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方法专业教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5701238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专业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专业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专业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环境监测第一节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第二节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二、应急监测体制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第三节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二、应急布点要求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四、监测项目的选择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第四节 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第四章 应急环境监测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第一节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及杭州市、宁波市、南京市、苏州市、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1988年,针对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事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阿佩尔计划”,即“地区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APELL)”方案。“APELL”的总目标是“防止地区团体内的生命健康社会幸福所损,避免财产损失,确保环境安全。”(APELL)”方案的基本内容是:1. 启发或提高团体对在生产、操作和使用危险品过程中可能出现公害的认识以及对当局和工厂企业为保护社会不受其害而采取措施的认识;2. 与地区团体合作制定涉及整个社会的应急计划,一旦危及社会安全的危险情况出现,即加以防止。1988年5月,国家环保局在北京召开“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并下发关于印发“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1988)环政字第213号。1988年,完成了国家级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TRPTC(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提供的全部数据、我国调查的1万多种化学品的档案资料。1992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召开简易监测分析方法研讨会。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第1124号令)。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研究、筛选和验证的通知(总站计字1995079号)。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全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九五”规划研讨会情况的通报(总站计字1996001号)。1997年3月26日,农业部颁布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第13号令)。1997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第216号令)。1997年5月27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编写(征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的通知(总站质字1997075号),征集应急监测方法方面的稿件,部署相关的编写任务。1999年12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国家质监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96号)。2001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完成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常见危险品档案库”,收录了1361种危险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建立了五种查询功能的信息库。2004年1月16日,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试行)(鲁环发2003283号)通知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鲁环站字2004第7号)。此外,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如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剧毒化学品名录(2002年)、危险化学品名录(2003年)、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等。国家环保总局吸取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教训,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和国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十分重视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健全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并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制。开展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大江大河沿岸、饮用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企业隐患,努力消除环境隐患。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广东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将化工行业列为3年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省里重新制定了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广东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也均制定了应急预案。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2003年起,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现场监测和现场应急处理设备建设。一些企业加强了污染防控。但部分企业环境安全意识仍然不强,特别是对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应急准备不足,应急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经检查了解到,基层环保部门应急设备、仪器仍显缺乏,应急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就在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不久,沈阳市立刻重新修订完善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已组建了近400人、近100辆车、近100套各类快速检测设备的应急队伍。