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树兰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284822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树兰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杭州树兰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杭州树兰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树兰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杭州树兰大厦工程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道古寺,09省道与星光街交叉口以北,杭二中树兰实验学校以南的地块内。 拟建工程包括酒店式公寓、酒店办公楼各一幢及裙房。有关工程的其余情况详见表1。 受杭州树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拟建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建筑物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地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2查明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必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5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和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 6对地基土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建议本工程适宜的基础类型和基础持力层; 7提供地层的渗透性等特征,提供基坑围护设计的必需参数,对基坑围护和工程降水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拟建建筑物规模,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执行以下主要规范、标准: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5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6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 8浙江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四)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勘探孔由我院根据有关规范布设,按建筑物轮廓线,共布置20个勘探孔(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由于场地南面原有建筑和中部的简易房未拆迁,部分孔进行了少量位移。 勘探手段和勘探孔深均由我院确定。勘察采用机械钻探,配以取样、原位测试等手段进行。外业勘探使用XY-1型工程钻机2台,于2005年4月17日至2005年4月23日进行。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如表2。 (五)勘探点放样及高程测量 勘探孔孔位放样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总平面图,由我院采用经纬仪定向,皮尺量距确定。 勘探孔孔口高程引测自树兰中学正大门前规划道路与星光街交叉处一高程引测点上(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由于建设单位未提供其黄海高程,假设其高程为10.00m,。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原为耕地,勘察时南面和中部有少量建筑,且南面堆填少量生活垃圾,北面堆填大量建筑垃圾,西面有一小河经过,地形较平坦;原始地貌属山前冲海积平原。 (二)地基土结构及分布特征 经野外勘察鉴别、原位测试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场地41.00m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可划分为5层14亚层。分述如下: 1-1杂填土:杂色、黄色、砖红色,稍湿-湿,松散。以碎石、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和粘性土为主,硬杂物含量占3060%不等,南面局部生活垃圾为主。层顶标高6.947.45m,层厚0.002.60m。 1-2耕土:灰色,稍湿-湿,松散。以粉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河边和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段。层顶标高5.426.85m,层厚0.000.50m。 2-1粘质粉土:灰黄-黄色,湿,稍密。切面无光泽,韧性和干强度低,摇震反应快。略具层理,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色斑,含较多云母碎屑。Z4和Z8孔缺失。层顶标高4.716.87m,层厚0.002.40m。 2-2粘土:灰-灰黑色,饱和,软塑-软可塑。切面较光滑,韧性和干强度较高,无摇震反应。含少量有机质,局部为有机质土。Z4、Z8和Z20孔缺失。层顶标高3.215.60m,层厚0.003.40m。 2-3粘土:黄色,饱和,软可塑。切面较光滑,韧性和干强度较高,无摇震反应。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色斑或结核。Z4和Z8孔分布。层顶标高5.025.06m,层厚0.002.70m。 3-1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含少量植物腐烂物。全场分布。层顶标高0.954.71m,层厚1.005.80m。 3-2粘土:灰色,饱和,软塑,局部软可塑。切面光滑,韧性和干强度较高,无摇震反应。含少量植物腐烂物,偶见少量姜结石。Z1、Z4、Z14、Z18、Z19和Z20孔分布。层顶标高-1.912.02m,层厚0.004.20m。 4-1粉质粘土:青灰-黄色,饱和,软可塑-硬可塑。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无摇震反应。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局部含少量粉土。Z20孔缺失。层顶标高-4.852.55m,层厚0.005.90m。 4-2粉质粘土:黄色,饱和,软塑-软可塑。局部为青灰色,切面稍具光滑,韧性和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略具层理,夹少量粉砂薄层,局部含较多贝壳。Z13和Z20孔缺失。层顶标高-4.87-1.00m,层厚0.009.60m。 4-3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灰白色,饱和,硬可塑。切面稍具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无摇震反应。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局部粉粒含量较高。