菥蓂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372377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菥蓂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菥蓂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菥蓂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260046902 专业做论文莱阳农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菥蓂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姓 名: 王士磊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技术 班 级: 2002级3班 学 号: 20020149 指导教师: 初庆刚(研究员) 完成时间: 2006.6.15 2006年 6月 25日目录中文摘要1Abstract11 引言22 材料与方法42.1 材料的采集42.2 研究方法42.2.1 石蜡切片技术42.2.2 海登汉氏铁钒苏木精染色62.2.3 观察63 观察结果63.1雌蕊的一般特征63.2大孢子的发生63.3雌配子体的形成74 分析与讨论84.1菥蓂的胚胎学发育特征84.2菥蓂的大孢子发生84.3菥蓂的雌配子体形成9致谢10参考文献10图版说明11图版12菥蓂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生物技术 王士磊 指导教师 初庆刚 摘要: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菥蓂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菥蓂的雌蕊由2心皮组成,侧膜胎座,每室胚珠多数,弯生,双珠被,薄珠心。孢原细胞位于珠心表皮之下,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四分体,其中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其余三个大孢子退化。功能大孢子经单核胚囊,2核胚囊,4核胚囊, 8核胚囊形成成熟胚囊。成熟胚囊为蓼型胚囊,它包括卵器,一个中央细胞和三个反足细胞。关键词:菥蓂;十字花科;大孢子;大孢子发生 Studies on the Megasporogenesis and the Female Gametophyte Formation of Thlaspi arvense L. Student majoring in biology technology Wang Shilei Superviser Chu Qing-gangAbstract: We did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megasporogenesis and the formation of female gametophyte of Thlaspi arvense L.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paraffin-sectioning.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ovary is comprised of two carpels where forms parietal placentation on which many campylotropous ovules grow. The ovule is bitegminous and tenuinucellate. The archesporial cell locates under the nucellus epidermis, which develops into fuctional megasporocyte. The megaspore mother cell undergoing meiotic divisions produces linear tetrad. The chalazal megaspore of linear tetrad is the functional megaspore and the other three of the micropyle megaspore degenerated. The functional megaspore develops into an embryo sac of Polygonum type , so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 sac is of the Polygonum type. The mature embryo sac contains an egg apparatus, a central cell and three antipodal cells. Key words: Thlaspi arvense L.; Cruciferae; Magaspore; Megasporogenesis1 引言 菥蓂(Thlaspi arvense L.)为十字花科1(Brassicaceae)菥蓂属(即遏兰菜属)植物,一年生草本,少数为灌木或乔木,常为单叶,少数为复叶。全株高2050厘米,无毛;茎直立,单一成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倒卵形或长圆形,有短柄;茎生叶无柄,多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心状,抱茎,全缘或有锯齿。