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王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45904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王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王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王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公共决策( Public Policy-making )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依据政策和法 律,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决策的活动过程, 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 公共决策的 正确与否, 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与事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 目前, 如何抓 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提高公共决策的水平,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公共决策的内涵1,公共决策的定义公共决策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公共问题, 制定行动方案并 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 有效利用公共资源, 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 的公共利益是公共决策的最高境界。2,公共决策的宏观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途径不 再是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包揽一切或面面俱到, 而是由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的 变化就是政府制定公共决策的“晴雨表” ,决策者要时刻密切关注市场发出的信息,并适时 地进行收集、 整理、筛选、加工工作, 从而制定出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公共决策 19 公共决策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民主, 发扬民主是政府做出正确公共决策的基础。 决策 者要真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面向基层, 面向群众, 认真倾听来自市场的各种意见, 力求从 市场主体中获得丰厚的第一手资料。 另外要构建和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 充分 发挥群众监督的基础性地位。 制定一系列与适应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章程,依法监督,依法规范公共决策程序, 为政府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推动我国公共决策的法制化进程 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是指决策的过程符合科学的规范,决策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决策的实施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3,公共决策的价值取向现在, 许多学者开始从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一出发,围绕公共决策的利益动机、利益指向、 利益价值、 利益实现等问题对公共决策诸多价值要素进行更为系统化的研究。 这就意味着公共决策将更加关注人的普遍价值, 更加关注社会的共同和谐。 因此, 公共利益 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公共决策研究的关键词之一。林德布洛姆在 “竭力对付”的科学中指出“每种重要的利益或者价值都有自己的监 管人, 这些监管人以两个极不相同的方法在它们的权限内保持这些利益:第一, 纠正另一机构造成的损害;第二,在损害发生前加以预测和防止。 ”因此,公共决策者必须最大限度的 保护并实现共同体的公共利益,这是公共决策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由于作为公共决策者的政府也是有自身利益的, 因而并不必然能够代表公共利益, 因此,决策中的公共利益并非抽象的事物,而是存在着冲突的妥协化的利益,主要表现为:首先,不同公共决策主体间利益分布的不均衡 政府决策是在公共组织纵向分层与横向分工的框架下运行的,决策权力的分化决定了不同公共部门间利益的分化。从纵向看, 上级公共决策机构掌握着各项权利资源的分配, 它在将分配的利益向下转移 的过程中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下级决策机构在本位利益的驱动下, 必然通过公共决策的 形式争取资源的最大配置。 但是上下级公共决策主体对公共利益的定位显然是不同的,权力越向上移, 级别层次越高, 其利益视角势必越宽泛, 上级在决策过程中有可能会忽略下级公 共部门的利益,因此导致上下级决策主体问的利益的纷争。从横向来看, 由于上级决策主体可配置资源的有限性, 决定了各平级决策主体之间利益的争夺更加激化。其次,决策共同体内部利益分布的不均衡。公共决策主体是由有各种欲求的个体组成, 因而决策共同体内部的利益冲突更频繁。 利 益冲突是指作为的个体决策者的社会关系, 金钱往来或个人信念有可能妨碍其从公共利益出 发,不依照法律秉公办事。 个人利益与作为公共官员的义务之间的矛盾冲突, 即表现为角色 冲突和各种权力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这些冲突中公共组织内的职权为决策者滥用公务谋 取私利提供了机会。