所需的措施措施;e)记录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结果(见4.2.4);f)评审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有效性。 8.5.3 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确定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原因; b) 评价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需求; c) 确定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措施;d)记录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结果(见4.2.4);e)评审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