应急监测系统具备快速反应条件。目前,沈阳市现有的76种主要危险品中,所有气态危险品和易挥发性液态危险品(共44种)都已具备现场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对于其它危险品全部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 在此前进行的环境污染隐患排查中,环保部门全面掌握了全市二百七十一家重点化学危险品生产、使用、贮存及运输企业,并为他们建立了电子档案。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就可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江苏省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使应急监测能力显着增强。江苏省投入总资金达5.6亿元,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全省各市、县环境监测站已普遍达到或超过了标准化站规定的178项(县级站125项),项目开设率均在95以上,苏州、徐州、南京达到130以上。省环境监测中心也形成各类监测能力340项,生物监测、有机监测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全省13个二级站、66个三级站的标准化建设,已全部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环境监测站标准化的省份。通过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使江苏省环境监测队伍普遍得到加强。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使应急监测能力大大增强。目前,江苏省多数市、县监测站的监测装备,已达到了国内较为先进水平,监测能力已经覆盖了国家标准中所有监测项目,实现了分析项目统一化、数据精确化。由于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两大系列仪器的配置,使江苏省在重金属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有机污染物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标志着全省监测分析技术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目前,全省监测系统共配备大型仪器99台(套),其它仪器如国产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及COD快速测定仪等共1235台;配备监测车超过了100辆。大部分县级监测站还配备了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其中,省环境监测中心的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江苏省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大了应急监测系统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体,计划列一点、财政拨一点、环保部门出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的分级投入机制。明确了政府为投入主体。1998年,江苏省腾出115亿元,用于污染治理和包括环境监测在内的基础建设,并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省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2003年,省委、省政府又决定投资1.73亿元,加快全省环境应急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建立了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省、市、县分级建立了污染防治基金,目前全省每年污染防治基金规模已超过了1亿元。建立了省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从全省排污费80中集中2,用于环境科研开发,其中相当部分是用于监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在使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时,地方财政必须按11配套资金,既调动了地方投入的积极性,又扩大了基金的使用规模。以进一步增应急监测车事故现场立大功。2005年3月29日,一辆装载40多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与另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面对这一突发污染事件,江苏省立即启动了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大气全能应急监测车火速从200多公里外的南京市赶到事发现场,启动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快速监测出了现场氯气浓度、氯气扩散范围和氯 气达标安全区域等,为抢险指挥部及时制订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2005年12月1日,江都市化工厂内存放5.5吨高毒化工原料丙烯腈的储罐发生爆炸起火。事发后,江苏省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立即奔赴现场,利用大气全能应急监测车上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现场准确监测出了有毒气体的浓度和扩散范围,使污染现场控制得当,处置及时,没有引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入2005年以来,江苏省境内先后突发了3起水污染事件,省环境应急监测部门迅速启动水环境应急监测车,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根据水污染特征,分别启动了快速常规监测系统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系统。定量和定性分析出水污染事故造成的原因,为迅速锁定肇事源、控制污染物继续侵入和控制污染范围,赢得了宝贵时间。 郑州市将在未来五年投入200亿元建立环保污染应急系统,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对占全市污染负荷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和市(县)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逐步安装在线监测仪,并实现全市联网监控。初步建立全市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响应系统,提高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各县(市)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装备,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地区内发生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建设,2006年我国环保工作要点提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和国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健全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并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制。开展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大江大河沿岸、饮用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企业隐患,努力消除环境隐患。第二节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监测环节将是最关键的。应急监测工作必须有总体规划,确定应急监测体系、明确应急监测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和职责,落实组织、人员、设备、资金、技术、后勤等项具体措施,形成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测体系。