Z20孔缺失。层顶标高-11.90-6.77m,层厚0.0017.50m。 4-4含碎石粉质粘土:黄色,饱和,硬可塑。切面粗糙,无摇震反应。碎石含量约占1020%,直径为25cm不等,棱角形为主,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结核。全场分布, Z7、Z11、Z12、Z17和Z20孔分布。层顶标高-19.20-4.39m,层厚0.003.00m。 6-1强风化砂岩:灰黄色。岩芯呈碎块状,手较难折断,指甲不可刻划;风化裂隙发育,其裂隙面见大量铁锰质氧化物充填;岩石较硬,进尺较慢。全场分布。层顶标高26.08-7.39m,控制层厚1.103.10m。 6-2中风化砂岩:灰黄色,较硬。岩芯呈短柱状,少数为块状,手不能折断,指甲不可刻划,敲击声脆,风化裂隙较发育,其裂隙面见大量铁锰质氧化物充填,岩石细粒结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在17.024.4Mpa,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为级。全场分布,Z1、Z7、Z18和Z20孔揭穿。层顶标高-27.58-8.99m,控制层厚4.004.70m。 6-3微风化砂岩:淡紫色,较坚硬。岩芯呈短柱状或长柱状;风化裂隙少量发育,其裂隙面见大量铁锰质氧化物充填,岩石细粒结构;岩石较坚硬,敲击声清脆,进尺缓慢。全场分布,本层未揭穿。层顶标高 -27.58-8.99m,控制最大厚度3.40m。 (三)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设计参数,是根据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提供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参数见表3。 (四)地下水及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 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孔内地下水水位深度在0.051.90m。其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附近河水控制,随季节有所升降,年变幅度一般为1.01.5m。 根据对Z8和Z17孔内取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结果判定: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五)场地地震效应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根据对钻孔Z1、Z7和Z18进行单孔波速测试成果(波速测试成果见表46),场地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为:Z1孔vse=168m/s,Z7孔vse=159m/s,Z18孔vse=162m/s,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土。场地覆盖层厚度为350m内,场地类别属类。场地存在软弱层,划属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杭州树兰大厦 # Z1 # 钻孔单孔波速测试成果与动力参数表 杭州树兰大厦Z7钻孔单孔波速测试成果与动力参数表 表5 # 杭州树兰大厦Z18钻孔单孔波速测试成果与动力参数表 表6 (六)不良地质现象 经勘察,本场地未发现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Z1孔内2.12.6m为淤填土,可能为原河道。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三、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地基土分析与评价 1-1杂填土、1-2耕土,结构松散,不可作拟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2-1粘质粉土,稍密,具中等偏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厚度偏小且局部缺失,不可作拟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2-2粘土,软塑-软可塑,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欠好,厚度偏小,不可作拟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2-3粘土,软可塑,具中等偏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尚好,局部分布,不可作拟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3-1淤泥质粘土,流塑,具高含水量、高灵敏度、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不可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3-2软塑,局部软可塑,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局部分布,不可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4-1粉质粘土,软可塑-硬可塑,具中等偏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厚度偏小且埋深较浅,不可作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4-2粉质粘土,软塑-软可塑,具中等偏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局部缺失,不可作拟建建筑物的桩基础持力层。 4-3粉质粘土,硬可塑,具中等偏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局部缺失,厚度稳定地段可作抗拔桩基础持力层。 4-4含碎石粉质粘土,硬可塑,具中等偏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局部分布,不可作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6-1强风化砂岩,较硬,力学性质较好,厚度偏小,不宜作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6-2中风化砂岩,较坚硬,力学性质好,厚度稳定,是拟建建筑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 6-3微风化砂岩,坚硬,力学性质好,本层未作系统控制,可不考虑作拟建建筑桩基础持力层。 (二)基础类型和持力层的选择 拟建工程拟采用桩基础,根据场地地基土特征,结合拟建物的荷载情况,拟建工程宜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以6-2中风化砂岩作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1.0m。 估算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见表7(桩长宜按标高-1.00m起算)。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 (三)基坑开挖与支护 拟建工程设有地下室,场地原为耕地,地下无管线、下水道等埋藏物;地下室为两层,深8.1m,西面为小河,且距离较近,北面和东面均有建筑物,直接放坡开挖的条件差,需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施工前必须有专门的围护设计方案。 