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上传人:天****库 文档编号:47069878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篇一: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营丘镇河头中学初一一班 张艺 一、关于“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 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 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 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 “年”。 “年”每隔 365 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 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 “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 炮。 “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 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 “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 始忙着贴对联、 “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 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 “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 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 “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 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 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 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 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 “春节习 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 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 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 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 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 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 (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 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 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 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 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 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 “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 ”、 “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 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 幅 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 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 “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横批”贴在门楣 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 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 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 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 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 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 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 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 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 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 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 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 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 袋子的大人喊着: “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 ”。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 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 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 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 “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 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 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 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 “哎哟!可真够挤的。 ”我 嘀咕了一句。 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 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 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 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 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 6 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 7、 8 点的样子 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 “降落伞, ”那个又放个“天女撒 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 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 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 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 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 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 大餐一罟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 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 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 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 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 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 一玩具、零食、鞭 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 觉。 放鞭炮喽!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 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 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 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 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 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 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 一个变化 .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篇二: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摘要:春节时中国人最在意的节日,历史悠久,在每个华人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 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节亦是如此。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 的。祭灶后就是扫尘,随后就要准备年夜饭,年夜饭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民俗都有着非 常美好的涵义及来历,寄寓了非常美好的祝福与心愿。 关键字:祭灶扫尘年夜饭拜年 正文: 春节时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每个中国人得情节中。即使是 洋节如此泛滥的今天却也没有哪个节日可以取代春节在每个华人心中的无上地位,没有哪一个 节日有如此的魅力,可以像春节这样隆重,这样深入人心。即使远渡重洋的游子也会在春节这 天通过各种途径向家人和祖国送去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 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 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随着世界的变化,春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在我们身边习以为 常的春节习俗,也因为时代的制约同我们渐渐拉开了距离。但无可否认,这些今天看来有些不 合常理的民俗,都是我们的文化。 我国春节, 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 二十三, 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 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 灶王爷”神位。人 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 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 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 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 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 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 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 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 迎春日”,也叫 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 扫房”,南方 叫 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按民间的说法:因 尘”与陈”谐 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 “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 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 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 ( 正月初一 ) 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 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 “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 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 消灾祈福为中心。这一天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守岁年、吃饺子、放爆竹给压 岁钱。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 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 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 的民间艺术 . 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 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 12 点以前包好,到半 夜子时吃。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 “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 “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 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 “刺”,故名 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 “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 4 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 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 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 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 机,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 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 “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 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 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 “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 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结论:春节时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千百年 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每个中国人得情节中。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 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各地的民俗都 略有不同,但是都寄寓了美好的祝福。 致谢: 本次调查中, 家乡的长辈们及母校的老师们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再次对他们的帮 助表示感谢!篇三: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有关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 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 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 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 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 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 - 静态民俗 3 春联:( 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 o 定鬼篇中神荼、郁垒 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 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 平安。( 2 )最早的春联:公元 965 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 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也有人家喜欢贴福 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 年画:( 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 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 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 2 )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 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 幸福。 ( 3 )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 ?福字 - 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 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 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 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 传至民间,福也贴倒 了。 6 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 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 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 - 动态民俗 1 除夕守岁: 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 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 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 法的 23 点到 1 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 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 放鞭炮: 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 接新年到来。 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载 ?正月一日,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 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 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 了。 3 )鞭炮的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 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 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 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 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 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 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地在神龛与祖 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 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 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端坐,接受儿 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 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 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 亲戚朋友之间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 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 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 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 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 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 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 ? 人日。为了纪念 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 来象征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 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贴燕留妆户, 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 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 - 饮食民俗 1 )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 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 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 ) 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 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 12 点以前包 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 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 馅的,还有一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 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 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 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 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 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 ? 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 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 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臵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 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 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可见娱乐活动通宵达量,热闹非凡。 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总结 杨允雯 10 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