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共31页)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46689541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共3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平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共3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平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共3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 平平和和县县地地质质灾灾害害防防治治规规划划(2011201120152015 年)年)平平和和县县人人民民政政府府二二 0 0 一一年十月一一年十月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1 2015 年)规划编制单位:平和县国土资源局规划承编单位: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承编负责:蔡 清 洁承 编 人:蔡 清 洁 周 博 陈盛德胡 坤 发 吴 炼 成 审 核 人:杨 耀 宏总工程师: 石 建 基大 队 长: 张 跃 进规划提交日期:二二 0 0 一一年十月一一年十月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目目 录录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附附 表表目目 录录 附表 1:平和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附表 2:平和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 3:平和县主要房前屋后高陡边坡一览表附表 4:平和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规划期治理一览表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附图 1:平和县地质灾害现状及危险区、易发区分布图附图 2: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一、一、 总总 则则(一)目的与依据(一)目的与依据随着本县“工业立县”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道路、矿山等工程建设和民用建设快速发展,村民开山种果、种茶等大量生产活动频繁,人类工程、生产活动频繁,改造、改变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人为引发了地质灾害的现象日趋严重,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 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进行修编并组织实施,对本县进一步科学规划防灾减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或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平和,服务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漳州先行具有重大意义。规划是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3 年) 、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 年)、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福建省设区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指南 、 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52015)和漳州市国土局“十二五”规划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篇 (2010 年 11 月) ,结合本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需求修编制定。(二)适用范围与对象(二)适用范围与对象规划适用范围为平和县所辖的行政区。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指导本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是严格控制人类工程、生产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预防和减少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的宏观性、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在编制城镇总体规划、集镇新农村规划、公路、工业、矿山等工程建设时,应将地质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织部分。各乡、镇有关部门的工程建设、民用建设应遵循本规划 ,并做好本辖区、本部门的工程建设、民用建设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三)基期与规划期(三)基期与规划期本规划基准年为 2010 年,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展望至 2020 年。二、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形势二、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形势(一)地质环境背景(一)地质环境背景 平和县地处漳州市西部的山区,位于博平岭山脉南段,地形地貌类型较复杂。西北部为中低山、低山和陡坡高丘陵山地,山高坡长,地势陡峻,坡度25300;东南部为低丘、山涧河谷盆地,坡度 10200;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台风暴雨活动频繁,具有大雨、大暴雨灾害性气候的特点。本县基底岩性以中性、中酸性为主。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以侏罗系南园组的凝灰熔岩、凝灰岩和白垩系石帽山群的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面积 1461.11 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 62.27%,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面积 867.49 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 37.73%,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次为北西向;主要有西北部的芦溪南北向压扭性断裂,东槐桂竹样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伴生有秀芦官峰北西向张扭性断裂,九峰土田北北东向折断带,大溪文峰北北东向折断带,小溪坂仔北北东向复式背斜及安厚帚状构造等。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二)地质灾害现状(二)地质灾害现状经 20092010 年地质灾害详查结果,地质灾害隐患点 162 处,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其中滑坡 102 处,崩塌 47 处,不稳定斜坡13 处;滑坡规模:中型 12 处,小型 90 处;崩塌规模:大型 1 处,中型 3 处,小型 43 处;不稳定斜坡 13 处规模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均为小型;危害等级:重大 21 处,较大 109 处,一般 32 处;受到威胁的户数达 2083 户,人口 9515人,财产超过 5000 万元。2010 年调查了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点 576 处,主要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点 62 处,受到威胁的户数达 330 户,人口 1504 人,财产超过1000 万元。因此,本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防治工作重大而艰巨。平和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具有如下特点:1、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于中、西部的中、低山、高丘陵地貌地区的霞寨、芦溪、崎岭、九峰、长乐、秀峰、大溪、国强等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 136 处,占灾害总数 83.95%;东部的低丘陵、河谷盆地地貌地区的小溪、山格、坂仔、南胜、五寨、文峰、安厚等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 26 处,仅占灾害总数的 16.05%。