基坑开挖时所涉的土层为1-1杂填土、1-2耕土、2-1粘质粉土、2-2粘土、2-3粉质粘土、3-1淤泥质粘土、3-2粘土和4-1粉质粘土。开挖土层中1-1杂填土、1-2耕土和2-1粘质粉土属弱渗透性,2-2粘土、2-3粉质粘土、3-1淤泥质粘土、3-2粘土和4-1粉质粘土属微渗透性。场地内地下水位较浅,西面有一河流经过,开挖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排水和隔水措施,避免河水大量渗入基坑。基坑降水可采用井点降水。 本工程基坑支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做挡墙,辅以高压旋喷注浆或水泥搅拌桩作止水帷幕,涉及土层的围护、降水参数见表8。 基坑围护及降水设计参数 表 基坑土方开挖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地下室部分地段需作抗浮处理,可采用抗拔桩处理。桩型、桩长视抗拔力而定,抗拔系数()可取0.7。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次勘察完成了委托任务,达到了勘察目的,本报告可作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地质依据。 2场地类别划属类,划属于对抗震不利地段。 3勘察期间测得场地潜水位埋深在0.051.90m,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场地未发现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Z1孔内2.12.6m为淤填土,可能为原河道,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二)建议 1根据场地地基土特征和拟建建筑物荷载情况,拟建建筑拟采用桩基础。可采用8001000钻孔灌注桩基础,以6-2中风化砂岩作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1.0m。 2基坑开挖时应采取支护、止水和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地下水降至坑底土以下,并要有专门的围护设计,建议2层地下室的地段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做挡墙,辅以高压旋喷注浆或水泥搅拌桩处理,同时设坑内水平支撑梁,并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和围护;地下室部分地段需作抗浮处理,可采用抗拔桩,桩型、桩长视抗拔力而定,抗拔系数()可取0.7。 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静载荷试验最终确定。 吴江市平望中心小学新建校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文字部分 一、 概况 (一) 工程概况 (二) 勘察目的 (三) 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规范 (四) 勘察工作布置 (五) 勘察成果汇编 二、 场地地质条件 (一) 地形、地貌及场地现状 (二) 地基土组成 (三) 地基土性指标 (四) 水文地质条件 三、 地震效应分析 四、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 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建筑适宜性 (二) 地基土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三) 地基设计参数 五、 基础方案 (一) 天然地基 (二) 桩基础 六、 结论与建议及其说明 附图表 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66 2、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66 3、地质分区及等高线图 3/66 4、工程地质剖面图 420/66 5、钻孔柱状图 2126/66 6、双桥静力触探柱状图 2739/66 7、单桥静力触探柱状图 4052/66 8、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 5356/66 9、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5763/66 10、分层ep关系曲线 6466/66 一、工程及工作概况 受吴江市平望镇镇政府的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的吴江市平望中心小学新建校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该项勘察为一次性的详细勘察。 (一) 工程概况 3 拟建工程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阅览室及风雨操场,总建筑面积约27000m。建筑物的规模、工程特性等见表1-1。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均为二级,因此,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为乙级。 7 (二)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在于查明地基土的组成、分布及其工程特性,提供合理的基础方案和准确的地基设计参数;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并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场地地震效应分析等,为建筑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三) 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规范 勘察依据: 业主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 苏州民用建筑设计院提供的结构荷载数据 执行的主要规范有: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 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GB/T 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四) 勘察工作量布置 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细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工程勘察的勘探点基本按建筑物周边线、柱列线及角点布置,共布置勘探点54个,采用机钻取样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的勘察手段,最大勘探深度为40米。在勘探作业中揭示场地内拟采用的持力层变化较大,因此增加9个静探孔和6个手工螺纹钻孔,实际完成取土孔11个,最大孔深60.3米,双桥静探孔26个,单桥静探孔26个,最大孔深30.0米;手工螺纹钻孔6个。 本工程勘察工作于2004年11月11日11月16日进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2 。 本工程勘探点依据总平面图及地块界桩用全站仪测放的,勘探点主要数据见(附表1/66)。 (五) 勘察成果汇编 本工程勘察资料的整编工作在综合野外勘测结果和室内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和绘制了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张,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地质分区及等高线图1张、工程地质剖面图17张、钻孔柱状图6张(11孔) 、双桥静力触探柱状图13张(26孔)、单桥静力触探柱状图13张(26孔)、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4张、土工试验成果总表7张、分层ep关系曲线3张、编写文字报告书1份。 本报告于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提交。 二、场地地质条件 (一) 地形、地貌与场地现状 吴江市平望镇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缘太湖水网平原中南部。本区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以沉降为主,广泛接受堆积,形成广阔单一的堆积平原地貌。第四系地层分布广,厚度大。 拟建场区位于吴江市平望镇西面,通运西路北面,新建二弄西面。场地南面为住宅小区,北面为湖荡,建筑场地原为湖荡,勘探时已推填整平。地面标高一般为0.131.56m(黄海高程系,下同)。 (二)地基土组成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共揭露人工填土及第四纪各期陆海相沉积层13层,各土层土性描述及分布如下: 第层:填土,褐灰色,松散稍密,以素填土为主,局部顶面有杂填土。层厚0.92.6米,层顶标 8 高1.560.36米。 第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灰褐色,流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缓慢,高压缩性,工程性能极差。层厚2.914.4米,层顶标高0.67-1.08米。普遍分布。 第层:粘土,暗绿褐黄色,可塑,含铁锰结核,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中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层厚0.94.0米,层顶标高-2.45-5.54米。区内普遍分布。 第层:粉质粘土,灰黄、棕黄色,可塑软塑,层底夹少量粉土,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层厚2.04.9米,层顶标高-5.90-6.98米。区内普遍分布。 第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黄棕黄色,稍密中密,无光泽,很湿饱和,见少量贝壳,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层厚1.53.9米,层顶标高-8.98-11.41米。区内普遍分布。 第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灰褐色,可塑软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层厚3.415.9米,层顶标高-11.63-15.27米。场地内普遍分布。 第层:粘土,暗绿黄绿色,可塑,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中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良好。层厚0.85.0米,层顶标高-17.45-23.26米。B区内普遍分布。 第层:粉质粘土,灰夹黄、灰褐色,可塑软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中低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层厚1.32.9米,层顶标高-20.70-24.71米。局部分布于A区、B区过渡带内。 第层:粘土粉质粘土,棕黄、黄绿色,可塑硬塑,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中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良好。厚度3.19.2米,层顶标高-20.85-27.61米。B区内普遍分布。 第层:粉质粘土,灰黄灰色,可塑软塑,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缓慢。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差。层厚约2.3米,层顶标高-28.08-31.11米。除J1孔外普遍分布。 第11层: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局部夹粉土、粉砂薄层,稍有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缓慢,中高压塑性,工程性能较差。层厚23.2米,层顶标高-30.01-30.38米,在J1孔揭示巨厚分布。 第12层:粘土粉质粘土,暗绿,可塑硬塑,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中低压塑性,工程性能良好。层厚4.7米,层顶标高-53.21米,只在J1孔有揭示。 第1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褐色,软塑,所夹粉土呈稍密状态,具微层理,层理厚25mm,切面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缓慢,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揭示的最大厚度为1.8米。只在J1孔有揭示。 上述土层的具体分布详见各<工程地质剖面图>。 (三)地基土土性指标 对所取土样进行了常规物理力学试验,土试成果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对室内土工试验结果与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成果按规范要求进行了数理统计,统计结果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各项主要指标平均值、标准值列于表2-2。 (四)水文地质条件 1、本场地浅层地下水有二种类型:潜水、微承压水。 a、潜水:赋存于上部填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中,富水性较差,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地面渗透补给,通过蒸发排泄,水位与降水量直接相关,年变化幅度在1.001.50米,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8、9月份,低水位一般出现在12、1、2月份;勘察期间实测该水位为0.020.88米(黄海标高,下同)。 b、微承压水:赋存于粉土夹粉质粘土层中,富水性较差,主要受侧向径流补给,其水位年变化幅度在0.80左右。该含水层由于埋深较深(一般在11.0米左右),该含水层对基坑开挖影响不大。 2、现场观察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2ClCa2Na型水,场区周边无污染源,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 3、苏州市河水历史最高洪水位为2.49米,(1954年),最低枯水位为0.01米(1934年),年平均水位0.88米(1951至1992年统计资料), 1999年觅渡桥水文站记录到的最高水位为2.55米。