二、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决策存在的弊端1,决策缺乏科学性 公共决策者在决策时不讲科学,不按决策程序办事,偏重经验,缺乏合理性与预见性, 缺乏对现实情况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 对政策的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的 论证,不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独断专行, 这种“拍脑袋” 决策往往缺乏对风险的必要估计, 也无风险的应对举措, 而且在信息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 试图照搬以往决策的经验去解决新 的问题。2,决策过程缺少制度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因而导致决策缺乏规范,缺少计划性、目 的性,决策不经过论证,不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研究,不计后果,不负责任。3,决策缺乏民主性1)决策偏重个人意志, 有些领导干部在整个决策过程中, 往往从自身愿望、 好恶出发, 偏重个人意志与主观判断。 这样的决策, 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 性。2)公众的参与程度低,决策的民主化不够。由于决策的运作过程不透明,暗箱操作, 往往容易为少数人控制, 从而产生少数人侵蚀大多数人权益的问题。 公众参与程度低也会导 致在决策过程中不能充分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与需求,最终会降低决策的民主化程度。3)决策智囊系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决策智囊系统, 又称咨询系统、 思想库等, 是为决策提供咨询、 论证、 评估等服务的机构。 我国目前的决策智囊系统主要包括隶属于党 和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机构、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学术性政策研究咨询机构、 民间的政策 研究机构与中介性的咨询机构等。4,权责不一致,决策责任不明确性 目前在我国政府决策激励机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错位现象,即权力与责任不一致。 “形象 工程”对某些决策者来说可以成为升官晋级的筹码。 决策者往往不是决策后果的直接承担者, 对公共决策失误不承担任何风险, 其决策失误的代价往往由全社会分担, 而且决策效益也没 有真正成为公共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绩效考核的最重要内容。于是, 权轻责重和权重责轻便导致负不起责任和无人负责现象的发生。 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 谁来监督公共决策, 谁来追究 公共决策失误, 尤其是在现行的领导体制下, 谁来对决策失误负责, 如何准确地界定决策失 误等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另外, 责任不明确也会导致任凭决策者随意忽视决策 的沉没成本而又没有人来追究其责任的情况的出现,极易造成决策的“朝令夕改” ,这意味 着之前决策的失误,不仅是对政府的决策成本的一种浪费,也极大地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5,公共决策的成本过高公共决策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在我国公共决策过程中, 则是公共 决策成本过高, 超过了必要的界限, 造成了对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 既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又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3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决策资源的相对无限性。同一般决策相比, 公共决策能够调动的公共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除了传统的人、 财、 物 三大资源以外, 还包括政治资源、 政策资源、 媒体资源以及干预市场的权力资源等。 这就导 致了决策者在决策时, 不必受到资源有限的困扰, 而且一旦决策失误, 决策者也可以通过转 嫁决策成本、转换决策资源,变失误为“政绩” 。 决策机制的非市场性。 公共决策所要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他们一般不进入市场或很少进入市场交换 领域, 鲜有竞争对手。 尤其是对无形的政策、 法规的决策更难以对其投入产出进行评价, 因 此导致公共决策的效益难以衡量, 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而且公共决策投入的资源又是公共 资源, 其成本由社会承担, 这就使得决策主体很少重视决策的投入成本。 相反,为了政治的 或非经济的利益,决策主体更是常常滥用资源。 决策目标的非营利性。从理论上说, 公共决策应以全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 公平、秩序、 民主等作为决策的价 值标准。 在我国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 评价一个公共决策有效性与否的决定权在于领导的 意见而不是社会的认可程度。 上级领导并不是公共决策的直接利益相关者, 因此对公共决策 的投入成本并不敏感, 关注的是决策实施带来的政绩效应。 而对决策当事人而言, 即便降低 了公共决策的成本, 节省了公共资源, 最终这些资源也并不能据为己有, 相反, 只有取得上 级领导的高兴和满意, 才对自身未来的升迁关系重大。 于是为了取悦上级领导, 不惜重金搞 形象工程、样板工程的事情时有发生。 决策责任的不明确性。 利益驱动而导致决策机会成本的浪费。在决策实践中某些决策者受错误的政绩观支 配,很多时候决策行为带有浓厚的个人偏好和私利目的, 因而造成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问 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决策的机会成本浪费严重。 