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乾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701233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乾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推荐乾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推荐乾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乾县乾县“十三五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1620202020 年)年)乾县国土资源局乾县国土资源局二二一六年十二月一六年十二月乾县乾县“十三五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1620202020 年)年)组 长: 焦志鹏 代县长副组长: 张继荣 副县长、公安局长陈永胜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胡小乔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 员: 李 筱 县发改局局长 席俊昭 县监察局局长 窦光涛 县农业局局长 刘小纲 县水利局局长周明璞 县交通局副局长窦公安 县电力局局长王大伟 县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目目 录录前言前言.- - 5 5 -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 6 6 - -(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6 -(二)地质环境基本特点.- 6 -(三)地质灾害现状.- 7 -(四)“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 9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六)防治工作面临形势.- 12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 1313 - -(一)指导思想.- 13 -(二)规划原则.- 13 -(三)规划目标.- 14 -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重点防治区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重点防治区.- - 1515 - -(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15 -(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18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21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 - 2222 -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建设.- 22 -(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22 -(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23 -(四)地质灾害应急能力体系建设.- 24 -五、经费概算与筹措五、经费概算与筹措.- - 2727 - -(一)经费估算.- 27 -(二)经费筹措.- 29 -六、保障措施六、保障措施.- - 3131 -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 31 -(二)完善法规、健全基本制度.- 31 -(三)建立机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 31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32 -(五)加强宣传培训.- 32 -七、附则七、附则.- - 3333 - -附表附表:附表 1 乾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防治规划一览表附表 2 乾县地质灾害“十三五”防治规划经费估算表附图:附图:附图 1:乾县地质灾害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图(1:100000)附图 2:乾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100000)前言前言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 394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编制乾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本规划适用乾县辖区内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是在全面、系统收集乾县经济、社会发展资料及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与陕西省“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咸阳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乾县移民搬迁规划、乾县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综合分析编制完成的。规划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和防治工作经验,重点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避灾搬迁、工程治理、能力建设等六方面进行规划,初步估算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并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全县范围。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期限 20162020 年。规划适用范围为乾县下辖的 15 镇、1 街道办事处,173 个行政村,4 个三农服务中心。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乾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东临礼泉县、西接扶风、麟游县,南连兴平、武功县,北临永寿县。总面积 1002.71km2,总人口 53.89 万。地理坐标:东经1080013-1082418;北纬 341936-344505。县境内交通方便,东距省会西安 60 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35 公里,南距陇海线 30 公里,312 国道、福银高速和西平铁路穿境而过,107 省道及周边县市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为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苹果、梨、柿子为主,种植面积较大,经济效益好,是乾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畜牧业以养奶牛为主,为乾县的另一个经济增长点;工、企业以小型的纺织厂、砖厂、橡塑化、食品加工业、水泥厂为主;矿产开采以石灰岩为主;县域内著名景点乾陵带动了旅游业和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二)地质环境基本特点(二)地质环境基本特点1 1、气象、气象乾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 41.1,极端最低气温17.4,无霜期 224 天,年平均降水量 537.9mm,县境南北降水量有差距,北部最多,其次是南部,中部最少,西部又略多于东部。2 2、水文、水文乾县境内主要有漆水河、漠谷河、泔河等三条河流,属黄河水系渭河流域支流。漆水河:发源于麟游县,流经本县关头三农服务中心西南边境杨西河坡,南趋永寿县好畤河后转向南流,由米家河再入乾县境,经羊毛湾、龙岩寺,于龙塘口出峪。至临平镇王家庄出境南流入武功县汇入渭河。漠谷河:发源于永寿县,从本县梁山镇与关头三农服务中心的交界处嘴头入境,至王村镇牛池沟村出境入武功界,南流经武功县汇入渭河。泔河:发源于永寿县,由峰阳镇西胡村入境,在阳峪镇南北村汇合了注泔沟,至阳洪镇杨庄村东沿灵源镇与礼泉县的边境流过一段后东流入礼泉县,汇入泾河。