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共42页)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46849622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共4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贵阳市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共4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贵阳市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共4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贵阳市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2011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15日论文成绩评语 年 月 日 目 录前言.1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3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12三、 农民工子女普遍的心理现状.17四、研究对策.21五、结束语.28六、参考文献.29 七、后记.29八、附录.31(一) 问卷样本.31(二) 数据统计.35(三) 实践心得.37(四) 图片.38专心-专注-专业贵阳市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前 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们,无论是那些留在家乡农村、还是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安全环境等很多问题都亟待关注,他们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最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之一。农民工子弟不仅生活上不宽裕,而且还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一些歧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本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调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对他们进行帮助提供一定的依据。农民工子女学校自身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教师的问题尤为突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经营者出于减少经营成本的考虑,聘请配备的教师和在校学生远远达不到1:24的比例,教师超负荷的承担教育任务,常常一个人跨班或者包班担任其主要课程,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师一旦有病假事假等缺席,临时代课的老师都难找。从走访点接触的大部分教师的情况看来,他们从经济收益和自身发展出发,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但苦于受到自己的教育理念陈旧、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技能不足的限制,常常有力无处使,找不到突破口,如果能够结合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在解决他们食宿的条件下,他们是愿意参加对自己教学工作有所裨益的培训活动。 在本项从事农民工子女教育这一主题的研究时,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主体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和老师,他她们是如何经历、体验和评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并且有针对性地选取贵阳市云岩区扶风小学和旭东学校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3年5月到2013年6月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主要采取问卷法、访谈法的方法进行调查。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都试图通过多个不同个体类似或差异性的故事,多个群体相似或不同的话语,即通过他她们建构的不同记忆、叙述来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及演变过程,从而与农民工共同揭示农民工子女教育需要面对问题。 总之,本课题研究,在取向上,是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坚持农民工子女主位的研究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半结构访谈和调查分析,而不追求定量研究所强调的统计样本的数量,相反,更强调理论抽样上的代表性,以期获得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深入性。也就是说通过互为主体的访问过程和结果,以收集生活在城市农民工的亲身体验为依据,与相关群体共同寻求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制度壁垒;和谐社会。 一、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1、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 贵阳市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望城坡、彭家湾、五里关、二戈寨、八公里、西瓜村、大慈桥、大营坡、蔡家关等一带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他们的父母从事的行业大多是建筑工人、清洁工人、保姆、小商贩、在工厂打工,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许多家庭是在城市中卖菜、卖米、擦皮鞋、拉三轮车、看大门、收破烂,或者以个体小经营为主,在城市中开小饭馆、小商铺,或在批发市场租用一个小摊位。民工子女的居住状况也是相当简陋,甚至说是恶劣,他们中多数或在城乡边缘合租廉价房居住,或住临时工棚,开小饭馆、小商铺的白天开门做生意,晚上关门全家即在铺内搭板睡觉。子女在这样的“家”中谈不上什么学习环境,这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全然是天上地下。家庭的收入相对较少,家庭环境较为简陋狭小,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不足以支付较高的学费,甚至不能满足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一些合理需求。2、贵阳市农民工生存环境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下面我们走访了两所学校:(1)贵阳市云岩区扶风小学:贵阳市云岩区扶风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位于贵阳市实验三中附近。贵阳市云岩区扶风小学始建于2003年。学校由老实憨厚的农民谭学文创办,校舍是谭学文倾其所有把自己居住的小楼改(扩)建而成。到2006年,学校发展到1-6年级11个班级500余名学生(全部为农民工子女),校舍达1500余平方米。扶风小学是一所合法的农民工小学。2011年贵阳市云岩区68所私立学校中毕业生考试。该校名列第三名。由于校舍是谭学文倾其所有把自己居住的小楼改(扩)建而成的,学校的面积相比公立学校的面积很小,学校本来是两个人坐的书桌,大多数都是三个同学坐在一起。而且书桌比较陈旧,大部分桌面都有破损。校长说大部分的桌椅是别的公立学校换桌椅时他们以低廉的价格买来的,由于缺乏资金 。扶风小学硬件设施没法补上。到目前为止,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宿舍,没有一个篮球场、足球场,就连体育场所也没有,就更别提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了。学生们的操场都是土操场,尽管看起来挺平整,但是,它的面积很小,就三十多平方米。由于没有运动的场所,学生们都没有体育活动。扶风小学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扶风小学的教室极其简陋,教室拥挤,光线昏暗,开灯增强照明又经常停电,房子低矮,教室内学生很多,比较拥挤,没有食堂,操场狭小,厕所只有一所,严重缺乏各种设施。这些都直接导致学校在开设实践课和体育课等素质教育课程的时候举步维艰,对于该校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了很大影响。进入校区的道路和周边的环境都非常恶劣,到处是建筑废料和垃圾,围墙外有不少坟墓。但孩子们却少有抱怨,总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静的学习,希望有设施齐全的室外活动场地,希望有尊严地接受教育。