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350047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意义简释如下:1、知止明确原则,理清期许    “止”指“归宿”、“立场”。“知止”即对目标、归宿和自己的原则立场有明确了解。对佛教而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又译“止寂”、“禅定”,指通过坐禅入定,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达到寂静的境界。与“止”相对的范畴为“观”,为梵文毗婆舍那的意译,也被译为“智慧”,是在“止”的基础上发生的,指集中详细观察思维预定的事物和义理,获得某种功德和智慧。2、有定站稳立场,坚定不移    “定”是定向。朱子大学章句解“定”字说:“知之,则有定向”。知止指对归宿有明确了解,则已经是“志有定向”的。所以,“定”字应指坚定不移。“知止而后有定”即是说,能对归宿有明确的了解,然后方能坚守不移。3、能静动机纯正,心不妄动    “静”是静心。朱子大学章句释“静”字说:“静,谓心不妄动”。对于“静”,礼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论语也说:“仁者静”。道教的北派全真道认为清静是修道的基础,故奉清静经为玄门日诵课之首,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4、能安身心安详,从容有度    “安”是随处而安稳。朱子大学章句释“安”字为“安,谓随处而安”。管子。内业进一步谈到“安”和“静”、 “定”的密切关联:“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又曰:“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再曰:“正心在中,万物得度。”最后则是“德成而智出”。5、能虑思虑周到,驱除偏见    “虑”是思考精审。朱子大学章句释“虑”字为“虑,谓处事精详”。6、能得合理选择,心安理得    “得”有完成、达成的意思。朱子大学章句释“得”字为:“得,谓得其所止”。“慎独”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    何谓“慎独”?大学解释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所要表明的是在闲居独处、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谨慎地反省自我,进行实践性道德修为,因为诚与不诚、欺与不欺,虽发于内心,但必然会表现出来。    朱熹对此解释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这实际上是提倡一种道德自律,把修己作为自我主观意识较强的一种修养行为,不完全依赖于外界条件的约束,也不自欺欺人地借修为的幌子而专做给别人看,钓名沽誉,这些都是个体修为中的大忌。这一点完全体现了大学的理论特点,重视内心道德的严格自律,调节自我情感,坚持所选择的修养之道。后世大儒对“慎独”都是非常看重的,明代王阳明、清代曾国藩等都对此有过精辟的见解。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关系中,“慎独”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德要求和人生修养原则。    从修身过程和步骤而言,知道“德”、“行”都应该“止于至善”的水平上,就要凝神定志。能做到坚定心神志向,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的干扰。能静下来,才能安于所处环境、条件,不因富贵而放逸心志,不因贫困而隳堕心志。做到了安,才能专心思考问题,通过思考而有所理悟,分明是非,也就是有所获得了。依是而行,有非即去,达到完善自我的修养目的。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都是有序不紊的,即有本末、终始、先后。修身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顺次也是不可不知的,循序渐进,才能有成。    对于儒家的修身学问,梁启超先生有着高度而精确的概括:“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曾仕强先生对此也有高论:“修己、安人都能够日新又新,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管理者以修己为第一纲领,从自身内部的修治做起,由格、致、诚、正,然后层层扩大,齐家、立业、治国,推到平天下。所有决策,悉依止、定、静、安、虑得的历程,时刻不忘安人为第二纲领。秉持光明正大的理念,执经达权,以不停滞的精神,适时调整而权宜应变,是第三纲领。这种管理之道,就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精义。”    综观大学一书,以简练而内涵丰富的语言涵盖了早期儒家人学思想的精神内涵,揭示了儒家理想人格修为的一般过程。“三纲领”引导人们注重修为目标;“八条目”指示人们修为应该怎样做。“八条目”的内容是一个由内到外、相互关联、不能任意颠倒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穷尽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以“格物”为起点,以“平天下”作为其奋斗目标。尽管大学中使用的这些范畴都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但在具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实践中却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对调适人们的心态、稳定社会关系、保持思想上的连贯性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朱熹如此推崇大学正是看到了它对稳定社会、重塑道德人格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潜力。    职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个人品格和能力的竞争,也就是职业经理人个性品牌的竞争。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而品格则必须经过伴随终生的个人修炼方能至真至美至善。职业经理人只有内修品格,外练能力,内外兼修,知行合一,才能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才能达成经天纬地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