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2、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密切相关,汛期(410 月)常因强降雨引发大量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尤其是台风带来的大暴雨 ,具有引发群发性的地质灾害。单点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成灾的规模虽较小,但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是重大的。因此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及造成的危害均高于境内其他自然灾害。3、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均发育在浅层土质残坡积粘性土层内,多分布于山区民居,学校、厂房等房前屋后的高陡人工边坡上,此类房前屋后的潜在致灾体是人类工程活动(不合理的切坡)所造成的。由于不合理的切坡高又陡,相对高差均在 1020m,坡度 6075,距离房屋及建筑物近,灾害发生时其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往往造成人员的伤亡及财产的损失,危害极大。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三)发展趋势预测(三)发展趋势预测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是地质环境条件、气候和人类工程、生产活动等。未来本县的地质灾害主要易发生区,仍然是中、西部山区的霞寨、芦溪、崎岭、国强、大溪、九峰、长乐、秀峰等乡镇,主要灾种为滑坡、崩塌类型,尤以山区居民聚居地的房前屋后小规模滑坡、崩塌更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不断的改善,以及人口不断增长,民居建设和道路扩宽等工程建设的需求将逐年加大,改变原有地质环境条件而产生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将更显突出,受潜在的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和财产损失将有可能逐年增加。在灾害发生的时间上,4-10 月的汛期为地质灾害发生时期,尤以台风来临带来的强降水阶段为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并有可能出现群发性、多发性的小规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四)防治工作进展(四)防治工作进展“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卓有成效。1、健全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管理制度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自贯彻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以来,特别是 2003 年(国务院令第394 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发和实施,标志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加强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工作,成立“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县人武部部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乡镇、场、区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县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和指挥。县国土资源局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设置机构、人员、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经费的落实。在制度建设上,年度防治方案编制、群众转移预案、宣传培训、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地灾危险性评估、防灾责任制度等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都已建立并实施。管理体系的建设和逐步完善使本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确保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动、有效的开展。2、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宣传培训和调查规划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其宣传培训对象涵盖了各级领导、防灾专职人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员以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即有针对分管领导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又有汛前防灾人员的培训,通过宣传普及了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自我防范意识,为地质灾害防治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在 2005 年完成全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确定了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与任务,对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与防治按轻重缓急进行了部署,并划分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危险区。2008 年完成地质灾害点复查工作,2009-2010年开展 1:1 万地质灾害详查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调查,为我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3、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2005 年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以来,已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四级监测网络;建立了“国土资源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也已投入运行,汛期期间即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实现多次成功避让,有效的降低了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显著增强了全县地质灾害防灾抗灾的能力。4、积极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卓有成效,县政府积极争取了各方面资金投入,结合新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农村建设及造福工程等措施,实施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搬迁。至 2010 年共投入资金 1500 多万元,共搬迁避让 70 个地质灾害点 2156 户 9702 人;采用工程治理措施治理了 5 个地质灾害点,投入资金约 500 多万,受益 105 户 1618 人;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规模较小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设置截、排水沟,削方减载等简易工程治理措施进行防灾减灾。通过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异地搬迁等防治措施,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主要存在问题(五)主要存在问题1、地质灾害防救体系急需完善我国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模式,各防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自然灾害防灾救灾体系。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缺乏综合的全局防灾减灾规划,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等诸多问题。本县防灾减灾资源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复建设,资源、信息共享不足,防灾工作交叉等问题。2、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众多,急待加强监测、预警、治理2010 年 4 月止,全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162 处和主要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点62 处,逐年还有所增加,这些隐患点经群测群防监测及复查,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有的变形时剧时缓,具有阶段性、隐蔽性,需要加强监测预警,不得有丝毫放松;有的持续变形,虽然变化幅度不大,但有逐年加剧之势,危险性逐年增大,潜伏重大隐患,急待进一步勘查、治理、防护等工程措施,以利于降险除险。