萼片4,直立至开展,成2对,交互对生,有时内轮基部囊状;花瓣4(极少退化),十字形,黄色、白色或紫色,常有爪;雄蕊6枚,少数由于退化成4、2或1,极少多于6,四强,外轮2枚较短,内轮4枚较长,花药2室(极少1室),花丝有时具翅等附属物;生于短雄蕊基部的侧蜜腺常存在,成各种形状,有或无中蜜腺。子房上位,具2合生心皮,2室,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中间被一膜质假隔膜所分离;花柱单一,有时不存在,柱头常头状,不裂或2裂;果实为长角果或短角果,从下向上以2裂瓣开裂,或不裂。生于草地、路旁、沟边、村庄附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亚洲、欧洲、非洲北部亦有分布。菥蓂的食用部位为地上部分。菥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之后历代本草都有记载。救荒本草所载的“遏兰菜”和滇南本草所载的“甜葶子”就是菥蓂,当时的遏兰菜主要用来充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将菥蓂作为本品的正名,别名“苏败草”,以便于与败酱科败酱相区别。菥蓂全草含有芥子甙,芥子酶,吲哚;种子含脂肪油达34%以上,挥发油约0.84%,种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7,芥子酸37;叶中含有大量的Vc和胡萝卜素。全草具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和中开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丹毒、子宫内膜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小儿消化不良。种子含芥子苷、芥子油、卵磷脂、肌球蛋白等,用于治疗祛风除湿,和胃止痛,还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急性结膜炎,胃痛,肝炎等。关于被子植物大孢子的发生2有以下内容:被子植物大孢子始于珠心表皮下分化的一个孢原细胞。在薄珠心类型的胚珠中,孢原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然而,在厚珠心类型的胚珠中,孢原细胞可能进行平周分裂,产生一个周缘细胞和一个造孢细胞。造孢细胞通常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有的植物不止一个孢原细胞而是多个,例如柳叶菜科的一些植物,孢原可以由6个或更多的一小群细胞所组成。不过,这些细胞里只有一个能继续发育。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染色体数目的大孢子。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都形成横的分隔壁,因此四个大孢子成一直线排列。四个大孢子也有成T-型排列的,这是由于在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垂直分裂,而在合点端的二分体细胞横分裂的结果。同一种植物有时可以见到直列和T-形两种形式的四分体。四个大孢子形成以后,只一个大孢子起作用,其余三个退化。通常四分体中合点端的大孢子是有功能的。在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出现胼胝质壁的积累和消失的有规律的变化曾被一些作者研究。据曾观察过的四十多种植物中,发现蓼型,待霄草型和葱型的种,大孢子发育过程恒定的有胼胝质的出现,而四孢子的胚囊则是缺少的。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即胚囊的形成过程3包括以下内容:通常大孢子母细胞衍生的四个大孢子中只合点端的一个发育为胚囊,在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胚囊的过程中,首先发生细胞体积的增大,与此同时出现液泡,接着发生连续三次核的分裂,形成8核的结构。珠孔端和合点端各有一核移向胚囊中央,组成含二个极核的中央细胞。这样,形成8个细胞核,它们成7个细胞的结构。胚囊发育的类型包括:单孢子胚囊、双孢子胚囊和四孢子胚囊。前面所述的蓼型胚囊的发育方式,是被子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种。另外,双孢子胚囊类型包括葱型和英地百合型,而四孢子胚囊类型则包括贝母型、椒草型等。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描述性研究,即从显微水平上对具体事物的受精过程、胚胎发生过程等进行观察和描述;另一个方面是进行比较性研究,将不同分类等级(纲、目、科、属、种)的胚胎学特征进行比较,以阐明植物系统发育的地位。 对十字花科植物胚胎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研究(郭金英,申书兴,陈雪平,张成合,郭英华)4;花椰菜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POD活性(赵前程,王彦华,方文慧,张宝珍,张成合)5;荠菜胚胎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动态(王伏雄)6;大白菜的胚胎发育(马丰山,郑亦金)7。有关于十字花科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有:二倍体和四倍体小白菜的胚胎学研究(胡金良,徐汉卿,刘慧吉,王华)8,壶瓶碎米荠胚和胚乳的发育的研究(代剑平,陈良碧)9。由于芸苔属(Brassica)植物与人类的特殊关系,这些方面尤以对芸苔属植物的研究为多。