他们眼里充满了学习的渴望。师资力量不足且流动性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力量不足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绝大部分是退休教师、代课教师、新毕业的教师组成,教学水平偏差,甚至存在着无教师从业资格证就上岗的教师。扶风小学教师队伍中有本科生2名,专科学历老师5名,中师及幼师9人,共有教师16名,师生比例仅为1:24。就数量而言,扶风小学的师资无法达到应该具备的数量,因为标准的师生比例应为1:8左右。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同时,师资的流动性大也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个重要问题所在。而作为一个民办学校,扶风小学的教师工作条件、工作待遇都远不如其他公办学校,以至于对新教师的吸引力不高,也导致了其师资流动性大的现状。(2)旭东学校: 旭东学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煤矿村大吉巷47号,占地700平方米,教学楼分两栋,其中有一栋高六层另一栋高三层,共有三十多间教室,是一所主要面向农民工子弟招生的学校,于1998年建校,原名“农民子弟学校”,为响应国家实行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让这些农民工子弟享受和城市子女同等的教学待遇,后改名为旭东小学。这次调查于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进行,采取问卷法、访谈法。在本次调查中选取了旭东学校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因为旭东学校在贵阳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中办学历史较久,相对其他农民工子弟学校规模也较大,处于农民工聚集地,整个学校的学生80%都是农民工子女。 由于资金不足,再加上教室面积有限,学校本来是两个人坐的书桌,大多数都是三个同学坐在一起。据我观察书桌比较陈旧,大部分桌面都有破损。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大,有时候突然有几名新同学来报到,这时老师们就得东挪西借,为学生搜寻桌凳。因此,生源的流动性对本来就缺乏资金的校方在资源配置方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旭东学校总的设备很不健全。到目前为止,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宿舍,没有一个正规的篮球场、足球场,就是连正规的体育场所也没有,就更别提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了。像样点的就数水泥操场,尽管看起来挺平整,但是,它的面积很小,就四五十平方米。在调查过程中,有一次恰逢学生们课间休息,由于操场面积有限,只见学生们有的站在学校的走廊上有的站在学校楼房顶上随着广播里的音乐做着课间操。由于场地的限制,很多体育项目也得不到实施。比如跳远、跳高等。在这样的水泥场地上老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只有让他们要么跑步,要么重复一些简单的游戏。农民工子弟就只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以这样的方式走过童年里的校园生活。 除此之外,学校没有自己的图书收藏。仅有一间教室里有藏书,只是一些社会赞助的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没有严格的分类,绝大部分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在访谈中,李校长告诉我:“由于学校缺乏资金,他们没有给教师配备相应的教学工具,音乐老师没有演奏的乐器,英语老师无法找到锻炼学生口语的环境,计算机老师只能靠黑板和书本给学生们讲解计算机的构成要件和操作步骤,体育老师连个测量时间的秒表也没有”。以上这些状况,都在目前贵阳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普遍存在。 李校长介绍:学校现有教师30位,正式聘用教师20位,3位后勤教师,其中拥有大专文凭的教师有15位,占教师总数1/2,本科文凭以上的教师有7位,约占教师总数1/4,另外的1/4是由原来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和退休教师组成,他们都具备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是正规的国家教师。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学校的老师大多数来贵州、云南等地,也属流动人口,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该校在教师招聘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所以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因亲戚、朋友等的介绍来到这里。一位教英语的李老师说:校长是他堂哥,是因为他堂哥他才来这个学校教书。在访谈中,我还了解到:教师的薪水高低是这样来规定的:到学校任教的第一年月薪80015000元,之后的工资根据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成果来给予区别对待。对于不能解决住宿问题的老师,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的收入也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在这所学校里,大多数老师一周平均要上二十多节课,有的老师达到三十节课。主课老师均要带双班,副课多为一两个老师带全校所有的班级。老师们的工作强度很大。 在个别访谈中,一位教美术的王老师告诉我,自己的工资仅够维持在贵阳的生活。我问他有没有想过选择其他职业,他说:“其实,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转念一想,又有点舍不得。”他告诉我,一方面,虽然这里的环境状况比较差,但在这里他找到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尽管每天的课程很辛苦,但是从来都没有感到累过。全校十六个班的美术课由他一人来上,一天基本上没有什么空余时间,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另一方面,现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很大,工作真的很难找,所以,他打算暂时留在这里,等待更好的时机。 3、农民工子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他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二、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三、进入民助公立学校学习;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适龄儿童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以云岩区小学为例,农民工子女在公立学校中的人数只占23%。 图1.贵阳云岩区小学农民工子女占学校的比重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困难之一:费用高。是据调查显示:认为城市学校“费用太高”的占受访农民工的65.2%,认为“没有城市户籍”的占15%;待遇不公平的占10.2%。其他原因的占9.6%。因此,城里孩子接受的“良好”教育教对诸多农民工子女来讲是遥不可及。(见图2)图2. 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困难之二:公办学校无力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入读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比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很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实现互动,严重影响升学率。(见图3)图3.公办学校无力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二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落后农民工子弟学校多是社会力量所办,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图书室。很难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所学知识较为局限,从某种角度来讲,影响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见图4、图5)。图4.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所需比例图图 5.