3、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繁重,防治经费不足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众多,防治工作任务繁重,防治资金短缺。目前本县未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察、监测、治理、搬迁的工作经费短缺不足,仅是在遇到险情或灾情时才由政府临时调拨资金。同时,防灾减灾资金基本依赖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尚未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投入格局。 “重救灾,轻预防”的资金结构也不尽合理,救灾资金各级政府、部门投入较多,预防及治理资金投入有限。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构筑防灾减灾体系的目标,充分发挥各部门和乡镇政府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行动中的主导地位,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关系,促进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人命关天,责任重大,应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为主要的保护和调查研究对象。在防治过程中首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并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厂矿、村庄、学校、重要工程设施等人类活动聚集地作为重点进行防治。同时要发动群众,加强宣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知灾、识灾、报灾” ,进而主动地“防灾、减灾、治灾”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保护生态环境意识。2、坚持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有专业队伍与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涉及的相关部门也较多,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进行管理和协调、推动,因此必须由各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负总责,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展,并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建设、旅游、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乡镇、农场、工业园区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协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3、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把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防灾减灾,从灾害的发生源开始,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并视地质灾害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工程治理或避让,控制地质灾害的出现和加剧,实现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的协调统一。4、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地区的成灾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当前的重点要建立起具有本县地方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优先安排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综合治理。按轻重缓急,分级、分期、分批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做到近期和长远结合,地质环境保护与区域环境治理相结合。5、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依据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客观规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加强地质灾害的综合管理;探索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开发利用、土地的整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新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坚持走社会 、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6、坚持“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由诱发者承担监测、治理的责任;威胁公路、水利、通讯、旅游、教育、厂矿、医院等设施的地质灾害,由设施的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监测和治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由政府部门承担防治责任,国土资源部门提出治理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三)规划目标(三)规划目标1、规划总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围绕本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协调统一合作共享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科学、有序、有计划、按步骤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或搬迁。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预防和减少自然地质灾害,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统一指挥、协调共享、保障有力的新局面。2、规划期(20112015 年)目标(1)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形成与水利、气象、地震、消防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协调联动、资源共享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使整个防灾减灾工作形成上下有序、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局面。规划期间争取在霞寨、芦溪、国强、九峰等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密集区设立雨量监测站,开展地质灾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试点。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防治地质灾害意识,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控制住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2)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治理、降险工程,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按轻重缓急,分级、分期、分批进行搬迁、治理、降险。规划期争取对3040 处威胁城镇、学校、村民聚集地等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全省“一百千万工程”进行重点的专项综合治理,结合“造福工程” 、 “为民办实事”等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群众搬迁,规划期内计划搬迁 500 户;对散布在广大山区农村村民聚集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简易工程治理(除险降险)工程试点。