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素质教育经验材料

上传人:siy****11 文档编号:46273140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素质教育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推进素质教育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推进素质教育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素质教育经验材料 推进素质教育经验材料 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已经认识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是民族自杀的口 号。我们要想创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学的看,科学的说,科学的 听,科学的动! 他尖锐地指出了当时旧教育的弊端: 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结果培养出来的 学生高分低能,毫无创造力。小学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现 实,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联系实际,面向社会,走出课堂,走 进生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 去听、自己去说、自己去做。 一、主题教育,增强道德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如果认真开发就会对当 下的教育产生巨大的作用,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配合 文明单位文明行 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 一步引导和动员全校师生认真践行公民道德规范,大力营造讲文明、 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学校开展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教 育活动。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 成为道德实践活动的口号。在全 校动员大会上,号召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 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营造和谐校园。一时 间,身着校服,佩戴红领巾的 朵朵春花 忙碌在校园、马路、公共场 所,他们清扫垃圾,清除 牛皮癣,掩埋病死小动物。为了将这项活 动延伸进行,学校动员学生 小手拉大手,动员到每个家庭,传播到 第1页共26页第 2 页 共 26 页 各个行业,形成了社会合力。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 交流、融合,但民族文化的发展应是继承性和建设性的发展。我们学 校开展的 民族精神代代传 系列活动,就是要将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提 升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抓手。活动中,我们邀请各行业的领导、骨干 到我校讲演、座谈、交流,这里边有名人,知名企业家,也有普通 人。通过不同行业的眼光,来解读时代民族精神的内涵,倡议少先队 员 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开展好 六个一 活动,走进社区,服务社 区;走进家庭,亲身体验。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系列活动。随着各 项活动的开展,学校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感人事迹。 二、扬善爱心 学会感恩 父爱如灿烂阳光,炽热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净化心灵;母爱 是盎然的绿草地,芳菲而宜人 、 我心永恒 ,我爱永存,为了父母的 微笑,我们挥鞭从此起程,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这是学生在 孝 敬父母、体验亲情 诗歌朗诵会上的精彩朗诵。学校开展了 扬善爱 心,学会感恩 活动,其具体目标是: 在家尽孝心、在学校先关心、在社会献爱心,争当五好小公民。 在家尽孝心: (1 1) 尊敬父母长辈,听父母的话,接物待人讲文明礼貌。 (2 2)在生活上关心父母长辈,学会谦让。 (3 3)为父母长辈做事,学会分担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 的事情主动做。 (4 4)不挑吃穿,不乱花钱,学会安慰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在 学校献关心: (1 1) 尊敬教师,听老师的话,热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 (2 2)同学之间讲友爱,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不打架、不骂人, 学会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 第 3 页 共 26 页 (3 3)对待来宾有礼貌,主动问候,主动服务。 (4 4)爱护学校公共财物,关心学校环境卫生,开展 弯一弯腰, 学校更漂亮 活动。在社会献爱心: 倡议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学 会排队,不做违法乱纪行为,不破坏社会公物,力所能及的为灾区或 生活困难学生捐款。为此学校将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定为 感恩教育 月 ,利用清明节,对学生进行一次缅怀先烈的活动;利用三八节和教 师节进行感恩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老 人洗衣服、梳头,给老人讲故事;到社区清扫街道卫生,清除 牛皮 癣 。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感恩教育活动细化到每个月的主题活 动中。如: (1 1) 孝心小调查 活动,调查了解父母的生日,平时做多少家 务,是否了解父母的爱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2 2) 礼让孝举 活动,进门问候、出门打招呼,睡前说晚安、分 别说再见,看电视让频道,吃饭让佳肴等。 (3 3) 今天我当家 活动,通过观察父母一天的活动,试着当一次 家,亲自体验一下父母操持家务、当家过日子的辛苦,将所作、所 想、所感记入 感恩日记 中。可以说,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 品德。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学生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学生就会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 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他们就会 明白事理,快乐的成长,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勤俭廉洁,倡导文明之风 根据上级关于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总体要求,坚持 廉政教育从娃娃 抓起 的指导思想,我们以廉政文化 进校园、进班级、进办公室、上 墙壁、上课堂 等为主要宣传途径,做到图文并茂,易第 4 页 共 26 页 于师生接受,使 广大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启迪和警示。把加 强党性修 养,弘扬优良作风 的教师学习活动延伸到学生,组织全校各班级召开 廉政建设 主题班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习勤俭节约、敬业 奉献的良好习惯, 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培养小学生勤俭节 约好习惯的工作。第一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 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 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第三教 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 物都要爱护。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教师发现问 题,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同时要求教师给孩子们做出 榜样。 四、多方共建,着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走进遗迹。尧王城的老百姓们,早就习惯了遗址上那一片片触目 可及的陶器残片,他们代代相传着祖辈的传说,却没有人真正了解这 是一个怎样的王国。面对这近在眼前的社会教育资源,学校决不能浪 费。专门组织班子开发校本教材,宣传尧王文化,每年的春季都组织 学生参观尧王遗址,有计划有组织的引领学生探寻家乡的每一寸土 地,通过图片展、游记、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拜访历史遗 迹,追寻先人足迹,参观异域建筑,领略家乡文化,尽享家乡风情。 聘请当地老人讲解乡村传说,激励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奋发图强、 报效家乡。走进农田。高兴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但是现在的独 生子女对农田耕作、农作物种植了解不多,参与农田劳动的机会很 少。