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上传人:RUN****yf 文档编号:44987065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形势下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形势下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摘要:在新形势下, 传统金融学教学出现诸多不适宜的地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 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几个方面探讨目前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然后提出了改进意见。关键词:金融学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一、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首先 , 金融资源的配置逐步市场化。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 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不再是国家计划 , 而是市场机制。同时市场化改革也使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得到长足发展 , 初步形成了多层次、 多元化的金融格局 ,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其次 , 金融创新迅猛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全面放开 , 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 ,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信贷、 融资、货币等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的概念 , 资产组合、创新工具交易与定价、市场营销等已逐渐成为金融业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再次 , 金融活动的日趋国际化。这不仅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将不断地突破国界走向世界, 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而且国外的金融机构与经营业务将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 , 展开与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从我国目前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 无论是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培养方式 , 还是学生心理素质、 竞争意识的培养都与上述目标存在差距, 并且现有的金融学科建设水平与世界金融学科前沿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 黄达 ,20XX), 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 , 制约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从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 , 推进金融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 , 改善人才结构和人才的知识结构 ,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 以适应我国金融国际化、 现代化的需要 , 就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二、当前我国金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 培养模式单一。目前 , 我国一方面高校金融学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 , 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和个性 ; 无论是在专科生、本科生的培养 , 还是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上 , 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而且大同小异 , 通常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广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高级金融人才” , 研究生无非多加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一条。该培养目标很难体现不同层次人才的区别 , 特别是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和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 , 本科毕业生已出现结构性过剩 , 不少本科生已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 , 在这种形势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仍定位为“高级的金融人才”是不合时宜的。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 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使我国金融运行发生了巨大变化 , 金融机构进一步多样化、 多元化 , 各种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起来 , 除需要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 , 还需要大量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2. 课程体系设置不太合理 , 有些教学内容陈旧。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 课程设置重复 , 缺乏系统性。一方面不少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复 , 如货币银行学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的不少内容是重复的 , 往往会形成了授课内容的重复 , 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 另一方面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的专业课缺乏衔接 , 并且教学内容也存在重复 , 教学方法也没有显著的差异 , 造成了不少研究生的厌学情绪 , 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2) 侧重于宏观金融理论 , 微观金融理论的教学安排比较少。 宏观金融理论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把握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作、 宏观金融形势与政策等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 如果没有微观金融理论作为支撑 , 则显得比较空泛 , 对金融业的内在特征和运作机制很难有深刻的理解。(3) 教学内容老化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一些传统专业课程 ( 如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等 ) 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上 ,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已不合时宜 , 与现实有一定差距。3. 教学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 现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 或者是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 , 效果很好。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 ,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而 : 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 导致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日渐消蚀 , 很多案例讨论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 ( 刘明显 ,20XX) 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 , 教学设施差 , 教室安排紧 , 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4.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金融人才的关键。 我国金融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相当部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高尚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传统理论功底, 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具备了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 ( 曾康霖 , 马骁 ,1998) 一方面在金融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情况下 , 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普遍比较繁重, 加上职称评定的科研压力, 使教师很难有时间和激励外出进修与参加社会实践( 张亦春 , 蒋峰 ,20XX), 进行知识的更新 ;另一方面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教师的教学科研条件有待提高, 不少教师忙于赚钱 , 到处兼职 , 忽略了真正的研究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人才的培养。三、新形势下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1. 培养目标的调整。首先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 , 应坚持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原则 , 以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背景 ( 王广谦 ,20XX; 杨志坚 ,20XX), 明确各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金融本科生的培养上 , 以培养宽口径、 厚基础、复合型的通用求 , 使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工作岗位中去。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 , 在继续扩大专业知识的广度的同时要突出专业特征 , 以培养对金融学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有深入研究、能胜任金融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及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 同时还要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 , 要求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外 , 还必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道德素养 ,使他们能够对较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 , 成为能够把握金融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国际性专门人才。2. 加快课程体系的改革。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认知能力及较高科研质素的重要基础 , 也是各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宏微观兼顾 , 补充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我国高等金融教育的发展应该顺应金融理论发展的微观化趋势。为此 , 金融学课程体系应包括货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这两部分内容 , 且二者应共同发展 , 总体思路是“宏微观兼顾 , 补充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决定了宏观调控不可或缺 , 所以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等“宏观金融”内容必须占据一席之地 , 同时需要充实“微观金融学”中实用性课程的内容。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模式 ,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 推行老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基本原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 有条件的单位应普及多媒体、 络化等先进手段的教学 , 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还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这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考试制度 , 一方面要通过课堂考4. , 或参加察与期终考试的结合 , 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 , 可适当增加课堂考察的次数及其在成绩评定中的权重 , 避免不少学生在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 不求平常努力、只求考试过关的死记硬背式的应试方式, 减少学生对期末考试的投机心理( 曹廷贵 ,20XX); 应该根据不同课程和学历层次采用导学式、 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元化和复合式的教学方法 , 合理使用双语教学 , 充分运用电子化与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技术 ,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 , 确保教学质量。 ( 赵汕 ,20XX)4.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要培养出高素质、 国际化的金融专业人才 , 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 提升整体水平。这一方面需要各高校对目前的人事制度及用人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 , 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 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 ,形成教师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更便利的条件 , 而不是制定许多条条框框去限制教师的进修、深造。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 在此基础上按贡献大小进行奖金及其它收入的分配, 拉开教师的收入差距, 避免“大锅饭”造成的奖金福利化及其激励不足。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其聘用应采取灵活的政策 , 不应设置工作年限等方面的限制 , 应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来确定 , 并且评定标准也不能简单化地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 , 还应该进一步看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 否则就会造成教师在研究上“短、平、快”现象 ( 杨胜刚 , 乔海曙 ,20XX), 使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难以得到提升。鼓励并资助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或攻读学位各类全国性和国际法的学术会议 , 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术动态 , 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总之 ,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是实现我国金融专业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 也是适应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引进海内外杰出人才 , 通过他们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5. 强化实践教学。 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尤其重要。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 ,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 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 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 , 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 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 要继续通过与社会、 行业以及合作 , 巩固、扩大和发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 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 , 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 ; 要倡导产学研结合 , 积极拓展校企之间、 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 ,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 , 为高校建设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 ;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 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 , 拓宽实践教学范畴 ,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 保证实践教学时间 , 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 ; 要根据金融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 , 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上既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 也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 ; 既重视理论知识考试 , 也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参考文献黄达 . 金融 . 金融学及其学科建设 J.当代经济科学 .20XX(7)曾康霖 , 马骁 . 金融学科建设与金融人才培养M. 成都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1)张亦春 , 蒋峰 . 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XX(3)王广谦 . 正确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XX(22)论文在线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