决策缺乏科学性。 决策者并没有树立起时间成本意识, 办事拖拉、扯皮是常有的事, 决策的“公文旅行”、 “踢皮球” 等现象也轮番上演, 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付出了昂贵的决策 时间成本。三、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 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归纳起来, 大概有以下几种 看法:1,决策结果导致公共利益损失就是公共决策失误。这主要是从公共决策效果评估出发 的。2,经济学家于祖尧则认为:公共决策失误是指由于错误决策导致经济、政治、社会、 道义等诸方面的不良后果。 这一界定也是从决策效果评估出发的, 除了强调决策失误所造成 经济损失外, 增加了公共决策失误在政治、 社会、 道义等方面所造成的损失, 但却把公共决 策失误与决策错误等同了起来。3,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学派认为,由于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的所 谓公共利益, 因而在公共决策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 而只存在各 种特殊利益之间的 “缔约” 过程。 这一界定着重于公共决策的过程考察, 强调由于决策者利 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决策信息的不完全和决策体制的制约而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发生。4,仁德胜认为,公共决策失误是指公共决策主体在处理公共事务、实行公共管理的过 程中,由于主体或情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决策不当, 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失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的决策行为。 公共决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 决策主体 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公 民(选民 )等。公共决策失误必须是在处理公共事务、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主要 包括广义政府 (含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政党、社会团体的制定政策、处理社会事务、建 设公共工程和经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等方面的决策行为, 非公共领域的决策行为, 如私营 工商企业内部的决策失误是不能算作公共决策失误的。 不当决策是指公共决策主体为实施公 共管理而进行决策时处置不当, 包括: 没有正确判断形势, 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做出了无法 实施或者实施以后得不偿失的决策以及在必须采取措施来促进或者维护公共利益时没有决 策。四、公共决策失误的表现 1,决策错误:即公共决策主体错误地判断客观形势,做出不正确的决策和不恰当的决 策。一般来说, 判断一项公共决策错误与否, 仅仅通过理论评估就能够完成。 决策错误主要 有以下特征: 决策主体价值取向不符合公共利益; 决策者对于决策信息的掌握有误; 决策程序不合法。 一项公共决策, 只要具备上述三个特征中的一个, 就可以判断为决策错误。2,决策失效:即决策虽然有效果但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或者虽然达到预期目标,但决 策成本过大, 效益很差, 得不偿失。 决策失效的特征是: 决策主体的价值取向基本是正确 的;决策目标如果不惜一切成本也是可以实现的;决策执行的成本大于收益。决策失效有时从理论评估中难以发现,还需要从决策效果进行评估。3,机会失误:即决策者出于短视或者其他主观因素而未能抓住时机及时决策而错失了 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这种失误不会立即给眼前的公共利益带来立即损失, 但却会对长远的 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机会失误的主要特征就是决策者当断不断, 丧失机会。 把公共决 策机会失误纳入决策失误中, 就是要在公共决策者中树立一种 “无功就是过” 的理念, 以促 使他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五、公共决策失误的评判标准事实上,如何判断公共决策失误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人从决策者的初衷来判断, 认为只要是出于为了谋求个人或者特定群体的利益, 而不是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决策都属 于公共决策失误; 有人从决策的程序出发, 认为只要违反了法定的公共决策程序进行的决策, 都属于公共决策失误; 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决策执行的结果来衡量, 只要政策执行后损害了公 共利益,就属于公共决策失误。仁德胜认为评判公共决策失误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进行理论评判, 即对在决策方案付诸实施之前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评估。在决策方案付诸实施之前, 完全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评价, 把一些显然是错误的公共决策方案否 定掉,这对及早发现和防止决策失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也正是理论评估的真正价值所 在。理论评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决策方案的价值取向分析, 主要是看决策方案对于利益关系的处理是否妥当, 是 否有利于维护或促进公共利益, 决策方案所产生的道德示范作用如何, 决策程序是否合法等 等。