全县需要治理(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治理(避让)或控制,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得到整治,使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显著降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立为全社会服务的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与相关专业队伍支撑的防灾、减灾技术关系。(3)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全面、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变化,完善和修订地质灾害防治规划。(4)实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村民削坡建房应严格控制,并进行监督,有效地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3、展望至 2020 年(1)加强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形成完善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预测和预警系统,形成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法规和规划体系。(2)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防治地质灾害意识及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地质灾害防治点(区)防治建设,开展重点城镇、中心城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并在地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技术、预报方法上有所突破。 (3)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点的治理与搬迁,新增地质灾害点得到治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与造成的损失显著降低。(4)实现地质灾害的防治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形成长效机制。四、地质灾害易发区与危险区四、地质灾害易发区与危险区(一)易发区与危险区划定依据(一)易发区与危险区划定依据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并保持与省、市规划的相互衔接,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的划分依据如下:1、地质灾害易发区(1)坡度15的土质斜坡及坡脚地带;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角的岩质斜坡及坡脚地带。(2)易发泥石流山区的山沟及其沟口。(3)已开发利用的矿区。(4)小型及其以上水库库区。2、地质灾害危险区凡有威胁到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危险区。(二)易发区与危险区划定(二)易发区与危险区划定1、易发区的划定根据上述依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共划定 25 处,其中:小型以上水库库区易发区 6 处,已开发利用的矿区易发区 18 处,公路、道路两侧斜坡易发区 1 处。详见附图 1、附表 1。2、危险区的划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根据上述依据,本规划中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及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共224 处(其中主要房前屋后高陡边坡 62 处) 。详见附图 1、附表 2、附表 3。(三)易发区与危险区管理(三)易发区与危险区管理1、易发区管理(1)在易发区内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实施监测;在易发区内开展工程建设活动,必须在可行研究阶段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2)编制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新村)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3)非易发区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视工程项目及实际情况而定。2、危险区管理(1)当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段和区域,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公布的危险区,督促危险区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水利、交通和建设等)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特别是进入危险区路口应设立非常醒目的警示标志,如警示桩、警示牌等。并注明危险区内的禁止工程活动的要求,说明哪些工程活动是禁止的,哪些工程活动是严格审批的。(2)在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若确需开展建设的工程项目,其建设方案中必须包括切实、有效的防灾措施,并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足以抵御地质灾害威胁方可开展建设。对已划定的危险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后,并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有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关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和安全评估,确认地质灾害险情已经消除或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撤销原定的危险区并予以公告。(3)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等措施,保证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县国土资源局应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拟订本行政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五五 、总总 体体部部 署署(一)工作部署(一)工作部署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度差异以及防治策略,结合经济发展条件及土地开发强度,并考虑各乡(镇)行政区单元的完整性,将全县划分成西部中低山地质灾害防治区和东部丘陵山间盆地地质灾害防治区。同时根据本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的重要性划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段(详见附图 2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二)(二)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1、西部中低山地质灾害防治区本区分布于西部的霞寨、芦溪、崎岭、九峰、长乐、秀峰、大溪等乡(镇) ,以及国强乡的西部地区,面积 1300.27 平方公里。区内以构造侵蚀中低山、低山、高丘陵为主,山高坡陡,地形地貌复杂。年降雨量在 17002000 毫米之间,是我县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垦植、道路建设、城镇建设等,山区农村削坡建房的现象十分普遍。该区是本县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84 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 48 处) ,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 82.14%,地质灾害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造成死亡人数 7 人,直接经济损失 1361.48 万元。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超过9575 人,威胁财产 4152.83 万元。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为山区居民削坡建房引起的突发性的“房前屋后”滑坡、崩塌。本区经济发展不均,土地开发强度较低,地质灾害易损性相对较低。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加强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和落实,采取“监测先行,避让为主,避治结合”的总体防治策略。规划期内着重加强县、乡(镇) 、村、地灾点四级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在山区农村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对位于村镇附近的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将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土地、矿产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走开发性综合治理的道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效益。