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都会:世界金融第三极构想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6208388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深都会:世界金融第三极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港深都会:世界金融第三极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港深都会:世界金融第三极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港深都会:世界金融第三极构想 摘要目前世界金融极分别是欧洲的伦敦和美洲的纽约。亚洲的六大金融城市虽然各具优势,但近期内要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都有较大的困难。本文认为,把香港和深圳建设成为一个金融中心,最有可能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期望把港深都会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消除港深金融中心的制度性障碍。 关键词港深都会 世界金融中心 国家战略 Abstract: There are two financial poles in the world, which are London in Europe and A New York in America. Despite the six major financial cities in Asia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but in the near future there are large become difficulties for these cities to become the third pole of the world finance.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Hong Kong and Shenzhen, integrating into a financial center, are most likely to become the third pole of the world finance. The Hong Kong-Shenzhen Metropolis construction would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to eliminate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Key words: Hong Kong-Shenzhen Metropolis; world financial center; national strategy 伦敦金融城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将全球金融中心分成五类,分别是全球性金融中心、国际性金融中心、国家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专业性金融中心。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金融市场规模、金融业产出和金融定价能力角度看,伦敦和纽约明显是目前全球金融体系的两大核心,掌握着全球大部分金融资源,或者说当今世界金融只有两极,分别落在欧洲和美洲。在亚洲,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全球性金融中心。东京一度是与伦敦、纽约相当的世界级金融中心,但目前地位明显衰退。香港和新加坡目前在亚洲有着明显的领先优势,但其控制的金融资源规模和对世界金融的影响力都还构不成全球性金融中心。 一、亚洲需要一个全球金融极 从世界角度看,在亚洲构建一个世界金融第三极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目前世界金融两极在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上只形成一天24小时的约2/3,另1/3恰好落在亚洲的时区上,在亚洲构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对完善世界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分配有着很好的作用。二是亚洲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潜力的区域,各种金融资源在亚洲频繁流动,潜在风险很高,在亚洲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对系统性风险防范有好处。三是在亚洲构建一个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对全球金融资本拥有足够控制力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对促进全球金融资源的更均衡分配以及对实物资源的更合理定价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可以提高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 从亚洲的经济发展角度看也需要构建世界金融第三极。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大经济体的发展在亚洲举足轻重。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经济总量前三名的经济体中将有两个落在亚洲。20年之后,亚洲的经济总量将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1/2,同时亚洲人口将达到全球总人口的60%。因此,亚洲需要也应该存在一个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与伦敦、纽约比肩的全球性金融中心。 二、亚洲各金融城市构建金融中心的状况 目前亚洲各大金融城市纷纷加大建设金融中心和发展金融业的力度,力图抢占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宝座。 首先是东京。尽管近十几年来在全球的金融地位下降,但东京在金融中心建设上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的强有力腹地支撑,二是东京目前的股票市场排名世界第二。近年来,在日本经济复苏的鼓舞下,东京提出了重塑金融中心的口号,并有所进步。不过,东京在金融中心建设上也明显有两个劣势:一是僵硬的监管环境,二是缺乏国际化的金融人才,这在短期内都难以改变。 其次是香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熟的法制环境、适当而有效的监管环境、自由的商业环境、优惠的税收条件和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近年来香港在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在中央政府的多方支持下,国际金融地位迅猛提高。在2007年1月香港“十一五”金融服务专题小组向行政长官提交的“行动纲领80条”中,香港提出了建设全球性(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不过,香港作为一个小型经济体也有着发展金融的天然弱势,最大的障碍是经济腹地不足。另外,与伦敦和纽约相比,目前香港金融发展的差距还十分明显。从市场规模来看,香港资本市场还不够庞大,截至2007年9月,香港股票总市值约2.6万亿美元,而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市值分别是20万亿、4万亿和4.6万亿美元,债券市场规模更是只有纽约的1%。从创新能力来看,香港的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从本地金融机构发展看,香港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都没有可以在全球排名前列的本地金融机构。因此,如果单靠自身力量,香港很难成为与伦敦、纽约相当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只有加强与内地的合作,才能提高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第三是迪拜。自2004年9月迪拜政府决定设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以来,凭借其石油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税收制度和开放的市场等方面优势,仅用了三年时间,迪拜就成为中东地区最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第三期GFCI中,迪拜排名已达到第24位。