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ail****e2 文档编号:46274146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 绪论2.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 水 汽 冰 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 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3. 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着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5.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新中国建立后不到 1年,1950年 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 1959 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 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 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 1988年更名为青岛 海洋大学。 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 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 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 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 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 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 世界先进之列。第二章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3. 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 x 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 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必须说明,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的特点,不在于它的陆 地面积大于海洋 ( 没有一个半球是这样 ),而在于它的陆地面积超过任何一个半球;水半 球的特点,也不在于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任何一个半球都是如此 ) ,而在于它的海洋 面积比任何一个半球都大。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我们可以用海陆起伏曲线表示陆地各高度带和海洋各深度带在 地表的分布面积和所占比例。海洋的划分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世界大洋通常被 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 54 个海,其面积只占世界 海洋总面积的9.7 %。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 2000m以内。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 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4. 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海岸地貌是在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 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海岸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交叉作用十分复杂,故海岸形态也错综复杂,国内 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海岸分类标准。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将 中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六种基本 类型。7. 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大陆漂移说主要论述: 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是统一的联合古陆,或称泛大陆 (Pangaea) ,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 体、分裂,其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由于各大陆分离、 漂移,逐渐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 (古太平洋 )收缩而成为现今的太平洋。大陆 漂移的主要依据有海岸线形态、地质构造、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海底扩张模式可以表述如下: 大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 物质冷凝形成新洋底,新洋底同时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这就 是海底扩张。海底扩展移动的速度大约为每年几厘米。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述如下: 地球最上部被划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软流圈 在缓慢而长期的作用力下,会呈现出塑性或缓慢流动的性质。因此岩石圈可以漂浮在软 流圈之上作侧向运动。