各级环保部门建立的环境应急监测的体系,应该具有两方面能力,一个是事前的预警监测能力;另一个是事发后的现场监测分析能力。为了保证应急环境监测能力,必须加强组织、装备和技术三个子系统的建设。应急监测组织建设包括机构、制度、人员的建设,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危险重点污染源资料的电子档案建设;应急装备建设在完善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基础上,加强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相应的快速常规监测系统,完善当地必需检测的污染项目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系统的建设,必要时可配备全能应急监测车,满足连续监测和快速监测的技术手段;应急监测技术建设应定期对环境应急监测人员进行应急监测的培训和演练,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地区内发生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监测能力,事前对本辖区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概况有所了解,事发后对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可能的话还应聘请相关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的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技术顾问组。一个体系完整,工作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的体系,可以保证在最快的时间内,查明事故污染程度、污染类型、扩散范围等基本情况。二、应急监测体制(一) 组织机构各级应急监测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根据现场监测的需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协调机制。 (二)应急监测网络 全国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分为三级,国家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地市级(地市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监测站明确专人(可兼职)负责应急监测工作。针对环境突发事件的特点,应重点加强三级站建设。中国环境监测站与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作为应急监测的组织、指导、技术支持与特大、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支援系统。(三)应急监测职责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环保总局环境应急监测分队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地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并负责指导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 全国环境应急监测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负责全国应急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包括科研、编制应急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研制应急监测设备);组织全国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和推广快速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参与跨省、跨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的技术仲裁;参与特大和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调查和事故处理处置的评估。 各省级环境监测站负责: 对全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进行指导;省内应急监测技术与方法的培训和技术推广;受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参与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调查和事故处理处置的评估;负责接收环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与快速上报。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 辖区内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实施;上报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和应急监测结果(数据与分析);开展应急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应急监测演练。 (四)应急监测机构的工作目标  1. 制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响应程序;落实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组织开发应急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2. 调查和确定辖区内具有危险源及危险隐患的排污单位的数据库,对他们实施事前的有效监测,了解他们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应急监测需要的仪器装备和技术方法。3. 根据辖区内危险源及危险隐患的应急需要,落实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装备,完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提升应急监测装备的支持能力。4. 制定应急监测技术规范,重点加强辖区内多发和危害严重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手段和相应测试、分析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准备,逐步完善相关的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5. 建立精干、高效的应急监测机构和队伍,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环境监测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应急监测组织协调效能和应急监测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五)应急监测的任务1.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2.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监测人员应快速赶到现场,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布点采样,采用快速监测手段判断污染物的类型,给出定性的、半定量的和定量的监测分析结果,确认环境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污染范围,分析污染趋势。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应急响应中应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1. 对突发环境事件做出初步分析 通过采样、监测、监测分析,快速提供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类型、浓度和释放量,向环境扩散的速率,污染的区域、范围和发展趋势,污染特征(毒性、挥发性、残留性、降解的速率)。 2. 