如果某一决策方案有明显的公共权力 “寻租” 意图、决策方案实施后在道义方面会产生 较大的负面影响或者是严重违反决策程序做出的决策, 都应被视为决策失误而予以否决, 制 止其出台实施;二是对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在对决策方案通过价值评估后, 在付诸实施之前, 还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 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即:决策的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 即要干什 么(What );选择目标的根据是否靠得住 (Why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达到目标,这一方 法是否具有可行性(How );由谁来执行政策,执行者的能力、责任心是否足以保证决策的 实施(Who );决策选择的时机是否得当,是否可行 (When );决策的地点、环境是否有 利于决策的实现(Where );可行性分析的特殊内容包括:a尽可能寻找决策者难以把握的因素;b 弄清决策的制约因素;c客观地进行利弊分析。此外,还有人提出,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 还应包括一项内容, 即进行不可行性分析, 从否定的态度出发, 寻找决策方 案的不可行之处,尽量证明决策不具有可行性;反之,就说明决策确实具有可行性。但是理论评估也有其缺陷, 并不完全可靠, 一项公共决策失误与否还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必须依靠效果评估来对公共决策进行最终的验证。效果评估, 即对决策方案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是对其收益性的评估。 对 决策效果的评估是具有总结性的评价,而且是最确切、最可靠的评价,也应该是最终评估。 仁德胜认为, 要判断一项公共决策是否失误, 最重要的是看决策的效果是不是符合社会大多 数人的根本利益 ( 即公共利益 ),如果一项公共决策的执行结果给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带来损害,那就属于公共决策失误。还要利用决策成本标准来做进一步的考也就是说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 也算作对于预防和减少决策失误、 提高公共决判断公共决策是否失误除了看决策效果标准后, 察和判断。 如果政策成本过大而政策效果有限的话, 是一项公共决策失误。六、导致公共决策失败的可能原因 剖析公共决策失误的根源,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策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主体因素造成决策失误的主体因素主要是主体利益与主体价值观,表现为:( 1)由于利益驱动使决策行为与价值观相背离而发生公共决策失误。利益驱动超过伦 理因素 ( 如党性修养和法制观念 ) 在决策中占据了更大的权重, 导致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意 背离公平、公正原则,从而出现人为的失误。( 2)决策主体的价值观念的偏差而导致决策失误。(3)决策当事人责任意识淡薄,轻率决策而导致决策失误。这类决策失误虽然从动机 上讲不具备腐败的痕迹, 但实际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远远比腐败要大得多。 这类决策失误 中有决策体制的因素,但决策主体的漠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应该说起着更大的作用。(4)决策者的素质水平因素。决策者作为最后鉴别诸项方案的人,其学识水平、认识 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气魄胆量、思想境界等等,将直接关系决策的水平。2)情景因素在情景因素中,又可分为信息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 公共决策过程实际上就是公共管理信息的产生、 传递、 加工和反馈的过程, 这些信息构 成了决策的事实前提, 因此信息对于决策者来说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 决策信息的失真、超载或不足都可以引起公共决策发生失误。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 由于公共决策系统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 因而在公共决策过 程中, 环境的影响有时是极其重要的。 环境可以包括四个方面: 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发展水 平、自然及资源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根据公共决策外部环境的性质, 也可以把公共决策分 为三种类型:一是确定型决策;二是风险型决策;三是不确定型决策。相对而言,确定型决 策发生决策失误的概率较低, 而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发生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 加了。 在不确定性环境中, 如果没有对各种环境变量的一个基本准确的把握, 就有可能发生 决策失误。决策中的技术手段是决策主体对决策信息和环境进行分析处理的基本工具, 运用现代决 策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决策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解决日益复杂的公共决策问题, 就 必须借助先进的决策技术, 否则将很难对极其庞杂的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也就无法保 证决策的正确性,从而也就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3)对公共决策问题界定不清如果对决策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那肯定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为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 进行决策是政策制定中最为致命的错误,这必然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政策资源。