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274074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 内容提要: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带领松阳人民,在“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山民下山、老板进山、联动开发”形成了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通过“环保先行、产业对接、转型升级”催生了以不锈钢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循环经济;通过“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引领发展”打造出富有松古平原特色的生态人文环境,短短几年时间,使松阳由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县迅即跨越了工业化初期的门槛,达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美元以上的小康水平。松阳的跨越式发展被称为“松阳现象”。本文在对“松阳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提炼了“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七大启示,以期对浙江乃至全国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经验启示一、“松阳现象”的由来松阳县位于浙西南山区,丽水腹地,东邻莲都,西南接龙泉、云和,西北连遂昌,东北毗邻金华武义县。全县地域面积1406平方公里,辖5镇15乡,401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其中农村人口万,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全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四面环山,中部为丽水市最大的平原松古平原,主要河流松阴溪贯穿全境由西向东汇入瓯江。全境“八山一水一分田”,现为浙江省丽水市所辖的一个县,被列为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之一。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两创”总战略、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的“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04年,松阳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46元,地方财政收入11087万元;2008年,松阳县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7711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0045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上半年,松阳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旅游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居丽水市前三位。松阳县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被称为“松阳现象”。所谓“松阳现象”,就是指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带领松阳人民,在“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山民下山、资本进山、联动开发”形成了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通过“环保先行、成功对接、产业集聚”催生了以不锈钢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循环经济;通过“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超前规划”打造出富有松古平原特色的生态人文环境,短短几年时间,使松阳由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县迅即跨越了工业化初期的门槛,达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美元以上的小康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现象。这一现象的生成机理和基本经验何在,对于苦苦寻求跨越式发展道路的欠发达地区有何启示?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试图构建一个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模式。二、“松阳现象”深度解析对于“松阳现象”该作何种解读?回顾松阳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在农业经济时代,作为农业大县的松阳县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丽水地区还能名列前茅。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信息传送、生产要素的聚集、市场经济观念、经济发展微观主体的基础以及人才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松阳县的经济发展被沿海发达地区甩在了后面。为寻找一条符合松阳县情的跨越发展之路,松阳县委县政府带领松阳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结松阳县近年来所采取的发展经济的举措,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松阳县情,确立发展战略松阳县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这一“三县并举”发展战略的确立。在2003年2月召开的松阳县第七次常代会上,松阳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工业强县”战略,提出要“集中精力建好工业园区”。事实上,这也是松阳县委县政府顺应历史、顺应民意作出的正确选择。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这一战略又逐步丰富、完善,从最初的“工业强县”战略演化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并最终在2006年2月召开的县委七届九次全会上,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生态立县”体现了“生态”这一松阳的最大优势,体现了松阳人民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的决心和信心;“工业强县”体现了松阳人民不甘落后、追求富裕的胆识和勇气;“开放兴县”体现了松阳人民融入时代潮流、勇立潮头的胆量和气魄。战略一旦明确,发展便有了方向。在”三县并举”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松阳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今天的松阳,已经从传统农业县迈进了工业化初期并正在向工业化中期大步迈进,已经实现了初步小康并正在向全面小康大步迈进。(二)不断解放思想,形成发展合力松阳县地处松古平原,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自古就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自给自足、相对闭塞的盆地生活,形成了松阳人生存压力小、社会惰性强、流动性差、重农轻商、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松阳文化的不利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松阳经济的发展,成为松阳经济落后于周边发达县市的一个重要因素。松阳县委县政府意识到,松阳要发展,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没有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就没有松阳的跨越发展。从1992年全县上下掀起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高潮开始,特别是2006年以来,县委连续发起了一系列解放思想活动,2006年开展“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四商”活动,群众中的“重农轻商”观念得以彻底肃清,营造了良好的招商环境;2007年开展“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三创”活动,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潮在松古大地涌动,“创业”一时间成为松阳人桌谈巷议的主题;2008年开展“居危思危、居危思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松阳人思想中“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惰性毒瘤被进一步割除,一种赶超先进、不甘落后的精神逐渐成长壮大,占据了松阳人的心田;2009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奔走在发展大道上的松阳人民思想得到进一步洗涤,既要发展又要“科学发展”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得以转变,松阳的发展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也正是这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凝聚了全县人民的创业伟力,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共识,为松阳县委县政府一系列发展举措的贯彻落实创造了条件,营造了氛围。(三)强势发展工业,三产协调发展松阳是传统农业县,改革开放之前,三次产业结构为:,农业在三产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1982年恢复建县时,松阳全县只有造纸厂、中药厂、酒厂三个工厂,工业产值几乎为零。