3 3、地貌、地貌乾县地处关中盆地中段,属渭北黄土台塬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按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黄土梁塬沟壑区,二级黄土台塬区,一级黄土台塬区。境内最高点为东北角上的五峰山主峰,海拔 1474.7m,全县最低点为周城镇窦村漠谷河谷底,海拔 476m。4 4、地层岩性、地层岩性乾县地层属于华北地台区、陕甘宁盆缘分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 、奥陶系(O) 、二叠系(P) 、第四系(Q)等。县境内绝大部分面积被黄土覆盖,黄土结构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容易软化,抗剪抗压强度减弱,加之黄土斜坡沟壑发育,易形成临空面,诱发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5 5、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乾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准地台南部。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多表现为隐伏断裂)为主。断裂:区内断裂可分为三组,一组为 NE 向断裂:包括 F1 乾陵断裂、F2 乾县合阳断裂、F3 姜村礼泉断裂;一组为 NW 向断裂:县境内有一条,F4 周城姜村断裂;第三组为 NNE 向断裂,F5 淡村佛头断裂。6 6、地震、地震调查区属于华北地震区汾渭强地震带南端的渭河地震区,为陕西省地震活动较强烈的地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本区地震峰值加速度 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度,特征周期 0.45s。(三)地质灾害现状(三)地质灾害现状截止 2015 年底,全县共有地质灾害点 23 处。其中,滑坡 3 处,崩塌 20 处,分别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 13.04%、86.96%(见附表 1) 。1 1、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1)滑坡县内滑坡均为黄土滑坡,分布于漠谷河、泔河及其支沟岸边,共有 3 处(1处中型,2 处小型) 。其中关头街道桥北桥南村滑坡危险性大,共威胁 6 户 30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 20 间房;其它 2 处(周城镇慈母村,阳洪镇中陆陌村)滑坡危险性中等,主要影响耕地 10 亩。(2)崩塌崩塌主要分为黄土崩塌和岩质崩塌。崩塌地质灾害点共 20 处(其中黄土崩塌 17 处,岩质崩塌 3 处) ,中型 2 处,小型 18 处,威胁 21 户 114 人,43 孔窑洞,17 亩耕地、500m 泔惠渠和沟底道路行人、福银高速服务区,一座抽水站等。2 2、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地域分布乾县地貌类型属渭北黄土台塬区,黄土地层分布广泛,断裂构造较为复杂,降雨强度集中,境内沟谷水系较发育,因此地质灾害的分布呈现出山区、河流沟谷沿线灾点相对分布密度大。(2)镇(办)分布县城、集镇等地人口相对集中,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活动相对强烈,地质灾害相对发育,往往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因各镇(办)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人口密度、地理位置、植被发育、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等不同,在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分布亦呈现较大差异(见表 1-1) 。表表 1-11-1 乾县各镇(办)地质灾害点统计表乾县各镇(办)地质灾害点统计表地质灾害点数地质灾害点数( (处处) )序号序号镇(办)镇(办)灾点数灾点数( (处处) )滑坡滑坡崩塌崩塌备注备注1漠西三农服务中心222阳峪镇773关头三农服务中心2114城关街道办115峰阳镇336新阳镇117临平镇118周城镇2119阳洪镇31210注泔镇11合计233203 3、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乾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时间分布与降雨基本同步,而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则受制于岩土体结构及特征,因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具有区域性、群发性、周期性、突发性、链生性等特点。4 4、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岩土体类型、地形坡度是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降雨量及人类活动则为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四)(四) “十二五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成效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公共体系的重要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从原来粗放型管理步入到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轨道。主要工作成效:1 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2004 年国务院 394 号令公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县委、县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利时机,颁布实施了乾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为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文件和科学依据;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并延伸到了各镇国土所,落实了各职能部门的防治职责,修订完善了乾县处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贯彻执行汛期检查,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制度,建立了突发性地质灾害救灾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监管工作,尽量从源头上遏制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2 2、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深入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深入进行乾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的编制,对全县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点进行了详细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监测等防治措施。2008 年 5.12 汶川大地震后由专业队伍开展了全县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进一步查清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完善更新了县区地质灾害现状资料,建立了数据库。通过历次的地质灾害排查,进一步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的类型、数量、规模与分布规律;基本掌握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评价了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与危害性,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初步建立起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县政府科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提供了依据。