可作为本工程参考。 三、场地地震效应分析 1、本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第一组范围内,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 g,本工程为丙类建筑,位于6度设防区,可不作饱和粉土、砂土的液化判别。 9 2、依据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3第三条的规定,以1、30、54号孔为例,按经验波速测试资料估算本场地20米以浅各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见下表3-1: Vse =d20/t, t=(di/vsi) 本场地20米以浅土层的估算平均等效剪切波速为102.7136.1(m/s)<140.0(m/s),又依据区域资料,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大于80米,按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4.1.6规定,本建筑场地类别为类。 3、拟建场地普遍分布着一定厚度的软土层,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本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因为无法避让,设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四、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 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建筑适宜性 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和地基稳定,无任何不良地质作用,适宜本工程建设。 (二)地基土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1、建筑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变化较大,根据层粘土的分布情况,把本场地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分区,即区和区:区内普遍分布第层粘土,其下的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完整分布且较均匀,区内缺失、层地基土,自层往下,区和区的分布一致;根据层粘土的分布情况分为A区和B区:B区内普遍分布粘土和粘土粉质粘土,土层分布较均匀,A区内该土层受切割变薄或缺失,且在和层土中分布着相对较弱的层粉质粘土。至场地西面,J1孔附近已完全缺失、层土,其下为11层粉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极差。 2、建筑场地内普遍分布着软弱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是本工程的不良地质层。 3、区内普遍分布的层粘土呈可塑状态,中等偏低压缩性,层厚一般在3.0米左右,工程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可考虑作为单桩承载力要求不大的桩基础桩端持力层,或直接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4、B区内普遍分布的层粘土呈可塑状态、中低压缩性,具较高的桩端承载能力,水平向分布较稳定,厚度在0.85.0米,一般为3.0米左右,工程性能良好,是拟建场地较理想的桩端持力层。其下伏的层粘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硬塑状态,工程性能良好,同层粘土构成共同的桩端持力层。 (三) 地基设计参数 本报告在综合分析各土层的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经验,提出了各土层的基础设计参数,见表2-2,天然地基主要受力层内的承载力特征值fak通过土试指标经验值法和理论计算比较,提出了建议值,见表4-1。另外,根据压缩试验结果绘制了分层ep关系曲线。 10 注: 1、粘性土按Ps值计算式: fak=104Ps+26.9 2、 按Ck、k计算式: fa=Mbb+Mdmd+McCk,计算时取b=3m、d=0.5m 五、基础方案 (一) 天然地基 1、本工程中风雨操场的集中荷载最大,轴压为4000KN,但该位置位于工程地质分区的A区和区的重叠位置。该部位在埋深4米左右普遍分布工程性能较好的粘土,但缺失或部分缺失层粘土和层粘土粉质粘土,因此,无合适的桩端持力层,宜选择天然地基,以粘土为直接持力层。在风雨操场范围内, 粘土的层厚在2.53.3米,层面标高-2.45-4.31米,分布均匀且稳定,其下伏层粉质粘土呈可塑软塑状态,工程性能一般。因此,该范围内建筑宜选择天然地基。 2、基坑开挖时应特别注意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具很低的抗剪强度,高灵敏性,易流变、触变等特性,放坡开挖难以保证安全,应考虑必要的人工支护措施。 3、风雨操场位置有一贯穿南北向的排水沟,勘探时正值下雨,沟内水流较大,采用天然地基,在基坑开挖前必须解决该水沟的排水问题。 (二)桩基础 1、桩端持力层: 拟建场地可供选择的桩端持力层有三层: a、粘土,呈可塑状态,层厚3.0米左右,具一定的桩端承载力,可作为荷载不大的建筑的桩端持力层。普遍分布于区。 b、粉土夹粉质粘土,稍密中密,Ps值2.68.1Mpa,平均值6.4MPa,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场地内分布欠均匀,局部夹较软弱的粉质粘土较多,只可作为荷载不大的一般建筑的桩端持力层。 c、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呈可塑状态,中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良好,B区内水平方向分布较稳定,层顶标高在-17.45-23.26m之间,其下伏的粘土粉质粘土,中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良好。 2、桩型选择: 根据当地经验,本工程可采用振动式沉管灌注桩或静压预制管桩。 该两种桩型均为挤土桩,因此应充分考虑挤土效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出现桩位偏移和斜桩。 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 方案一:采用静压预制管桩,桩径450mm,方案二:采用沉管灌注桩,直径426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5.2-8式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估算结果见表5-1。 11 4、 沉桩可行性分析: 预制桩、沉管桩施工时桩体(桩管)穿过上部填土和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进入粉土夹粉质粘土层,该层中粉土密实度由稍密中密,中部密实度相对较大,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2.68.1MPa,最大值达1012MPa,厚度在1.5-3.9m之间,桩体在进入该土层后由于挤土效应和孔隙水压力不能及时消散,可能会出现压桩力骤增,甚至下沉困难现象。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沉桩机具,必要时可进行试沉桩。 