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176963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与评价 考纲: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现代教育评价课程是河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师)的公共考试课程,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课程。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理论是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教育管理和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性质而言,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本课程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以上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我国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及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提高对教育评价活动的认识及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工作能力。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 现代教育评价概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了解教育评价的常见模式;并对我们教育评价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概念。理解教育评价应注意的几点。教育评价的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性、主体性、中介性、综合性、预见性。教育评价的意义。第二节 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与类型教育评价的目的(鉴定、诊断、改进)。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教育评价的作用(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交流作用、检查与监控作用、鉴定与选拔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学校评价)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明确评价的问题、确定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法、采集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用适当方式向评价委托人或其他当事人报告评价情况,依照评价结论采取措施,再评价)。教育评价过程的管理。第四节 教育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模式的概念和类型。影响较大的基本模式:泰勒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反对者模式、应答模式、消费导向模式、目标游离模式第五节 关于教育评价实践的若干反思教育评价活动的价值取向、教育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教育评价的准则或标准、教育评价实践。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识记:教育评价的概念理解:教育评价的特征应用:(二)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与类型识记:教育评价的目的理解:教育评价的功能、作用应用:教育评价的类型(三)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识记:教育评价的过程;应用:教育评价的方法。(四)教育评价模式识记:教育评价模式的概念理解:泰勒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反对者模式、应答模式、消费导向模式第2章学生评价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学生评价的概念、作用、类型。能够反思传统学生评价的功能与缺陷。掌握现代教育目标分类学与现代学生评价的关系。学会如何进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非认知因素评价。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生评价概述学生评价的概念。学生评价的作用。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传统学生评价的功能与缺陷。现代学生评价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教育目标分类学与现代学生评价什么是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点。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领域划分。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概念。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步骤。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评价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形成性评价。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诊断性评价。学生非认知因素的总结性评价。第五节学生评价案例:数学档案袋评价三、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一)学生评价概述识记:学生评价的概念理解:学生评价的作用。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应用:传统学生评价的功能与缺陷。现代学生评价制度的基本特征(二)教育目标分类学与现代学生评价识记: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解: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点。(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具有层次性和累积性、通用性)应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领域划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识记: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概念。理解: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步骤。应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四)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评价识记: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形成性评价(目标分析法与即时评语法)。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诊断性评价。学生非认知因素的总结性评价(态度测评法、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任务推定法、操行评语法、等级测评法、操行加减分法、综合评判法)。第3章教师评价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代教师评价的基本思想。掌握现代教师评价的特点。理解现代教师评价的准则和标准,掌握现代教师评价的常用方法。培养对现代教师评价实践进行反思的意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现代教师评价的基本思想教师职业形象与教师评价(社会要求,角色定位)。传统教师评价思想反思。现代教师评价的特点。关于教师评价的现代观点。第二节教师评价的准则与标准教师评价准则与标准的概念。教师评价准则的确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科研工作评价。第三节教师评价的基本方法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第四节教师评价案例:对教师评价方案的反思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现代教师评价的基本思想识记:教师职业形象与教师评价(社会要求,角色定位)。