该区的重点防治地区:主要分布于霞寨镇的钟腾、坑内、高寨、黄庄、内坑、高山、联荣、寨北、五美、墩里、长汀、村东、大湖村等;芦溪镇的秀芦、树林、蕉路、华丰、连益、连城、漳汀、西新、山岗、九曲村等;崎岭乡的时陂、彭溪、下石、溪头、崎南、浮坪村等;九峰镇的陈彩、眉山、福山 、联峰、霞西、汀溪、三坑、下北、上仓、军溪、大芹、平等村等;长乐乡的联三、农家、秀山、南庭、葵山村等地;秀峰乡的文田、坝头、坪东、三联、坪洄、双塘村等地;大溪镇的大芹、大松、新荣、新光 廖安、赤安、石寨、云中、三华、峰山村等;国强乡的凤山、松湖、梅子、白水、新建、延山、泮池、古爽村等;坑内、新荣、良坝水库等中(小)型水库,等级道路及山区新修道路两侧斜坡一定范围、各旅游风景区等。2、东部丘陵山间盆地地质灾害防治区该区包括文峰、山格、小溪、南胜、五寨、安厚等乡(镇) ,以及坂仔、国强乡的东部、总面积 1028.33 平方公里。区内以侵蚀剥蚀丘陵与山间盆地为主,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势较为平坦。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1780 毫米以下,是平和县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及经济建设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本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潜在的隐患点 40 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 14 处)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仅占全县灾害总数的 17.86%。 ,直接经济损失 234.4 万元,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 3012 人。本区经济较发达,村镇密集,人类工程活动极为活跃,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大,比较突出的地质灾害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开挖引发的滑坡、崩塌以及垦植、村镇道路、采矿弃渣、弃土等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本区地质灾害易损性高,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上应加强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结合,采取“监测先行,治理为主,治避结合”的防治策略,着重加强本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应将地质灾害治理列入总体设计和工程预算;对本区农村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普及,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对位于主要交通干线、村镇附近的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本区重点防治地区:本区重点防治地区:主要分布于小溪镇的豆坪、枋埔、产坑、湖田村等;山格镇的土田、前进、双田、双坑村等;,五寨乡的高峰、联盟村等;南胜镇的糠厝、云后、欧寮、子坑村等;坂仔镇的金京洋、联建、西坑村等;文峰镇的柴船、南霞、龙东、三坪村等;安厚镇的大坑、歧山、华美、东寨村等;上峰、东川、梨仔坑等中小型水库,三平寺等旅游风景区,山区新修道路两侧斜坡。(三)(三)主要防治任务主要防治任务1、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地质灾害防灾宣传教育是地质灾害减灾非工程措施的重要内容,是规划期内的一项长期任务。应通过加大地质灾害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使各级政府对防治规划的认知度、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及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知识有明显提高。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重点应放在乡(镇) 、农村和中小学,要长期与集中宣传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宣传手册、挂图、展板、网络信息和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周活动等多形式、多渠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道、多层次地进行广泛的宣传。每年通过各种方式,对各级政府、各部门有关领导、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含基层的民兵组织)开展一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增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性。2、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地质灾害预报是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行动的科学依据。当前的地质灾害预报应在区域性的中、长期地质灾害预报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性的短期和临灾预报的方式和方法。县国土资源部门要联合气象部门进行本县地质灾害预报区域划分,确定预报模式。地质灾害预报区域的划分可根据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易发区分布图及业务预报要求进行,通过实时的降雨预报与雨量资料,开展汛期中短期区域性的地质灾害趋势预报工作。预报等级,按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的要求,统一划分为 5 级:1 级为可能性很小;2 级为可能性较小;3 级为可能性较大注意级;4 级为可能性大预警级;5 级为可能性很大警报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气象部门建立稳定的气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会商制度,当出现 3 级及 3 级以上的预报等级时,在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后,按规定程序公开发布,并按预警体系的分级运行要求进入相应的预警或警戒状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由县国土资源局和气象部门联合署名,共同发布。电视节目由县气象部门利用现有的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制作,增加“预防地质灾害”的警示内容,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广播等公众新闻媒体在气象预报节目中播报。3、加强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建设本县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建设是市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组成部分,应与省、市级衔接;本县则主要完善四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设,对地质灾害危险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并将地质灾害预警与抗灾救灾有机的结合,使本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本体系的建设以市级防灾预警体系为平台,借助专业队伍作为技术支撑;以群众监测为基础,依靠本县现有完善的市、县二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和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与其它防灾减灾系统(水利、气象等部门)建立协调、联动关系。健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组建县人民政府地质 灾害应急反应机构;筹措资金启动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建设, 建成完善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完善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中心-省数据处理中心的三级网络连接,保证灾害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快速反应,进一步加强与其它防灾体系的协同与联动,使地质灾害的防治社会化、系统化、科学化,本体系将重点建设群测群防网络和应急反应系统。