5、粘土层面有起伏,桩基设计、施工时可根据本报告提供的土层分布情况适当调整桩长,确保桩体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2d。 6、桩基负摩擦力,场地内淤泥质粉质粘土为近期冲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在地面荷载和有效自重压力下,桩周土沉降对桩产生下拉荷载。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六、结论及建议 1、场区内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和稳定,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2、建筑场地类别划为类,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因无法避让,设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3、本工程中教学楼A、B、C、D及图书阅览室、行政楼均可采用桩基础,以层粘土+层粘土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4、风雨操场因集中荷载较大,但地处A区内,基本缺失层粘土和层粘土粉质粘土,难以提供较大的单桩承载力。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层粘土为直接的持力层。 5、基坑开挖时注意做好基坑坑内及周边排水及基坑围护工作。 6、按有关规范做好桩基检测工作,桩基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应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确定。 7、场区内的地下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说明: 本报告采用黄海高程系,勘探点孔口高程由场地东面新建二弄水准基点H1(BM点)引测,H1点的黄海高程为+2.08m。如设计、施工时采用其他水准基点,须与BM点联测后使用本报告。 12 台州市XXXX小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 概 述 受浙江铭基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拟建台州市XXXX小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勘察阶段为详勘。 拟建工程概况 台州市XXXXXXX小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北城后庄,东临经八路,西侧为农田,南北分别与纬六路、纬五路相邻,交通便利。 拟建台州市XXXXXXX小区总用地面积为70233平方米,由13幢小高层、18幢排屋和小区会所组成。小高层层数11层,柱下最大荷载5200KN,排屋和会所3层,柱下最大荷载1030KN。小高层、排屋和会所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拟采用桩基础。在会所附近设全埋车库1个,在小高层A1幢、A2幢、A3幢、A4幢以南,A10幢、A5幢、A6幢、A7幢、A8幢、A9幢以北沿东西向通长设全埋车库1个,层数均为一层。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与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拟建物施工图设计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依据,勘察主要任务为: 1、查明勘探深度以浅整个场区岩土体性质、分布规律、埋藏条件; 2、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各工程地质层承载力参数; 3、对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供施工注意事项;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其对基础施工和使用的影响; 5、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判定其对场区的影响程度。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要有: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行业标准);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家标准);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家标准);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33/1001-2003)(浙江省标准); 5、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行业标准);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国家标准); 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 33/1008-2000)(浙江省标准)。 (三)工作过程及工作量 勘探孔孔位、孔数由浙江省当代建筑设计研究院确定,共布置钻孔103只,勘探孔间距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我院于2005年4月28日进场施工,开动XY-1型钻机11台,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双套岩芯钻具全孔取芯钻进,原状土样以静压法采取。受上部软土缩径、砂砾石钻进漏浆严重、场地部份区域地势低洼积水和水塘施工钻探平台搭建困难等因素影响,钻进速度缓慢,材耗极大。因场地东北区部分厂房尚未拆除,使部分钻孔暂无法施工,至2005年5月24日完成外业钻探钻孔76只。接业主通知,我院于2005年6月22日第二次进场,至7月7日完成剩余27只钻孔的外业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分五批完成,所有勘探和试验工作均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 勘探孔位放样及孔口高程测量由我院技术组完成,勘探孔坐标测量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A(X72539.8516,Y78847.9094)、B(X72288.3730,Y78847.9094)为基准点,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法确定孔位,施工结束进行复测;本次高程测量采用1985黄海高程系统(下同),以场地南面纬六路上KF53(高程4.672m)、KF55(高程4.648m)两点(均位于图外)为高程引测点,测量成果见表2.12.2。 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2.1 测量成果一览表 表2.2 测量成果一览表 一、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各工程地质(亚)层划分及评述 场地地貌类型属温黄海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在拟建小高层A2幢靠西部附近有一水塘分布,面积约 780平方米,水深约2.80m。场地大部表层为耕植土层,靠东部和东北部因修建临时厂房有填土覆盖,厚度约 12m,在小区会所与排屋B12幢、B13幢间形成一小水塘,水深约1m。 