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三是农民工子弟就学过程中的不平等 户籍制造的不平等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的孩子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低得多,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往往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甚至剥夺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见图6)图6.户籍的限制引起就学过程不平等接受知识的不平等且不少学校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农民工子女尽管有学上,享受的依然是比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这里以老师的教学水平为例,两种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升学率影响很大(见图7、8)。 图7.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立重点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图8.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立重点学校升学率对比所占比重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1、根本原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即使是在今天,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来的。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里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发生。农民工在农村的收入很低。(见图9)图9.农民工在农村的收入2、 深层次原因:体制的制约 (1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贵阳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 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 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 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因此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 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见图10)图10.农民工户籍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2) 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过度分权。义务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 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3、主观原因:农民工自身的影响 (1) 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贵阳市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 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40万。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 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见图11、12)图11.农民工在城市做的工作图12.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2) 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 农民工居住空间狭窄,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这与乡村社会中频繁的互动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使适龄儿童的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地位。(见图13)图13. 导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地位的原因4、外部原因社会的偏见与排斥41.82%的农民工孩子曾担心从农村转到城市后,在学校会受到城市同学的排挤。而事实的确如此,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和偏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居民的“一等公民”的心态意识,阻止了广大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认同。很多城市居民认为他们的到来会给社会秩序、治安和卫生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城市居民受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影响,形成对农民工带有偏见的负面刻板印象,把农民工与偷窃、抢劫、扰乱社会治安等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对农民工子女也是另眼相待,城市政府对农民工及其子女采取排斥态度。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户籍人口作为基数。如果增加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既要增加财政投人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往往采取排斥和封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见图14)图14.外界对农民工形成偏见的原因 三.农民工子女普遍的心理现状 1、极度自卑 农民工居住环境差、职业地位低、生活不稳定等客观事实的存在,使农民工的子女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不到自己身上也有别人没有的闪光点,过分看重家庭贫困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农民工子女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没有远大志向,为了缩小与城市职工子女的差距,有些农民工子女竭力从外表上改变自己,讲究穿带,追求高消费,给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大的负担。 2、情感失落 初次进入城市,一切对于自己都是新鲜的,对各个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于每件事都能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肯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甚至是较大的差距,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生活、人际关系方面,他们不仅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反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又由于处在一个心理极不稳定的阶段,加之缺少父母的关心,情感世界一片黑暗,情绪极不稳定,学习、生活热情明显减弱,产生不良、消极的心理。 3、自我封闭 农民工来到城市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全新的环境,城市的繁华取代了农村的破旧,城市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农村的低矮草房,城市商品的琳琅满目取代了农村的凋零萧条,这一切对农民工来说都是新鲜的,但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他们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与城市孩子完全不同,如语言等诸多问题困扰着他们,在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却想极力维护自尊。为了减少伤害,他们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不爱与人沟通,沉默不语,遇到困难或委屈不找人倾诉,憋在心里,自我封闭。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遭遇到很多事情与他们心中想的反差较大,自身的社会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对他人都较为敏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用一种强烈的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这样就产生了一种自我封闭心理。 