3 3、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在“十二五”期间,乾县国土资源局建立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体系,以单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预警基本单元,建立了县、镇、村、三级防治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防灾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汛前排查、汛期检查、汛后核查,及时将新增的地质灾害点纳入防控体系。严格执行“一预案两卡”制度。对威胁人口的隐患点,各相关镇(街道办)年年发放“两卡” 、设立警示牌、指定责任人、制定撤离路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点实行“一点一案”制,针对其特点,提出搬迁避让或者工程治理等针对性措施;对威胁道路、耕地、机井的隐患点,设立警示牌,提醒行人注意。 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上级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积极做好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工作,汛期能根据县政府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点“防抢撤”实施方案积极协助相关各村镇、做好地质灾害点人员的撤离工作,并采取各项切实有效措施,协助各镇加大搬迁和治理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地质灾害管理工作任务。4 4、开展了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工作、开展了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工作乾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的资金,通过勘查、设计、施工等程序,已经完成了乾县北斗村三巷黄土崩塌应急治理工程 1 个灾害点;通过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搬迁避让等措施,已经消除了一批威胁城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 5、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乾县地形多为平坦或较平坦的塬面,以前许多村庄选择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塬边、沟边或者陡坎下。切坎挖窑建房,极易诱发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据调查,许多窑洞在暴雨期间或者连阴雨的情况下,常常发生窑顶上部坍塌、裂缝、渗水等,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县政府组织,财政、国土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配合,共有 26 户居民已经搬出了窑洞重新建造新房居住,远离地质灾害威胁。6 6、气象预报预警、气象预报预警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县国土局与县气象部门 ,在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实现了定量分等级预报,预报水平逐步提升,快速有效地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准确的气象信息,有效的控制灾情的发展。7 7、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得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得到加强我县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十二五”期间,共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 35000 余份,宣传画报 3000 余份,使更多群众了解到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大大提高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为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县针对基层镇国土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了解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以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五)地质灾害(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 1、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尚不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尚不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网络体系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监测技术人员和专业监测设备,监测手段落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健全,气象预警预报体系未全面开展,没有建立起有组织的、专门的、有预见性的资料信息提供和快速反应协调系统,难以实现地质灾害快速发布和为政府提供快速决策的功效。2 2、技术力量不足,装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装备落后县、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不足,使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网络系统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地质灾害防治必需的设备未能配备或配齐,总体上技术装备落后,不能满足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及监测预警工作的需要。3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镇财力有限,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严重不足,部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未能搬迁避让,重大灾害点不能及时勘查治理。兼职监测人员的补贴偏低,必须的仪器设备未能配齐。经费不足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4 4、应急反应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应急反应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虽然已经形成,但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安排不同级别的应急演练,以锻炼队伍,提高应急指挥水平,增强实战能力。5 5、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条件较差、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条件较差国土资源部门缺乏基本的交通、监测、应急调查及工作设备,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受到制约,从而导致地质灾害在预防、应急、抢险等环节上出现“防灾无力、救灾不力”的被动局面。虽然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机构和人员编制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受编制和财力的限制,县国土资源局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六)(六)防治工作面临形势防治工作面临形势乾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在新建道路和已建道路的拓宽,取直过程中,削坡填方、开山炸石形成的不稳定斜坡已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已建好的公路也因切坡较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2)乾县北部地质构造复杂,泔河、漠西河两岸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具有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物质条件。