对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精子和胚囊成员细胞之超微结构及其特征的研究,以及成为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经典例证的荠菜胚的发育研究,都是比较系统透彻的。随着拟南芥分子生物学遗传模式的建立,对拟南芥雌、雄配子体的结构和发育尤其是突变体发育的研究资料大量涌现。CoryA. Christensen 等把雌配子发生过程分成 8 个阶段并将其与胚珠发育阶段、早期花发育阶段对应起来,使得对拟南芥的生殖发育研究更为系统10。其中,相似的研究有河南大学董美芳关于十字花科拟南芥属植物小盐芥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形成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小盐芥雌蕊由2心皮组成,侧膜胎座,每室胚珠多数,弯生,双珠被,薄珠心。孢原细胞位于珠心表皮之下,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以上简略总结了十字花科的胚胎学特征,从此可以看出,对该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属,但对其他属的胚胎学研究尤其是受精作用以前的研究却很少见报道。过去关于菥蓂的研究多集中在食用菥蓂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菥蓂的品种鉴别和应用等方面,而关于十字花科植物胚胎学的研究也多限于芸苔属植物等少数几个属,关于菥蓂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大、小孢子的发生是植物生殖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命延续的前提条件,同时,大孢子的发生过程远比小孢子复杂的多,在研究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本文以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为材料,系统的研究了菥蓂有性生殖过程中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形成过程,旨在一方面为菥蓂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菥蓂属植物生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胚胎学依据。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的采集菥蓂(Thlaspi arvense L.)植物不同发育阶段的花和花蕾于2006年4-5月,采自莱阳农学院青岛校区行政楼前草坪,材料采集后用F.A.A固定液固定并保存。2.2研究方法2.2.1 石蜡切片技术11 石蜡切片法(paraffinsectioning)是最常用的一种制片法。其制作过程是: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藏。现分述如下: (a) 固定 本实验所用固定液为F.A.A固定液,固定时间:一般为24h,并可在此液中长期保存。固定液的配方为:50%酒精(89ml),甲醛(5ml),冰醋酸(6ml)。同时可加入5ml甘油(丙三醇)使固定液蒸发和材料变硬。 (b) 冲洗    实验中使用的固定液为F.A.A固定液,可直接用70%(嫩材料50%)酒精洗去,然后进行脱水。  (c) 脱水   常用的脱水剂是酒精。脱水时,先从低浓度的酒精开始,然后,递增浓度,直至无水酒精。具体方法是,30%酒精 50%酒精 70%酒精 85%酒精 95%酒精无水酒精无水酒精。加盖,各级酒精停留时间因材料而定,各2-4小时。 (d) 透明将脱水后的材料经1/2无水酒精与1/2二甲苯(加少许番红,便于包埋中识别)二甲苯()二甲苯(),各级时间为0.5-2小时,使组织达到透明为止。 (e) 浸蜡  将装有56-58石蜡的三个蜡杯放在温箱内熔化,并使温箱的温度保持恒定(约58),切勿太高或太低,然后将透明了的材料放入蜡杯()蜡杯()蜡杯()。浸蜡时间视材料大小而定,一般总的浸蜡时间为2-4小时左右。 (f) 包埋   包埋前,视组织块的大小先将绘图纸折成一纸盒,作为包埋的容器。纸盒的折法(略)。将纸盒盛满已熔化的石蜡,随即将蜡杯中已浸蜡的材料放入其中,应注意切面朝下,位置放正。赶气泡,然后速将纸盒半浸于冷水中,待石蜡表面凝结后,将纸盒全部浸入水中冷却。石蜡全部凝固后,拆去纸盒即成蜡块。(注意横切纵切) (g) 切片   切片前,先将蜡块用刀片修整成上下两边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否则切出的蜡带弯曲不直,或无法连成带状。 将修整后的蜡块粘在小木块上,小木块装在切片机(型号为美国AO-820)上,以待切片。在旋转式切片机上将蜡块切成8µm厚的薄片,切下的薄片连成蜡带,用毛笔轻轻取下蜡带,放在蜡带盒内备用。 (h) 贴片  用小玻棒蘸取一点粘片剂滴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小拇手指涂匀,并加几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 将蜡带按要求切成适当长度的蜡片,然后用小镊子将蜡片轻放在载玻片的水面上,再把载玻片放在展片台上(温度为45左右)展片。蜡片受热后即慢慢展平。待完全展平后,用解剖针将切片位置拨正,用滤纸吸去载玻片上的余水后,将其放在烤片盒中,置于50左右恒温箱内烤干。 