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复习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273521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说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说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专题复习篇一: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一、考点解析: 12010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1)分析综合 C 分析小说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欣赏小说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小说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探讨小说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对小说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对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过去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但自2008年小说突然升温,多个省份对此考查。2009年热度不减新课标区4个省份考查了小说。2011年高考5个省份考查了小说。从曾经考到的题目看,通常设24题,采用填空、简答或选择题的形式。 32011年考向预测如下: 由于高考试卷阅读材料受字数的限制,1 000字左右的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篇幅较长的小说,则可能截取某一个片断、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考查材料的选材范围,通常应是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命题人选材的重点。当然,古代白话小说中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也有可能被节选作为命题材料。 二、解题方法指导: (一)把握故事情节 1分析情节的技法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场面;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 A情节安排评价: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情节的高潮或结尾的作用。 分析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作用。 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2)解题思路 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二)揣摩人物形象 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题模式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解题思路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注意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解题思路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思考: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四)概括主题内容 1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表达了什么情感。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篇二:2013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2013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2013-03-27 17:08:47) 一、文体特点: 小说的三个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二、鉴赏人物形象 (一)、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3)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 4)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二)、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了人物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变化过程。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举例:林黛玉进贾府王熙风语言、外貌、动作、侧面(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林黛玉心理(寄人篱下的谨慎)。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举例:祝福祥林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借助作者感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消失。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三)从哪些方面鉴赏人物形象 1、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现实人物的性格变化等。 2、心理描写 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梦幻,间接描写(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作用: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变化、动作的内在依据。 (2011山东卷)21、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3、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届时作品的主题思想。 4、行为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典型例题(2011广东卷)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注意对人物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答案:勤劳朴实,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关心、爱护。 5、细节描写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表现地方特色等。 (四)分析人物形象的技巧 方法一: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方法二:借助作者的议论或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来分析。 方法三: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五)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否则就会出现失误: 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六)形象的作用 1、如何判断谁是主人公? 小说是以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从而集中概括地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任何一篇小说中的人物都不是单一的。哪怕是一篇小小说(短篇)其中描写的人物至少也要有几个。那么如何辨别认定小说中的主人公呢? 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的开端。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应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 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其他人物起陪衬、烘托、补充作用。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既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个别形态的整体,同时又是个别性与普遍性、特殊性与丰富性相统一的整体。个性:就是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气质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构成的人物的独特属性;共性:即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一定阶层的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个性和共性是辨证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体现着共性。如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的典型性,就在于作者通过对于阿Q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逼真、生动、鲜明的个性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精神胜利法”并不仅仅是阿Q一个人或所属的一个阶层、阶级所有,而是概括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国民性。再如人生中的巧珍,当她遭到高家林无情抛弃后,不但没有怨言,反而情真意挚地去安慰对方。她的这一举动:从个性看,体现出巧珍的心地善良;从共性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但这人物不是作者主观臆想出来的,它是某些社会生活反映在作家的头脑中,经过作家的提炼、加工,并按一定的程式要求塑造出来的。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读者,阅读和鉴赏小说时要想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就要注意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本质和时代精神。 例如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当代普通的农民,他既不“高大完美”也非一无是处,有着中国农民的传统优点,也有其传统的弱点;有着中国农民的传统性格,也有自己所处时代的烙印;有着因生活改善而产生的喜悦,又有背负着沉重的因袭的重荷。所有这些,都是以他独特的个性表现出来的,同时又反映了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祖国大地时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时代的本质特征。 再从人生来看,巧珍这个人物形象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向往理想的爱情,她追求美好的未来;她为了爱曾试图融入现代社会,以缩短与恋人的差距,但种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在神圣的爱情面前,她始终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主动的出击者,而是以被动的角色去完成爱的使命“守株待兔”,等待爱神的降临。巧珍实际上是农村无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尴尬处境。阅读和鉴赏小说就要善于从典型人物身上去发掘深广的社会意义,以便在审美愉悦中获取生活的启迪。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作用: 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或凸显主题; 若是线索人物,穿针引线,自然有贯串全文线索的作用。 3、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中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2010辽宁卷)洗澡小说多次写道“太阳”“树”“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加合理。 三、情节的鉴赏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小说情节题有这样几个特点: 1、命题角度有两种: (1)立足于情节本身,如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内在关联及情节构筑特点和技巧。 (2)着眼于情节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 2、切口小,大都选择关键处的一段文字,要求联系上下文,对情节作分析。 3、也可以把情节安排的合理性作为评价题来考查。 (二)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察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 (1)梳理概括情节, (2)分析情节的作用, (3)赏析情节的技巧。 (三)情节安排基本方法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情节安排的技巧 1、情节安排的技巧 包括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等。答题时需要指出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文本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 例:(2011江苏卷)文中第三节师生回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和关联? 解析: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三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构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只有鲜明了内容,才能明确结构上的关系。题干中“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和关联 ”是对答题的重要提示。这之前开未始写人,之后才开始用三段文字写了人。所以上文是与事的关联,下文是与人的关联。 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2、情节结构安排的技巧 结构主要是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节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的。 传统小说主要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一波三折”模式。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称“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多次使用“延迟”,其中较大的有六次。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的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自然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挤到一边。 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横断面就是主人公在搬离寓所的那一刹那阅读半张报纸的两分钟,而从中我们窥见到了主人公两年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以及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文章借助“半张纸”为小切口,做出大文章。情节简单,却含义丰富。 (五)情节的作用 1、情节的共性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一般故事情节的作用 对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1)内容上, 一是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 二是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三是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结构上,从结构入手分析情节的作用,主要是从某个情节对全文相关情节的影响着手分析。一般而言,所考查的情节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设置悬念;照应全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表达效果上,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例题分析 (2011浙江卷)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解析:文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上加以分析,开头的文段结构上一般是引出下文、作铺垫等;内容上一般是衬托正文故事或强化故事效果。难点在于第三点的总结。 答案: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强化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3、特殊情节的作用 小说开头的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篇三:小说复习专题 小说复习专题 小说文体知识 定义: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小说的类别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它的特点是微、新、密、奇。 微: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 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 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梳理考点 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以小小说为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都成为小说阅读考查的内容。具体来说,小说阅读的考点常有: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品味小说的语言;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小说的相关常识 一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补充细节描写: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种细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考点解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人物的身份特征,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有时还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1.开端是作品所反应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2.发展是作品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是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性格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体思想得到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考点解析: 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概括情节,可以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的格式加以概括;有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何结果”三个主要要素。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鱼虫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景物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即人物的社会空间、身份、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工作场合、政治背景等。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性格、处境有极大的关系,决定着人物的命运。 五、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六、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七、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和感情,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如冰心的谈生命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4)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卖蟹 (5)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礼赞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八、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作用: 在开头: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在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2)在内容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 九、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下文作铺垫小说专题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