为环境应急指挥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通过连续的跟踪监测和分析,不断给环保局和环境应急指挥部门提供污染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环境应急的指挥部门提供充分信息,确保决策部门能对环境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应急决策和反应,并根据事态的发展,不断修订应急对策。应急监测提供的监测数据的高度准确和可靠,对鉴定和判断污染事故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3. 为实验室的监测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由于现场的应急监测设备和手段有限,只能进行初步监测和分析,但根据现场的测试可以为实验室的进一步监测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如最恰当的采样点、采用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 4. 通过现场检测为事故的处理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由于应急监测是在现场,可以配合环境监察进行取证工作,提供现场的测试数据,在现场协助确定环境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责任、危害等项工作的调查取证工作。5. 为事故的评估提供必要的资料由于环境应急监测一直在突发事件的现场进行监测和分析,对现场情况比较了解,对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对整个突发事件的评估,有较大的发言权,如事故发生的原因、发展态势、应急措施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作用、有效性,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等。快速、准确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可以为各级政府和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持,确定污染程度、发展趋势,从而尽快确定控制和消除污染的有效措施和整体环境应急决策。,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特点,实际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危害的严重性、形式和种类的多样性、处理处置和恢复的艰巨性。因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准备,应充分考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基本特征,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放方式、排放途径、排放种类、数量、浓度等突发性环境事故均属于难以预料的、非正常的。事前监测为预警和防范提供分析数据,事后监测为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和环境恢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为了有效实施应急监测,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根据环保部门的整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相应的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应急监测工作做出统筹安排,突出应急监测中的预警、现场监测、应急终止、损害评估、环境恢复等几个环节,建立应急环境监测预案。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 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法律法规、制度、环境应急预案)、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事故分级等内容。2. 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包括应急监测领导机构、应急监测技术机构、应急监测专家咨询机构、应急监测联络和后勤保障机构。3. 应急监测响应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启动应急监测响应程序。应急监测的响应包括接受应急监测任务,启动应急程序,启动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根据污染类型和趋势确定应急监测方案,准备现场防护装备、监测设备和药剂,实施现场应急监测(同时做好实验室监测的相应准备),进行快速监测报告,通过实验室的进一步监测分析作出深入分析报告。参与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提供相应的监测报告。4. 应急监测的终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通知应急工作终止后,往往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工作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为师傅应急的终止必不意味环境污染已经终止,因为在清理现场和处置废物时还可能产生污染,进入到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还未消除,别的部门的应急工作可能结束了,但环境应急可能还远没有结束,环境应急要环保部门的应急领导机构宣布应急终止后才能终止。5. 跟踪监测但可能为了监测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后续影响或评估造成的污染损失,环境监测部门还应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监测。为环境突发事件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和监测分析报告。为事故后的环境恢复方案提供相应监测资料6. 应急监测的评估 一次应急工作后,必须及时总结本次应急工作的经验及失误,以利于今后的应急监测工作。评级内容包括:应急监测方案是否合理,监测方法和监测分析是否正确,环境监测预案是否需要调整,应急监测的设备和装备是否能够满足应急监测工作需要,应急防护措施是否得当。7. 应急监测保障应急监测保障包括组织保障(制度、机构、队伍等)、装备保障(检测仪器、防护装备、交通及通讯器材等)、技术保障(相关技术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专家组等)、应急能力保障(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培训、演练)。8. 附则包括名词术语解释、预案的管理和调整、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定语解释部门、应急监测预案实施的实施时间等。9. 预案附件(1)各有关机构、协作机构、应急监测人员、咨询专家的联系电话的一览表;(2)应急监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框图;(3)应急相应工作程序框图;(4)应急监测的任务书格式;(5)应急监测的报告书格式(初报、总结报告);(6)辖区内重点应急管理单位的主要危险源和主要危险化学品名录。(一)应急监测组织指挥体系应急监测组织指挥体系包括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急监测技术小组、应急监测专家咨询小组、应急监测联络及后勤保障小组等。明确应急监测各小组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相互配合,各小组的主要任务应急响应的程序、内容、信息互动、信息流向。应急监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协调应急监测各相关小组工作、负责应急监测人员培训、负责落实应急监测装备、负责组织应急监测演练、组织编写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咨询小组应由对应急监测技术和相关方面技术专家组成,对突发事件的维哈范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参与事故等级、危害范围、污染程度的确认,对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分析、检测响应终止的重大决策发表意见,直到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急监测联络及后勤保障小组负责转达指挥领导小组的命令、指示、信息等,负责各类监测人员的联络,负责信息联络和后勤供应,联络和调动其它相应监测力量,报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二)应急装备和应急能力按应急监测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监测装备和应急能力建设。