主要区别: 根据板块构造观点,海底扩张实际上是一对岩石圈板块自中脊轴向两侧的扩 张运动。位于岩石圈板块上面的大陆块,伴随着板块的运动而被动地发生长距离水平位 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陆漂移,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有原则区别。内在联系: 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说为一体的板块构造理论能够比较成功地解释几乎所 有地质现象,特别是全球性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海底构造实质上就是海洋底板块生 成运动消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构造活动和构造现象。12. 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 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按照矿物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分别介绍 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 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类型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 海水的主要热性质: 海水的热性质一般指海水的热容、比热容、绝热温度、位温、热膨胀及压缩性,热导率与比蒸发潜热等。它们都是海水的固有性质,是温度、盐度、压力的函数。它们与纯水 的热性质多有差异,这是造成海洋中诸多特异的原因之一。一、热容和比热容海水温度升高1K(或1C)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是焦耳每开尔文(记为J/K)或焦 耳每摄氏度(记为J/ C)。单位质量海水的热容称为比热容, 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记为J kg-1 C -1。在一 定压力下测定的比热容称为定压比热容,记为Cp;在一定体积下测定的比热容称为定容比热容,用6表示。海洋学中最常使用前者。Cp和Cv都是海水温度、盐度与压力的函数。可以看出, Cp值随盐度的增高而降低,但随 温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大致规律是在低温、低盐时 Cp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高温、 高盐时Cp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体积热膨胀 在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 生体积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即当温度升高1K(1C)时,单位体积 海水的增量。以n表示,在恒压、定盐的情况下n的单位为C -1。它是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上式中a为海水的比体积(单位体 积的质量 ),在海洋学中习称比容。、海水的热膨胀系数比纯水的大,且随温度、盐度和 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大气压力下,低温、低盐海水的热膨胀系数为负值,说明当温度 升高时海水收缩。热膨胀系数由正值转为负值时所对应的温度,就是海水最大密度的温 度t p (max),它也是盐度的函数,随海水盐度的增大而降低。有经验公式为 t p(max)=3.95- 2.0 X 10-1S-1.1 X 10-3S2+0.2 X 10-4&3 7)海水的热膨胀系数比空气的小得多,因此由海水温度变化而引起海水密度的变化,进而 导致海水的运动速度远小于空气。三、压缩性、绝热变化和位温(一)压缩性单位体积的海水,当压力增加1Pa时,其体积的负增量称为压缩系数。若海水微团在被 压缩时,因和周围海水有热量交换而得以维持其水温不变,则称为等温压缩。定盐条件 下的等温压缩系数为B t的单位为Pa-1,式中a为海水的比容若海水微团在被压缩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称为绝热压缩。海水的压缩系数随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二) 绝热变化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当一海水微团作铅直位移时,因其深度的变化导致所受压力的不同, 将使其体积发生相应变化。在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外力对海水微团作 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 降低。上述海水微团内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海水绝热温度变化随压力的变化率称 为绝热温度梯度,以r表示。由于海洋中的现场压力与水深有关,所以r的单位可以用开尔文每米(K/m)或摄氏度每米C /m)表示。它也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可通过 海水状态方程和比热容计算或直接测量而得到。海洋的绝热温度梯度很小,平均约为 0.11 C /km。( 三) 位温海洋中某一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力为大气压P。)时所具有的温 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记为。海水微团此时相应密度,称为位密,记为P。海水的位温显然比其现场温度低。若其现场温度为t,绝热上升到海面温度降低了厶t,则该深度海水的位温 =t- t。在分析大洋底层水的分布与运动时,由于各处水温差别甚小,但绝热变化效应往往明显起来,所以用位温度分析比用现场温度更能说明问题。四、蒸发潜热及饱和蒸汽压(一)比蒸发潜热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海水的比蒸发潜热,以 L 表示,单 位是焦耳每千克或每克,记为 J/kg 或 J/g 。其具体量值受盐度影响很小,与纯水非常接 近,可只考虑温度的影响。