随着“三县并举”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松阳干部群众强势发展工业的共识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与此同时,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良性调整,200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已经调整为,一产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二产、三产比重分别提高了、个百分点,形成了一产为基础,二、三产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1.抢抓机遇,倾力打造浙江不锈钢管业基地 本世纪初,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逐渐加大,昔日风光无限的温州不锈钢产业陷入环保泥潭,生产成本直线上升,部分企业不堪重负,纷纷到外地寻找出路。许多欠发达地区苦于不能解决环保问题,只得望“不锈钢”兴叹,不敢承接这一烫手的山芋。2002年,松阳决策层把目光瞄准了不锈钢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到2009年6月份,松阳县已引进不锈钢企业77家,2008年全县不锈钢企业累计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长%,对工业税收的增幅贡献率超过60个百分点,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从2006年开始,“松阳不锈钢”的旗号开始出现在广交会、上交会等全国多个大型商品交易博览会上。2007年,“中国不锈钢产业论坛”在松阳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松阳不锈钢”的知名度。2008年松阳县不锈钢产品出口交货值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地,业务拓展已涉足石油、化肥、食品、制药、船用、核能等中高端管材领域,松阳不锈钢区域品牌正在形成。松阳这样一个没有任何不锈钢产业基础、历史上从未涉足不锈钢产业、更谈不上拥有多少不锈钢人脉资源的欠发达县,是如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不锈钢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呢?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超前规划为不锈钢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松阳县在经过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把不锈钢产业确定为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将其纳入松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10年力争形成不锈钢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浙江不锈钢管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按照“适度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发展要求,委托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院编制了松阳县工业发展规划和松阳县不锈钢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不锈钢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体现为“五化”,即: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结构合理化、经营国际化和产品特色化。超前的发展谋划,宏伟大气的发展目标,纲要式的发展规划,为松阳不锈钢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环保先行为不锈钢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吸取温州不锈钢产业发展的教训,松阳县坚持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不锈钢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区域环境容量调整不锈钢产业布局。一是采用环保一票否决制,把环保关口前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和废水集中处理原则,加强对企业运行治污设施的监管。二是从松阳实际出发实行整体规划,整体把关,采取由“政府牵头、企业出资”的市场化运行模式,统一建立了不锈钢废水处理中心。三是专门制订了松阳县不锈钢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技术导则生产废水,要求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技术导则要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已投产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改造也必须按照这一技术导则进行。环保先行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松阳不锈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合力扶工为不锈钢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松阳县积极采取措施优化不锈钢产业发展环境,建立了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和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为企业主颁发“创业绿卡”,大力开展“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四商”和“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三创”等活动,着力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园区管委会提供审批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制定企业联系人制度,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办妥一切手续;实行“封闭运行”的融资政策,入园企业在产权证尚未办理的情况下,以所购园区内的土地为抵押,县政府授权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出面担保,由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并在县工业园区的监督下实现融资的“封闭运行”,确保专款专用;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对优秀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政府津贴制度,设立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厂长经理重视科技创新奖等奖项,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松阳县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吸引了众多企业主前来投资。 2.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中国绿茶集散地” 在“三县并举”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松阳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最终确立了以培育茶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8年末,松阳全县茶叶总面积达万亩,总产量7150吨,总产值亿元。全县有近10万人从事茶产业,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茶产业已经成为松阳最大的富民产业。 松阳县在发展茶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方面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是全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其特色之处在于: 一是茶文化的挖掘保护为松阳茶产业发展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产业文化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了文化的支撑,产业也就有了灵性,也就有了做大做强的基础。松阳茶产业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史载三国时期松阳茶产业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到了唐代,松阳“卯山仙茶”被列为贡品,南宋时期“横山茶”、“下街茶”更是饮誉一方。但由于地理位置、交通、宣传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叶只是当地农民的一种副业和土特产,松阳茶叶的先天优势并没有成为松阳人民致富的资本。为使松阳茶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松阳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先后挖掘整理了松阳茶叶与道教法师叶发善以及乾隆、苏东坡等历史名人的关系,编辑出版了松阳茶文化等茶文化书籍,推出了富有文化特色的茶具茶品,组建了多支茶艺表演队。茶文化的挖掘保护为松阳茶产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产业定位及政策扶持为松阳茶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本世纪初,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渐深入,松阳县委县政府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决定把茶产业作为松阳农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并结合绿色生态食品的发展态势,明确提出“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的战略目标。