现根据野外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将场地勘探深度以浅土体按其成因时代、埋藏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11工程地质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0层:填土(mlQ) 色杂,松散,成份以含粘性土碎(块)石为主,分选性差,碎(块)石粒径大者可达2.0m,夹碎砖头、塑料、玻璃等建筑垃圾,在临时厂房地坪以下以碎(卵)石夹细纱为主,土质不均。 该层场地东部和东北部分布,为近期堆填而成,揭露最厚处可达3.60m,物理力学性质差。 1层:粘土(mQ4 ) 灰黄色,可塑,底部渐变软塑,厚层状,含氧化铁锰质斑点,表部富含植物根茎,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场地大部有分布,在水塘和临时厂房局部位置缺失,揭露层厚0.803.50m,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为中等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一般。 1层:淤泥(mQ4) 灰色,流塑,顶部厚层状,以下鳞片状为主,顶部含腐烂植物根茎,见零星贝壳碎屑,局部夹粉砂小团块或薄层,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在场地局部区域上部粉粒含量较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顶板标高3.050.40m,层厚15.6520.25m,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 2层:淤泥质粘土(mQ4 ) 灰色,流塑,鳞片状,局部厚层状,切面光滑,偶见贝壳碎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顶板标高13.5318.16m,层厚2.405.90m,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 1层:粘土(mQ4 ) 灰色,软塑,细鳞片状,局部厚层状,偶夹贝壳碎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较高。 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局部地段缺失,顶板标高17.8021.18m,层厚1.7510.20m,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2层:粘土(mQ4 ) 灰色,略具灰褐色,可塑,局部软塑,细鳞片状、厚层状,含少量腐烂木屑,偶夹灰黄色钙泥质团块或结核,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顶板标高为21.4028.60m,层厚2.6910.40m,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1层:卵石(pl-alQ3 ) 灰黄色、浅灰黄色,稍密中密,卵石亚圆形,中风化状,径一般48cm,大者可达10cm以上,含量约5060%,砾约占20%,余为砂及少量粘性土,土质不均,胶结差。 该层全场分布,顶板标高30.1233.01m,揭露厚度6.2013.25m,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2层:粘土(lQ3 ) 灰色为主,局部浅兰灰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厚层状,局部含少量腐植质,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 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顶板标高41.3743.80m,揭露层厚1.486.00m,中等压缩性,局部具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一般。 1层:粘土(al-lQ3 ) 22211223 褐黄色夹灰兰色为主,局部灰黄色,可塑,厚层状,含少量粉粒,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土质不均,局部粉粒含量较高为粉质粘土。 该层在已施工控制性钻孔均有揭露,顶板标高为41.2447.73m,揭露厚度1.908.60m,中偏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2层:粘土(lQ3 ) 灰色,略具浅褐黄色,可塑,局部软塑,厚层状,偶夹腐植质,局部为粉质粘土,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顶板标高45.6349.63m,揭露厚度1.105.80m,中偏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一般。 3层:卵石(pl-alQ3 ) 紫灰色,稍密中密,卵石亚圆形,中风化状,径一般48cm,含量约5060%,砾约占20%,余为砂及少量粘性土,土质不均,胶结一般。 该层在已施工控制性钻孔均有揭露,顶板标高为49.2551.70m,控制厚度2.103.77m,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以上节划分的各工程地质(亚)层为统计单元进行统计,统计前,首先对各层土试指标逐个进行对比分析,剔除个别不合理指标,然后按照Grubbs准则,统计出各层指标的统计样本数、范围值、算术平均值,同时大于6个样品的提供变异系数,颗粒分析仅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及统计数,原位测试提供其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及统计数。统计结果详见附表1-11-2,三轴快剪试验成果见附表2,无侧限试验成果见附表3,渗透试验成果见附表4,各工程地质(亚)层平均压缩曲线见附图1-11-4。 (三)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浅部粘性土层中的孔隙潜水和深部卵石层中的孔隙承压水。 1、浅部孔隙潜水 广泛分布于场地浅部,含水层颗粒细、透水性差、水交替微弱,接受大气的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水量贫乏,地下水水力坡度小,迳流缓慢,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102.30m(见表3.13.2),地下水位 动态随季节和降水变化较大。本次勘察共取得该类型地下水3组,根据水质分析资料,1水样主要分析指标: -2-PH值为7.0;CL含量60.3mg/l;SO4含量10.0mg/l;侵蚀性CO2含量22.00mg/l;矿化度500.53mg/l,按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判定,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砼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 -2-性;2水样主要分析指标:PH值为8.0;CL含量56.7mg/l;SO4含量12.0mg/l;侵蚀性CO2含量0.00mg/l;矿化度497.80mg/l,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判定,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砼中的钢筋 -2-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3水样主要分析指标:PH值为8.0;CL含量31.9mg/l;SO4含量16.0mg/l; 侵蚀性CO2含量0.00mg/l;矿化度752.20mg/l,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判定,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砼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水质分析成果见附表5-15-3。 