其计算方法有许多经验公式,迪特里希 (Dietrich , 1980)给 出的公式为L=(2502.9- 2.720t) X 103J/kg (3 9)适用范围为030C 在液体物质中,水的蒸发潜热最大,海水亦然。伴随海水的蒸发,海洋不但失去水分, 同时将失去巨额热量,由水汽携带而输向大气内。这对海面的热平衡和海上大气状况的 影响很大。例如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其生成、维持和不断增强的机制之一, 是“暖心”的生成和维持。“暖心”最重要的热源之一,则是海水蒸发时,所携带巨额 热量的水汽进入大气后凝结而释放出来的。海洋每年由于蒸发平均失去126cm厚的海水,从而使气温发生剧烈的变化,但由于海水 的热容很大,从海面至3m深的薄薄一层海水的热容就相当于地球上大气的总热容,因此,水温变化比大气缓慢得多。( 二 ) 饱和水汽压 对于纯水而言,所谓饱和水汽压,是指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 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蒸发现象的实质就是水分子由水面逃逸而出的过 程。对于海水而言,由于“盐度”存在,则单位面积海面上平均的水分子数目要少,减 少了海面上水分子的数目,因而使饱和水汽压降低,限制了海水的蒸发。海面的蒸发量 与海面上水汽的饱和差 (相对于表面水温的饱和水汽压与现场实际水汽压之差 ) 成比例, 所以海面上饱和水汽压小,就不利于海水的蒸发。这样一来,海洋因蒸发而损失的水量 和热量就相对减少了。五、热传导 相邻海水温度不同时,由于海水分子或海水块体的交换,会使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处转 移,这就是热传导。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热量,称为热流率,单位为“瓦特”(W)。单位面积的热流率称为热流率密度,单位是瓦特每平方米,记为Wm-2。其量值的大小除与海水本身的热传 导性能密切相关之外,还与垂直于该传热面方向上的温度梯度有关,即 式中n为热传导面的法线方向,入 为热传导系数,单位是瓦特每米每摄氏度,记为WAm1C-1 o仅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热传导,称为分子热传导,热传导系数入t为10-1 量级。例如在101325Pa气压和10C时,纯水的 入t = 0.582Wm-1C-1,30C时, 入t=0.607Wm-1 C-1,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的热传导系数在液体中除水银之外是 最大的。由于水的比热容很大,所以尽管其热导性好,但水温的变化相当迟缓。海水的 热导系数入t,比纯水的稍低,且随盐度的增大略有减小。入t主要与海水的性质有关。若海水的热传导是由海水块体的随机运动所引起,则称为涡动热传导或湍流热传导。涡 动热传导系数入a主要和海水的运动状况有关。因此,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域中,入A有较大差别,其量级一般为102103类似热量的传导,海洋中的盐量(浓度)也能扩散传输。同样也有分子盐扩散和涡动盐扩 散两种方式,且不同盐度的海水,其盐扩散系数也不同。大体上分子盐扩散系数仅为分 子热传导系数的0.01左右。盐扩散率表达式的形式与式(3 10)的形式相对应。另外,海水的动量传输的表达式,也与式(3 10)具有相似的形式。六、沸点升高和冰点下降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着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在海洋中, 人们关心的是海水的冰点随温度的变化。Doherty等(1974)给出了如下关系式tf=-0.0137-0.051990S-0.00007225S 2-0.000758Z(311)式中Z为海水的深度(m)。在上述基础上,Millero等(1976)又提出了新的公式t f =- 0.0575S+1.715023 X 10-3S3/2- 2.154996 X 10-4S2-7.53 X 10-8p (3 12)式中S为实用盐度,p的单位为帕(Pa)。虽然海水最大密度温度t p(max)与冰点温度tf都随盐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前者降得更快。当 S=24.695时,两者的对应温度皆为-1.33 C,当盐度再增大时,t卩冋)就低于tf 了。主要的力学性质:( 一) 海水的粘滞性:相邻两层海水作相对运动时,由于水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或者海水块 体的随机运动 ( 湍流) ,在两层海水之间便有动量传递,从而产生切应力。( 二) 海水的渗透压:果在海水与淡水之间放置一个半渗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但盐分 子不能透过。那么,淡水一侧的水会慢慢地渗向海水一侧,使海水一侧的压力增大,直 至达到平衡状态。此时膜两边的压力差,称为渗透压。( 三) 海水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自由表面上,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 由表面趋向最小,这就是表面张力。( 一) 海水的粘滞性当相邻两层海水作相对运动时,由于水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或者海水块体的随机运动(湍流),在两层海水之间便有动量传递,从而产生切应力。摩擦应力的大小与两层海水之间的速度梯度成比例。界面上单位面积的应力为式中n为两层海水界面的法线方向,u 为流速,卩称为动力学粘滞系数(粘度, Viscosity),单位是帕秒,记为Pa - s;卩/ p称为运动学粘滞系数,单位是平方米每秒, 记为ms-1。卩随盐度的增大略有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却迅速减小。单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卩的量级很小。在讨论大尺度湍流状态下的海水运动时,其粘滞 性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描述海面、海底边界层的物理过程中以及研究很小尺度空间的动 量转换时,分子粘滞应力却起着重要作用。分子粘滞系数只取决于海水的性质,而涡动 粘滞系数则与海水的运动状态有关。