学校领导决定在校园里划出特定区域作为农业基地。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亲历耕地、播种、管理、收获的整个过程。我们按照班级 进行划片包干,作物种类由学校整体规划,学生自主种植、自主管 理,在老师的指导下,样样农活拿得起、学得快。看到自己亲手种植 的作物、蔬菜喜获丰收,学生们异常兴第 5 页 共 26 页 奋。学生们经历了劳动体验之 后,劳动的内涵自然的融入心间。走进企业。今年春季学校组织四五 年级 256 256 名学生来到了实验基地 冠青茶厂,学生们走进茶园听茶农介 绍茶树的生长过程、栽培技术、除虫方法、修剪技术、采茶技巧,并 尝试着帮助茶农采茶。当学生们把自己亲手采摘的茶叶装进茶农的编 织袋时,那收获的喜悦就挂在脸上。学生们还走进茶厂听技术人员讲 解茶叶制作工艺, 了解绿茶的制作工序, 民间炒茶的方法和种类。 通 过实际观察体验,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无穷奥秘。 五、加强经典诵读 构建书香校园 为了营造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 书香校园 氛围,学校通过请 用名著滋养孩子的心灵这封家长公开信进行宣传发动,号召家长少 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烟,每月给孩子们买一本能够影响学生心灵的名 著。开展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进一步研讨、制定了 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经典诵读分低、高两个学段,按照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各班根据总体方案和学生实际落实计划,同时 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大力宣传, 让家长理解支持孩子的经典诵读, 有 条件的家长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举行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让经典 滋养学生的心灵。 (1 1) 诗配画比赛,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相应的图画或 者制成手工作品,看看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能力。 (2 2)古诗考级活动,在各个年级确定必背的古诗,由学生和教师 共同组成评委对学生进行检验,背诵最多的学生被评为 诗文背诵小能 手 称号。 (3 3)评选 书香家庭 ,将经典诵读活动延伸到社会、家庭中,通 过 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 的方式,鼓励家庭诵读经典。在学校艺 术节期间评选 书香家庭 ,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另外, 我们还开展了师第 6 页 共 26 页 生同台经典诵读大赛、 读书论坛 、 柳树下的故事 会 。国庆节期间,举行 爱国诗文朗诵会 、 金秋诗会 活动等。 六、特长教育,凸现学生个性 大教育家夸梅纽斯曾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 。我校以各类 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充 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加强学生特长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 校开展了小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览,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 展开评比和经验介绍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搞创新的强烈欲望。开辟 了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的第二课堂,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让孩子们的个 性张扬。通过七巧板大赛、数棋比赛、计算机技能比赛等,以活动促 发展,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奠定良好的基础。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 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学校管理方面,推行精细化、人文化、规范化 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育人环境大为改善,素质教育活动丰富 多彩,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教育教 学质量稳步提高。 欢迎阅读 附送: 推进经济社会两转型经验交流 推进经济社会两转型经验交流 、环保等新兴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新 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 用。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要有新的主导产业来引领。发展新的主导 产业,一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二要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 最新趋势,三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和江苏发展的基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一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 点。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先发优 势。要围绕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智能电网三大重点, 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更为完整的产业 链,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 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新材料。新材料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 攻方向之一,支撑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江苏新材料产业规 模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纳米材料、碳纤维、硅材料等已形成特色和 优势。要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 第7页共26页第 8 页 共 26 页 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三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生物技 术的突破性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医 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给新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潜 力。要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 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 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四是节能 环保。节能环保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是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 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节能新技 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产 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近年来,我省软件和 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 势。要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 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 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六是物联网。互联网加物联网形成“智慧地 球”,是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课题。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 通讯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革命,这一技术将发展成为上万亿元规 模的高科技市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无锡微纳传感网 发展已经捷足先登,有了很好的基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 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推动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围绕上述六大新兴 产业,要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 产业,使之成为江苏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 时,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 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 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江苏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个是制造业大多还处于中低端环节,另一个是服务业比重偏低。