教师劳动的特点。理解:传统教师评价思想反思。教师评价的原则(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与校园文化相兼容、一致性、全面性与简单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应用:现代教师评价的特点。关于教师评价的现代观点。(二)教师评价的准则与标准识记:教师评价准则与标准的概念。教师评价准则的确定。教师素质评价的内容。成果计数法、引用分析法、科研经费评价法。理解: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科研工作评价。(三)教师评价的基本方法应用: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第四节教师评价案例:对教师评价方案的反思第4章学校评价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学校评价的概念和类型。正确领会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把握现代学校评价的特征和主要内容。掌握学校评价的方法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校评价概述学校评价的概念。学校评价的基本类型。分类的标准。第二节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对传统学校评价的审视和反思。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特征。现代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现代学校评价方法论现代学校评价方法论述评。发展性学校评价方法论。第四节学校评价案例:上海市开展发展性学校督导评估的实践探索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学校评价概述识记:学校评价的概念。理解:学校评价的基本类型。分类的标准。(二)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理解:对传统学校评价的审视和反思。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应用: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特征(个别性、建设性、开放性)。现代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发展目标体系、发展能力体系、学校发展自我保障机制、学校发展成效)。(三)现代学校评价方法论识记:组织质量概念理解:现代学校评价方法论述评(教育目标评价、增值评价、最优基准评价、自身进步评价、顾客满意评价、生产力评价组织质量评价、良好的教育实践评价)。应用:发展性学校评价方法论(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第5章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建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能够反思传统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掌握教育质量的概念,形成教育质量保障的现代思想。了解建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和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传统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思想方法反思传统利用评价手段改进教育质量的假设。第二节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思想教育质量的概念。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作为组织学习系统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方法对学校管理点意义。第三节建设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和方法制定学校的教育质量政策。明确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合理设计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质量保障的方法技术系统。定期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进步状况。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组织学习能力,培育学习化组织。第四节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案例:建立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传统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思想方法反思理解:传统利用评价手段改进教育质量的假设。(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思想识记:教育质量的概念。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性质和特点。理解: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用:作为组织学习系统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方法对学校管理点意义。(三)建设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和方法识记:制定学校的教育质量政策。应用:明确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合理设计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质量保障的方法技术系统。定期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进步状况。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组织学习能力,培育学习化组织。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本大纲将考核目标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它们是递进关系。识记:要求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等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领会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内涵,把握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方法分析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二、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对考生进行辅导。2.理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把识记与理解应用联系起来,注重培养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处理课程内容的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引导考生再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突出重点内容。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1.题应该按照本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2.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应用占50%。3.理安排试题的难度结构。容易题占30,中等难度占50,较难题目占20。4.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附录:题型举例一、 单项选择题1.“教育评价”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以下那位美国学者提出的?泰勒斯塔克斯克里芬克隆巴赫二、名词解释题1、教育评价2、诊断性评价3、学生评价三 、答题1、简述教育评价的作用。2、简述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步骤。四、论述题1、教育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学生学业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五案例分析题举例略。