4、性格孤僻 农民工孩子的心理特点是敏感、脆弱,易受伤害,农民工子女到了此阶段,由于生活的不稳定,家庭的贫困以及学习环境的简陋给他们造成了阴影,与家境好、吃穿住行各方面生活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相比,他们更是自惭形秽,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自卑感,别人的鄙夷和漠视使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直不起腰板。又由于多数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在教育子女方面易采取过激手段,这也加深了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存在又使自信心缺乏,哀叹于自身条件较差,又反感于城市子女生活条件的优越,农民工子女在内心世界中对社会差别产生了强烈的不平等感。一些农民工子女对社会产生了对抗情绪,不敢与人交往,缺乏自信心。 5、行为偏激 在城市中,贫富差距较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自然产物,但由于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山村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人们过着大致相同的生活,还不能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别。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来到城市以后,物质条件的匮乏,较之城市子女物质条件而产生的差别使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感。他们失去了往日在同龄孩子中佼佼者的满足感,甚至无法在城市的同龄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宿,无法和城市同龄者相融合。农民工子女是被城市边缘化的群体,在生活环境和心理优越感方面都无法与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较。别人在娱乐的时候,农民工子女有可能还在为自己的学费和学习资料以及学习工具的购买等问题发愁,当农民工子女感受到了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别以及自己的生活条件与城市子女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别之后,他们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感,在心理上造成较大伤害。 6、自暴自弃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当个体受到剥夺和歧视的时候,最直接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逆反和不满。逆反心理较容易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农民工子女来到城市以后,希望父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自己能享受更好的教育,但事实并非如此,农民工在城市中付出艰辛的劳作,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社会地位,而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市民,有着天然的社会资源,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他们在城市中的经历使他们更加体会到父母在城市生活中的不容易,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也使得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城市产生敌视情绪。图15.农民工子女普遍的心理现状 四.研究对策 1、心理对策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教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1)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 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团体性,并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一个游离的群体。还有一些学生放弃学校环境到社会上寻找温暖,与社会中的无业青少年相结识,这些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从而导致相应的问题行为频频出现,也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其它长处,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帮他们提高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努力防止形成小团体,注意它们于社会上的交流,避免给社会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带来隐患。(2)学校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的父母千辛万苦来到城市,把子女送到城市读书,渴望的就是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能像城里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因此,无论是成绩的差异,还是性格的不合,抑或是心理的缺陷,学校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从内心去关心他们,并努力做好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3)学校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与同学间的亲和力,使农民工孩子尽快“本土化”。由于农民工学生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那么学校就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并有意地安排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老师还要积极地协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为他们树立信心。并有意安排他们与其他学生一道共进退,增强与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能使他们尽快与班级融为一体,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4)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如果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或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可以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这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5)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农民工孩子父母的联系,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学校的一个关键。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多组织农民工家长学习孩子的心理,了解教育,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种种问题。2、政策支持 图16.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方式(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2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正确认识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在无法享受城里人各项公共福利的状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并创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时还在很多方面承担各种不公平的费用。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是政府对于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工的正常的服务。