2.2.2 海登汉氏铁钒苏木精染色12   脱蜡、染色、封片系列如下: 纯二甲苯I (40, 20min) 纯二甲苯II (5min) 纯二甲苯:纯酒精(1:1, 5min) 100%酒精(5min) 95%酒精(5min) 85%酒精(5min) 70%酒精(5min) 50%酒精(5min) 30%酒精(5min) 10%酒精(5min) 蒸馏水(5min) 4%铁矾媒染(30min) 流水洗(5min) 苏木精染色(24h) 流水洗涤染料(5min) 蒸馏水(5min) 2%铁矾分色(镜检,灰色为度) 自来水冲洗(40min) 蒸馏水(5min) 50%酒精(5min) 70%酒精(5min) 85%酒精(5min) 95%酒精(5min) 95%酒精(5min) 100%酒精(5min) 100%酒精(5min) 纯二甲苯:纯酒精(1:1, 5min) 纯二甲苯I(5min)纯二甲苯II封片(中性树胶) 。2.2.3 观察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用Nokin相机选典型材料进行显微摄影。3 观察结果3.1 雌蕊的一般特征雌蕊1,子房上位,具2合生心皮,有假隔膜将子房分成假2室,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3.2大孢子的发生 菥蓂的胎座类型为侧膜胎座。在花蕾阶段,胎座部位首先形成胚珠原基(图版,1)。不久,在其顶端的表皮下分化出一个孢原细胞(图版,2)。孢原细胞为珠心表皮下出现的一个细胞,以其体积大、细胞质浓、细胞核明显、原生质丰富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珠心细胞。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为大孢子母细胞(图版,3),大孢子母细胞与珠心表皮细胞之间无细胞相隔,因此菥蓂为薄珠心型。此时,珠心近基部内外珠被的分化已开始。珠被包围珠心约1/2时,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二分体(图版,4),二分体接着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大孢子四分体沿珠孔极-合点极呈直线排列,即线形四分体(图版,5)。四分体大孢子的退化呈现多样性,有时珠孔端的大孢子正常,而其余3个退化;有时珠孔端和合点端2个大孢子保留,而其余退化;有时相隔大孢子退化或保留。菥蓂的大孢子退化类型为: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先后退化,唯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成功能大孢子(图版,6)。功能大孢子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内尚未出现液泡。此时,内珠被包围约2/3的珠心,而外珠被将前两者完全包围。3.3 雌配子体的形成 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也称胚囊,通常由七个细胞组成,包括珠孔端的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和在合点端的三个反足细胞以及这两群细胞之间的一个大的含二核的中央细胞。雌配子体结构的描述始于1870年末(strasburger,1878),自此以后有许多关于胚囊结构和发育的研究。电子和光学显微镜的研究,大大丰富了我们对雌配子体的结构,不同的发育途径和雌配子体及其组成的细胞在受精作用中的功能的知识。 通常大孢子母细胞衍生的四个大孢子中只合点端的一个发育为胚囊(图版,1,2),靠近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依次逐渐退化。在大孢子发育为胚囊的过程中,首先发生细胞体积的增大,与此同时出现液泡,接着大孢子进行一次细胞内核分裂,产生2个子细胞核,但并不伴随着细胞质的分裂,此即为单核胚囊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二核胚囊(图版,3)。早期时,二核距离较近,周围有小液泡;后期时,2核分别位于珠孔端和合点端,中央为一大液泡所占据。此时,珠心完全被内外珠被包围,仅留珠孔和子房室相通。二核胚囊随即再一次分裂,这样在两极各有二核,形成四核胚囊(图版,4),继后这四核又各分裂一次,形成8个子细胞核。在靠珠孔端有三个核组成细胞,即一个卵和两个助细胞,它们可合为卵器(图版,5);合点端也有三个核形成细胞,即三个反足细胞。珠孔端和合点端各有一核移向胚囊中央,组成含二个极核的中央细胞。这两个极核可以融合成为双倍体的核,称为次生核。这样发育形成的胚囊最早在一种蓼科植物-分叉蓼中加以详细地描述,所以称为蓼型。根据 Maheswari以及Johri对被子植物胚囊发育类型的划分,菥蓂的胚囊发育类型属于单孢子胚囊中的蓼型胚囊。发育模式图如下: 因弯生胚珠的切片有一定难度,其有丝分裂的过程切片观察未见,只在花朵盛开期的切片中观察到成熟胚囊。八核胚囊阶段相当迅速,难以获得理想的切片,八核胚囊随即发生细胞化,形成的7细胞8核结构,即为成熟胚囊。成熟胚囊中,2个助细胞和卵细胞构成卵器,呈品字形排列,两者均纵向延长并明显极性化(图版,5)。助细胞位于珠孔端,两个助细胞彼此紧靠着,在细胞的靠珠孔端常常形成钩状的外形,细胞的上部有丝状器的结构,核位于中央或偏向珠孔端,在合点端常有一个大的液泡或许多小的液泡。卵细胞是胚囊中的最主要的成员,它是雌配子体,当与雄配子体融合后,发育成新的一代孢子体。成熟的卵细胞近乎梨形,体积大,在珠孔端与两个助细胞成三角形排列。2个极核处于中央细胞的珠孔端,两者融合发生在反足细胞退化之后。3个反足细胞位于胚囊的合点端(图版,6),单核,但它们是短命的,有的在胚囊细胞化初期反足细胞即退化;有的在胚囊明显细胞化后还存在,不久后退化。随着胚囊核的分裂和成熟,胚囊在珠心纵轴方向上显著地扩大。