知识点第一章1、教育评价这一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泰勒)于1930年首次提出,在美国国会1956年通过的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中得到合法化。2、教育评价指的是通过系统的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3、如何界定教育评价的概念,是教育评价研究和时间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4、教育评价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1)现代教育评价强调,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2)现代教育与评价主张,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价值增值(3)现代教育评价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教育评价是一个过程5、教育评价本质上也是一种把握教育现象价值的判断活动。6、价值判断: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做出评判。7、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8、教育价值:指的是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的属性与主体之间的特定的关系,是由教育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9、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方式,也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基本手段。10、价值判断所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需要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事实判断所反映的是客体各要素之间与主体之间的关系。11、事实判断是对是非的判断,价值判断是对好坏的判断。12、事实判断是描述性判断,价值判断是解释性判断。13、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根本区别是,价值判断包含着人的需要,具有事实判断所不具有的主体间的差异性。14、教育活动现实的价值:指教育活动已经取得的价值;教育活动现实价值,指的是当教育活动尚未满足人们的需要,但却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可能时,教育活动对人们所觉有的价值,即教育活动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15、教育评价的特征:指教育评价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16、教育评价的特征:目的性、主体性、中介行、综合性、预见性。17、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布鲁姆看来,评价是确定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也是确保目标达成过程有效性的持续改进或即时变革过程。18、教育评价可以有多个主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社区居民、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或有关机构等。19、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所谓的第四代教育评价,主张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共同构建活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应该协同、合作。20、教育评价的方法、过程、结果、教育评价领域是综合的。21、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和教育方针的顺利实现;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增进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更好的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22、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人们在开展教育评价之前设想和规划的教育评价活动所欲达到的效果和结果。23、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评价增值,即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促进教育有效的满足社会与个体的需要,增进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最终目的是由教育评价的本质属性决定的。24、教育评价的具体目的:鉴定(当代教育活动不再以鉴定为主要目的)、诊断(在布鲁姆等人的积极倡导下,诊断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的目的之一)、改进。25、改进的主要涵义是及时反馈信息,调控行为,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完善与优化。26、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27、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效能。28、管理功能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29、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指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学习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的功效与能力。30、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可具体分为指导功能和学习功能。指导功能是就教育评价对教育者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它无论是对学校领导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习功能指的是教育评价对受教育学习产生影响的功效与能力。31、教育评价的社会心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教育领域社会心理产生影响的功效与能力。32、教育评价的社会心理功能表现为通过传播或强调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或思想方法等,形成具有一定导向的强势舆论和心理氛围,强化有关当事人对某种观念或行为的重视。33、教育评价的研究功能:指教育评价具有的探索教育现象或活动(包含教育评价活动本身)的规律,创造、加工及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功能与效力。34、教育评价的作用: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交流作用、检查与监控作用、鉴定与选拔作用。35、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指教育评价可以引导评价对象趋向于理想的目标。36、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是指教育评价的正确运用,能够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37、教育评价的反馈作用:指评价者将有目的地系统采集的有关评价对象的信息及其意义,传递给评价对象,或评价者将特定的评价信息传导给评价对象,然后搜集评价对象的返回信息,为此来实现评价信息的循环,借此不断修正评价对象或评价者的行为。38、教育评价的检查作用: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与评价标准或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的衡量与判断。39、教育评价的监控作用:指教育评价可以通过依据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评价指标系统和评价标准,监事评价对象的变化情况,对于偏离目标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对评价对象的调控。40、教育评价的鉴定与选拔作用:指评价者通过评价,给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育机构和方案等)排出名次、分出等级或层次,最终评选出先进,或甄别、筛选出优劣。41、以评价对象为依据,教育评价的类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学校评价。