近几 年,全省服第 9 页 共 26 页 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占 gdpgdp 比重每年提高 1 1 个多百分 点, 201X 201X 年达到 3 3 8.5%8.5%,但与发达国家 70%7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空 间,需要有一个大的突破,大幅度提高三个比重: 服务业占 gdp gdp 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 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一是围绕制造业升级,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 业。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既对现代服务业提出多样化、专业化的市场 需求,也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充分发挥这一优 势,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加快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金融、现代物流、 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大型服务 业企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 融合、 互动发展。 二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随 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消费层次不断 提升,消费领域不断拓展。适应这些新变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 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对新兴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 求。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 务等,市场空间大,就业潜力大,但发展还很不充分,要加强引导, 加快发展。三是面向人民群众 * * 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 旅游业。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与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 场主体和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江苏的 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江苏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旅游业与会展、 商务服务等结合起来,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把 旅游业培育成江苏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3. 3.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产业优 化升级的方向, 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 的成功经验,第 10 页 共 26 页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 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推动创新要 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江苏的科教优势 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 点,抓好“三个一批”: 围绕重点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 策,组织联合攻关,开发重大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 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提高新兴产业的发 展起点,力争在太阳能、风电设备、智能电网、物联网、生物医药等 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以技术领先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做大 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并不少,但缺乏像华 为、中兴这样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要大力推进自主 创新“双百”工程,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有市场前 景、有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 业,使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 的创新载体。 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园区、 科技园区、 创业园区建 设,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提供优质、 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使各类科技园区成为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 果转化和科技企业成长的基地。 4. 4. 进一步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核 心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主要路径是推 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从整体上提升集约发展水 平,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大而全不 行,小而全更不行,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优势,突出特 色,形成拳头。第 11 页 共 26 页 有特色才能形成品牌,才能提高竞争力。要以大项 目、大企业为支撑,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省形成电子信息、 微电子、电工电气、智能电网、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 料、新光源、特种船舶、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一 批特色产业基地。二是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 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秀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企业集聚,以品 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 制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低成本扩张,支持企业提高 技术研发和营销服务能力,培育更多像沙钢、苏宁、尚德这样规模 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三是继续推动“三集 中”。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 住向社区集中,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益。开发区是经济 发展的主阵地,集约发展要走在前列,加快向特色化、专业化、集约 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 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重大课题,涉及面广,既包 含产业优化升级,也包括开放型经济提升、城乡发展转型、基础设施 先行等,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苏南、 苏中、苏北经济基础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推动经济转型 升级,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 系,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的关系,市场主导、企业主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努力在发展中促转 型,在转型中实现新发展。 三、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人才资源是发展的 第一资源。经济转型升级,人才和智力支撑是根本。谁拥有人才优 势,谁就能占领制高点。发达的经济要靠高素质人才支撑,基础是教 育。