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珠柄继续弯曲,最后成熟胚珠为弯生胚珠,珠孔仅由内珠被形成。4 分析与讨论4.1菥蓂的胚胎学发育特征胡适宜在被子植物胚胎学2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十字花科植物胚胎学特征,菥蓂的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与其描述的十字花科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符合:胚珠弯生,双珠被,薄珠心,位于珠心表皮下的孢原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其余三个退化。功能大孢子经2核胚囊,4核胚囊,8核胚囊发育成为成熟胚囊。胚囊发育为单孢子蓼型。4.2菥蓂的大孢子发生 关于胚珠的发育类型,胡适宜在被子植物胚胎学2中提出:根据珠心的发育程度不同,胚珠可区分为薄珠心胚珠和厚珠心胚珠两种类型。前一种类型是大孢子母细胞只被一层珠心表皮所包围,这是由于孢原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不形成任何周缘细胞,例如向日葵,百合等。在后一种类型中,大孢子母细胞与珠心表皮之间有数层细胞隔开,即存在周缘珠心组织。周缘珠心细胞的来源,一种是由于表皮细胞下的孢原细胞分裂时分裂轴与表皮细胞垂直,形成一个外面的周缘细胞和里面的造胞细胞(即大孢子母细胞)。周缘细胞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增加珠心组织,这样使大孢子母细胞被包藏在发达的珠心组织中。观察发现:菥蓂的胚珠为双珠被,内珠被先形成,外珠被后形成,当珠被包围珠心近1/2时,胚珠珠孔端珠心表皮下分化出一个体积较大的,细胞质浓,细胞核显著的细胞,即孢原细胞。当2层珠被发育高于珠心时,孢原细胞体积增大,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单层珠心表皮细胞没有进一步分裂分化,因此菥蓂胚珠是一种薄珠心胚珠。菥蓂的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沿珠孔合点轴直线排列的四分体大孢子,仅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依次退化。潘跃芝等对红花木莲大孢子发生的研究13结果表明:合点端的1个四分孢子为功能大孢子,二分孢子和珠孔端的四分孢子依次退化,且前者的退化痕迹比后者明显要大。本文中只观察到了珠孔端三个四分体大孢子的退化现象,并未发现二分孢子比四分孢子的退化痕迹明显的现象。袁秋红,申家恒关于防风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14发现:防风的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曾贞等关于茉莉花胚胎学研究-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15中也发现:茉莉花的大孢子减数分裂产生的大孢子基本呈直线排列,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形成功能大孢子;王丽,赵桂仿关于华山新麦草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16同样发现: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型四分体,四分体形成后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停止发育并解体,只有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继续发育,体积增大,形成单倍胚囊。由此,可见在大孢子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线形四分体的结构。不过,还存在其它的四分体结构形式:Webb和Gunning在1990年报道了一种新的四分体结构形式,即在拟南芥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的排列是交互十字形的,而在菥蓂中只发现了线形大孢子四分体。4.3 菥蓂的雌配子体形成 功能大孢子从周围吸收营养,体积增大,成为单核胚囊,核经三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根据Maheswari以及Johri对被子植物胚囊发育类型17的划分,可将胚囊的发育划分为三大类,即单孢子的,双孢子的和四孢子的。研究中发现菥蓂的胚囊发育经单核胚囊,核胚囊,核胚囊和核胚囊而形成成熟胚囊,属于单孢子胚囊中的蓼型胚囊。杨春雪,申家恒关于星星草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18也发现星星草的胚囊发育同样也是蓼型胚囊;罗应春,邱万风,罗道文关于漆树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的研究表明:漆树的胚囊发育类型也属于蓼型胚囊19,可见蓼型胚囊是被子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种,据Davis(1966)报道,有81的科胚囊发育类型属蓼型胚囊。 综上,菥蓂的雌配子体的发育正常,成熟胚囊的构造为正常蓼型胚囊。总之,菥蓂的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的发育是常见的类型,发育正常。致谢:首先,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初庆刚教授,感谢初老师三个月以来对我学习和科研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帮助。