42、按照评价参照的标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43、按照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44、按照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单项评价与分析评价、综合评价与整体评价。45、按照是否采用教学方法划分为定量评价、定性评价。46、按照评价目的或进行的时间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7、学生评价指学生个体成长发展情况的评价,既包括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和身体发育情况的评价。48、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学科最基本的探究领域,在教育评价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49、评价的一般过程:1、明确评价的问题2、确定评价的目的3、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4、决定采集那些信息及信息采集分析的方法5、采集与分析信息6得出结论7、用适当的方式向评价委托人报告评价情况8依照评价结论采取措施9再评价50、相对评价:指以评价对象的平均水平或其中的某一对象的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与群体中某一个体之间的距离的评价。51、绝对评价:指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处,以某一预定的目标或标准为客观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达到客观标准绝对位置的评价。52、自我评价是评价者在组织内部对自身进行的评价。他人评价是评价对象自身以外的任何评价者实施的评价,相对于被评价者而言,属于外部评价。53、单项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54、综合评价是指在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把多方面的评价结果整合起来,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评价。55、诊断性评价又称“事先的评价”是在某项教育计划、方案或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或为了发现存在的问题、原因,以便采取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适当措施或对症下药。56、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或“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育计划、方案或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活动,即时改进工作。57、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的评价”,是在某项教育计划、方案或活动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评价这一最终结果达到预定目的的程度或所取得的总体效益,以便对特定的教育活动作出终结性结论,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信息。58、确定评价目的的常用方法的基本步骤:1、管理人员集体审定法(学校管理层成用的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2、成本效益分析法3、风险分析法4、优选法59、对评价质量有影响的几项管理工作:1、教育评价方案的制定2、评价组织建设3、做好思想动员4、加强心理调控5、编写评价报告6、建立评价资料档案60、教育评价模式分为:泰勒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反对者模式、应答模式、消费者导向模式、目标游离模式。61、教育评价片面性的表现:1、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往往只注意到得分的高低、多少,从未关注不同对象的客观基础和努力程度。2、忽视特定情境的影响,专注于在缺乏清净化的背景下的统一,从而有可能抹杀评价对象发展的个性,误导评价对象的发展,夸大、低估了评价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能做出的贡献。3、以标准化考试或者纸笔测试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手段,评价带有一定的“教科书中心主义”色彩,评价所参照的观点是一元的,答案是统一的,准则是单一的,多样化的发展受到限制。第二章1.学生评价的作用:1、有助于把握学习起点,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改善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3、有助于理解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4、有助于使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情况2、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3、传统学生评价的缺陷:1、把考试与测验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形式,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2、形成了对分数的过分追求3、学生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4、学生评价难以产生有效地教育效应4、现代学生评价制度的特征:1、学生评价的功能重点逐步从总结性功能向形成性功能转移2、评价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3、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由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4、学生评价从关注结果向重视过程发展5、在评价方法上,从仅强调测验分数向评价方法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5、教育、教学目标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南,也是评价学生的基本依据。6、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鲁姆为首组织了一个目标分类委员会,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知识和能力)、情感领域(心理素质-情绪控制、自我感知、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品德品质公民素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动作技能领域(运动的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他的分类,在1965和1972年由辛普森和哈罗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7、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特点:1、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2、具有层次性和累积性3、具有通用性8、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般过程:1、准备阶段(确定评价目的确定评价目标并考虑可能的非预期效应对于大型的评价还学要组织准备和方法准备2、实施阶段3、对结果的分析阶段(整理、分析、反馈)9、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组织信息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笔试、学生作品、教师观察与学生交流、课堂评价10、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做好测验编制工作2、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分数3、11、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目标分析法和即时评语法12、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诊断性评价方法:学生的日常观察、与学生交谈、教育“会诊”、心理测量。