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都江镇阅读答案

上传人:天****库 文档编号:4648241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斑驳都江镇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斑驳都江镇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斑驳都江镇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斑驳都江镇阅读答案 21世纪的皮鞋叩击在18世纪的石板路上,踏响的并非都是历史的回声。这取决于 历史对于现实的触发,以及來访者对于历史的兴趣。 我们在三都县都江镇上流连。装饰一新的音响店里,正播放着爱死爱活的流行歌曲; 缤纷的时装铺面,正叫卖着绿肥红瘦的女裙男衫;延伸出去的街面上,正斑驳着汽车、拖 拉机和摩托车留下的车辙、油迹古镇已兴奋在时尚之中。当时尚在历史上面趾高气扬 的时候,历史索性埋下头去,闭目养起神來。 穿过古旧的城门洞,步入老城的上江街,我们才听到了历史的短叹长吟。街身已经 凹陷,一如老人瘪皱的脸,五官歪斜,但鳞次栉比的木房、砖房仍顽强而艰难地撑持着, 关闭了近三个世纪的嘴角,默守着心中的万语千言。雍正九年1731年,实行“改土归流” 的清政府,曾在这里设立都江厅,建筑城垣,驻扎绿营兵镇守。厅城初为土城,为防止苗 民造反,两年后改为石城。石城周长三里七分,设城门、城楼各四,炮台八座,城内诸般 官廨齐备。都江厅所辖地界“广七十里,袤一白八十里”。至乾隆年间,城内再建文昌阁、 关帝庙、城隍庙、万寿宫等,时“商旅出于途,汉苗杂于市”,厅城已成为都柳江上游一 带的军事重镇和商贸重镇。 如今,270多年时光流去,古镇只剩下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和一小段城墙遗迹了。立 丁-城楼之上,四顾苍茫。迎接我们这些隔世目光的,除了山坡下的都柳江水,四面的层峦 叠嶂,剩下的便是秋阳与秋风了。秋阳下的断墙残垣,像一截干枯的蛇蜕,蜷伏在丛莽之 中,任凭着野草、荆棘的蔓延与承包。浩荡秋风频频入怀,它在向來客表示礼节性问候的 同时,也在反反复复地叙说着一个主题一一战争与和平的故事。 清咸丰五年1855年,本地苗族首领罗光明等人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组织“斋 教”义军,反抗清政府的暴虐统治,其根据地便设在附近大坪山上。义军数次攻克都江厅 城及周边州、县,拉锯战持续了十六年之久,至同治十年1871年方告失败。我们脚下便 是当年的古战场,昔日帐前鸣战马,今朝城下泣秋虫,那些纷纭杀气,淋漓鲜血,早都交 与冷月秋风了。据三都县志等资料记载,咸丰、同治年间上江城内常住人口约1800 余户,6000余人,有地方官吏、绿营兵士及其家属,也有经商、务农和从事手工业生产的 市民。绿营兵士、商贩,多为江西、湖广等外籍汉人,家属和普通市民则多为本地汉人和 世居的少数民族同胞。战乱结束后,只见“FT1地荒芜,人烟萧索,枯骨枕野,惨不堪言”, 于是便有了后继官员的治理,有了 “城乡义冢”即“万人坟”的诞生。 “万人坟”是战争创伤结的痂。它不高大,却甚有名,圆形土丘掩映在松柏丛中, 站立成南门外的一道特别的风景。坟墓为同治十二年1873年地方官吏配合当地士绅所建。 据碑文显示,当时“城厢内外,尸骸遍野”,十余年无人拾捡,墓内所葬,乃收集來的 “枯骨数十担”。引起我兴趣的是,这数十担枯骨,有阵亡的绿营兵官军,有无辜市民, 也有不少起义军将士,而墓碑上皆以“万古流芳”颂之,以“祭扫维新”、“体魄长存” 悼之。这种不分敌我、不问民族、不管阶级、不计尊卑贵贱,无论生前怎样,死后都彼定 格在同一座坟墓里的做法,是因为白骨缠野,确实难以区分所致,还是因为本就不想区分, 一律皆视之为大清子艮,同墓合葬,以显示胜利者的大度仁心所致这就只好交给历史 学家去研究了。 “万人坟”不远的冈峦上,有民族小学一所,小学就建在当年都江厅通判衙门的旧 址上。它三重石阶引路,一对石狮把门,居高而立,面对碧水青山,气势仍颇为雄壮。学 校前身原为厅城义学,开办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当时贵州巡抚奏准办“苗鴉义学”, 计划吸收苗、水等少数民族子弟入学,除武力征服外,再施以文治教化。但义学所收实际 只为城内绿营官兵子弟和外籍商贩子弟,与原來的设想大相径庭。到咸丰五年,罗光明义 军反清战事起后,义学也就停办了。至战乱结束,“万人坟”修建之时,也恰是义学恢复 之日。因此,前者恰似一部旧书的后记,而后者,则如一册新著的序言了。此时义学的学 生,有厅城官兵、居民的子弟,也有附近村寨的少数民族子弟。直到后來义学被新式小学 取代,学校历史也与都江古镇一样地久长。 我们去学校参观时,适逢学生中午放学。下课的钟声在空气中敲出了层层涟漪,秋 风里有淡淡桂香弥漫。学生们正是花季少年,个个都出落得活泼可爱。他们谁是绿营官兵 的子孙,谁是本地少数民族的后裔,谁家爷爷的爷爷來口赣、湘、蜀、桂、粤,谁家奶奶 的奶奶來口水、苗、瑶、侗、布依,不但我们弄不清楚,就连他们口己也不十分明白。时 代的发展,艮族的融合,已如山脚下的都柳江水,只见到它奔腾不息,而无法确知其沿途 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接纳了多少山溪流泉了。 选自散文选刊2021年第11期 小题1: “穿过古旧的城门洞,步入老城的上江街,我们才听到了历史的短叹长吟”, 这里“历史的短叹长吟”包括那些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 小题2:请解释第节中“前者恰似一部旧书的后记,而后者,则如一删新著的序言了” 一句的具体含义。6分 小题3: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到都柳江水,“只见到它奔腾不息,而无法确知其沿途经历 了多少坎坎坷坷,接纳了多少山溪流泉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4:第节中,对于“万人坟”做法的原因,作者说“这就只好交给历史学家去研 究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小题1:凹陷的街身 古镇只剩下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和一小段城墙遗迹了 万人坟 建在都江厅通判衙门的旧址上的艮族小学 小题2: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揭示了 “万人坟”结束了都江镇 一带战乱的局面,2分而民族小学的兴办则开启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2分 小题3:作者是把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比做“奔腾不息”的都柳江水,2分,或运 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它“沿途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接纳了多少山溪流泉”正体现了民 族团结与融合的道路上崎岖不平,充满艰难险阻,但仍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前进的步 伐。2分结构上卒章显志,深化了主题。1分 小题4:这种不分敌我、不问民族、不管阶级、不计尊卑贵贱死后都被定格在同一座坟 墓里的做法本身就是艮族融合的象征。说明无论经历多少流血、多少牺牲、多少艰难险阻, 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而这些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去审视,符合历史 发展的趋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