2、深部孔隙承压水 深部孔隙承压含水层场地内主要表现为赋存于1、3层洪冲积卵石层中的孔隙水,与上覆粘性土含水层水力联系微弱,主要受地表水迳流侧向补给,富水性、透水性较好,水量较大。 表3.1 地 下 水 位 一 览 表 22 表3.2 地 下 水 位 一 览 表 (四)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区,相当于地震基本裂度值度区。根据规范,可不进行场地土类别划分及对抗震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划分,可不考虑砂土液化因素。 场地内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 1、上部软土层对工程的影响,场地内海相淤泥质土分布普遍,厚度较大,具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等特点,不经处理,会产生较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但本工程考虑采用桩基础,因此软土对工程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影响不大,主要是对地下车库基坑开挖维护产生不利影响; 2、场地内局部分布水塘,有积水,施工前先抽干积水,清除塘内浮泥,用质地均匀、硬度高的砂砾石 回填; 3、场地内局部地表分布填土,土质不均,物理力学性质差,施工前应清除或进行处理。 场地地处温黄海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地质灾害不发育。 (五)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场地地处海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 三、工程地质评价 (一)各工程地质(亚)层承载力参数确定 各工程地质(亚)层承载力特征值和桩基础承载力参数,主要依据各工程地质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埋藏分布条件等,按照国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并结合地区性建筑经验综合确定,详见表4。 (二)单桩承载力估算 本次单桩承载力估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公式。 Ra=Upqsiali+qpaAp 公式中: 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pa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qsia 桩侧阻力特征值; Ap 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p 桩身周边长度; li 第i层岩土的厚度; 本次估算承载力和有效桩长无地下室从1层顶面算起,会所附近从标高0.00m算起,以1作为桩端持力层,估算结果见表5。 表4 各工程地质(亚)层承载力参数 (三)地基基础方案评价 1、地基土评价 通过本次勘察,场地勘探深度以浅地基土共分5个工程地质层、11个工程地质亚层。其中:0层填土: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1层粘土:可塑往下渐变软塑,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中等压缩性,该层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可作为轻型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1层淤泥:流塑,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2层淤泥质粘土:流塑,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1层粘土:软塑,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差;2层粘土:可塑,局部软塑,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差;1层卵石:上部稍密为主,下部中密密实,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拟建物桩基持力层;2层粘土:可塑为主,局部软塑,中等压缩性,局部具高压缩性,力学性质一般;1层粘土:可塑,中偏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2层粘土:可塑,局部软塑,中偏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一般;3卵石:稍密中密,力学性质较好。 表5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 拟建台州市XXXXXXX小区小高层层数11层,柱下最大荷载5200KN,排屋和会所3层,柱下最大荷载1030KN;在会所附近设全埋车库1个,在小高层A1幢、A2幢、A3幢、A4幢以南,A10幢、A5幢、A6幢、A7幢、A8幢、A9幢以北沿东西向通长设全埋车库1个,层数均为一层。小高层、排屋和会所拟采用桩基础,可供选择的桩型有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 a、钻孔灌注桩 场地内1层卵石层位稳定,厚度较大,是拟建物的理想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径60010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端进入1层23D(D为桩身直径,下同)以上,以Z13号孔为例,经估算,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为1157.462306.09kN,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b、预应力管桩 以1层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选择桩径400mm、500mm的预应力管桩,桩端进入1层23D以上,以Z67号孔为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约825.991150.29KN。 场地地势平坦、开阔,根据拟建物的结构特征和荷载条件,建议小高层采用钻孔灌注桩,以1层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径可选用6001000mm,桩端宜进入1层23D以上为宜;排屋和会所采用预应力管桩,桩径可选用400500mm,桩端宜进入1层23D以上为宜。 3、成桩可能性分析 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在当地施工经验成熟,切实可行。 a、由于场地表部填土层及下伏为淤泥层易产生塌孔和缩径,因此,钻孔灌注桩在成孔过程中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