13、巴班斯基提出评价学生学习实际可能性有七条标准:1、学生的工作精力2、从教材中区分重点的能力3、思维的独立性4、完成基本学习技巧的速度5、学习的自我检查6、遵守学习纪律的自觉性7、原有知识水平14、辰野千寿提出的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评价有以下四项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身心健康。15、学生非认知因素的总结性评价方法:态度测评法、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人物推定法、操行评语法、等级平测法、操行加减分法、综合评判法第三章1、社会对于教师的职业要求:1、对待教育事业上,要热爱教育,献身教育2、对待学生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3、对待教师集体上,团结协作,勇于探索4、对待自己上,严谨治学,学而不厌2、好教师的标准P973|、所谓提高教学效能,就是通过衡量结果、评判等第、明确职责、奖优罚劣或去除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它通常与教师聘任、提升、增薪等人事决策相联系。4、所谓专业发展就是通过诊断问题,提供教师优缺点信息,鼓励改进,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5、现代教师评价的特点:1、评价的目的上,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的发挥2、评价组织上,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强调评价信息的广泛沟通3、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强调教师过去的表现与未来发展的结合4、评价方法上,注重分析法,强调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5、评价效果上,注重内部导向,着眼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6、为了保证教师评价的成功,需遵循以下原则:1、关于评价机制的观点: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2、关于评价过程的观点:与校园文焕相兼容3、关于评价技巧的观点:一致性、全面性与简单性4、关于评价策略的观点:原则性与灵动性结合7、教师劳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劳动方式的个体性2、劳动时空的连续性3、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与迟效性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8、教师评价准则的确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教育目标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2、从心理学原理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3、从教师经验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4、从教师职责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5、从教学效果出发确定教师评价准则9、从教师职责分析出发,教师评价准则一般包括素质评价(思想素质评价、文化素质评价、业务素质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心理素质评价)、工作过程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10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方法:成果计数法,引用分析法、科研经费评价法、同行评价。11、引用分析法的不足:引用的任意性、局限性、滞后性。12、教师评价通常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议与专家评议相结合方法。第四章1、学生评价:指评价人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学校的一项或多项工作的显在和潜在价值进行判断,以便调整和控制学校工作的活动。2、学校评价工作的构成要素:评价人、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对象。3、学校评价的基本类型:1、按评价主体分类: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与学校外部他人评价2、按评价标准分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3、按评价内容分类:综合评价与专项评价。4、鉴定性学校评价模式的弊端:1、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任一群体内好、中、差的学校总归是“中间大,两头小”。2、由于评价结果与学校利益紧密相关,势必造成学校的紧张与焦虑,评价成了为“证明”而非“改进”,成为了最佳状态表演而非常态展示。3、为了所谓“公平”起见,必须使用同一的学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特征:个别性、建设性、开放性。6、发展性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能力、发展保障机制和发展成效。 7、学校评价方法:教育目标评价、“增值”评价、“最优基准”评价、“自身进步”评价、“顾客满意”评价、“生产力”评价、“组织质量”评价、“良好的教育实践”评价8、在西方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美国学者泰勒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思想,即所谓的教育评价的“泰勒模式”,被一些教育评价研究人员直接描述为“行为目标模式”。9、“增值”作为教育评价标准,源自70年代初期首创于美国东北密苏里大学的“增值评估方法”。10、基准法属于一种过程驱动的方法。习题:(一)填空题1. _桑代克_的论著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一书标志着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泰勒领导了著名的八年研究并提出“行为目标评价模式”,最早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被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2. 按照测量的精确程度,教育测量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称名量表、顺序量表、区间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3. 某道论述题满分12分,所有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为3.6分,则此题的难度为0.3。4.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5. 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命题考试等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评价。(二)判断题( )1. 测验的信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增加测验的长度,可以提高试题取样的代表性,因而有助于提高测验的信度。( )2. 标准分数本身是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此,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 )3. 假如某学生在期中语文统考中卷面分数为85分,又知该学生所在年级中有60的学生成绩低于85分,则该学生的百分等级为51。( )4. 等距变量具有等级变量的特征,要求连续数量之间的差距相等,亦即具有相等的单位。因此,等距变量可以作加减乘除运算。( )5.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甄别和选拔,通过各个层次的教育评价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6. 测验试题的难度影响着测验分数的分布。( )7. 现代测量理论是在经典测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修正了经典测量理论的不足,所以现代测量理论可以完全代替经典测量理论。( )8. 发展性教学评价认为面面俱到的课不是好课,只是“教教材”,没有“用教材教”的课也不是好课。(三)简答题1. 常见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有哪几种?【答题要点】:常见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包括:(1)关键特征调查法;(2)两两比较法;(3)专家评判平均法;(4)倍数比较法;(5)Q分类法。答题时一是要阐述清楚这五种方法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二是简单说明这五种方法的操作步骤。