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共5页)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46184896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汉代儒学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罢黜百家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罢黜百家的目的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历史视频观看,对罢黜百家感性认识,理性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情景体验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趣味百家孔子说:我仁;荀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别打了!过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儒家学说德治、仁政的观点,由于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而未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设计意图:用通俗、简练、幽默的语言概括各家学说,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回顾了旧的知识。 秦灭六国后,秦帝国开创法家挂帅的時代,法家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进而“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在劫难逃。播放视频:“焚书坑儒”学生活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找出“焚书坑儒”的背景、焚烧的书籍实质及如何评价。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一方面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视频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刻形象的感知历史。同时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点拨:一、焚书坑儒(秦朝)儒学受打击背景: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2、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评价: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 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过渡: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王朝,穷兵黩武,暴政苛刑,很快走上了灭亡之路。到了西汉幻灯片展示: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 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教师提问:汉初景象如何?学生回答:诸侯并起、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教师总结:面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总结秦亡教训,实行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经济得到了恢复,出现了“文景之治”。设计意图: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做铺垫。过渡:到了汉武帝时,情况又怎样呢?幻灯片展示: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提问:汉武帝时,经济与汉初有何区别?学生回答: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过渡:经济上国力虽然强盛了,但政治上面临一些列问题。引用材料: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丞相权重,威胁皇权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问:面对如此多的社会问题,汉武帝觉得再也不能“无为而治”了。那到底该采用哪家思想呢?学生活动: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用法家;有的说用儒家教师点拨:法家思想汉武帝决定举贤良对策。在众多测试者中有一个名叫董仲舒的对策甚合帝意。这董仲舒是何许人也?又上了什么对策?幻灯片展示:董仲舒生平、董仲舒对策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发展了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从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对策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策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策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学生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上材料各反映了什么主张?为什么会得到汉武帝的采纳?设计意图: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突破重点。教师总结:过渡:刚才我们讨论了,光用儒家思想也不行。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作何解释呢?幻灯片展示:概念剖析:材料一:武帝及董仲舒本人,均无此极端言论,他们的独尊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潮地位。儒学独尊,并非儒学独存。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王道之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君臣法天,取象日月屈信归功天也。父子法地,取象五行转相生也。夫妇法人,取象人合阴阳有施化端也。五常:仁、义、礼、智、信。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汉代儒学新在哪?教师点拨: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过渡:通过前面分析,我们已经能够得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教师总结: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政治:王国问题、边境不宁问题等突出,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可见,时代选择了儒学,儒学适应了时代。接下来汉武帝该怎么办呢?董仲舒回答:“三方面”。幻灯片展示:“独尊儒术”的措施:1、思想上:采纳新儒学思想2、政治上:起用文人儒士担任各级官吏 3、教育上:中央兴办太学 地方命各郡县设学校过渡:前面两个措施很清楚了,太学是什么样的呢?合作探究:动起来:设计汉代太学生招生简章(要求:结合所学,涉及汉代太学招生简章内容,包括:太学性质、招生目的、学习内容等。)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体性,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教师总结:太学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招生目的:对教育:培养儒学人才,促进儒学的传播;对社会风气:带动全国的学风,促进文化的传播;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对政坛:太学生通过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教学内容:五经。师资力量:博士。过渡:同学们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采取的措施,想一想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4、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评价事物的一般方法,一是放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二是运用“一分为二”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合作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摒弃的?积极:1、“大一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仁政思想有利于关注民生。3、五常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剔除其封建内容,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消极: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带有神学迷信色彩,纯属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罢黜百家”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三纲”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设计意图:历史总是要为现实服务的。指出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与现实借鉴性,让学生认识到在信仰缺失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去汲取思想精华,复兴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过渡:儒学怎样全面影响文化生活?汉代以后,儒学地位又得到怎样的强化?下面请看科举制。播放视频:科举制。设计意图:通过历史视频的观看,一则加深对科举制的认识理解;二则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三则引导学生在历史视频中寻找历史信息。板书设计:一、 焚书坑儒(秦朝)儒学受打击背景概况实质评价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儒学成正统(一) 汉代儒学成正统的原因经济政治思想(二) 独尊儒术的措施(三) 影响三、 科举制儒学地位的进一步强化(一) 确立(二) 特点(三) 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设计尽可能充分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探究学习,试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运用图片、视频、史料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学习新课程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事物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一直与课堂做的巩固练习较少。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