本论文从选题到定稿得到了初老师的悉心指导,花费了初老师大量的心血。导师严谨的学风,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正直,豁达而谦虚的人品,始终感染着我,并永远激励和鞭策着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与进取。两个月来导师初庆刚教授教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再次衷心感谢导师给予的关怀,指导与培养。感谢辛华老师,曹玉芳老师,孙同兴老师,胡彦江老师对论文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宋广祥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感谢曾来涛,孟翠平,连莲,徐亮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刘颖,苗成林,孟翠平,樊龙光,李婧,李茂伟,程强,徐付胜在实验与生活中给予的无私帮助和关怀。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95-2052 胡适宜. 被子植物胚胎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67-1013 许方.园艺植物胚胎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78-974 郭金英,申书兴,陈雪平,张成合,郭英华.十字花科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122-1245 赵前程,王彦华,方文慧,张宝珍,张成合.花椰菜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POD活性.华北农学报,2002,17(2):108-1116 王伏雄.荠菜胚胎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动态.植物学集刊,第二集,1978:271-2827 马丰山,郑亦金.大白菜的胚胎发育.西北植物学报,1992,12(2):37-428 胡金良,徐汉卿,刘慧吉,王华. 二倍体和四倍体小白菜的胚胎学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9(4):1-49 代剑平,陈良碧.壶瓶碎米荠胚和胚乳的发育的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02,11(4):257-26210 曹仪植.拟南芥.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179-18011 王英典,刘宁.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10212 李正理. 植物制片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第二版), 138-14813 潘跃芝.濒危植物红花木莲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西北农学报,2002,22(5):1209-124414 袁秋红,申家恒.防风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5(3):63-7315 曾贞.关于茉莉花胚胎学研究-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茶叶通讯,2002,27(4):102-12816 王丽,赵桂仿.关于华山新麦草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3,23(5):802-80517Johri.Embryology of angiosperms.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1984: 375 -518 18 杨春雪,申家恒.关于星星草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观察.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6):464-47019 罗应春,邱万风,罗道文.漆树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1):23-27图版说明:图版 图1.示在胎座部位形成的胚珠原基;图2.示珠心顶端表皮细胞下的孢原细胞;图3.示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的大孢子母细胞;图4.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二分体;图5.示线形四分体中三个开始退化的四分体大孢子;图6.示功能大孢子图版 图1.示单核胚囊;图2.示单核胚囊;图3.示单核胚囊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二核胚囊;图4.示四核胚囊,其中珠孔端和合点端各两个;图5.示成熟胚囊中的两个极核及珠孔端的卵器;图6.示成熟胚囊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和合点端的反足细胞图版图1图2 图3 图4 图5 图6图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