( 二) 海水的渗透压如果在海水与淡水之间放置一个半渗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但盐分子不能透过。那么, 淡水一侧的水会慢慢地渗向海水一侧,使海水一侧的压力增大,直至达到平衡状态。此 时膜两边的压力差,称为渗透压。它随海水盐度的增高而增大。低盐时随温度的变化不 大,而高盐时随温度的升高增幅较大。海水渗透压对海洋生物有很大影响,因为海洋生物的细胞壁就是一种半渗透膜,不同海 洋生物的细胞壁性质有别,所以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不同。这是海洋生物学家们所关注的 问题。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依理论计算可达水位差约250m的压力。( 三 ) 海水的表面张力在液体的自由表面上,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由表面趋向最小,这 就是表面张力。海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盐度的增大而增大。海水中杂 质的增多也会使海水表面张力减小。表面张力对水面毛细波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位温:海洋中某一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力为大气压po)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记为 0在分析大洋底层水的分布与运动时,由于各处水温差别甚小,但绝热变化效应往往明显起来,所以用位温度分析比用现场温度更能说明问题0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海冰形成的必要条件 是,海水温度降至冰点并继续失热、相对冰点稍有过冷却现象并有 凝结核存在0海冰形成过程 :海水最大密度温度随盐度的增大而降低的速率比其冰点随盐度增大而降 低的速率快,当盐度低于 24.695 时,结冰情况与淡水相同;当盐度高于 24.695 时(海水盐度通常如此 ) ,海水冰点高于最大密度温度,因此,即使海 面降至冰点,但由于增密所引起的对流混合仍不停止,因此只有当对流混合层的温度同 时到达冰点时,海水才会开始结冰0所以海水结冰可以从海面至对流可达深度内同时开 始0也正因为如此,海冰一旦形成,便会浮上海面,形成很厚的冰层0海水与淡水的结冰过程不同的原因 :主要是纯水的冻结,会将盐分大部排出冰外,而增 大了冰下海水的盐度,加强了冰下海水的对流和进一步降低了冰点,又兼冰层阻碍了其 下海水热量的散失,因而大大地减缓了冰下海水继续冻结的速度0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0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场的基本特征是:在表层大致沿纬向呈带状分布, 即东西方向上量值的差异相对很小;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显着0 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 盐、密的分布均匀0它们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相对水平方向上要大得多,因为大洋的水 平尺度比其深度要大几百倍至几千倍013. 何为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什么关系?水团的定义是:“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水型(watertype):通常它是指温盐度均匀,在温一盐图解上仅用一个单点表示的水体。由于性质完全相同的水样,其观测值皆对应于温一盐图解中的一个点,故水型实质上是“性质完全相同的水体元的集合”。由此引伸,即可给出水团的集合论定义:“水团是 性质相近的水型的集合”。水系(watersystem):在海洋学中水系可定义为“符合一个给定条件的水团的集合”。换言之,水系的划分只考虑一种性质相近即可。在浅海水团分析中,经常提到的沿岸水系和外海水系,就是只考虑盐度而划分的。前者指沿岸低盐水团的集合,后者是指外海(受大陆径流影响较小的)高盐水团的集合。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1. 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好像没什么答案)海水中各种元素都以一定的物理化学形态存在。在海水中铜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大部分是以有机络合物形式存在的。在自由离子中仅有一小部分以二价正离子形式存在,大部分都是以负离子络合物出现。海水中有含量极 为丰富的钠,但其化学行为非常简单,它几乎全部以Na离子形式存在。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十分复杂,主要是一种叫做“海洋腐殖质”的物质,它的性质与土 壤中植被分解生成的腐殖酸和富敏酸类似。海洋腐殖质的分子结构还没有完全确定,但 是它与金属能形成强络合物。海水中的成分可以划分为五类:1.主要成分(大量、常量元素):指海水中浓度大于1X10 -6mg/kg的成分。属于此类的有阳离子 N,K,CsT,Mg+和Sr2+五种,阴离子有SO沐HC6 (cof) , F丑种'还有以分子形式存往的HBO,其总和占海 水盐分的99.9 %。所以称为主要成分。由于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 化对其影响都不大,所以称为保守元素。海水中的Si含量有时也大于1mg/kg,但是由于 其浓度受生物活动影响较大,性质不稳定,属于非保守元素,因此讨论主要成分时不包括Si。2. 溶于海水的气体成分,如氧、氮及惰性气体等。3. 营养元素(营养盐、生源要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 N, P及Si 等。这些要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经常受到植物活动的影响,其含量很低时,会限制植物 的正常生长,所以这些要素对生物有重要意义。4. 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但又不属于营养元素者。5. 海水中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腐殖质、叶绿素等。海水的更新时间在温跃层(平均100m)以上平均为几十年,而在深层则为1000年左右。