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6370986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第二框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教学设计学 科: 思想品德学 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教 师: 戎凤萍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第二框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石嘴山市第九中学 戎凤萍 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在情境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激发自立自强的愿望,在实践中自我感悟。本课通过问题教学.讨论法.情境体验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声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及时交流,鼓励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二教材分析:   教材与学情特点: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二框题。是在对自尊自信以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立,学会自立的方法,走自立之路,做自立自强之人。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为将来走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2知道自立的条件3掌握自立的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立生活态度;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含义。(二)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培养自立的品质。(三)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自立并真正走向自立。(四)教学方法:本课通过问题教学.讨论法.情境体验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讨论、实践等方法,在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六)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 在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我知道同学们都有自立的希望和表现,那么,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独立能力如何?我们搞一个现场测试 : 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吗?(投影展示测试题)对每个问题用“是”或“否”回答:1如突然有人邀请你外出你立即回答“可以”或“不行” 2选衣服时一看是否合适穿二看是否穿时髦吗?3避免和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吗?4 有自己的风格吗?5常用“大家都是这样的”为理由为自己开脱吗? 6你常因做事出色而获好评吗? 7如果自认是某种不公正的受害者,喜欢把冤屈说出来吗? 8喜欢做些小变动:如挪动家具,变发型吗? 9别人抢先读你的信你也无所谓吗?10 和生人谈话时很少先开口吗?1,2,4,6,7,8,做肯定回答,3, 5, 9, 10,做否定回答。对一题10分,共100分。快算算你 得多少分?看看你的自立指数(80-100,表明自立性很强,50-80表明自立性可以,50以下表明自立性很差)老师抽查10位同学的测试结果,自立性很强2位,自立性可以4位,自立性很差4位。 经过测试发现:同学们自立能力不是很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一问题。一、不能再有依赖(投影)1展示图片和资料,先出示两组图片(大学生宿舍脏乱差;大学生雇人打扫宿舍)学生观看出示资料,(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在一个招聘会上,出现这样一幕:一个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 是为了26岁的儿子 。此时此刻,他的儿子正在家“赋闲”。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聊天。问;同学们,你们有过依赖别人的经历吗的?答:有过。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的危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2,学生举手回答3,老师小结:(投影)(1)、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2)、依赖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3)、依赖使人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辨一辨: 要自立,不能依赖,是不是就要拒绝帮助?学生自愿举手回答;(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老师明确:自立与帮助、依赖的关系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我们所处的成长阶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阅读夏令营中的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结合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外国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1)为什么日本的少年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 缺少自立能力,对父母的依赖性大。(2)你认为一个自立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要有自立意识:独立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能自主,遇事有主见。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投影)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什么关系吗?你怎么做?小结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投影)1,自立条件: 独立生活;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能自主,遇事有主见。2、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前提 是自主三、多实践 多锻炼(投影)说一说 : (阅读课本43至44页故事)(1)在以上情景中,你能看出这名中学生犯了哪些错误?缺少什么能力? 缺少自立能力(2)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好办法是什么?1、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不逃避,从小事做起。2、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现在,我们知道了依赖心理的危害,也知道了什么是自立和自主,同时,我们也有了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成为自立的人呢?当然不是,我们还要在实践中多锻炼自己。议一议 : (分四人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脚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一)假设班主任外出学习一个月,没有班主任的约束 ,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二) 假设“五·一”班里要组织一次爬山野炊活动, 你会怎样安排这次活动?老师总结(一)1、要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应该依赖他人的督促和严格管理的观念。2、我们也应该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二)1、明确我的生活我负责的理念,能够对 自己的生活负责。2、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3 、做好计划,同学分组,团结协作。4 、准备行囊,食物和通讯工具。5 、注意安全等。四、感悟 升华 观看视频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播放视频: 自立故事 无臂青年力克.胡哲的故事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悟与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归纳和升华,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从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做一名有负责任心的中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要自立自强。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最后送给同学几句自立的名言警句: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要成就一件大事, 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六、巩固练习:1、自立不是拒绝( ),依靠不是( )2,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 ) 3,独立生活,要做到( )4、自立自理的关键是( ) 5、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前提是要( ),自主的表现是( )6 、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 ) 板书设计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1 、依赖的危害:(1)、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2)、依赖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3)、依赖使人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 、自立的条件: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主是自立 的前提。3 、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 从小事做起。 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教学反思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声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2 、设置有效的教学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开阔思维。3 、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及时交流,鼓励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4 、时间分配不均,先松后紧。5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7 / 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