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共4页)

上传人:Xgjmqtw****nqtwad... 文档编号:47088530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北京,北京进入人口快速膨胀的时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如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生态环境恶劣等“大城市病”。本文从教育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三方面分析北京市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布局、完善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群三条对策。关键词:北京市人口 人口增长原因 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北京,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呈现快速膨胀的趋势,城市资源承载和运行保障压力不断加大。迄今为止,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171万,如果不加强控制,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将突破2500万。因此,努力遏制人口快速增长已成为北京今近年来的主要目标。而造成北京市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北京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北京高校众多,教育部部属高校集中,每年都会有大批外地学生前来北京学习。近几年,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大规模的扩招工作,北京高校不仅在校生成倍增加,更重要的是每年会招收大量外省市大学生,这些学生近一半毕业后都将滞留在北京,此外,许多外省市大学生也会进入北京寻找工作,再加之部分家属也会前来北京陪伴居住,这些人未来都将可能会成为常住人口1,使得高校扩招带来一系列人口增加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人口快速增长。(二):北京市就业机会大,收入水平高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和特大城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济总量大,形式多样,目前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位居国家前列。再加之北京市企业数量众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工资水平居全国前列,这些因素对外地人口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北京市经济高速发展和高水平发展带来的大量就业岗位、长远的发展空间和众多改善境遇的机会,每年吸引着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北京1。近年来,北京市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成为就业量增长最快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劳动力供给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大量涌入的外来流动人口。此外,由于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提升,北京市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来延缓老龄化速度,为北京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活力,这也为外地人口进京提供了机会与条件。(三):北京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北京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首先,北京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院等优质资源,丰厚的社会福利以及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外地人口进京以谋求更好的生活资源。其次,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承办了各类大型国际国内活动,如各大体育赛事和各类会展,这进一步加速了相关资本、产业和人口向北京的集中1。此外,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用事业价格水平低,城市的文明程度高、宜居水平高,与周边地区形成巨大差异,对周边乃至全国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1,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外地人口向北京的人员流动。当前,北京市面临的能源、交通、就医、就学、就业、居住、治安等问题十分突出,而首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无不与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及人口管理密切相关。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到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实现,也是首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尽管北京市人口已快速膨胀,城市资源承载和运行保障压力快接近临界值,但不可否认,人口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在未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继续完善,北京市庞大的人口对于各类型服务业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仍需要大量外来人员进行补充。而目前北京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从根本上扭转外地人口向北京流入的趋势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客观规律的5。在我看来,缓解人口膨胀带来的巨大压力,解决措施有以下几点:(一):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转移尽管近几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但产业的低层次特征还比较明显,如果不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原来的增长方式,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因此,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北京市控制人口的必然手段。纵观全球各大城市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特大城市的人口过密问题不是北京特有的,它是城市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必然结果。而国外许多大城市都在发展改造过程中采取了利益导向引导制造业、零售业向郊区大规模转移的政策。如纽约政府在郊区通过实行较低的税率和地价引导企业向郊区搬迁,进而引导人口郊区化。巴黎政府通过提供各种财政补贴,如根据迁入地区不同和提供就业岗位的多少对外迁的企业或部门进行补贴,或由政府承担企业外迁的部分搬迁费用等措施鼓励巴黎地区企业前往外地2。现如今,北京市重新进行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疏解相对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辐射的经济部门以及区位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公共部门等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北京市将通过禁止新建或扩建首都不宜发展的工业项目;关停高污染、高耗能及小散乱企业;控制城市废弃物处理、炼油、食品加工等保障城市运行及民生行业总量;转移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的一般制造业;调整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等方式来完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目标4。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流动的背景下,作为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应学习其他国际大都市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旅游零售、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等综合发展的经济多元化趋势。因此,北京市应根据未来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者的劳动素质,从而优化人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口的继续膨胀。(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构建合理城市体系北京等大城市人口过密,不仅仅是单纯的人口问题。