我省人力资源丰富,但高层次人才紧缺,与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 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需要不相第 12 页 共 26 页 适应。江苏要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 的跨越,必须实现教育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跨越,为高水平发展提供高 素质人才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从注重扩大规模向更加注重内涵建 设提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作为办学的主要任务和衡量办学 水平的主要标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全 面提高办学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输送 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要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特 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近几年全省各级都增 加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但是与经济建设投入相比,我们在人才队 伍建设上的投入仍然显得不足。智力投资更具前瞻性、长远性作用, 效益更大。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实行优先投入、重 点支持,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 创新型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既是当务之急,又关 系到江苏的长远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 得新突破,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产业结 构更优、增长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发展后劲更足,开创江苏科 学发展新局面。 (本文是作者 201X201X 年 8 8 月在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的讲话) 第四篇: 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中共宁海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 宁海新闻网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不可逆转的科学发展的潮流,党的 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与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我们国家社会第 13 页 共 26 页 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在当前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对于宁海这样一个以生态优势为最大优势、 以加快发展为最大任务的县域来讲,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 转型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 路。 一、为什么要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经济社 会转型发展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两者是辨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实 现两者的共促进、共融合、共转变。首先,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 转型发展在目标取向上具有一致性。生态文明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 础上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 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尤 其是在经受金融危机考验后,我县产业结构性、 素质性矛盾日益显 现, 土地资源和节能减排等压力不断增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以资 源消耗、环境污染、廉价劳动力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是难以 为继的,不仅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人民群 众也不会答应,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转变的方向就是要朝着建设 生态文明的方向转, 新的发展方式必须渗透着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和 价值取向,必须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 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生态文 明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在实现途径上具有一致性。建设生态文明 也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必然会 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但长期实践证明却越来越证明了 “波特假说”,即环境保护能够刺激技术创新,减少费用,提高产品 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为推第 14 页 共 26 页 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和 产品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推动了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低碳经 济、绿色有机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拓展了新兴产业的成长空 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空间、突破贸易壁垒的国际市场空间。建设 生态文明还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加大对生态环境 支撑工程、符合转型升级导向的产业项目的投入,既能拉动当前经济 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第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在成果体现上具有一致 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 质量和人的生活生命质量的提高上,这也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 低的重要标准。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升级、 发展方式得到了切实转 变、 社会发展取得了文明进步,必然表现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可以这样说,经济社 会发展转型到什么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会提高到什么层次,没 有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 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三 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生态与发展 能够和谐统一而且必须统一的理念,决不能一讲发展就必须牺牲环 境,一讲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就必须放弃发展机遇。建设生态文明, 就是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产 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相互融合,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 量、人的生命生活质量的共同提升。二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与长 远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宁可牺牲一点发 展速度和利益,也要舍弃不环保和增加历史欠账的 gdpgdp,要有壮士断腕 第 15 页 共 26 页 和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魄力。 同时, 要舍得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加 大投入,舍得在科技创新、人才保障等促进转型升级方面加大投入, 切实增强长远发展后劲。三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特色与优势的关系。 