应急装备包括:1. 应急监测仪器装备对必要的现场应急监测项目配备设备,如便携式水检测仪、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仪、便携式红外光谱仪、便携式气象色谱仪、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气体检测管、水质检测管、便携式应急监测箱、检测试纸等。应定期检查,保证监测设备完好,进行定期维护,并应配套实验室内设备、保证完好,试剂定期配制更换。2. 配备应急取证设备如照像机、录像机、录音机等。3. 应急监测人员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过滤呼吸器、防化服、护目镜等。4. 应急监测急救装备如应急药品、简易医疗仪器等。5. 应急监测通讯装备如对讲机、GPS定位仪、笔记本电脑等。6. 可以调用的应急力量对一些特殊的监测分析仪器,由于财力有限,也可不用购置,确定本辖区内某单位的具有检测仪器和能力,可作为应急的备用检测,需要时调用,但应事先确认,并明确联系方式。如有条件还可以装备应急监测车。(三)应急监测数据库1. 平时编制辖区内的危险源动态档案数据库,包括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储运、处理的单位名录,这些单位存在的危险源种类、规模、位置等基本情况;危险源存在的危险品的危险等级、毒性分类、潜在危害、事故预防措施等企业应急信息;如有可能还可以建立辖区内的危险源地理信息系统,便于突发事件发生后评估对周围的影响。2. 建立应急监测技术咨询数据库,包含常见化学品和污染物的标识、理化性质、毒性、化学性质、防护措施、应急消解措施等;有关应急监测仪器的操作步骤和使用信息;各类应急监测仪器和后勤器材的维护和管理信息;应急监测分析方法信息;应急处置(泄漏处理、消防措施、现场急救等)措施。3. 建立环境应急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决策数据库,包含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化工生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管理制度,各类相关标准(控制标准、排放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安全生产规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以便需要时调用。4. 建立典型污染事故案例数据库,通过对以往发生的典型污染事故案例分析和评估,为今后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提供借鉴资料。(四)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利用环境监测部门以及排污单位的各类自动监测系统(污水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废气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等),做到污染事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应急监测。还应加强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和综合分析报警管理系统的研究,使环境预警工作从事发警报到事前预警。(五)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报告应分初报、分析报告和总结报告。初报是第一次监测数据和初步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是不断坚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亦专报形式上报给应急监测小组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报告是在应急监测工作结束之后,对事件的监测工作总结。为了规范监测报告,应对各类监测报告的格式及内容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定,最好由电子版的模版格式以减少书写报告的工作量和报告的存档。(六)编写应急预案的准备1对本辖区可能产生污染事故的一切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易发生重大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确定应急监测管理的对象; 2对本辖区内各类易燃、易爆、腐蚀、有毒化学品等各类仓库、贮罐(槽)进行调查,建立相关生产工艺、主要危险品,可能发生事故的污染类型等资料的电子档案; 3对辖区内以及交通干线上下游从事危险品运输、生产、贮存的单位、企业、人员进行调查登记;4各类污染源按危险程度分级、按性质分类、按地域分区;5搜集各方面资料,建立各方面的数据库。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以下是一个应急快速反应系统的模拟图示:突发污染事故应急中心110120119应急中心确定是否重大事故现场指挥调查评价环境监测工程抢险医疗救援处理方案执行监测善后处理监测评价估估价事后处理报告信息发布、疏散防护发出指令不达标或安全隐患调整方案否是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确定后,还应定期进行实战演练,通过演习完善制度和组织机构,锻炼队伍,发现问题,提高监测技术水平。针对危险大,突发事故可能性大的突发事件,依据预案要求进行演练,一方面可以通过演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考察应急监测机构的指挥、协调能力;可以考核监测技术人员的应急监测的技术能力,检查仪器、装备是否能满足应急监测的基本需求。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的程序如下:事故报告应急中心指挥行动现场监测、实验室测定、数据报告处理方案检查评估调整机构修改预案2006年1月24日江苏省环保厅、南京市环保局和南京化工园联合在扬子石化举办了苯泄漏应急演练。演练方案假设贮罐管道爆裂,导致100吨纯苯向外环境泄漏,泄漏的苯发生闪爆,引发了大面积火灾,污水流入长江。警报响起后,厂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扬子石化应急指挥部全体成员就位,一场污染防控战役由此展开。6辆消防车呼啸而至,2辆气防车现场待命,医疗救护车迅速赶到,非抢险人员紧急疏散,事故现场警戒。与此同时,HSE(安全、环境和健康) 响应小组启动应急监测预案,迅速设立了大气监测点位和水监测点位。半个小时后,现场监测数据传到市环境监测站专家手中,专家对污染危害范围估算,制订现场监测方案,在可能受有毒气体影响的村镇设立6个大气监测点,在排水口上游200米和下游1000米范围内每隔200米设置一个监测点,并设立了3个监测断面,采样艇出发。40分钟后,市政府现场指挥部成立,安监局、环保局、发改委、公安局、交管局、海事局、供电局、卫生局、气象局等各职能部门和六合区政府相关人员到位,市级应急预案启动。一个小时后,大火被扑灭。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防火堤出现大面积坍塌,大量含苯污水从决口处溢出,串入排雨明沟,对长江水质造成污染。在组织封堵的同时,水域监测方案迅速启动,省环境监测中心空气及水应急监测车就位,协同对长江水质进行监测,专家组进行防控研究,泄漏至江面的污染物被围堵回收,附近江面抛投吸油棉和活性炭,所有工作紧张有序。2小时后,厂区外各大气监测点大气污染物浓度达标。3小时后,善后工作全面展开,封堵沙包、废吸油棉运往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工作人员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6点,厂区外大气苯浓度达标。长江第二断面连续5小时采样分析,污染带消除,说明此次长江水域污染不会对下游构成影响。8点,离事故发生近18个小时后,省环保厅接到报告,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应急监测组制订长期监测方案对污染事件造成的水、气污染进行跟踪。南京首次实战演练之前已经过周密部署,各个环节配合默契。应急预案顺利过关。