相关内容可参考第七章“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中第二节“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2. 衡量测验质量的四个指标分别是什么?【答题要点】:(1)衡量测量质量的四个指标分别是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2)在答案中需阐述清楚这四个指标分别的定义是什么。(3)一个良好的测验应该具备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4)指出这四个指标对于测量质量的意义,即前两个指标主要是对整个测验而言,后来两个指标主要是对测量的项目而言。相关内容可参考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3.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具有哪些特征?【答题要点】: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学生所具有的健康人格应是: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责任感等。相关内容可参考第八章“学生评价”中第五节“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测评”。4. 制定教育评价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答题要点】:教育评价表是根据教育教学的特性编制而成的,它由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条目)、评价标准、评定等级、指标权重等构成。它是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工具,为了使评价的结果更为可靠,需要对教育评价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定教育评价表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2)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3)发展性与整体性原则(4)操作性与可测性原则(5)可行性与可比性原则作答时需对以上五个原则分别展开阐述,说明其各自内涵。相关内容可参考第七章“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中第一节“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四)论述题1. 现代学生评价具有那些特点?如果您是一名评价者,您将从哪些方面评价学生?【答题要点】:(1)在回答现代学生评价的特点是,注意结合以下几点进行阐述,注意把握它们的内涵并结合实践进行说明。l 强调了评价功能的形成性。l 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l 重视评价类型的多样性。(2)现代学生评价的这些特点也反映在现代学生评价的原则与操作方法上。现代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3)可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提出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框架。这个内容框架,除了学生的健康与体能发展目标外,还可包括如下九个方面:l 学生个体一般性发展l 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能力或技能的发展l 思维技能与品质的发展l 研究与学习技能l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l 态度、观念与兴趣的发展l 欣赏与审美的发展l 适应与习惯的发展l 个体独特性的发展阐述上面九个方面时,同样需要把握实践对它们的内涵进行阐述。2. 简述教师评价的方法,并重点论述如何处理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答题要点】:教师评价方法包括:(1)教师自评(2)学生评教(3)同行评议(4)观察与会谈(需阐明每种评价方法的具体含义、优势等以及如何处理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1. 信度的定义信度,简单地说就是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2. 信度的估算方法(一)重测信度重测信度也叫稳定性系数,指的是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二)复本信度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三)同质性信度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题目间的一致性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所有题目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其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1)分半测验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反映了测验内两半题目间的一致性。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校正。(2)库德理查逊信度适合于测验题目全部为二分计分题。两种公式。(3)克龙巴赫系数当测验题型较多,并且都是二分计分题时,估计测验信度可采用克龙巴赫系数。(4)荷伊特信度1941年提出用方差分量比来估计测验内部一致性的方法。(四)评分者的信度定义: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被试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3. 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1)适当增加测验题目的数量(2)测验的难度要适中(3)测验的内容应尽量同质(4)测验的程序应统一(5)测验的时间要充分(6)评分要尽量做到客观化、减少评分误差(7)应试者参加测验的动机水平、积极性、疲劳程度也会影响测验分数,从而影响信度。引起应试者参加测验的强烈动机,提高其积极性,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都对提高测验信度有一定作用。4. 效度的定义效度(validity)指的是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记为rxy。顾名思义,效度就是一次测量的有效程度。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5. 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验目的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应所达到的程度。也就是测量内容的代表性程度。在编制测验时,内容效度是一个相当复杂和不易解决的问题。以成绩测验来说,固然要求测验题目能代表所学习过的全部内容,但仅仅在形式上做到这一点还不能保证足够的内容效度,因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要从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几种行为反应去考察,如果测验题目大多是只需牢记教材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那么,对全面测验学生的成绩这一目的来说,内容效度仍然不够高,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测验到所想测量的特性和功能。(2)效标关联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又可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的效度的高低的。效标就是足以显示测验所欲测量的特性的变量或足以显示测验所欲预测的特性的变量,作为检定效度的参照尺度。效标关联效度又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同时效度是指测验与当前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预测效度是指测验与将来的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用全国高考的成绩作为效标来检验高中毕业会考的成绩,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会考的同时效度;而用大学一年级的成绩作为效标来检验高考的成绩,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高考的预测效度。(3)结构效度所谓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量能实际测量出理论上的构念或心理特性的程度。