宁海的特色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尤其是要着眼 我县在长三角地区中的发展定位和迎接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进一 步树立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就是稀缺要素和重要生产力的理念,以提高 宁海发展的“生态含金量”增强对新型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 真正使生态特色成为宁海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核心优势。 二、深化举措、统筹推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发 展 重点是要在“六个互促共进”上下功夫: (一)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转型升级的互促共进。在相 当长一段时期内,工业经济仍然是我县的主体经济、强县经济,而转 型升级已经成为工业经济工作的主线,必须不失时机地建立资源环境 倒逼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技术创新型、规模效益型的工业体 系。一是要推进产业布局集聚化。我县产业集聚度与集中度不高,表 现为“多而散、小而弱”的特点,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二区八 园”产业基地建设,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 与孵化搭建平台,同时切实增强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提升集群集聚发 展能力。要加快实施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园区集中供 热供气,完善废水、废气等处理设施建设。二是要推进产业层次高端 化。 一方面是抓招商选资促进增量的高端化, 按照高技术、 高成长 性、高税收和低污染、低耗能、低成本“三高三低”要求选择大而 强、小而精的项目,来谋划我县新兴战略产业和新一轮产业发展布 局;另一方面是抓结构调整促进存量的高端化,进一步提升和振兴文 具、模具、汽车零部件等传统特色产业,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现代营 销模式、企业组织结构等创新发展,第 16 页 共 26 页 鼓励企业上市和开展资本运作, 实施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 牌。同时要加强人才支撑,通过提供住房保障、优化生活环境等有效 手段,吸引和留住人才。三是要推进资源利用节约化。要以低碳环保 为依据,以减量化、再利用、能循环、无害化为原则,以节能降耗减 排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制订相关标准严 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企业和项目准入,逐步压缩高碳产业存量,着 力扩大低碳产业增量,并探索开展碳汇交易。要统筹利用好县内、县 外资源,深入抓好产业返乡工程,鼓励企业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配置好各种资源。 (二)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推进的互促共进。城镇化 是大趋势、大战略、大平台,它有利于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和优化配 置,也是推动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加快推 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提升、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 道路,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城镇规模扩张,不重视产业支撑、功能培 育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凸显生态特色,促进城镇建 设与生态建设相统 一、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宁海的城市特色是山中有城、 城中有山、山连着水、城靠着海,要按照打造生态型宜居宜业城市的 定位,深入实施“三改三突破”的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六大功能 区块建设、城市六大节点改造和城市六大提升工程,进一步舒展城市 空间,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公共服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生 态理念,利用城市的自然生态资源,把山、水、海、城结合起来,统 筹规划、精心设计,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创建。要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 新趋势新要求,积极谋划和实施新一轮城镇开发建设,通过规划引 导、综合开发、文化传承,推动资源要素向城镇配置,产业人口向城 镇集聚,增强城镇承载集聚功能,使之成为承接城市辐射、带第 17 页 共 26 页 动农村 发展的战略节点。要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 业,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西店要抓住卫星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加 快打造现代化工贸型滨海小城市;其他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要从 各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宜工则工、宜 农则农、宜游则游,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农业 强镇和生态美镇。 (三)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互促共进。新农村 建设最突出的是以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为主的农村发展。我县 广大农村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要立足这 一优势,把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产业、农民增收 致富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走强村富民之路。一是要做好生态优居文 章。在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框架下开展农村生态建设,巩固深 化提升“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 环境整治系列工程,加快建设千里绿色交通走廊、百里绿色清水河 道。把农房“两改”作为推进人口集聚、土地集约、服务优化、民生 改善、农民文明素质提升、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采取 “统规统建”、“统规联建”方式,加快建设一批住房美观、设施配 套、生态优良的农村新社区,努力完成 3 3 年新改建农村住房 240 240 万平 方米、安置农户 1370013700 户和 1010 年节余土地 1300013000 亩的目标任务。二是 要做好生态富民文章。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优 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编制和实施西部山区生态旅游、东部山海生 态旅游一体化规划。按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发展特色农业、 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加快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名特优农产品基地 建设,并积极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通过农超、农餐、农旅、农展对 接,真正使优质生态的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商品。 三是要做好 生态育民文章。 人可以改变环境,但环境也能改变人。要通过生态环 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群众生产第 18 页 共 26 页 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乡风 建设。要通过全民保洁等机制的建立,引导群众树立卫生意识、生态 意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生态创建活动,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 力,确保到 201X 201X 年 8080的乡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6060以上行政 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 (四)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业提升的互促共进。服务业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能有效降低 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服务 业,深入实施服务业提升发展倍增计划,发挥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 构、推动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金融等 “十大产业”,积极搭建促进服务业集聚提升发展的“十大平台”。 另一方面要在发展服务业中充分体现我县的生态特色和优势,提升宁 海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重点是实现“五个在宁海”: 一是休闲在宁海。