注重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内部效益,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学校设置制度。(3) 消除法律上的歧视。 现行的一些教育法律规范中也出现了诸如“农民工子弟学校”、“ 附属教学班(组)”、“借读费”、“临时学籍”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 隔离开来进行教育。政 府还应禁止城镇针对农民工制定各种不平等的政策或设定不平等的用工条件,尽可能为农民 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工种和工资待遇。(4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5)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福利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不必担心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会带来城市的不安定。(6 )探索建立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一是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兴办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二是将民工子女纳入教育招生计划,实施农民工子女入学关爱行动;三是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四是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基金,施行“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全面救助失学农民工子女入学。五是提供“富有爱心”的平等教育,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7)建立民工子女学校。民工子女学校作为政府承办的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从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教学能力和质量,学费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学校条件上,还是从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秀人格的培养上来讲,对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适宜的选择。所以,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打工子女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方案。(8)制度创新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就教育问题来谈教育的制度创新,因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9)协调疏导农民工的流动。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适当措施湿度控制流动人口的规范。 3、学校对策 (1)营造尊重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校园氛围。农民工子女生活条件较差,外在的卫生、形象等经常受到他人的鄙夷,进入学校后也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指责,农民工子女会因此而产生不健康心理,但另一方面,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承受力,对待事物更具责任感。学校应该首先端正态度,从教师做起,公平对待每一个农民工子女,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合理引导,让他们重拾自信,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工子女,不歧视,不苛刻,一视同仁。农民工子女和其他人一样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受到同样的平等公正与尊重。农民工子女自然、质朴、真诚和热情等自身的特点决定他们有着别人不具备的闪光点,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构建平等、民主、充满信任、能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校园氛围。(2) 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农民工为了生活要辛苦劳动,无形中对子女关心不够,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为了子女能有个健康的心理,农民工要经常与子女沟通,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孩子的思想动态是什么,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问,不能只在考试时强求孩子取得好成绩,应该加强平日的教育和监督。学校方面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也可针对农民工子女专门召开农民工子女家长会,方便家长在会上相互切磋,教师与农民工子女家长交流座谈,使学校和家长更好的配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家长也要经常与学校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 4、社会对策 (1 )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来到城市后,一切都很陌生,没有往日嘻闹的朋友,他们的交际圈被局限在同类农民工子女范围内,家庭条件的拮据、社会地位的卑微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使农民工子女心中感到困惑和孤独。学校、老师、城市子女以及城市子女家长都应该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偏见和歧视,应该对他们给予尊重。可成立心理辅导机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农民工子女解决心理问题。(2) 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李岚清曾说:“中国的教育事业,只靠政府这一个轮子推动,也靠社会推动,发展速度总是有限的。如果再加上另一个轮子民办教育的推动,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社会资金充足的爱心人士应该多办农民工子弟学校。5、媒体对策 (1 ) 媒体积极宣传,转变传统思想观念。要重视解决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有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要切实把农民工当做城市发展作贡献的“新市民”来看待,以统观全局的高度认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把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公办教育体系,严厉查处乱收费现象,杜绝对农民工子女收取高额借读费的现象。(2 )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当前,由于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农民工产生“畏难”情绪,送子女入学不积极。对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五、结束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那些风餐露宿艰辛生活的外来人员们,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供应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综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与提出的一些浅陋的观点看,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深思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六、参考文献 1刘淑萍,赖以柱,蒋常香。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农业考古,2007(6):260-262.2叶琴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有效作为J.唯实,2007(12):59-62.3贾桂菊。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J.