现场观摩的江苏省副省长何权指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应急工作,是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采取最严格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第三节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由于环境突发事件的事故类型、污染物、发生原因、危害程度千差万别,很难制定一套固定的环境应急技术方案,只能确定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规范,事发后,根据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规范和具体事故的现场情况,再确定一个突发事件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方案。任何一个环境应急监测方案都必须考虑布点、采样;监测频次与跟踪监测方案;污染物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QA/QC;监测报告与上报程序等。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监测点位的布点原则、采样方法、样品的分类保存;确定监测频次;检测项目的筛选、项目的确定;确定应急监测方法;选择应急监测仪器和器材;应急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原始记录、监测数据有效性检验、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的质量保证。二、应急布点要求 应急监测布点应考虑事件发生的类型、污染影响的范围、污染危害程度、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周围的地理社会环境、事件发生时的气候条件等重要因素。(一) 大气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就近采样,再根据事发地的地理特点、风向等自然条件,在污染气团漂移经过的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同时根据污染趋势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发中心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对照采样,还要考虑在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布点采样。利用检气管快速检测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再检测采样流量和时间。(二)地表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以事发地为中心根据水流方向和速度和现场地理条件,进行布点采样,同时测定流量,以便测定污染物下泄量。现场应采集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检测用,另一份加保护剂,速送回实验室检测,如需要还可采集事发中心水域沉积物进行检测。对江河污染的,在事发地江河下游按一定距离设置采样点,上游一定距离设对照断面采样点,在污染影响区域内的应由和农灌取水口处必须设置采样断面。对湖库水污染的,以事发中心水流方向按一定间隔圆形布点,根据污染特征同一断面,可分不同水层采样后,再混为一个水样,在上游一定距离设对照断面采样点。在湖库出水口和饮用取水口处设置采样断面。(三)地下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以事发地为中心,根据地下水流向采用网格法或辐射法在周围2km范围内设监测井采样,同时根据地下水流补给源,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上方,设对照监测井采样,在以地下水位饮用水源的取水口应设采样点。(四) 土壤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以事发地为中心,按一定距离间隔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特征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未受污染区域样品进行对照。(五) 注意事项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样品必须保存至应急结束后才可废弃。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应急监测的采样频次应根据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区别确定,事件刚发生时,应加密采样频次,等了解污染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表 应急监测频次确定原则事故类型监测点位应急监测频次跟踪监测频次大气污染事发地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事发地周围敏感区域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事发地下风向34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同频次(应急期间)34次/天连续23天事发地上风向对照点23次/天(应急期间)地表水污染江河事发地及其下游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表水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湖库事发地及受影响的出水口24次/天(应急期间)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表水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江河事发地其上游对照点1次/天(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近海海域监测点24次/天,随污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海水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地下水污染事发地中心周围2km内的水井初始12次/天,第3天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地下水流经区域沿线水井初始12次/天,第3天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事发地对照点1次/天(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土壤污染事发地污染区域初始12次/天(应急期间),视处置进展情况逐渐降低频次应急结束后,1次对照点1次/天(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摘自李国刚编著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四、监测项目的选择环境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十分复杂,除非事故的起因和背景十分清楚,可以很块确定主要污染物,有时因现场情况复杂或事故背景不清,很难迅速确定主要污染物质,需要筛选应监测的主要污染物。可以通过现场事故的分析或现场调查情况(污染源资料、生产背景情况、污染物颜色、气味、人员与动植物中毒反应等)确定主要污染物,也可以采用便携式检测仪器、快速检测管等快速检测手段确定主要污染物,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对相应危险源设定的污染要素确定主要污染物。*(一)项目筛选原则1. 对固定源产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可以通过对生产单位有关人员的询问,以及对事故现场背景(事故现场的设备、原辅材料、中间品、产品),再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物样品,确认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2. 对流动源产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通过对有关人员的询问及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信息资料,再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物样品,确认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 3. 