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浙大城院潘恩安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46741061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浙大城院潘恩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浙大城院潘恩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浙大城院潘恩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关于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这两天的培训和学习,特别是小组讨论的互相分享,对微博等新媒体与本职工作的结合,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具体如下:一、微博等新媒体在具体工作的应用体现1、行政工作手段的延伸。如通知的发布、学生活动的宣传报到等,但有一定局限性,如覆盖面有限。一定意义上说,微博等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选择关注,也可以选择不关注,海量的关注里面,也不一定选择仔细浏览。2、学生动态掌握的跟进。由于微博等十分个性化,展示学生在特定时段的思维特征、情感诉求、行为方式,有助于学生工作者了解学生动态,针对性的、预判性开展工作。但显然,这种广泛关注,所需的工作投入非常大,但对重点关注学生则非常有帮助。3、思政引领阵地的拓展。微博等给学生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去开展思政引领工作。对校园现象的针砭、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以及个人情怀的抒发都可以在上面体现出较为鲜明的辅导员个体特点,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身边去。二、微博等新媒体的工作角色与定位微博等新媒体为学生工作者开启了全新的一个领域,去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此基础上还要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思政工作方法一样,其本质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如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应用值得思考。1、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局限。新媒体更强调互动,学生会基于自身的兴趣、判断,选择性的关注,因此有别于传统手段自上而下的灌输性,同时虚拟化导致师生角色定位的相对模糊性,故而不能简单化的作为日常工作手段的延伸,在时效性、到位率上有天然硬伤。新媒体是天然的自媒体,意味着公共新媒体平台(包括学生工作者的工作/个人微博,以及以组织名义开设的微博等)必须有充实的内容、足够的亮点、持续的热点才能保有关注,进而促进互动。但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一线辅导员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投入精力实现平台的可持续性还面临很多困难。2、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建议:1)鼓励学生工作者研究并应用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主动适应时代的变革,保持学生工作的与时俱进,并能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2)百花齐放,立足实践,鼓励创新。微博等新媒体本身就在动态发展之中,微博与微信的此消彼长,就是一个证明。因此给学生工作者创造宽松环境,立足实践,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索,而不是简单以一种形式或模式推广新媒体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3)重视传统工作手段与新媒体的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工作手段并行不悖,点面结合,才能有的放矢。在网络化时代,我们可能更需要提供面对面的机会,将虚拟的沟通转化为真实的接触,直面网络化带来的问题,更好帮助学生成长。4)指导学生组织有意识应用新媒体。基于工作实际,指导、鼓励学生组织有意识应用新媒体,从而占领思政教育高地是目前相对可行的一种方式。通过辅导员、指导教师的总体把关,同时发挥学生组织的能动性,既体现学生组织的权威性,又体现学生组织来自基层、服务同学的特性,努力做到为广大同学喜闻乐见,从而渗透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潘恩安 2013.10.9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