据气象、地震部门预测,本世纪前期,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将可能加剧。(3)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区内黄土残塬地质环境脆弱, “十三五”期间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仍然较强,劈山修路、切坡建房等人为引发的滑坡、崩塌灾害仍将保持增长趋势。(4)区内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需要搬迁治理。(5)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流域河谷两岸原有滑坡、崩塌灾害稳定性产生影响,增加了地质灾害的数量。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围绕“保底线、减存量、控增量、提能力”的总要求,以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体系为核心,尊重自然规律,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搬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依法防灾减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实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二)规划原则(二)规划原则1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协调统一,通过减少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来保护和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以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报预警为基础,排查、巡查、核查为一体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防范能力,加快推进以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消除机制。3 3、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全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其它各类工作密切结合,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帮助群众脱险、脱贫,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出发,根据灾害点具体情况实施地质灾害点分级管理,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稳定性分步实施防治任务。4 4、统一管理,各负其责、统一管理,各负其责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各相关部门、镇、街道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交通、住建、水利、安监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实行防治工作的分级管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根据灾害点的规模及危害程度,分别由县及各镇、街道政府负责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坚持“谁引发、谁治理” 、 “谁开发、谁保护” 。5 5、完善制度,依靠科技、完善制度,依靠科技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一批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办法、规定。同时,依靠科技深化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力求应用新理论、新思路总结研究本县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成因机制,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理地质灾害,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水平、实效。(三)规划目标(三)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20162020 年) ,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地质环境保护力度,有效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势头,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结合各方面的能力和力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加强农村植树种草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十三五”期间建立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十有县”建设,具体目标为:1、加强基础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全县境内地质灾害分布状况及危害程度;2、加强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并加强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培训出一批有能力、有责任的基层地质灾害监测人员;3、适时修订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其操作手册,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率和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4、基本完成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综合防治,按规划对隐患点进行防治、宜搬迁的进行搬迁避让等;5、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到本规划期末使已查明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基本脱险,新发生地质灾害点及时得到预防和治理。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重点防治区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重点防治区(一)地质灾害易发(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程度分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是相对,而又随时间变换的概念。考虑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因素,综合运用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及本次灾害点核查等成果,将全县划分为高易发区(A) ,中易发区(B) ,低易发区(C) (见表 3-1 及附图 1)1 1、地质灾害髙易发区(、地质灾害髙易发区(A A)该区主要包括泔河-注泔沟两岸沟壑区(A1)和漠谷河两岸沟壑区(A2) ;总面积 283.6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28.30%。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隐患点呈带状分布。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和滑坡。(1)泔河-注泔沟两岸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该区主要包括泔河沟道、注泔沟两岸斜坡和岸边沟壑影响区。