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提倡生活化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6374371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应提倡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应提倡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应提倡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应提倡生活化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讲数学,实践数学,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稍加留心观察和分析,就会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 兴趣正文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实践初中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如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主要从生活实例中探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活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与诸位交流磋商一、利用生活实例构建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最好的入门老师。捕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考虑其中的数学问题,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并激起他们的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所以作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分析教材,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景中,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小明同学想要知道桌角是否等于90度,但他只有一把15厘米的刻度尺,你能帮小明同学想想办法吗? 我对学生说:“大多数同学生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用刻度尺去量角?但学习了本节课后,我相信大家都会解决问题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但凭原有知识又无法解决的生活问题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通过 “用15厘米的刻度尺去检测直角”这一真实的生活情景,为提出“三角形三边长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和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二、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推理严密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生活同时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题资源、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资源,编设一些以真实的数学、生活和社会现象为依据的训练习题,即生活化的训练习题,以加强数学学习与自然、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现象或事例中提炼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习题,在题干中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尽可能客观、准确地传达真实的信息。通过习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例如:讲商品价格应用计算时,我问学生,现有一件衣服,先涨价10%,再降价10%,最后价格和原来价格相比有无变化?有部分同学不思考脱口回答:那还用问,肯定不变。我说若衣服原价100元,同学们来算一算,涨价10%后价格为100+10=110元,再在此基础上降10%,就是110-110×10%=99元。可见原先价格降低了,不能想当然。再比如:有30公里水路,顺水每小时航速6公里,逆水航速每小时5公里,一去一回,问平均航速多少?有学生回答:(5+6)÷2=5.5公里/小时,经大家仔细计算,来回60公里,共要11小时,60÷11=5.4545公里/小时。这些例子说明,数学虽然是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但也不是十分简单,要严密推理,精确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结论。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数学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到数学中不同的分支,要根据初中学生数学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运用多方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A市和B市分别有库存某种机器12台和6台,现决定支援给C村10台,D村8台,已知从A市调运一台机器到C村和D村的运费分别为400元和800元,从B市调运一台机器到C村和D村的运费分别为300元和500元。(1)设B市运往C村机器x台,求总运费W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若要求总运费不超过9000元,问共有几种调运方案?(3)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这是一道紧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求调运的可行方案和运费最省的调运方案,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费W和x的函数关系,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通俗易懂,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一定实际问题的能力。四、 利用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 课外探究的能力 日常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除课堂教学外,数学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外探究活动, 引领学生将课堂延伸至日常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拓展和运用。鼓励学生多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和数学结论,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设计探究的方案,完成探究任务。通过这些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因式分解应用的教学中,最后留给学生一道题:某公园里,有两个老人在聊天,说到他们两人年龄的平方差等于195,恰好边上站着两个年青人说:“真巧,我们两人年龄的平方差也等于195。”这时,又走过来一对中年夫妇说:“太巧了,我们两人年龄的平方差也等于195。”实际上,符合两人年龄的平方差等于195的共有四对,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学方法推算出这四对人的年龄吗?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向学生了解情况时,好多学生说已经算出来了,无非是运用了因式分解和因数分解的知识,很简单的。然后把手举得高高的,急不可耐地想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前也曾留过比较“纯数学”的课外思考题,但学生好象没这么积极,范围也没这么广,只有少数几个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在探究。而这一次大多数学生积极性都很高,取得了很好的课外探究的效果。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张志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3 张媛主编.教学方法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5 / 5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