它的目的在于用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明分析测验分数的意义,也就是说从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就测验的结果加以解释和探讨。这里的结构的含义是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特性或变量,如智力、焦虑、机械能力倾向、成就、动机等。6. 提高效度的方法(1)控制系统误差(2)精心编制量表(3)规范测验程式(4)扩充样本的容量和代表性(5)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6)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7.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测验的效度受制于它的信度,即效度系数不会大于信度系数的平方根。8. 难度难度指被试完成测验或量表时所遇到题目的难易程度记为P。难度的计算(1)难度对测验的影响l 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l 影响测验的鉴别能力。(2)影响题目难度的因素l 考查知识点的多少l 考查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层次的高低l 考生对题目的熟悉程度l 命题的技巧l 利用经验判断或者通过预测调整难度9. 区分度区分度指测验或量表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记为D。区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具体关系如下:(1)提高区分度可以达到理想的测验信度;(2)难度适中,可使区分度达到最大值。区分度的计算(1)相关法。区分度的实质是题分与总分的相关。计算方法:点双列相关系数(适应用于01计分的题目或二分变量,总分是连续变量)二列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但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分为两类)积差相关系数(适应于非二分变量项目)(2)高低分组法。1. 确定评价指标的方法提出初拟评价指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头脑风暴法:利用头脑积极思维,进行智力碰撞,激发智慧灵感,从而提出评价指标。根据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个人头脑风暴法和多人头脑风暴法。还可以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指按照统一要求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质疑头脑风暴法是连续召开两个会议,第一个会议按直接头脑风暴法要求进行讨论,而第二个会议则对第一个会议提出的指标进行质疑。(2)因素分解法:将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解出来的因素,从高到低逐层次缩小内涵,越往下层次的指标越明确、越具体、范围越小、越可以观测。(3)理论推演法:根据有关学科的理论推演出评价指标。根据心理学关于智力、能力的理论,可以推演出评价中小学生智力、能力的指标,同时还可借鉴这些理论对评价指标的内涵作出明确界定,使其更加严密。(4)典型研究法: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例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可分为正向研究、负向研究和正负向结合研究三种类型。正向研究是通过对成功的典型事例研究,提出评价指标;负向研究是通过研究失败的典型,提出评价指标;正负向结合研究是通过成功的典型事例与失败的事例进行比较,提出评价指标。必须对初拟指标进行归类合并和筛选,目前大多采用以下方法:(1)经验法:凭设计者的学识修养和工作经验进行筛选。掌握以下要点:理由是否充分或必要、取主舍次、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上进行比较、去难存易,删繁就简。(2)调查统计法:把初拟指标制成问卷,发给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请其对初拟指标作出判断。一般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可要可不要、不要五档。答卷者在每项指标后记上自己判断的重要程度。收回问卷统计“很重要”、“重要”两档的人数比例,按评为人数比例和的高低,由高到低排序。把低于某数值的指标删除(一般以低于2/3或3/4处作为划界),就得到经过筛选的指标。(3)模糊聚类法简化指标。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1)关键特征调查法:先请被调查者从所提供的备择指标中找出最关键、最有特征的指标,再对指标进行筛选并求出其权重。(2)两两比较法:为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可对指标进行逐对比较,并加以评分,重要者记为1分,次重要者记为0分;然后分别计算各指标得分之和,再除以所有指标得分之总和。(3)专家评判平均法:对于已经确定的指标,分别请专家评判其权重,然后以专家评判结果的平均数作为各指标权重。(4)倍数比较法:对已确定的指标,以每一级指标中重要性程度最小的指标为基础,记为1,然后将其他指标与它相比,作出重要性程度是它多少倍的判断,再经归一化处理,即获得该级各指标权重。(5)Q分类法:将写有指标名称的一套卡片交给被调查者,请他们按指标重要性程度分组。具体步骤为: 将卡片分成高重要度组和低重要度组,两堆卡片数不必相等。 选出中等重要度的卡片,形成第三堆。 从高重要度组中选出一堆更高重要度的卡片,从低重要度组中选出一堆更低重要度的卡片。 检查分类结果,并进行调整。 根据分类结果,给出各类指标的权重。3. 设计评价标准的方法(1)分解教育评价表中指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2)确定标度:标度是达到标准的程度,它说明什么样的程度属于什么等级。表示标度的方式有二,一是用描述性语言表示,二是用量化形式表示,经常用分数阈来划分程度。(3)确定等级数量:评价标准设多少等级为好没有统一的规定,可根据需要而定。等级数量越多,分等精确度就越高。一般以3-5个等级为宜。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教育测量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含义: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学是一门发展较早、应用较多、内容较丰富的教育科学分支。特点:(1)间接性和推断性(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2、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有哪些作用?答案要点:(1)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在教育系统中,学生、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当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答道教育目的。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2)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1、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意义: (1)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2)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全面性;(3)有利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原则: (1)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2)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3)发展性与整体性原则;(4)操作性与可测性原则;(5)可行性与可比性原则;(6)超前性与持续性原则。2、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要点:(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政治性得到加强;(2)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育功能得到强化;(3)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得到突破性进展;(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测验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