4)决策目标确立不当 在公共决策实践中,由于信息失真,或者由于决策者好大喜功,对政策资源估计不准, 盲目确定决策目标而导致的公共决策失败也经常发生。 这类决策失误的发生, 既有决策信息 不足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决策主体价值取向的问题。5)决策方案的拟定脱离现实 公共决策方案的拟定和选择受制于决策环境, 不从实际出发, 忽视决策环境就有可能制 定脱离现实、无法实行的决策方案,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的发生。6)决策方案选择缺乏科学性决策是一门科学, 决策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决策者必须以理性的态度, 遵循 科学的程序,否则必然导致决策失误。7)公共决策体制存在着弊端 公共决策体制是公共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公共决策失误的发 生与公共决策体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人甚至指出: “决策失误的根源是制度” 9 。体 制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时很难用一般的决策理论来解释, 而只有从决策体制本身来寻找原 因。(一)集权决策体制与分权决策体制 决策体制的集权和分权程度,可以用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决策权力控制的程度来分析。 一般来说, 上级拥有充分广泛的权力, 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下级,就是集权的决策体制, 反 之则是分权的决策体制。 集权的决策体制相对于分权决策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 较容易产生 决策失误。1)集权体制需要层层设立职能部门, 导致机构膨胀, 上级决策通过中间层次进行转换的 过程中,往往改变政策的本来目标,无情地吞食着政策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使政策变形。 集权越大的集体, 经过的中间层次越多, 决策可能损害的效能越多, 发生失误的可能性越大。2)集权体制造成行政程序复杂化, 一个简单的决策问题也要层层请示, 造成掌握决策信 息的无权决策,上层决策者又因信息迟滞而导致决策失误发生。3)集权决策体制可能引起不负责任的心态。 当一项决策由许多层级的许多决策者共同合 作做出时, 对于有利可图的决策问题, 各个层级争着处理, 对棘手问题则互相推诿, 形成严 重的不负责任。4)集权体制抑制了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下级没有任何自主行动的权力, 对于重大决 策问题, 只好听命于上级, 消极地等候远离现场的上级的命令或批示, 这就很有可能贻误决 策时机。(二)个人决策模式与集体决策模式 决策权力在同一层次的决策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形式, 便构成了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 模式。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者, 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 式。个人专断式, 指在法律上、 习惯上或者事实上由个人独揽决策权力, 而又不承担任何责 任,不受任何监督。 个人专断制与决策失误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由于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 的过程, 一个人或者少数人很难掌握足够的决策信息而保证所有的决策都正确, 因而发生决 策失误在所难免。 在个人负责制中, 决策权属于个人, 但决策者须对选民或者其代表机构负 责,不得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否则应受到制裁。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主 要形式。由于个人决策者的权力受到制约, 从而大大减少了由于个人随心所欲造成决策失误。集体决策模式, 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 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 在当 今社会, 集体决策模式的具体形式就是委员会制, 它一般是指决策机构由一定数量的委员组 成,以民主方式共同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做出决定。集体决策模式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 并且可以通过成员间的妥协以反映各种利益群体的要求, 其决策结果能够为各方所接受, 发 生决策失误的可能相对较少。 但集体决策模式可能在争议较大的问题上久拖不决, 甚至坐失 良机, 也可能导致名义上集体负责, 实际上无人负责, 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从而就可能发 生机会失误型决策失误。(三)决策程序与决策失误与决策体制密切相关的是公共决策程序, 公共决策涉及利益关系的分配, 一项决策尤其 是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的产生,必须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严格按照决策程序进行。 程序化决策有利于集思广益, 使公共决策更为合理和可行, 同时也赋予决策以合法化。 违反 决策程序就会使公共决策失去对公共决策权力的监督, 容易形成个人专断, 从而加大了产生 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但要注意的是, 在紧急状态、 危机事件发生时, 一味强调程序化决策往 往会贻误时机, 造成机会失误类型的决策失误。 