(1)群测群防网络建设监测点的选取:群测群防监测点应在本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险(隐患)点,作为监测、预警的对象。对可能威胁公路、水利设施、旅游景点、液化气管线、高压电线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建设工程的灾害点,应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预警。监测骨干人员的确定:以受灾害隐患威胁的村民为主要对象,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作为灾害危险(隐患)点的骨干监测人员。对选定的骨干监测人员,要进行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监测方法、前兆特征、报警、紧急疏散等方面的培训,使监测预报工作做到位。对受训人员要填写明白卡。制定监测责任制:对选出的骨干监测人员,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一项一项落实到人,填写监测记录并签名。落实监测预警措施:简易观测措施灾害危险(隐患)点要建立简易观测措施。例如,在地面拉裂缝的两侧打桩并涂油漆做标志,定期观测裂缝宽度、长度变化情况;在重要的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乡(镇)或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设置雨量自动测量器,进行降雨量观测;在滑坡体前缘水沟中进行流量流速观测等等,并应记录所有监测资料。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灾前报警措施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有关人员要及时报告。对群测群防灾点要配备哨子、警报器、号角、铜锣等发音器材,并保证仪器能正常使用。各灾点要固定一种报警器材并让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熟悉报警声音,一旦警报声发出,群众要迅速做出反应,必要时可进行适当演练。 紧急避让措施灾害危险(隐患)点在紧急情况出现后,要有避让措施和疏散群众的办法。在村子附近的安全地带选择一个临时躲避场地,指定一条或几条安全疏导群众的行走线路。躲避场地和行走路线一定要选择在没有地质灾害威胁的安全地带,要让有关群众熟悉线路和场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准备帐篷、被褥、饮用水、食品等防雨、防寒、防饥物资以及适量的急救药品。(2)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设群测群防网络分为:灾害点监测网、村组级监测网、乡(镇)级监测网、县级监测网等四级网络。灾害点监测网(四级网)灾害点监测网(四级网) 负责对具体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的监测,除对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本身的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应把该灾害点威胁的对象和可能成灾的范围,纳入监测范围。 其监测手段主要是定人、定点、定时进行监测,一般进行简易的相对位移监测和宏观观测,并做好记录、上报等工作。 灾害点的监测原则上由受益人(单位)负责。村、组级监测网(三级网)村、组级监测网(三级网) 负责组织监督该村、组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的群众监测、预警。 负责该村、组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参与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进行抢险救灾。 村、组级监测网由村主任、组长负责。乡(镇)级监测网(二级网)乡(镇)级监测网(二级网)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负责对群测群防三、四级网进行监督管理。负责该乡(镇)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负责对本行政区内较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进行跟踪,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核实和初步分析;参与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进行抢险救灾。 乡(镇)级监测网由分管该项工作的乡(镇)长负责。县级监测网(一级网)县级监测网(一级网)负责对群测群防二级网的监督管理。负责平和县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 负责对本行政区内重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进行跟踪,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核实和初步分析,参与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进行抢险救灾。负责平和县的群测群防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监测,实现与漳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对接。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对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有关乡(镇) 、村和矿山等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知。县级监测网由县政府组建,由分管地质灾害的副县长负责。2011 年底前,应对本县已有和新出现的灾害隐患点逐一进行核实、登记,落实监测人员和单位,配备必要的监测工具,建立岗位责任制,县、乡(镇)、村、点逐级签订责任书,保证人员到位,信息畅通;加强该网络的动态管理,监测信息的反馈与处理,应按有关程序逐级汇交,并应编制有关月报、季报和年报,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监测经费视灾害体的成因而定,自然作用形成的,由国土资源部门向县人民政府申请监测经费,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支持,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引发者承担主要监测经费。(3)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遵循“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要求进行建设,在该系统下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管理、传递、分析评价与发布等功能。其主要的建设内容有:信息源建设:为使灾害的监测信息的获取达到及时、高效、准确,可在漳州市九龙江洪水预警报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如大地形变观测)点的建设,设立能覆盖全县的实时雨情监测站点,全县原有的监测站点有10 多个,现多已停测,仅存坑内水库、新荣水库、东川水库、上峰水库、气象局等 5 个监测站点;建议在西部的主要乡(镇):芦溪、崎岭、九峰、长乐、国强等乡(镇)恢复监测。硬件及网络建设:加强完善各乡(镇) 、村以及自然村的电话、手机网络(利用电信、移动、联通现有设施)等硬件及传输网络建设,保证地质灾害信息顺利上传下达,以便于政府及时布置防灾救灾措施。其建设包括 一个覆盖到乡(镇)所在地的宽带网和覆盖各村庄的通信设施,结合本县现有的防灾资源,与县政府政务网、县防汛办及省、 市级网络连接。地质灾害防治预警,主要依托省“一百千万”工程中的预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防灾减灾预警资源,如水利、气象、林业等有关部门已有的预警防灾减灾预报系统。(4)应急反应系统的建设该系统是在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事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反应措施,保障灾区的社会稳定,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本系统的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成立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指挥机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为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全县各乡(镇) 、各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汛期组织检查监督全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对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的险情进行巡查。各乡(镇)也应相应成立下一级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B、成立地质灾害应急反应队伍地质灾害应急反应队伍由应急抢险小组和应急专业小组组成。