深入挖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 休闲旅游业,突出做旅游大产品的指导思想,以六大基地为支撑,加 快形成“一心六带四区块”的旅游布局,进一步打响宁海温泉、宁海 湾、前童古镇等旅游品牌。二是健身在宁海。以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 和国家登山步道、徐霞客古道为依托, 通过举办中国体育论坛、 国内 外重大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集聚人气,提高知名度和影 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宁海运动健身。三是养生在宁海。 立足良好 的生态环境这一最大卖点, 重点面向长三角市场,培育发展养生养老 产业, 近期要抓好强蛟、 大佳何等地休闲养生项目的启动,发展旅游 地产和乡村旅游养生养老项目。四是饮食在宁海。依托宁海丰富的绿 色和优质农产品,加强策划包装和营销推广,进一步打响“宁海菜” 品牌,同时要加快宁海餐饮走出去步伐,通过实施品牌建设和连锁经 营,推动产业化发展。五是会议在宁海。借助有利的自然资源和地理 位置,规划建设第 19 页 共 26 页 以温泉为特色的温泉国际会议中心、以海洋为特色的 宁海湾会议度假中心、以森林为特色的天河度假中心和以城郊为特色 的溪南会议中心,积极打造长三角一流的商务会议基地。 (五)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的互促共进。生态环境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要把加 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抓紧 解决好触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一是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我县水资源相对丰富,饮用水质量总体上也是好的,但区域性用水紧 张及水污染问题不能忽视。要继续加强大水网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水 源工程、供水工程建设,让更多农村群众喝上网供优质水。同时要切 实加大对重点流域和造纸、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加快建 设一批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垃圾处理网络,积 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市场化。二是要让群众呼吸上清新的空气。 最关键的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要按照抓重点、控总量、强监管 的要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增量,加 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和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 非法排污行为。三是要让群众吃上放心的食品。食品质量问题是当前 人民群众感到最不安全的问题之一。 要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以土林地银行为平台,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标 准化经营,同时要加强放心市场和放心店建设,从生产、流通、消 费、监管等多个环节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四是要让群众拥有良好 的居住环境。结合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道路、绿化、 环境、小区等方面的改造提升。着力解决停车行车难等群众反映的突 出问题,加快实施城区排堵保畅 3 3 年行动计划,注重发展公共交通, 倡导绿色出行; 进一步加强“六房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统筹 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小区设施配套难、人才引进难等问题。 要第 20 页 共 26 页 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宜居水平,大力推进生态城镇、绿色农 村、蓝色海洋和森林宁海建设,并切实加强保护,做到地不乱占、树 不乱砍、矿不乱采,建设和维护好青山绿水、生态永存的良好环境。 (六) 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互促共进。 生态建设 要靠生态文化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来支撑。要注重挖掘和发扬宁海自身 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展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生态文化交相辉映 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一是要社会化弘扬生态文化。生 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一个生态良好的地区,必然是一 个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把生态保护作为自己应尽职责的地区。 因此要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的主旋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 动,积极引导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意 识,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自觉行动。二是要品牌化提升特色文化。围 绕生态文明主线,链接以潘天寿、方孝孺、柔石为代表的名人文化, 以古镇、古村、古戏台为代表的古建文化,以“十里红妆”为代表的 民俗文化,以宁海平调(耍牙)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以中国徐霞 客开游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进一步打响品牌,不断扩大地域文化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要产业化发展县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也是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新兴朝阳产业。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要 大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扎实推进“十里红妆”等博物馆建设,并以 此为依托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积极谋划文化产业园、创意设计园前期 工作,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集聚提升;以潘天寿设计艺术奖大赛、前童 古镇保护开发等为平台,加快文化与工业、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城镇 开发、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和文化产业化进程,助推经济社会转型 发展,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第 21 页 共 26 页 总之,以上“六个互促共进”是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 会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目的是要把我县创建成国家生态县和国家园 林城市,最终打造成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围绕这个目标,重点是要启 动实施三个“千百十”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 供有力支撑: 一是实施千里绿色长廊、百里清水河道、十大污水处理系统工 程。在省道、县道等道路两侧大力开展植树造绿活动,打造千里绿色 长廊,在全县五大溪流全面实施以百里河道百里清为主要内容的环境 整治,并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二是 实施千里休闲步道、百家休闲农居、十大文化品牌及产业工程。以首 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为示范,打造千里休闲步道,并在沿线发展 100 100 家左右的休闲农居,把旅游特色村、农家乐等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同 时整合提升沿线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打响名人文化、古建文化、民俗 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节庆文化等文化品牌,以文化产业园、创意设 计园、潘天寿设计艺术奖大赛、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商业文化区为载 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实施千亿投资、百个亿元以上项目、十 大发展平台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县将谋划实施百个亿元以上项 目来形成千亿投资,重点推进新型产业化平台、开放平台、城市化平 台、城镇化平台、服务业平台、旅游业平台、农业产业化平台、公共 服务平台、文化产业平台、西部地区统筹发展平台等十大平台建设。 