现代化大城市集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一体,而人口只是其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因此,要想解决北京市人口膨胀的问题,必须对城市发展有清楚合理的定位,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例如日本东京为解决大城市问题,逐渐确立了以分散、均衡、协调为目的的“多心理论”,与周边的琦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等组成东京都市圈,各区分别承担金融、工业、政治、文化等功能,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副中心,这些副中心承接了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缓解了市中心人口压力2。 而就北京现状来看,西城、东城中心城区集文化、政治、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人口过度集中、功能过度聚集、交通拥堵问题突出,是“大城市病”问题的突出表现地区。因此,中心城区也成为疏解非首都功能重中之重的地区。为缓解这一情况,北京市应明确中心城区产业、行政管理等功能布局和方向,严格限制医疗、教育、行政办公等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引导产业、行政、服务等功能向周边疏解5。此外,北京市还应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及街道、滨水、绿色空间等城市公共空间,改善绿色交通出行环境。目前,北京市已针对现有人口膨胀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在未来北京将形成“一主、一副、两轴、多节点”的格局。“一主”即中心城区。针对这一区域,北京市将加强功能疏解,重点疏解大型医疗设施、商品交易市场、市属行政办公等功能,同时增加中央政务、文化、公共绿地所占比重。这一区域也将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它承载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是彰显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一副”即通州北京市副中心,这一区域会重点承接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及相关服务部门的疏解转移,重点发展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和部分商务配套职能,并带动城市东部区域协同发展。目前北京市正在加快规划和建设北京市副中心,通过有序推动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转移,带动中心城区其他相关功能和人口的转移。这一举措在将来预计能够带动几十万人口转移,有效地疏解了主城区较大的人口压力。“两轴”即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将成为首都空间秩序的统领与功能组织的框架。“多点”即门头沟、房山、顺义、大兴、亦庄、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10个周边城区。这些区域将主要负责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适宜功能的疏解,从而带动所在区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3。(三):完善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北京市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北京市超过一半的人口、公共服务分布在中心城区,其他地区的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则远远落后,即使在北京市的近郊区,依然能够看到大片破败的房屋等闲置土地。此外,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不仅发生在北京市区,京津冀城乡、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更加突出。亚洲开发银行调研曾发现,在河北省环绕京津的区域有25个贫困县、200多万贫困人口,集中连片。这些地区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相比,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有的指标甚至更低。这些地区被统称为“环京津贫困带”。像这样在首都周边还存在着大面积贫困带的现象在世界上也是极为少见的。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和长期存在也产生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不良影响。首先,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使首都周边地区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些低素质劳动力涌入城市,产生了城市贫困阶层和贫困人口居住区,不仅直接影响到首都城市形象,也影响了首都的社会安全。其次,环京津贫困带的长期存在,必然影响到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大气环境质量差,与环京津贫困带有着直接关系。然而,北京人口膨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周边城市或地区,因为这里恰恰具有北京市最缺乏的土地优势。对这些地区而言,只有加快周边地区建设,才能更好地承接北京市人口和产业的转移。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促进周边地区城市功能迅速完善。如果首都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活成本较高,不仅没有起到疏散城区人口的作用,反而增加了通勤的难度,加剧了交通的紧张程度。因此,应重视北京周边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尤其应加强建设高效和全方位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减少通勤时间。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增强周边地区的综合吸引力,这样才能缓解中心城区极大的人口压力。其次,政府应对周边地区的人口转移颁布相应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如鼓励北京各大医院、各大高校及中小学校和文化、科研机构在北京周边建立分校,让文化、教育、医疗等各种资源向周边城市倾斜,进而缩小北京与周边城市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异。政府也可以给在周边城市购房和租房的居民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包括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更低的贷款门槛和更便利的抵押方式等,引导大家在北京周边生活和居住,缓解北京过大的人口压力。第三,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目前,北京市和天津市经济实力强,河北省经济相对落后,导致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较为滞后。由于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本技术较少,可以让北京市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河北省,应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走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此外,京津冀地区也要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与合作,如采取共建产业园、设立分公司等方法加强和河北省及周边中小城市的合作,扶持周边城市发展,共建京津冀城市群,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从而进一步减少外地人口向北京市的人员流动,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今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河北省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又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战略决定,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承载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疏散,有利于缓解首都人口压力,对国家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开发新模式,调整和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雄安新区的设立,标志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转折与加速,它不仅仅限于保定,更辐射整个河北省。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彰显着国家疏散北京人口产业压力、建设和谐首都的决心,更体现了国家对缩小京津冀区域城乡差距,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聚焦。北京市人口膨胀的问题,不是一时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京津冀三方乃至全国的协同努力,共同打造更加舒适、更加繁荣的北京城市前景。参考文献:1:陈剑,北京人口增长:原因与对策J2013(4)2:杨舸,国际大都市与北京人口疏解政策评述及借鉴A2010(9)3:佚名,北京总规修改,打造一主一副两轴多点新格局2015(12)4:石某,北京有哪些“非首都功能”A2015(2)5:李铁,北京能住多少人:大城市人口增长趋势难以逆转A2013(4)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