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5986044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备课人:丰宁县土城中学 李建东 授课时间:一 、教学目标模块:教学目标: (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整理。(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背诵课文。(3)结合工具书、课堂练习题、文下注释、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全文大意。(4)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书非借不能读”道理的写法,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学习重点:读通全文,领会“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学习难点:对比的写法。二 、导学达标模块:(这一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做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课前诊测(L同学们自己测一下,你预习的怎么样?)时间5分钟1.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惴惴(zhu zhu)庋藏(gu )俟异日(s )形诸梦(zh )辄(zh ) 素蟫(yn )2.按要求填空。(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整理是清(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2)“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课题的“说”是(说说)意思。(3)课文为了论证“收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本文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课堂达标(同学们加油,争当达标小能手)激情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读:注重多种形式的读 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各小组立将本组学习的心收获与存在的问题在黑板上分两个板块进行展示交流(时间15分钟)(本文篇幅较长,学生在听录音的基础上,经过自读,在预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学习收获:文学常识: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写作手法存在问题: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知识点小结模块(L同学们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走进整理:(一)整理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解 题:“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课题的“说”是说说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本文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对比 1本课应积累的词语。1) 汗( 出汗 )牛塞屋2) 非独( 只是 )书为然,天下物皆然。3) 往借,不与( 借 ),归而形( 现出 出现 )诸梦4) 故有所览辄省( 明白 )记。5) 惟予之公( 借给 )书与张氏之吝(吝惜 )书若不相类。6)非独书为然( 这样 )7)若业为吾所有( 如果 已经 )8)姑俊异日观云尔( 等到 )9)归而形诸梦( 在梦里 )10)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本来 )2 理解古今异义词。这几个词在古代和现代意义有很大的差别,试说说。1)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祖父 古义:祖辈 父辈 今义: 爷爷无论 古义: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一个词:不管2)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 古义:那个人 今义:丈夫对妻子的称呼3) 子不闻藏书者乎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子 古义:你 今义:儿子 3句子古今译。1)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3)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4)必高束焉,庋藏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5)姑俟异日观:暂且等待日后再看6)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达标检测模块:黄生借书说(总分20分)时间 5 分钟(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 1. 给下面黑体字注音。(4 分)惴惴(zhu zhu) 庋藏(gu) 辄(zh )素蟫(yn ) 2. 解释加线的词。(4 分)(1)非独书为然(只是 ) (2)天下物皆然(都)(3)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得到) (4)通籍后(做官 )3. 按要求填空。(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整理是清(朝代)的袁枚,号随园老人(每空 1 分 计4 分)(3)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民”这一观点,整理向黄生提出的希望是: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每空 2 分 计 4分) 10. 翻译下列句子。(每句 2 分 计 4 分)(2)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3)姑俊异日观云尔。 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我的得分:_有错必改:拓展延伸模块(丰富内容,激发兴趣,注重积累)课下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功夫下在平时)与读书有关的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13)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14)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与读书有关故事:1、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2、悬梁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3、囊萤映雪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4、欧阳修 苦读的故事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5、范仲淹 苦读的故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苏东坡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7.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整理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