三、用好“两只手”,构建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并重的生态文明 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促进机制 从经济学角度讲,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巨 大的正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因而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因此必须发 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 法制等手段加以推动。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 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第 22 页 共 26 页 突出规划先行,加大政府投入,强化监督 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 总责,建立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工 作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推进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注重从源头上入手,切实开展政策环评、规 划环评、项目环评,并充分体现转型升级导向。制订完善有利于生态 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产业、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 面的政策体系;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企业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 境的激励机制和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约束机制,探索实行政府调控 下的排污权和土地复垦指标交易制度,在实施阶梯水价的基础上推进 阶梯电价制度改革,在全社会确立“谁污染、谁买单,谁环保、谁受 益,多消耗、多付费,多节约、多得利”的政策导向。三是要实施市 场运作,建立健全经营运营机制。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开 展生态环保项目市场化运作,采用 bt bt 、 bot bot 等模式推进城乡污水处理 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广泛吸引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外资等参 与生态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绿色碳基金,让全社会都来重视、 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 同行动。四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把环保投入 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并把年度转 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上,强化生态环保的资金保 障。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强化生态人才保 障。五是要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对污染严重的落 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和产品坚决予以淘汰,凡未达到环保 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禁止开工,凡不符合环保准入标准的项目坚决不 要,凡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企业坚决停产治理。从机制上来 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从而推动形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 23 页 共 26 页 第五篇: 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建设富裕幸福清新 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建设富裕幸福清新 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描绘了“建设幸福清远”的宏伟蓝图 , , 也是为 我县描绘了美好蓝图。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 , 我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 : 突出“推进 经济社会转型提速 , , 建设富裕幸福清新”这个核心 , , 根据这个要求 , , 今年 我县主要预期指标是“三个百分之二十” : :即生产总值增长 2020左右 ,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2020以上,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20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确保走在全市前列 , , 在全市发挥率先作用。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重点要围绕“两圈两带”定位 , , 强力推进云龙工业园和清西工 业基地建设 , , 打造“两大核心工业圈”。尤其要确保目前在建的 5000 5000 万元以上投入的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二、围绕“做大基地、增创品牌、搞活流通”的要求 , , 在特色农业 发展上“转型提速”。 三、做大农业基地。重点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清远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大功能区”和滨江地区“五大特色产业带” , , 打造农业发展新亮 点。 四、做强农业品牌 , , 今年至少要再培育 1 1 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5 ,5 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 , , 争创 1 1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 , 并再创农业品牌 4 4 个以上。 五、做活农业流通。今年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10 10 个以上。 六、打造“大旅游”。 重点抓好清新温矿泉、佰合谷生态旅游度假区、龙景湾国家小球 运动基地、桃源生态旅游区、五星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 第 24 页 共 26 页 七、发展“大商贸” , , 尤其要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大企业到县 城布设商业网点 , , 今年要力争有 3 3 个大型商场基本建成。 推进城镇改造提升。以“三旧”改造和“三边”整治为突破口 , , 突 出抓好飞来湖片区、迳口片区、城西大道、县城中轴线等“两区两 轴”的改造;重点是通过深入开展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 , 加快“城市 绿化带”、“城市光亮带”和“城市绿色水系带”建设。 201X201X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清新县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县政府将以 民生为依归 , ,实现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 10%10%以上, ,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长 10%10%以上。 加快推进“两圈两带”建设 , , 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力争年内园区工 业总产值达 7070 亿元以上。全面铺开清西工业基地建设 , , 强化南部发展 引擎, ,打造以电镀为主的工业集群 , , 增加新的增长极。加快发展现代农 业, ,大力推进清远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 , , 沿 清西大道两旁建成 1 13 3 个连片 500500 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 财政安排 500 500 万元, , 专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村建设。 投资和消费并重 ,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上新台阶。完成 100100 公里以上 农村公路改造任务。年内完成环城路西延段、新宁西路、笔架路南 段、新城东路、新城西路、县三中校前路等项目 , , 启动沿江景观大道、 玄真南路、飞水新区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 , , 扎实推进县城排污管道建 设。 加大旅游发展力度。加快推进清新温矿泉扩建、恒大 6 6 大功能中 心、佰合谷旅游度假区、五星漂流旅游度假区扩建和石湖花之海等项 目建设 , , 构建“一带两河二线三区”的战略布局。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结合“三边”整治 , , 扎实推进绿道建设 ,6 ,6 米第 25 页 共 26 页 路面以上的乡村公路 , ,由县统一提供树苗 , , 掀起全民绿化高潮 , ,全年完 成 60006000 亩造林任务 , , 创建 2020 条林业生态文明示范村。 推进经济社会两转型经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