行政区划由北向南分属峰阳镇、阳峪镇和阳洪镇管辖。面积 146.0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57%。发育地质灾害点 14 处,地质灾害点密度 0.096 处/km2。(2)漠谷河两岸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2)该区主要包括漠谷河及其支沟两岸。行政区划分属关头三农服务中心、梁山镇、漠西三农服务中心、新阳镇、周城镇管辖。面积 137.63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13.73%。发育地质灾害点 8 处,地质灾害点密度 0.058 处/km2。2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B)该区主要分布在有起伏的黄土台塬塬面上,面积 401.68km2,占全县面积的40.06%,共分为 3 个小区。(1)注泔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1)该区分布在县域东北部,属注泔镇管辖。面积 33.3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33%。该区地形为较平坦的塬面,其间夹有沟谷。居民多居住在塬面上,雨季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主要危害耕地。(2)梁山镇城关街道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该区分布在县域北部,行政区划属梁山镇、城关街道办、阳洪镇、灵源镇管辖。面积 184.3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18.38%。该区地形起伏较大,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3)石牛三农服务中心临平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该区分布在县域西部,行政区划分属石牛三农服务中心、新阳镇、临平镇、周城镇等管辖。面积 183.9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18.35%。发育 1 处崩塌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点密度 0.005 处/km2。3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C)该区分布在县域南部,属姜村镇、薛录镇、梁村镇、王村镇、大杨镇、大墙三农服务中心、马连镇管辖。面积 317.3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31.64%。该区地形平缓,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低。表 3-1 乾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区名(区号)区面积(km2)亚区名(亚区号)亚区面积(km2)灾点数(处)分布密度(处/km2)占全区面积的比例(%)威胁对象及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泔河-注泔沟两岸沟壑区(A1)146.05140.09614.57威胁 11 户,41 人,23 孔窑洞; 500m 泔惠渠;耕地 20亩;500m 公路,沟底道路行人,一座抽水站。现有地质灾害 14 处,包括滑坡1 处,崩塌 13 处,地质灾害密度 0.096 处/km2。高易发区(A)283.68漠谷河两岸沟壑区(A2)137.6380.05813.73威胁 14 户,96 人,16 孔窑洞;20 间房;纺织厂宿舍楼1 栋,混泥土搅拌站料厂及水库边活动人员,果园 2 亩及沟底莲菜地。现有地质灾害 8 处,包括滑坡2 处,崩塌 6 处,地质灾害密度 0.058 处/km2。注泔镇(B1)33.39/3.33/梁山镇城关街道办(B2)184.53/18.38/中易发区(B)401.68石牛三农服务中心临平镇(B3)183.9910.00518.35威胁 2 户,7 人,4 孔窑洞。现有 1 处崩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密度处 0.005/km2。低易发区(C)317.35县城南部(C)317.35/31.64/地形平缓,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综合考虑乾县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及重要建设布局、旅游开发、人类工程活动等,全县共划分出 3 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3 个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1 个一般防治区() ,见表 3-2 及附图 2。1 1、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发育,全县共划分 3 个重点防治区。总面积209.7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20.92%。发育地质灾害点 20 处,其中崩塌 17 处、滑坡 3 处。(1)泔河-注泔沟两岸重点防治区(-1)该区位于泔河、注泔沟谷及两岸,由北向南分属峰阳镇、阳峪镇、注泔镇、阳洪镇管辖,面积 100.77km2。该区共发育地质灾害点 14 处(1 处滑坡、13 处崩塌) ,涉及受威胁的住户 11 户 41 人,23 孔窑,耕地 20 亩,500m 公路,500m 泔惠渠、零散人群,沟底道路行人,一座抽水站。该区防治的灾种是崩塌和滑坡。重点威胁的居民点有阳峪镇新店村,冯东村、祝家堡村、南北村羽子沟、南北村、泔惠渠岸、靠山堡村;峰阳镇朱家坪村村,黄龙村四组和杨家河水库,以及洪阳镇中陆陌村、屈家嘴村、杨庄村窑院组和健全村等。(2)漠谷河两岸北段重点防治区(-2)该区位于漠谷河漠谷大桥以北两岸,面积 102.61 km2。该区共发育 5 处(1 处滑坡、4 处崩塌)地质灾害点,涉及受威胁的住户 14 户,96 人,20 间房子 16 孔窑洞以及纺织厂宿舍楼 1 栋,混泥土搅拌站料厂及水库边活动人员。防治的灾种为崩塌和滑坡。重点威胁的居民点有漠西三农服务中心老鸭咀水库和夹道村方兴厂;关头三农服务中心街道桥北桥南村、鹞子村和城关街道办玉林村、新阳镇南尖村、周城镇慈母村和红星村。(3)龙塘口村重点防治区(-3)该区位于龙塘口村区域,面积 6.34km2。该区共发育 1 处崩塌地质灾害点,涉及受威胁的住户 2 户,7 人, 4 孔窑洞。防治的灾种为黄土崩塌。重点威胁的居民点有临平镇龙塘口村。2 2、次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该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全县共分为 3 个次重点防治区,面积 447.77 km2,占全县面积的 44.66%。区内共有地质灾害点 3 处(其中滑坡 1处,崩塌 2 处) 。 (1)峰阳注泔镇次重点防治区(-1)该区位于二级黄土台塬塬面上,属峰阳镇和注泔镇管辖,面积 80.28 km2。(2)梁山镇-城关街道办次重点防治区(-2)该区位于县域北部的二级黄土台塬上,属梁山镇、城关街道办、阳洪镇、灵源镇等管辖,面积 162.12km2。该区主要防治沟边滑塌损坏耕地等。(3)石牛三农服务中心-周城镇次重点防治区(-3)该区位于县域西部的二级黄土台塬上,属石牛三农服务中心、新阳镇、临平镇、周城镇等管辖,面积 205.37km2。该区主要防治沟边滑塌损坏耕地和果园等。3 3、一般防治区(、一般防治区()该区位于县城以南,面积 345.22km2,占全县面积的 34.42%。该区地形平坦,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地质灾害低发育。 表表 3-23-2 乾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表乾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表威胁对象及影响防治区(区号)面积(km2)防治亚区(亚区号)亚区面积(km2)总点数(处)户人房间窑洞(孔)公路(m)耕地(亩)其它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处)防治措施泔河两岸重点防治区(-1)100.77141141/2350020500m 泔惠渠,零散人群,沟底道路行人,福银高速服务区及 1座抽水站,。灾害点 14 处:搬迁避让 5处( QX0008、 QX0009、 QX0010、 QX0019、 QX0021 );群测群防 9 处(QX0011、 QX0012、QX0014、 QX0013、 QX0023、 QX0003、 QX0025、乾县QX0029、 QX0028); 漠谷河北段两岸重点防治区(-2)102.61514962016/纺织厂宿舍楼 1 栋,混泥土搅拌站料厂及水库边活动人员。