如 果元素逗留时间大于更新的时间,则在整个海洋中的分布应当是均匀的;如果小于更新 的时间,其分布应当是不均匀的。但是有些元素如 P、 N、 Si 虽然逗留时间较长,由于生 物参与了这些元素的循环,在海洋中也造成了不均匀的分布。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海水的pH值:约为8.1,其值变化很小,因此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海水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这种缓冲能力主要是受二氧化碳系统控制的。第五章 海洋环流1. 简述海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海流形成的原因 归纳起来两种 :第一种原因是海面上的风力驱动, 形成风生海流。 由于海水运动中粘滞性对动量的消耗, 这种流动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直至小到可以忽略,其所涉及的深度通常只为几百米, 相对于几千米深的大洋而言是一薄层。第二种原因是海水的温盐变化。 因为海水密度的分布与变化直接受温度、盐度的支配, 而密度的分布又决定了海洋压力场的结构。实际海洋中的等压面往往是倾斜的,即等压 面与等势面并不一致,这就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一种引起海水流动的力,从而导致了海 流的形成。另外海面上的增密效应又可直接地引起海水在铅直方向上的运动。描述海水运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拉格朗日方法,一是欧拉方法。前者是跟踪水质点以描述它的时空变化,这种方法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近代用漂流瓶 以及中性浮子等追踪流迹,可近似地了解流的变化规律。通常多用欧拉方法来测量和描述海流,即在海洋中某些站点同时对海流进行观测,依测 量结果,用矢量表示海流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绘制流线图来描述流场中速度的分布。如 果流场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流线也就代表了水质点的运动轨迹。2. 引起海水运动的力有哪些? 作用在海水上的力有多种,归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引起海水运动的力,诸如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另一类是由于海水运动后所派生出来的力,如地转偏向力 (CoriolisForce ,亦称为科氏 力) 、摩擦力等。8. 海水运动方程的基本形式是什么?运动方程 :所谓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单 位质量海水的运动方程可以写成在直角坐标系统中,它的三个分量方程为式中u, v, w分别为x, y, z方向上的流速分量,刀F x,EFy,EFz分别为x, y, z方向 上单位质量海水所受到作用力的合力。显然,只要给出这些力,应用式 (5 2)便可了解 海水的运动状况。11. 何谓地转流?在水平压强梯度力的作用下,海水将在受力的方向上产生运动。 与此同时科氏力便相 应起作用,不断地改变海水流动的方向,直至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取得平衡时,海水的流动便达到稳定状态。若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则这种 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 力取得平衡时的定常流动 ,称为地转流。27.何谓大洋中尺度涡?大洋中尺度涡 (mesoscaleeddies) :自 70年代以来,海洋科学工作者相继在各大洋中发现了一种水平尺度约为100500km时间尺度约为20200d的流涡,它们广泛地寄居于 总的大洋环流之中,且以(15) x 10-2m/s的速度移动着,这些流涡称为 “中尺度涡”。第六章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1.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海洋中的波浪 :海洋中的波浪有很多种类,引起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例如海面上的风应 力,海底及海岸附近的火山、地震,大气压力的变化,日、月引潮力等。被激发的各种 波动的周期可从零点几秒到数十小时以上,波高从几毫米到几十米,波长可以从几毫米 到几千千米。波浪分类可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称谓。例如,按相对水深 (水深与波长之比,即h/入) 可将波浪分为深水波(短波)和浅水波(长波);按波形的传播与否又有前进波与驻波之分; 按波动发生的位置又有表面波、内波和边缘波之分;按成因分又有风浪、涌浪、地震波2.小振幅重力波剖面方程中各符号的含义是什么?小振幅重力波,亦称正弦波,是一种简单波动。简单波动的特性可近似地说明实际海洋 波动的许多现象。小振幅重力波系指波动振幅相对波长为无限小,重力是其唯一外力的 简单海面波动。取右手直角坐标系,z轴向上为正,将xy平面放在海面上,设波动是二维的,只在 x 方向上传播,则 波剖面方程可用下列正弦曲线表示,即:Z = a sin(kx - er t) (6-1)式中a为波动的振幅,Z为波面相对平均水面的铅直位移。显然它是地点 X与时间t 的函数,式中分别称为波数和频率。当水深为 h时,可证明它们的关系为:/= kgtanh(kh) = kgtanh(2 n h/入)(6-2)称为频散关系。式中 g为重力加速度AC7C = ID 二一由式(6-1)可见,当(kx- r t)= n /2时,z = a,即为波峰。相速为 丫亦即8.风浪和涌浪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什么特征?风浪是指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涌浪则指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者当地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者风向改变后海面 上遗留下来的波动。风浪的特征:风浪往往波峰尖削,在海面上的分布很不规律,波峰线短,周期小,当风 大时常常出现破碎现象,形成浪花。