抢险救灾小组:主要由基层民兵和当地村民组织组成, 在发生地质灾害时,抢险救灾队伍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由于本 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这些地方多数交通、通讯条件较为不便,抢险救援力量、装备等较为薄弱,因此,当地人民政府、村委会应首先在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基干民兵组织及受灾地村民抢险、自救,并根据灾情实际情况,通过防灾领导小组协调,请求有关部门调动武警部队指战员参与抢险救灾。应急专业小组: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时,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聘请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专业分队。专业分队应及时布置灾情调查、应急监测,提供应急处置意见。C、制定应急预案,统一应急处置程序该处置程序是针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事件,为保证政府的应急决策在灾情判断、分析、速报、撤离、救援、应急治理等方面有序地进行,应制定统一的应急处置程序,该程序的决策过程如下:通信应急: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畅通,使灾情信息能在第一时间传输到应反应机构;若发现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均不畅通的情况下应有专人负责将灾情信息传送出来。识别危机,判断灾情: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在接到灾情预警或灾害报告后应高度重视,紧急会商,分析灾害的范围、程度、影响及发展趋势,做好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灾情速报制度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并决定是否发布灾害预报、灾情公告以及如何发布等。紧急避让,控制灾情:在诸多问题中首先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并根据灾情发展,组织避灾疏散,防止灾情扩大,平息谣传或误解,保持社会安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布置应急监测及勘察:应针对灾害的实际情况,布置应急的监测和勘察,为排除险情、减轻灾情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最优方案,具体布置有关部门及救灾队伍的任务和措施,具体解决救灾活动所需的人、财、物资源。追踪灾情的发展及救灾措施贯彻落实的反馈信息,评估救灾措施的效果和质量、追踪决策,修正决策。当本地区发生灾情为:一般级的地质灾害,启动县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较大级的地质灾害,立即上报漳州市国土资源局,启动县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视情况启动漳州市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大级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应同时启动县、漳州市二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视灾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必要时启动上一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应根据地质灾害的险情、灾情分级启动,分级建议详见表1。表 1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灾情分级建议灾害危害程度及灾情分级死亡人数(人) 直接或可能的经济损失(万元)受威胁人数(人)小型(轻)3010001000灾情分级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指针评价危害程度采用受威胁人数和可能的经济损失两个指针评价D、配备应急快速反应设备各级防治机构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等设备,以便在发现险情、接到险情报告以及地质灾害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险情鉴定,开展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灾害损失快速预评估,报告灾情及向政府决策部门提出应急反应建议等。(5)预警体系的分级运行为了更好的提高体系的运行效率,建议将预警体系的运行按不同的情况,分级运行,详见表 2。表 2 平和县地质灾害预警体系运行状态表平和县地质灾害预警体系运行状态表体系运行级别及状态级别颜色时 段体 系 运 行级:平时的正常待命状态蓝每年的 11 月次年的3 月底1、平时留心观察 2、组织宣传培训3、编制预案 4、维护应急反应设备级:进入汛期的预警状态黄1、每年的 4 月10 月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 3 级1、检查、巡查2、国土资源部门 24 小时手机值班3、各种应急反应设备进入待命状态4、群众监测网络及专业监测网络加密监测级:异常降雨的警戒状态橙1、台风期间;2、连续降雨或暴雨期间(需延长至雨后 3 日)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 4、5 级1、通过电台、电视等向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2、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向相关领导、人员送达地质灾害预警信息3、国土资源部门 24 小时值班4、群众监测网络及专业监测网络加密监测级:灾害事件的应急状态红1、出现明显地质灾害险情2、出现地质灾害事故期间1、启动应急程序,2、实施应急预案3、灾情速报4、规划期内拟开展的科研项目近期将开展本县暴雨型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专题。由于降雨过程及强度与本县地质灾害发生地点与活动强度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规划期内,在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骨干网络的支持下,拟开展以平和县为单元,以地质灾害事件与异常降雨相关分析为主的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研究” ,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式,并建立辖区内降水量和地质灾害相关历史资料数据库,使 本县地质灾害预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具科学性、针对性。5、完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度编制和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主动防灾的有效手段,对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特别对减少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严格执行。县国土资源局应在调查的基础上,于每年的汛期前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县Lv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公布,并组织检查、监督,保证方案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防灾救灾演习,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完善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具体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避险、减灾和救灾措施为主。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内容包括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重点防范区(期)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预警信号、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等;对年度挂牌的危险点应有具体的防护措施及预期目的,治理一个撤消一个。6、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与搬迁工程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认真核实已存在的、补充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落实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灾害的实际情况,按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分期分批列入工程治理或搬迁计划。