而今,善于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迪拜人,正在做着下一个梦-把迪拜建成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过,这也有许多障碍,如腹地经济不足、经济多样性不够、与全球文化的融合存在距离等。 第四是新加坡。自上世纪70年代建立亚洲美元离岸业务中心以来, 新加坡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全面开放市场的同时,不断创新,保持自己作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特色。在第三期GFCI中,新加坡是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中取得显著进步的两个金融中心之一(另一个为东京),其所得指数值更为接近香港。虽然在第四期GFCI中,新加坡超越香港排名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但与香港的问题相类似,新加坡作为小型经济体金融发展的腹地不足,金融市场规模很难得到突破,因此也较难成为世界金融的第三极。 第五是上海。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有着诸多的优势。一是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既定的国家战略,二是上海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经济基础、庞大的金融市场规模和良好的金融资源集聚等。不过,受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开放、监管环境和税收环境等方面的制约,短期内上海还是难以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 第六是首尔。首尔在第一期和第二期GFCI中分别排名在第43和第42位,虽然在第三期GFCI的50个城市中并没有首尔,但首尔正在加大金融中心建设力度,从金融制度改革着手,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目前首尔在金融衍生产品开发和交易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凭借韩国特殊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经济的诸多优势,首尔的金融中心建设不可轻视。不过,近期内首尔成为亚洲金融中心龙头的可能性还是不大。 三、深港共同建设世界金融极的重要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世界上诸多国家都将提高金融竞争力作为国家或城市发展整体战略的主要内容,中国拥有一个全球性金融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形成全球性的投融资平台,满足一个大型经济实体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国际金融活动的集中进行可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及深度,促进资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体经济部门对资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有利于国家分散和控制经济和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在金融工具的全球定价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中国在有关国际准则及政策制定上的影响力。 当前亚洲各大金融城市谁能问鼎亚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宝座未有定数。作者认为,在深港形成“建设港深都会”共识,以及我国金融市场渐进式开放的大背景下,港深都会最有可能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首先,香港是目前亚洲发展最好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在GFCI排名中仅在伦敦、纽约之后。香港金融发展的商业环境和人才环境是举世公认的,如果香港能够克服小型经济体的弱势,那么就完全有可能成为又一个全球性金融中心。 其次,深圳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现代化城市之一,在全国大城市中,经济总量居第四,金融资产总量居全国第三,人均GDP居全国第一。2007年深圳GDP达到6765亿元,人均GDP达到79221元,年底金融总资产1.9万亿元。中国的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670家,总市值57302亿元,投资者总数约6831.55万户。深圳也是全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而且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第三,随着两地制度性差异的磨合以及同城化的加深,港深都会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将逐步提高。按保守估计,在2020年以前,港深都会GDP有望保持年均约8%的增长率,到2020年,港深都会经济总量将达到1.1万亿美元(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这一数值将会更高),成为超过伦敦,而与纽约、东京接近的世界第三大都会。 第四,在金融市场方面,港深都会将保持香港在法制、监管、税收和国际化等方面的现有优势,同时深化深圳经济特区功能,使之成为香港与辐射内地经济的有效通道和链接内地金融市场的转换器,有效克服香港金融中心经济腹地不足的劣势。随着全球流向中国的金融资源以及中国走向全球的金融资源在港深都会的集中,港深都会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金融的第三极。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港深都会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的困难和障碍。一方面,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下,深港两地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金融体系,实行完全不同的金融制度,加上深圳对金融制度突破本身没有事权,港深都会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的设想及实现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另一方面中国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方面步履谨慎,能否通过深港金融合作来逐步扩大金融开放需要中央政府综合考虑。如果深港在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方面不能有效衔接,港深都会成为一个金融中心将很不现实。 基于中国构建世界金融第三极的战略意义以及香港和上海近期内独立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的不现实性,本文建议把港深都会构建世界金融第三极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加快推进港深都会建设和金融市场的融合。 参考文献 1Michael Mainelli and Mark Yeandle of Z/Yen Group Limit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R. The City of London, March 2007. 2Michael Mainelli and Mark Yeandle of Z/Yen Group Limit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2 R. The City of London, September 2007. 3Michael Mainelli and Lan Harris of Z/Yen Group Limit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3 R. The City of London, March 2008. 4Michael Mainelli and Lan Harris of Z/Yen Group Limit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4 R. The City of London, September 2008.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6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