涌浪的特征:涌浪的波面比较平坦,光滑,波峰线长,周期、波长都比较大,在海上的 传播比较规则。观测表明,在海洋中风浪和涌浪会单独存在,但往往同时存在,它们的传播方向也往往 不同。有经验的观测者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来。第七章潮汐1. 什么叫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 是指海水在天体 (主要是月球和太阳 ) 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 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3. 什么叫平太阳日和平太阴日?平太阳日 和平太阳时:天文学上假定一个平太阳在天赤道上 ( 而不是在黄道上 ) 作等速运 行,其速度等于运行在黄道上真太阳的平均速度,这个假想的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 间间隔,叫做一 平太阳日 ,并且把 1/24 平太阳日取为 1 平太阳时。通常所谓的“日”和 “时”,就是平太阳日和平太阳时的简称。平太阴日 和平太阴时: 假想的、等速在天赤道运行的平太阴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叫做一平太阴日,而1/24 平太阴日取为 1平太阴时。因为月球的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速度,当地球自转一周,平太阴已运行 了一个大约 12.19 °的角度,所以当地球上某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到第二次正对时 约需要旋转 372.19 °,这样以来,平太阴日便比平太阳日长,可以算出:1平太阴日=24.8412平太阳时"24h50min4. 什么叫做引潮力?引潮力的分布有什么特征? (第二问答案看课本)引潮力 :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地球上各点的引潮力矢量所示,可见地球表面各点所受的引潮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同,5. 试述潮汐静力理论的基本思想。由于考虑引潮力后的等势面为一椭球面,根据这一分布特点,可以导出一个研究海水在 引潮力作用下产生潮汐过程的理论,即潮汐静力理论( 或称平衡潮理论 )。潮汐静力理论基本思想 :这一理论假定:(1)地球为一个圆球,其表面完全被等深的海水所覆盖,不考虑陆地的存在;(2)海水没有粘滞性,也没有惯性,海面能随时与等势面重叠;(3)海水不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这些假定下,海面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作相应的上升或下降, 直到在重力和引潮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位置为止。因此海面便产生形变,也 就是说,考虑引潮力后的海面变成了椭球形,称之为 潮汐椭球 ,并且它的长轴恒指向月 球。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表面相对于椭球形的海面运动,这就造成了地球表面上的 固定点发生周期性的涨落而形成潮汐, 这就是平衡潮理论的基本思想。第八章 ?大气与海洋8. 什么是台风?它的基本结构如何?一、一般说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是达到一定强度的热 带气旋。台风伴有狂风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系统。世界各地对台风的称谓不同,在 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称飓风,在印度洋称热带风暴,在南半球称热带气旋。台风的生命期 一般为38天,台风直径一般为 6001000km 最大的可达2000km 最小的只有100k m。在北半球,台风集中发生在 710月,尤以& 9月最多。据统计,每年511月台 风可能影响或登陆中国。全球每年平均大约有 80个热带气旋发生,其中半数以上可以发展成台风,台风集中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南 太平洋和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等 8 个地区。西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发生最多的地区,约 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热带气旋的多发地带集中在 5° 1 0°纬度带内, 而南北半球纬 度 5°以内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发生。、台风的结构台风是一种天气尺度、暖中心的强气旋性涡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 呈顺时针旋转。 发展成熟的台风其要素值多呈圆形对称分布, 台风涡旋半径一般为 500 1000km铅直范围一般到对流层顶。台风中心气压值 (即风暴强度)一般在960hPa以下, 在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表现为一个圆形 (或椭圆形)对称的、气压梯度极大的闭合低气压 系统,水平气压梯度能达510hPa/10km台风过境时,测站气压自记曲线出现明显的漏 斗状气压深谷,发展成熟的台风往往有台风眼,即在深厚云区的中间有一个直径为几十 千米近似圆形的晴空少云区,眼区为微风或静风,气压最低,平均直径为3040km台风眼区外围的圆环状云区称为台风云墙或眼壁,云墙区主要是由一些高大对流云组成, 其高度通常在15km以上,宽度为2030km,在云墙区域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其值可达5 13m/s,云墙附近是风雨最剧烈的地区,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常常发生在这里。台风云墙到 台风外缘是台风的螺旋云雨带,它也是台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由一条或几条螺旋云带 旋向台风中心眼壁的,云带区对流活动旺盛,有显着的上升运动。台风表现为强烈的气旋性环流,低层有强烈的流入,高层有强烈的流出,并有极强 烈的上升运动。