对未知污染源产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通过事故现场的一些特征如颜色、气味、挥发性、对周围环境和动植物的污染和毒性,初步确认主要污染物和检测项目,再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物样品,进一步确认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 4. 通过事故现场采集到的有代表性的污染源样品,利用快速监测仪器在现场进行快速检测分析,来确定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如现场还不能确定,可送至实验室作进一步的检测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二)表 利用感官初步确定污染物的定性方法表象类型特征根据表象特征估计污染物质颜色黄色可能是硝基化合物;也可能是亚硝基化合物(固态多为淡黄或无色,液态多为无色);偶氮类化合物(也有红色、橙色、棕色或紫色);氧化氮类化合物(也有橙黄色的);醌(有淡黄色、棕色、红色);醌亚胺类;邻二酮类;芳香族多羟酮类等红色可能是某些偶氮化合物(多为黄色、橙色,也有棕色或紫色);某些醌;在空气中放置久了的苯酚棕色可能是某些偶氮化合物(多为黄色、橙色,也有棕色或紫色);苯胺(新蒸馏出来的为淡黄色)紫色可能是某些偶氮化合物(多为黄色、橙色,也有棕色或紫色);绿色或蓝色可能是液体气味醚香典型的化合物有乙酸乙酯、乙酸戊醇、乙醇、丙酮等苦杏仁香典型的化合物有硝基苯、苯甲醛、苯甲腈等樟脑香典型的化合物有樟脑、百里香酚、黄樟素、丁(子)香酚、香芹酚等柠檬香典型的化合物有柠檬醛、乙酸沉香酯等花香典型的化合物有典型的化合物有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香茅醇、萜品醇等百合香典型的化合物有胡椒醛、肉桂醇等香草香典型的化合物有香草醛、对甲氧基苯甲醛等麝香味典型的化合物有三硝基异丁基甲苯、麝香精、麝香酮等蒜臭味典型的化合物有二硫醚等二甲胂臭典型的化合物有四甲二胂、三甲胺等焦臭味典型的化合物有异丁醇、苯胺、枯胺、苯、甲酚、愈创木酚等腐臭味典型的化合物有戊酸、己酸、甲基庚基甲酮、甲基壬基甲酮等麻醉味典型的化合物有吡啶、胡薄荷酮等粪臭味典型的化合物有粪臭素(3-甲基吲哚)、吲哚等 (摘自李国刚编著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 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确定对环境影响大的主要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污染程度,是应急监测在现场首要工作。这项工作就是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采用最合适、最简单的分析方法获得最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这里就涉及如何选择最佳应急监测方法。表 合理的应急监测方法事故及污染物种类可供选择的监测方法事故大气污染事故优先考虑选用气体检测管、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光谱法和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等,还可以从企业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自动监测站的连续监测数据得到相关信息水或土壤污染事故优先考虑选用检测试纸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比色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综合水质检测仪器法、便携式电化学检测仪器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光谱法和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等,还可以从企业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自动监测站的连续监测数据得到相关信息无机物污染事故优先考虑选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或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检测仪、化学比色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综合检测仪器法、便携式离子选择电极法以及便携式离子色谱法等有机物污染事故优先考虑选用气体或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光谱法、便携式质谱仪和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等不确定污染事故对于现场无法分析的污染物,尽快采集样品,迅速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必要时,可采用生物监测法对样品毒性进行综合测试大气污染物氯气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氯化氢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氨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光学式检测器法硫化氢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光学式检测器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便携式离子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二氧化硫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光学式检测器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氟化物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茜素磺酸锆指示液)光气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二甲苯胺指示剂)、便携式分光光度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仪器法氰化物可采用检测试纸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沥青烟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VOC检测仪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酸雾可采用检测试纸法(pH试纸)、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仪器法(酸度计)PH3可采用检测试纸法(pH试纸)、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AsH3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氯化汞指示剂)、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总烃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目视比色法、便携式VOC检测仪法铅雾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离子计法、便携式比色计/光度计法一氧化碳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便携光学式(非分散红外吸收)检测器法氮氧化物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便携光学式检测器法污染大气、水、土壤的污染物二硫化碳可采用现场吹脱捕集-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醋酸铜指示剂)、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甲醛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气体检测管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便携式检测仪法醇类