产业定位后,松阳县又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松阳县茶叶生产加工管理办法等,对茶产业进行扶优、扶强、扶大,促进了茶产业的飞速发展,短短几年便使茶产业成为松阳农业第一位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是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松阳茶产业注入无限活力。松阳县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建立市场、依靠市场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成立于1993年的“浙南茶叶市场”不仅为松阳茶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还促进了周边县、市茶产业发展。2007年,浙南茶叶市场年成交量万吨,成交额达亿元,年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已跃居全省首位,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茶叶贸易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松阳县还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本地茶商积极拓展外地市场,使松阳茶香飘四海。截至目前,一个以浙南茶叶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已经确立并逐步完善。借助市场推力,松阳茶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四是品牌建设与质量保障为松阳茶产业赢得可持续发展。松阳县在发展茶产业过程中注重实施品牌战略,争取品牌效应,将原来混杂的10多个茶叶品牌统一到荣获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名茶称号的“松阳银猴”旗下,并依托这一品牌相继开发了“银猴、山兰、白茶、香茶”等系列产品。与此同时,通过参加全国各地的茶叶博览会以及举办“中国松阳银猴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媒体广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松阳银猴”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松阳银猴”绿茶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名茶、浙江十大名茶、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以及浙江省名牌产品等20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国务院指定外事接待用茶,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2009年11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松阳县又荣获“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称号,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松阳县还加大了茶叶质量的保障力度。通过建立与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茶产业从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控,确保了茶叶的质量安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 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松阳县积极引导农民结合本地优势发展其他特色产业,至今松阳县已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浙江茶叶强县”、“浙江良种茶之乡”、“浙江脐橙之乡”、“中国花菇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等一系列特色称号,包括茶产业在内的特色产业已成为松阳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3.发展特色旅游,旅游经济方兴未艾 松阳县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近年来,松阳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一是旅游资源普查到位。松阳县组织力量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整理,并积极进行等级申报。目前,全县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20个,其中五星级1个,即延庆寺塔:四级4个,即明清历史街区、石仓古民居、箬寮岘、黄家大院;三级15个,二级60个,一级140个。 二是特色旅游发展迅速。松阳县把发展特色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松阳摄影采风游成为新亮点,全县共评选出十大摄影基地,其中,寨头摄影休闲园成为市级摄影基地和丽水市国际摄影节接待点。集采茶、制茶、品茶为一体的浙西南茶乡游展示了松阳悠久的产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提高了游客旅游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全县有近50家星级农家乐经营户,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 三是接待能力显著提升。全县现有2家二星级宾馆(箬寮山庄、中澳大酒店)、1家一星级宾馆(松阳宾馆);特别是按四星级标准设计新建的天元国际酒店,有力提升了松阳县旅游接待能力。旅行社发展迅速,现有长运旅行社、南风旅行社、神州旅行社3家旅行社,长运旅行社正在筹备创建旅游集散中心,将为游客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2008年全县共接待县内外旅游者36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4%。 (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 松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略,尤其是近几年来,松阳县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力度逐年加大。2004年以来的五年间,该县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累计高达亿元,占其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总投入的%,以项目为抓手,形成了”县级抓重点项目、乡镇抓实事项目、村级抓增收项目”的三级联动、一体共进的城乡发展新局面,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在城市建设方面,松阳县提出打造“一主一副”组合城市目标,推进县城“产业北拓、城市南进、沿江开发”战略,实施“打造新江滨、建设内环线、改造入城口、提升老城区”四大工程,推动县城建设从“新华路”时代迈向“江滨”时代,县城建成区从2000年的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平方公里。深入开展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农村发展方面,松阳县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目标”,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头等工程”,大力推进农民异地转移、村庄整治、强塘固房、康庄工程、农民饮用水、新农村电气化等民生工程,农村社会事业显著进步。现在,全县401个行政村,386个通了公路,355个通了班车,“松古平原半小时、全县一小时”的城乡交通一体化网络基本形成。到2010年,全县所有农村都将通公路,路面全部硬化。城乡一体的水网、电网、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等基本建成,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以生态促产业,打造生态屏障 在“生态环境也是发展资源”的思想指引下,松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合力营造生态屏障。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头等目标”突出高效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两大重点,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服务能力三个方面下狠功夫,着力发展生态种植业、养殖业,尤其是加快实施“科技兴茶、市场兴茶、龙头兴茶、文化兴茶”四大战略,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品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当前及今后林业工作,深入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全面加强育化造林、林政管理,全面落实林权抵押贷款等,搞好全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全国100个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浙江省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建设与成效监测系统建设三个试点县工作;围绕“景点联线开发、组团式发展”的开发思路,建立投入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投融资机制,按照“一县一景区、一乡一景点”的思路,整合生态、人文、红色、休闲旅游资源,打响“千年斜塔、原始箬寮”生态旅游品牌;围绕提前实现“5080”工程计划目标,实施“优势产业”和“亿元企业”工程,着力构筑“一心两翼多块”良性互动的工业发展格局,尤其是加大不锈钢等产业的培育力度,打造“浙江不锈钢管业基地”品牌。