就中国公共决策的实际来看, 程序化决策不 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而非程序化决策造成的失误和弊端却随处可见。8)公共决策机制存在问题 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 权责不一致,责任不明确七、公共决策失败的不利影响公共决策与其他决策相比具有广泛性、 战略性、 复杂性、 执行性等特点, 其操作难度和 影响程度都远大于其他决策。 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决策的影响面广, 影响时间长, 影响力大。 因此, 一旦决策失误必然影响巨大, 破坏能力也最强; 特别是重大决策的失误, 其后果更是 无法估量,远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1)直接的经济损失2)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失 一些违规项目和重复建设, 以及 “开而不发” 的撂荒地, 不但严重超越了自身的经济承 受能力,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且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管理审批不严,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矿产资源的浪费更是触目惊心, 其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更是难以弥补。3)政治上的损失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感, 使当地政府的信用度降低, 干部 群众关系紧张,危及社会稳定,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也受到影响。八、健全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 充分反映民意、 广泛集中民智、 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推进决策的科 学化和民主化。 ”因此,必须在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上下功夫,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的 措施,切实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主要包括:1,健全完善公共决策监督机制 努力提高公共决策主体的素质; 依法确立公共决策权力的合理结构。 以法律形式规定各种公共决策主体的公共决策权力,实行合理分权, 建立起多方位、 多层次的公共决策权力体系, 通过立法合理划分中央和 地方政府的公共决策权力, 原则是: 只有事关全国大局的决策由中央政府做出, 凡是地方政 府可以决策的权利都下放到地方政府; 只有事关全省大局的决策由省级政府做出, 凡是市级 政府可以决策的权利都下放到市级政府; 只有事关全市大局的决策由市级政府做出, 凡是县 级政府可以决策的权利都下放到县级政府; 只有事关全县大局的决策由县级政府做出,凡是乡级政府可以决策的权利都下放到乡级政府。 另外, 还要加强对公共决策权力的监督, 防止 腐败。 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监督法律体系,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公共决策行为。主要包括: 加强公共决策的程序化建设,保证监督有章可循;完善公共决策民意吸纳机制, 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建立定期调查研究制度, 完善专 家咨询制度并实行公共决策论证制度;健全公共决策公开透明机制,保证决策公开化; 建立公共决策评估机制,促进公共决策效益最大化:一是引入新的公共决策评估标准。 在坚持运用价值评估监督标准和事实评估监督标准的同时, 把绩效标准作为公共决策评估的 核心。 二是延长公共决策评估的过程。 对公共决策的评价不仅应该放在公共决策实施的结果 上,而且应该贯穿于公共决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改变公共决策评估主体的构成, 组 建多元化的评估机构。 构建和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基础性地位。 整合公 共决策的不同主体角色,发挥各自的特殊作用。首先,决策的核心主体必须转变行政理念, 努力争取实现社会多元主体的共赢发展。 第二, 公共决策的出发点是解决公共问题, 实现社 会多元利益的共赢, 保证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点应成为社会多元主体在公共决策中 处理好相互关系的基础。 第三, 政府应利用现有的行政资源, 通过制度的安排与调整, 加强 公共决策的程序化、 公开化建设, 提高公共决策核心主体的决策能力, 重点协调好核心内部 的党政关系, 明确主体责任, 改善和优化公共决策外部的环境, 推动公共决策的民主化、 科 学化和公共管理社会化发展。积极推行和深化政务分开,增强透明度;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提高民意反应程度, 只有将公众参与纳入制度性的轨道, 才能经常性地、 有目的地、 有计划地了解社情民意, 从 而切实有效地进行决策, 体现为民着想、 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同时还要健全群众举报制度; 另外, 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 对那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都应实行听 证制。同时,根据政务公开的原则,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从而 有利于群众广泛参与决策,保证决策实施的效果。 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导向作用。 新闻舆论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对公共决策监督的有效途 径,密切人民群众和政府的联系, 而且成为了监督形式的补充, 完善国家对公共决策的监督 机制,形成更加周密、系统、有效的监督体系。 完善公共决策监督的辅助手段。