灾害点 5 处:搬迁避让 3 处( QX0004、QX0015、QX0018);群测群防 2 处( QX0006、 QX0007) ;重点防治区()209.72龙塘口村区域重点防治区(-3)6.341274/现有地质灾害 20处,包括 2 处滑坡,18 处崩塌。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质灾害发育灾害点 1 处:搬迁避让 1 处( QX0027)峰阳-注泔次重点防治区(-1)80.28/监测、巡视梁山镇-城关街道办次重点防治区(-2)162.12/现有 3 处地质灾害,2 处崩塌,1 处滑坡,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质灾害较发育监测、巡视次重点防治区()447.77石牛三农服务中心-周城镇次重点防治区(-3)205.373/5零散人群,果园 2 亩,沟底莲菜地。灾害点 3 处:群测群防 3 处( QX0026、 QX0002、QX0024) ;一般防治区()345.22县城南部一般防治区()345.22/地形平坦,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地质灾害不发育一般巡视(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1 1、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城镇、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城镇乾县地处黄土高原台塬区,区内发育漆水河、漠谷河、泔河三大河流,将黄土塬切割的支离破碎,导致辖区内各城镇有地质灾害分布。其中关头三农服务中心地质灾害点威胁村民 10 户 43 人生命财产安全和 20 间房、8 孔窑洞安全。属于乾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城镇。2 2、地质灾害重点防范路段、地质灾害重点防范路段乾县境内交通较为发达,主要交通干线为福银高速、西平铁路、312 国道,其中地质灾害重点防范路段为乾县峰阳公路杨家河段,乾县注泔公路陆陌沟段。四、地质灾害防治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工作部署(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建设(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建设规划期要对全县开展排查,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发育特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网络监测系统,为县人民政府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每年汛前,县、镇组织技术人员对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多发地段进行地质灾害全面检查、每次降雨前后要求针对性的对威胁重点镇、村组的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危险区和重点防范路段开展检查和巡视,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体系建设建设1 1、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期间,县境内地质灾害点已经确定了监测人员、镇、村责任人,做到了按时监测,及时上报,使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得到顺利开展,确保了地质灾害监防责任落到实处。本次规划期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及相应的管理和工作责任制,逐点落实责任主体和监测责任人。县、镇两级人民政府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引导、鼓励基层三农服务中心、村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对群测群防员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并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设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及基层群测群防员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群测群防水平,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有效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对辖区内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发放明白卡、设立警示牌、指定责任人、制定撤退路线等。2 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县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并连接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网络以及气象等专业网络,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及时传递地质灾害点、险情、降雨气象等资料数据到各级应急处置系统决策指挥中心,并提供相关的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和对地质灾害点、险情进行评估分析,形成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传递、查询、预警预报和决策发布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3 3、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为了能够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和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对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进行发布。县、镇、村配制必需的预警设备,县级预警配置自动警报器、传真机等;镇级预警配置无线广播系统、电动警报器、查询监视终端、传真机等预警设备,并配置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供电设备;村级预警配备一定数量的手摇报警器、铜锣、高音口哨等传统预警设备,重点地区需配置无线预警广播系统。加强农村偏远地区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因地制宜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方式,将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全县经济发展现状和地质、地貌条件,对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有地质灾害点,规划采用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的方法(见附表 1 及附图 2) 。1 1、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针对每个地质灾害点的特点、灾情、形成条件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结合移民搬迁规划,规划期内共搬迁避让 9 个灾点(27 户 109 人) ,计划2017 年2018 年全部搬完(见表 5-1) 。表 5-1 乾县避灾搬迁对象统计表威胁对象备注序号镇(办)编号位置灾种户数人口房间窑洞1QX0008新店村崩塌黄土崩塌1122QX0009冯东村崩塌黄土崩塌31163阳峪镇QX0010祝家堡村崩塌黄土崩塌2854QX0004关头街道桥北桥南村黄土滑坡630205关头三农服务中心QX0015鹞子村崩塌黄土崩塌41386城关街道办QX0018玉林村崩塌黄土崩塌42387QX0019朱家坪村崩塌黄土崩塌41288峰阳镇QX0021黄龙村四组崩塌黄土崩塌1429临平镇QX0027龙塘口崩塌黄土崩塌274合计2710920432 2、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对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危害程度大的地质灾害点在勘查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消除灾害隐患。阳洪镇杨庄村窑院组黄土崩塌稳定性差,危险性大,对该地质灾害点近期进行工程手段将其彻底治理。