自 2011 年开始,对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除依旧实行“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外,对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确需实施治理的,在县政府领导下,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治理,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和监督,治理经费由各级政府负责筹集。规划根据 2010 年 4 月止,地质灾害详查统计的结果,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共 224 处)分为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和展望至 2020年治理两类。20112015 年规划期治理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霞寨镇钟腾村余庆组崩塌、坑内村庵仔前滑坡、芦溪镇焦路村磨石坑山体滑坡、秀峰乡坪东村坪东组滑坡、九峰镇霞西村高寮组、福山村福里组滑坡、南胜镇云后村肚塘组滑坡等,多属较大级、重大级灾害点,共计 36 处。对这些灾害点应在 2015 年前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监测、筹措经费实施勘察与治理或搬迁。详见附表 4平和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规划期治理一览表。展望至 2020 年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 188 处。对这些地质灾害点,根据地质灾害点的实际情况,条件成熟一批,治理(搬迁)一批。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六六 、保保 障障 措措 施施(一)行政管理措施(一)行政管理措施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监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县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之一。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县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视实际情况设立地质环境股,地质灾害严重的乡(镇)级国土所应明 确一名工作人员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做到 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全面履行职能,开拓创新,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2、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健全工作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推行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部门的年度计划和考核目标;推行地质灾害汛期预报制度、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3、加强统一管理、做好部门协作 实行统一管理与部门协作的管理体制,在组织机构上要建立以行政领导为责任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 供指导,建设、交通、水利、旅游、农林、电力及环保等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 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国土资源局主要抓、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体制, 齐抓共管,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二)技术性措施(二)技术性措施1、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创新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强与专业队伍及有关院所的技术合作与资源共享;县国土资源局应加强对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评估及防治单位的资质监督管理;充实和提高自身技术力量,培养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人才,实施科技创新。2、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的资质管理和验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操作,重要工程严格实行工程招标、设计、施工、管理验收制度。本县内所有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和治理工程,都要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3、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活动,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山区农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区如进行搬迁避让,应做好新址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灾害。(三)资金保证措施(三)资金保证措施1、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纳入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在规划期内,县财政应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专款用于地质灾害防治支出,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概算详见表 3。表 3 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治经费估算表平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治经费估算表项目名称经 费 估 算合计(万元)经费来源投入年限备 注1、防治宣传、培训经费县级:3 万10 年30 万元乡(镇):15 个1 万元10 年150.0 万元180.00县财政投入。20112020经常性支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日常监测:2.0 万元/年10 年20 万元20112020系统维护:4 万元/年5 年20 万元40.0020112015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80 万元20112020信息系统建设:35 万元201120152、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应急反应系统:100 万元215.00201120153、科研项目暴雨型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30.00县财政投入,上级补助。20112015地质灾害危险点勘察近期:562 万元112(万元)远期:1680.5 万元84(万元)4、重点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治理搬迁、治理近期:5625 万元1400(万元)远期:1684 万元652(万元)2248县财政、受益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20112020一次性支出说明:经费概算总计:2871 万元 。2、建立多元的防治资金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渠道,多方筹资,争取国家资金,鼓励社会援助,建立多元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3、适时引入灾害保险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地质灾害防治还可引入灾害保险机制,通过实施范围广泛的灾害保险,对局部受灾地区的企业和家庭财产损失实施部分经济赔偿,促进他们恢复生产、生活,达到减轻当事人直接、间接损失和稳定社会的目的。同时可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化。(四)抢险救灾措施(四)抢险救灾措施1、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五条,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2、根据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到受威胁的居民手中,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及造成恶果;建立统一的预警信号与标志,特别注意信号工具要能就地取材(锣、钟等) ,防止救灾应急时因停电、交通阻塞等而信号中断。3、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点,组织当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