主要包括: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公开、公正、平 等竞争的工程招投标制度以及建立财产申报制度2,建立权责一致的公共决策体制尽快建立权责一致的公共决策体制,明确权责一致的公共决策主体,使决策者真正具 有相对平衡的权力能力和责任能力,这已成为政府公共决策发展的必然要求。3,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 2004 年 3 月 22 日颁布的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指出,要建立健全决策 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责任认定规则,建立相应 的论证责任制、 评估责任制、 领导责任制。 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不只是为了追究当 事者,根本目的还在于减少决策失误以及当失误发生时能及时纠正。集体决策出现严重失误的,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也要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 要健全纠错改正机制, 加强对 决策权力的制约和控制, 明确决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权力和责任, 决策职能、 执行职能和监 督职能应相对分离,各司其职。要完善责任追究的程序,健全处罚体系,形成党纪、政纪、 法律处罚等不同等级,根据决策失误导致损失的程度和应负责任的大小,追究相应的责任。 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为此, 我们应该加强立法, 完善行政法并营造良好的行政氛 围。4,政府应积极构建公共决策理念公共决策是管理的开始, 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因而政府的决策理念如何, 将极 大的影响政府的管理效果,所以政府应积极构建公共决策理念,主要包括:公益性的决策理念, 即要求政府在决策时从民众的利益出发, 以符合民众的合理要求 做出决定和制定政策责任的决策理念, 即要求政府在决策时应该考虑什么事务是自己该管的, 是自己管的 就不应随便推给其他的政府部门或企业、 社会组织和个人。 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就应该主动 负起责任来,积极研究决策,采取可行高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法治的决策理念,即要求政府依法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务依相关的法律进行决策, 决策对象和内容要合法;决策主体要合法;决策程序要合法。 民主的决策理念, 即要求政府在做出决策时广开言路、 公开透明, 要进行必要的调查, 听取群众的意见和专家的建议,在决策班子里也要充分发扬民主,力排长官意志。 协调性的决策理念,一方面,要求政府不仅要考虑经济建设,还要考虑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决策相关各方的利益,尽可能的公平。此外,政府在公共决策时还必须具有战略性和创造性。参考文献:1 张晓晨,李文 .试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 J. 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1).2 王鹏. 公共决策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探析 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5(54).3 许大伟 .公共决策成本及其控制机构J. 决策论坛, 2006, 3, 17-18.4 郑振宇 . 公共决策成本及其控制机制构建 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5(2).5 任德胜,郭凤仙 .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表现 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3).6 任德胜 . 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其类型 J. 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4).7 于祖尧 建立决策追究制度好N北京日报,1999-01-03.8 任德胜,郭凤仙 .公共决策失误的根源探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1).9 刘晓博 .“决策失误”的根源是“制度”N. 深圳商报, 2003-1-23.10 万建平 .应尽快建立权责一致的公共决策体制 J .廉政瞭望, 2006(4).11 王萍.论公共决策监督12 陈建刚 .论公共决策听证制度建设13 钟裕民,刘哈兰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及矫正一一一种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考察J.沧桑,2005(06).14 谢昕,李晓公共决策责任追究制杜绝短期政绩观的根本举措J.台声新视角,2005(9).15 李朝智.探索政府公共决策的多元化机制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4).16 谈晓花 .政府公共决策理念的缺失与构建以河北省滦平县转让金山岭长城管理权为例J.法治与经济,2006(115).17 孙培燕.公共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J.社会科学家,2005(S1).18 宁晓玲,朱水成.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实现科学决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4(4).19 杨述厚,李百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05(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