(四)地质灾害应急(四)地质灾害应急能力体系建设能力体系建设1 1、应急机构建设、应急机构建设县上要积极推进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相应数量的技术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和专业设备,包括专用越野车辆、GPS、对讲机、照相机等,保障完成各类地质灾害调查工作。2 2、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县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大力支持和推进镇、村地质灾害监测、巡查、预警、转移避险等应急能力建设。镇人民政府要自行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特别是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安排专人盯守巡查和监测。3 3、强化宣传培训、强化宣传培训教育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列入中小学学生日常教育范围,并组织学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各相关部门要通过培训、宣传册、文艺汇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单位组织相关干部、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骨干群众至少参加一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政府负责人要全面掌握本地区地质灾害情况,切实增强防治及应急救援指挥能力。4 4、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应急演练根据地质灾害变化情况,县国土资源部门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群测群防员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县、镇各级地质灾害预案点和“防、抢、撤”应急演练,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使受威胁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临灾状态、发生灾情后的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5 5、高标准、高标准“十有县十有县”的建设的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源厅【2013】43 号) ,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为主要内容,着力提升基层国土系统管理人员和乡镇主管领导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管理、专业技术支撑、项目经费保障、防治措施落实及规避灾害风险等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6 6、预警信号的制定、预警信号的制定住户相对集中的灾害点采用吹哨或打锣等信号,而规模大,人居分散的灾害点则采用高音喇叭等音量较大的信号。考虑灾害发生时可能出现断电情况,因此常需考虑建立多种预警信号,如断电后高音喇叭不能使用时,即以喊话或打锣作为预警信号。7 7、预定疏散路线的制定、预定疏散路线的制定预定疏散路线的制定必须切合灾害点实际情况,一般滑坡、崩塌或斜坡变形发生时,受灾群众应按照就近原则,首先撤至两侧或后缘安全地带,然后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撤离至预定安置地点。在撤离过程中,对滑坡灾害切忌向滑坡前缘危险区撤离,此外,疏散过程中要及时掌握灾害信息,切忌由一处灾害点向另一灾害点疏散,或疏散路线经过其它地质灾害点的危险区。8 8、地质灾害点临载判断、地质灾害点临载判断各地质灾害点临灾预警判断主要根据灾种的不同,以及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等确定。9 9、抢险救援措施、抢险救援措施为保证一旦临灾的情况下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相关单位或部门要落实责任,明确指挥抢排险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医疗救护单位及责任人、治理保卫单位及责任人等,并落实抢险物资、抢险资金,交通、通信等相关措施。为保证抢排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落实相应的人力,最好充分利用当地的民兵组织等,成立抢险救援小分队,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以便一旦灾情发生,抢险救灾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五、经费概算与筹措五、经费概算与筹措(一)经费估算(一)经费估算1 1、估算依据、估算依据(1)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意见 ;(2)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 4 号) ;(3)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与预算 (2011 年) ;(4) 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08) ;(5) 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国家测绘局 2009 年) ;(6)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002 年) ;(7)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 (2000 年) ;(8) 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9) 陕西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2 2、分项工程费、分项工程费地质灾害防治总经费(2016-2020 年)估算,包括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排查、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急处置与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及宣传教育等活动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和装备仪器购置费用等。规划期内共需经费 841.50 万元(见经费概算表 5-1) 。(1)地质灾害调查与排查费规划安排“十三五”期间对乾县 8 个镇、1 个街道办、2 个三农服务中心(峰阳镇、阳峪镇、阳洪镇、梁山镇、注泔镇、临平镇、周城镇、新阳镇、城关街道办、关头三农服务中心、漠西三农服务中心)开展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 (1:10000)报告编制,调查费用依据参考已编制其它县标准,每个镇所需经费 10 万元,共计所需经费为 110 万元。地质灾害排查费用依据乾县往年该项工作支出情况,每次排查费用为 1000元/次,20 个镇(办)每年共排查 2 次,每年所需经费为 4 万元,规划期 5 年,共需经费 20 万元。(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费用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 23 处,平均补贴 1000 元/年处,每年需 2.30 万元,规划期总计需要监测费 11.5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每处补贴 600 元,共 6.90万元,剩余 4.60 万元由县财政补贴。(3)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费规划安排对 1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规划期共需费用 150 万元;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避让工作可通过“脱贫搬迁安置”工程、“地灾搬迁安置”工程等计划实施,资金估算不在本规划范围。(4)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体系建设费包括支付“平战结合防治”技术支撑单位每年 5 万元,规划期内总计 25 万元;购置车辆(越野型)25 万元、卫星定位系统,应急仪器、设备(包括 GPS 定位仪、对讲机、罗盘、测距仪、照相机、摄像机等) ,每年运行费 4 万,规划期共计 45 万元;建立县级地质灾害应急专项资金 100 万元用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应急反应体系建设费用总计需 130 万元,由县财政列资筹措。