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计法苯系物(芳烃)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现场吹脱捕集-检测管法、便携式VOC检测仪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酚类物质及衍生物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便携式比色计/光度计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醛酮类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液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氯苯类硝基苯类醚酯类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苯胺类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石油类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VOC检测仪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计法烯炔烃类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VOC检测仪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有机磷农药可采用残留农药测试组件法(1.6ppb西玛津除草剂)、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铅、铬、钡、镉、锌、锰、锡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便携式比色计/光度计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射线荧光光谱仪法汞可采用气体检测管法、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铍可采用化学测试组件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射线荧光光谱仪法砷可采用检测试纸法、砷检测管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射线荧光光谱仪法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磷酸盐可采用检测试纸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便携式比色计/光度计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离子计法、便携式离子色谱法总氮可采用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比色计/光度计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总磷可采用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测试组件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硫氰酸盐可采用便携式比色计/光度计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便携式离子色谱法、放射性可采用液体闪烁谱仪、测量仪、剂量率应急检测仪、表面污染测量仪放射性可采用辐射应急检测仪、便携式巡测谱仪(摘自李国刚编著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 (一)现场的原始记录1. 绘制事故现场的示意图,标出采样点位; 2. 纪录事件发生时间、事件持续时间、每次采样时间; 3. 现场状况描述、必要的地理、水文、气象参数(如水流向、流速、流量、水温、气温、气压、凤向、风速等); 4. 事故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毒性、流失量及影响范围; 5. 现场测试出的污染物有关数据,如有多组数据应编制成数据表,并附有简单分析; 6. 现场监测记录是应急监测结果的依据之一,应按规范格式填写,主要项目包括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分析方法、测试时间、样品类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测试结果;7. 原始记录应有测试人员、分析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等相关人员的签字 8. 发生事故的单位的名称、联系电话等。(二) 应急监测报告的主要报告内容包括:1. 时间事故发生时间、接到通知时间、到达现场监测的时间;2. 自然环境事故发生地及周边的自然环境(附现场示意图及照片、录像资料);3. 监测结果采样点位(断面)、监测频次、监测方法、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4. 污染事件的类型和性质根据规定和现场情况确定事故类型(附现场收集到的证据、堪察纪录、当事人陈述)、污染事件的性质;5. 污染事故的危害与损失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的伤亡等;6. 简要说明污染事故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的危险性、毒性与应急处置的相应建议;7. 应急监测现场负责人的签字。第四节 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一)有毒气体应急监测特点和方法当氯气、氰化氢、硫化氢、二硫化碳、氟化氢、光气、一氧化碳、砷化氢等有毒气体泄漏时,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的特点如下:污染范围广,能随风扩散一定距离,尤其是事故源下风向污染浓度较高;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较大,如风力、风向、山地、森林都会对污染浓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可以使用便携式气体监测仪器、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应急监测。(二) 有毒化学品应急监测特点和方法有毒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区别较大,现场应急监有以下特点:能对浓度分布非常不均匀的各类样品进行有选择的分析;可以进行快速、便捷和连续的监测;从定性和定量分析都能做到快速实现。现场的应急监测的设备往往不够,为了做出准确地分析判断,还须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准确确定用于实验室分析的采样地点、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最终确定污染事件的各项特征,如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毒性、挥发性、残留性、泄漏量、向环境的扩散速度、水和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区域、降解的速率等性指标。目前这类监测技术主要有:试纸法、水质速测管法-显色反应型、气体速测管法-填充管型、化学测试组件法、便携式分析仪器测试法。(三)易燃易爆性物质应急监测特点和方法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包括:易爆性物质(包括易爆固体和凝结性液体,如果氧化物;硝铵;硝基、硝胺和硝酸脂等的化合物等);混合型易爆物质(混合产生易燃易爆性);可燃性气体或挥发蒸汽(如石油气、天然气、乙烯、乙炔、乙醚、苯、酒精等);易燃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可燃性粉尘(铝粉、镁粉、硫磺粉等);水解易燃性物质(吸收水分时,产生易燃易爆性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由可燃性物质存在;有助燃物质存在;有导致燃烧的能源(如明火、高温表面、过热、电火花、撞击、摩擦、绝热压缩等等)。在燃烧爆炸现场应使用快速监测仪器,快速测定燃爆产生物质的成分和浓度,确定是否为对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以便采取防护措施;确定是否对环境有明显危害,以便采取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