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强化节能减排,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路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松阳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松阳现象对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 作为浙江省欠发达县之一的松阳县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相似的浙江省其他欠发达县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对“松阳现象”的深度解读,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启示: (一)准确定位发展阶段,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前提 对欠发达地区而言,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怎样,处于什么样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都要进行准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实现科学发展。近几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正是通过对松阳县情的深入调查、研究与剖析,得出松阳最大的实际是欠发达,松阳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的正确认识。在正确认识县情的基础上,松阳县委县政府最终确立了“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的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松阳县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县县情的跨越式发展路径,并依据这一路径对县内外各项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和配置,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准确把握发展重心,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方法 发展是有次序的,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产业发展重心,只有准确把握这个重心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对于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的欠发达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的主流仍然是加速工业化进程,而不是在农业人口仍占多数的情况下追求不切实际的“后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始终坚定走强势发展工业的路子不动摇,以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块为主平台,深入实施优势产业和亿元企业工程,大力推进工业集聚发展,倾力打造“浙江不锈钢管业基地”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不锈钢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的跨越发展。因此,准确把握发展重心,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方法。 (三)正确发挥比较优势,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 区域比较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使这种潜在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关键是培育、创造并维持区域的竞争优势。对多数欠发达地区而言,都有着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比较优势,只有想办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才能使它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松阳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产茶地区,但由于缺乏有效地维护,这种优势曾一度丧失。松阳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最终确定了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倾力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现代区域产业品牌和“中国茶商大会”产业平台,实施茶产业“五个一”提升工程,使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真正把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经济的跨越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四)着力实施产业集聚,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是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缓慢,要赶超发达地区,就必须加速本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尽量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代价。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走产业集聚的道路,即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把园区培育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极”,进而形成园区、工业化、城市化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或增强机制。松阳县近年来的工业发展就是走了一条产业集聚的道路。作为欠发达地区,松阳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从松阳的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机遇,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通过科学决策,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定位,加快了产业集聚进程,已初步形成了不锈钢管业、铜制品加工和电气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了“一心多块”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工业总产值在2005、2007、2008年连续突破20、40、60亿元大关,比1978年增长了400倍。 (五)适时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就是经济、社会和空间结构的变迁过程。一方面,经济发展催生了城市化;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必须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松阳县提出要用5年时间打造西屏镇、古市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区,用15年时间打造松古平原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引领,把握兴产业、聚人口这两个关键,合理规划不锈钢产业园区,大力实施下山脱贫、旧村改造等富民工程,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六)塑造强势发展主体,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民本经济,民本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作为发展主体的民众的素质与活力,比如义乌的崛起,如果不是有着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富有创业冲动的民众,它就不可能发展成为小商品的“天堂”。对欠发达地区而言,缺少的不是资源和机遇,而是富有活力的经济发展主体。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为激发民众的创业活力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思想层面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活动等,实践层面如“下山脱贫”、“旧村改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民众的创业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为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七)巩固和发展生态优势,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也是一种发展资源。开展生态县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浙西南生态屏障的现实需要。为此,松阳县高度重视生态县建设工作,把它纳入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出台了松阳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和文件,并借助浙江省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政策推力,不断强化环保责任意识,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大力实施村庄整治,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环境面貌;通过大力实施环保前移,有力推动了不锈钢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有效保护了青山绿水,使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松阳实现跨越式发展营造了牢固的生态屏障。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