(5)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费按照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的要求及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指南(试行)的要求,乾县高标准“十有县”创建经费每年投入约 50 万元,规划期 5 年总投资 250 万元。表表 5-15-1 乾县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概算表乾县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概算表序序号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内容项目内容期限期限(年)(年)资金资金来源来源经费经费(万元)(万元)8 个镇、1 个街道办、2 个三农服务中心,每个镇、三农服务中心所需经费 10万元1101地质灾害调查与排查费每次排查费用为 1000 元/次/年20162020县财政20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费用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每年1000 元/年/点20162020中央财政县财政11.503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费阳洪镇杨庄村窑院组20182019县财政150“平战结合防治”技术支撑5 万元20162020县财政25购置车辆 25 万元;卫星定位系统,应急仪器,车辆燃油维修等每年运行费 4万20162020县财政45地质灾害应急专项资金 100万元20162020县财政1004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体系建设费应急反应体系建设费用总计需 130 万元20162020县财政1305“十有县”建设经费乾县“十有县”建设费 50 万元/年20162020县财政250合 计841.50(二)经费筹措(二)经费筹措1 1、经费筹措依据、经费筹措依据(1)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其治理经费,按照灾害规模的大小,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2)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负责承担;(3)危及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矿山等工程设施及运营安全的自然和人为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原则上由其主管部门或受危及的企业负责治理;(4)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应与“脱贫搬迁安置”工程、 “地灾搬迁安置”工程相结合,统一规划和防治,搬迁经费纳入各级各部门移民搬迁计划,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实行国家补贴,受搬迁群众自筹的渠道解决;(5)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建设及监测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及应急体系建设等防灾管理费用由县政府承担。2 2、经费筹措来源、经费筹措来源(1)多渠道争取专项经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凡属省级及以上管理的项目,县应积极申报立项,向中央、省争取资金,县发展计划、财政、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水电、民政、建设、教育、移民、扶贫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救灾项目和配套经费补助;(2)吸引民间投资,通过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受灾搬迁户自力更生,自己筹资建新房,改造危房;(3)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投资治理;(4)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有关单位和企业投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5)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部门对地质灾害补助资金;(6)利用扶贫移民和以工代赈资金,实施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迁安工作。六、保障措施六、保障措施(一)(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乾县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健全工作机构,建立统一管理,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乾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起草和编制单位。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各自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完善法规、健全基本制度(二)完善法规、健全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配套的规章、法规,完善乾县境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要求,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坚持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步入到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实现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在监督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加强执法检查和行政监察,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对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诱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三)建立机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三)建立机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得到及时勘查和治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筹资机制,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地质灾害的诱发者及受益者,承担治理责任和费用。努力争取国家资助,鼓励社会援助。(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各级政府及地质灾害所在行政村或单位,要高度重视受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小分队,发生灾情,及时指派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五)加强宣传培训(五)加强宣传培训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要确保宣传到位,让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干部和群众深刻意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地质环境,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自觉行动。县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地质灾害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