地面是气旋式辐合流场,气流从四周以螺旋曲线的形式流向台风中心区。 台风天气表现为大风、暴雨、狂浪和风暴潮。9. 什么是ENSO它对气候变化有什么影响?ENSO!厄尔尼诺现象和南方涛动的合称。众多研究表明,ENSO寸大气环流以及全球许多地方的天气气候异常有着重要的影响 ENSO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持续升温,对热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最为直接。而热带大气环流 的异常变化,也必牵动全球大气环流,因而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一系列的天气气候异常。在正常情况下,赤道大气中存在一个东西向的沃克 (Walker) 环流,这是叠加在纬向 平均哈得莱环流上的重要东西向环流,在印度尼西亚群岛附近海面暖水上空,有一个强 而宽的上升运动区,而在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区上空,则为强烈的下沉运动;在赤道东部 非洲和亚马孙流域,还有另外两个上升运动区,与之相联的下沉运动则分别位于略微较 冷的西印度洋和赤道东大西洋的冷水上空。在ENSO期间,中、东赤道太平洋的海水增暖,西部海水略微变冷。对流在中、东太 平洋上加强而在印度尼西亚地区减弱。 在反ENSO期间,中、东太平洋的海水比正常偏冷, 这些区域的对流也减弱,而印度尼西亚地区的对流增强。所谓的正常状态代表ENS(和反ENSO事件的平均,但却更象弱的反 ENSO犬态。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情况下,主要增暖区的西边,也就是在日界线附近及其西面 地区将有异常积云对流的强烈发展。因此在厄尔尼诺期间主要降水区由印度尼西亚地区 东移到了那里。同时, Walker 环流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其上升支由印度尼西亚地区东 移到了日界线附近。由于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大气中的Hadley环流将会增强,或者 说,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 Hadley 环流明显增强。如此同时, ITCZ 的位置也将发生变化, 例如厄尔尼诺期间ITCZ有明显向东推移的趋势,这必将影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ENSO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也有明显的影响,包括对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影响。首先,同厄尔尼诺年ITCZ位置偏南相匹配,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在厄尔尼诺年一般也偏 南。而在拉尼娜年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偏北。由于ENSO勺发生造成了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的严重持续异常,因而给全球范围带来明显的气候异常。首先可以注意到距SST正距平区较近的中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由于赤道地区东西向铅直环流圈的异常,原来在南美东岸的环流上升支西移到了南 美西岸,因而积云对流活动在秘鲁沿岸地区极为强烈,造成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 等地的持续大雨。以 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为例,在秘鲁北部的降水量竟多达多 年平均量的 340倍。巨大的降水量异常使河水流量猛增,造成该地区的严重洪涝。同上述洪涝灾害相反,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又往往造成南亚、印度尼西亚和东南非 洲的大范围干旱。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在绝大多数的厄尔尼诺年里,这三个地区的雨量 都明显偏少。以印度地区为例,在 80年里的 24次厄尔尼诺现象中,就在 20 年该地区的 降水量低于平均值,而且,最严重的干旱几乎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使中高纬度西风加强, 阿留申低压往往比正常时强 (气压值低), 因而常给北美西岸地区造成频繁的强风暴活动, 使得暴风雨和风暴浪潮的影响较为严重。 ENSO寸中国气候也有明显的影响,众多的气候灾害说明ENS(影响大气环流从而导致全球 性气候异常。 ?10. 为什么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重要地位? 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地位海洋在地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它是地球气候 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80年代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 海洋- 大气相互作用是气候变 化问题的核心内容,对于几年到几十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其预测,只有在充分了解 大气和海洋的耦合作用及其动力学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地 位是由海洋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面约 71为海洋所覆盖,全球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约占进入地球大气顶的 总太阳辐射量的 70左右。因此,海洋,尤其是热带海洋,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源。海洋有着极大的热容量,相对大气运动而言,海洋运动比较稳定,运动和变化比较 缓慢。海洋是地球大气系统中CO的最大的汇。上述三个重要性质,决定了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