科技资讯,2008(1):244-244雄若愚,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J中国国情国力,2002,(12)5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项中新均等化:基础、理念和制度安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7周佳私校公助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方案J教育科学,2003,(6) 8金磊.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天津教育,2005,(8).七、后记 调查者:黄程 张熙伟 张元军 时间:2013年5月地点:贵阳晨光小学、永恒中小学。 这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解所调查的对象孩子教育的基本情况。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为了调查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制定了本调查方案。调查内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基本情况;学校收费是否高; 入学是否难;在校是否存在歧视1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 农民工、农民工子弟学校老师、学生2市场调查的方式及方法 方式:我们的调查小组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样本一共100份,针对提出的问题在展开调查。方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询问面谈法但同时我们还会准备我们的调查问卷对此次调查的问题做相关的资料数据统计。3问卷形式:选择题+简答4费用预算:30元5 分工 黄程:制定方案、作调查报告 张熙伟: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 张元军:整理分析调查问卷数据6 进度表:责任人:黄程 为了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这次调查任务,我们制定了进度表,内容如下:第九周:制定方案第九周:设计调查问卷第十周:发放调查问卷第十一周:整理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第十一周:作调查报告 附录附录一:问卷样本 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调查问卷您好: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我们是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学生,正值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期间,在此,我们想进一步了解您对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相关看法。谢谢您的合作。 1、 您的性别:( ) A、男 B、女2、 您的年龄段:( )A、18岁以下 B、1830岁 C、3150岁 D、51岁以上3、 您来自于 A.省内 B.省外4、 您的文化程度?(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其他_5、 您有几个孩子?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其他_6、 您的孩子是( ) A、留在老家上学 B、带到城里上学 C、没上学了 7、 您每年对孩子的教育支出情况是怎么样的?( )A、200-400/人 B、400-600/人 C、600-800/人 D、800-1000/人 E、1000以上/人8、您对学校收费问题的看法?( )A、很高 B、较高 C、一般 D、较低9、您的孩子现在所受的教育程度?(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10、您的孩子平时考试成绩平均在哪个阶段?( ) A、90分以上 B、80-90分 C、70-80分 D、60-70分 E、60分以下11、孩子的教育问题对您来说是否重要?( )A、重要,教育意味着未来 B、一般,任其发展 C、无所谓,上学无用12、孩子是否愿意主动和你交流?( )A、愿意 B、有时 C、不愿意13、孩子犯了错,您的态度如何?( )A、不问原因,痛骂斥责 B、批评教育,严格要求 C、不闻不问,任其发展14、您认为孩子的哪些方面最重要?( )A、成绩好 B、思想好 C、听家长和老师的话 D、会做人 D、其他 15、您认为孩子读书的目的是?( )A、挣钱 B、完成义务教育 C、学得一技之长 D、 学知识明道理 16、您是否对孩子制定过学习计划或长期人生计划?( )A、有 B、有想过但没实施 C、从没想过17、您认为现今您孩子的家庭学习环境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18、您认为您附近的学校有关孩子的上学政策如何?( )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19、您认为自己孩子相对于周围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态势?( )A、不够自信 B、有不平等感 C、有孤独感 D、更要强 E、其他20、您认为孩子教育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A、家庭教育方面 B、物质生活水平较差 C、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差 D、教育政策条件不好E、其他 如果您对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还有哪些意见或建议?请留下您的意见和看法。_ 附录二:数据统计 附表一:2013年农民工孩子教育问题调查分析表 单位:人ABCDE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1650.65350.352180.18180.18270.27340.343720.72280.28450.12230.55140.33 120.125200.20190.19130.13 150.156340.34280.28180.18 7220.23204610.03 110.1140.048270.6390.2170.16 130.139330.6140.07140.2630.160.0610270,42100,16170.2670.220.0211130.3270.640.1 140.14 12340.25280.21180.1313220.51204610.0314270.6390.2170.1615330.6140.07140.2630.116270.42100.16170.2617130.3270.640.118200.5240.1150.3819130.3270.640.1 120.1280.0820200.5240.1150.38 230.2350.05 附录三:实践心得这次的实践给了我们很深的震撼。虽然之前从各种报道中我知道了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教育状况有多么艰苦,但是亲眼见过和他们真正聊过之后才能切实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从上面的访谈和调查中,我可以看出,所有的家长都对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孩子将来能通过教育这条路过上好的生活。家长们宁愿自己天还没亮就起床去很远的地方上班,也要住在离学校近的地方方便自己的子女。然而,社会的贫富差距和资源不均却让这些家庭无法享受的应有的教育资源。我在这次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了“农民工子女教育”这一热点问题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上的困难。从农民工家庭来看,这些困难主要是经济困难。这一点从他们的住房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而正是因为住房环境糟糕,严重影响了们孩子的学习。从政策上来看,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和农民工家庭的交流中我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准备让小孩回到家乡读初中。当问到原因时,他们均表示“不是不想在贵阳继续读书,只是实际情况不容许”。除了经济问题,原因还有就是学籍问题,而又由于当地教育和贵阳教育侧重点不同,为避免孩子今后的学习跟不上,所以只能在小学毕业后就将孩子送回去。这些问题虽然不是目前的我们所能解决的,但是我会牢牢记住这些孩子,尽我们所能给他们帮助,并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加珍惜我们现有的生活和资源,成为一个真正能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人!附录四:图片 (1)问卷调查与填写 (2)旭东学校简陋的三层楼教室一角(3)贵阳市云岩区扶风小学大门(4)贵阳市云岩区扶风小学简陋的教室一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