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5698283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一、从军行(其一)1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主旨)“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3鉴赏要点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4相关资料己之愁从金闺之愁衬出,便为情深。(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清乾隆十五年南屏草堂刻本)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清乾隆三十年刻本)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清李瑛诗法易简录,清道光二年+-笔舫刻本)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此诗先写独坐思家,次写吹笛寄怨,再写家人念己,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以表夫妇相忆之情。(沈祖菜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二、蓟中作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今河北景县)。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后人编有高常侍集。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载(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回程途中在蓟中所写。蓟中,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主旨)“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3鉴赏要点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高适早年落拓,延至四十余岁尚是一封丘小尉,故登上边城,触景生情,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一腔忧愤尽抒笔端。暗示手法的运用。“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4相关资料“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归咎于臣。同一忧感,不若此语得体,激切温厚。然“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明末刻三色套印本)三、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第二大之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伊塞克(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清池,它跨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之间,四周天山环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故有热海之称。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主旨)“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送君”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临别赠言:我与你在天山城外饮酒,一醉方休,直到夕阳西下,落在热海之滨;你为官公正,清廉无私,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3鉴赏要点这苜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4相关资料岑参诗亦自成一家,盖尝从封常清军,其记西域异事甚多。如优钵罗花歌、热海行,古今(宋许韵彦周诗话,中华书局历代诗话本)四、塞下曲1作者简介李益(约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2基本解读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主旨)“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取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前典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觳晋人与姜戎要之觳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海窟”,原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塞外大沙漠,代指胡人居住之地。在此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后典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薛镇守边疆时,“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这里是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3鉴赏要点这首边塞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余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杨慎升庵诗话)此诗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对典故的使用。四句中旬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4相关资料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壕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李尚书益久在军戎,故所为诗多风云之气。七绝尤高,在大历间无与颉颃者。五、鉴赏探究讲解1第一题命题意图:了解此诗中传说和夸张手法与表现主题的关系。参考答案:诗人先写了热海之“热”,间有边塞奇异风光的描绘;又写友人之公正威严,执法无私的为官品行居然能消减热海之“热”,其中有浪漫的想象和神奇的夸张,表达效果极其显著。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在于言外。2第二题命题意图:了解古诗中典故的正用与反用,提高阅读欣赏古诗能力。参考答案: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侯班超事,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典故,是正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四句中,诗人将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3第三题命题意图:通过对这二首从军行的比较,把握王昌龄边塞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及其表现方法。附: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参考答案: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边塞战争诗四首(二)教学内容: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教学目标:1、学习边塞诗中的景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浪漫主义的风格。2、理解联想和夸张的表达技巧。3、学习边塞诗中借用典故抒情言志的方法。4、学习边塞诗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情感。教学重点:浪漫主义诗风。边塞诗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情感。教学难点:联想、夸张及用典等表达技巧。一、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第二大之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伊塞克(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清池,它跨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之间,四周天山环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故有热海之称。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3、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1)教师点拔:浪漫主义写法:联想、夸张。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夸张: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2)课堂练习:分析下诗中浪漫主义写法。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4、”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用了联想和比喻。“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主旨)5、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炎威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热”与朋友的“霜威”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6、本诗总结: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7、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8、岑参的边塞诗的特点:高适的诗笔力雄健而富有英雄气概。他以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成就二、塞下曲1作者简介李益(约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2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教师点拔:用典“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取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前典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觳晋人与姜戎要之觳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海窟”,原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塞外大沙漠,代指胡人居住之地。在此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后典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薛镇守边疆时,“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这里是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主旨)3技法探究:用典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本诗用典的作用: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安定边疆的心愿。4、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典故。(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课堂练习:分析下列诗歌中用典抒情的手法。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用典故抒情。这首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的余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此诗句句用典,语言凝练,准确生动直抒胸臆7、知识点四:边塞诗主题四: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问侠骨香。”王维“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处城。”杜甫三、边塞诗总结:1、边塞诗的发展。2、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四、布置课后作业边塞战争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及其鉴赏要点。2、学习盛唐边塞诗,掌握其特点。3、了解从军行中情景交融和曲笔的表达技巧。掌握边塞诗中征人思归思亲的主题。4、学习蓟中作中揭露统治阶级腐朽,报国无门的主题。教学重点:从军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教学难点:从军行中曲笔的运用。如何鉴赏边塞诗。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二、边塞诗的主要内容: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边塞风光。三、边塞诗的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四、唐代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五、学习课文。一)、从军行(其一)1知人论事: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2、“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3、“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此景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思亲之情?“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5、技巧探究:理解本诗曲笔的运用。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小结: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主题的?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7、课堂练习:比较两首从军行(其一)(其四)的不同。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二)知识点一:边塞诗主题一: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王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陈陶“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三)蓟中作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今河北景县)。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后人编有高常侍集。2、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2、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3、如何理解“每愁”和“已承恩”。暗示手法的运用。“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高适早年落拓,延至四十余岁尚是一封丘小尉,故登上边城,触景生情,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一腔忧愤尽抒笔端。4、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四)知识点二: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杜甫五、布置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