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4933794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课时跟踪训练(十六)一、选择题(2014四川广安月考)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西北地区可能()A流水作用增强 B冰川作用增加C风力作用增强 D变质作用增强解析: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变大,说明越来越干燥,这样会导致风力作用增强。所以答案选C。答案:C2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A地面蒸发 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解析: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海洋水汽,使得西北地区降水少,所以西北的同期风尘沉积通量是上升,答案选B。答案:B(2014山东青岛3月质检)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信息反映出 ()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900 m左右最低B2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增加而上升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读图,横轴是海拔,纵轴是物种丰富度。根据图例,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500 m左右最低,不是2900 m,A错。2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B对。木本物种丰富度大致随海拔增加而下降,C错。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波状变化,D错。答案:B4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坡向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一致,题目要求的是木本物种丰富度,所以水分条件差异不大,都能满足森林的生长,所以主导因素是热量,A对。B、C、D错。答案:A(2014广西南宁高三适应测试)读“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完成56题。5该流域雪线高度最大高差约为()A1200 mB2700 m C3200 mD6500 m解析:雪线高度最大高差为雪线海拔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最高值约6500 m,最低值大约为3300 m,所以最大高差约3200 m,C选项正确。答案:C6影响95E附近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 C坡度D降水解析:95E附近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温暖湿润的西南季风顺河谷而上,受两岸地形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所以雪线较低,D选项正确。答案:D(2014福建漳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分布知识。由图可知在低海拔地区有原生常绿阔叶林和原生针叶林,可判断缺失了落叶阔叶林,C选项正确。答案:C8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解析: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而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三个条件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原有植被不可能消失,D选项正确。答案:D(2014杭州二中高三月考)下图是雪线(终年积雪下限),高山寒漠土、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和对流层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与林线高度对应的曲线是()A B C D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由图可知极地附近没有森林分布,可排除、,对流层在低纬的高度是1718 km,在高纬是89 km,可判断曲线是对流层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故本题A选项正确。答案:A10与图中高山寒漠土随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A气温随纬度的分布规律B雪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C海水蒸发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D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解析:由上题结论可知曲线表示高山寒漠土随纬度变化曲线,据此可排除B选项,海水蒸发量在副热带海区最大,可排除C选项,昼夜长短年变化随纬度变化规律是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可排除D,所以A选项正确。答案:A(2014江西七校联考)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据图回答1113题。11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A800米 B8001000米C10001200米 D12001600米解析:从图中的等值线中可以看出:E地的林线介于30003200米,F地的林线介于44004600米,所以二地林线海拔相差12001600米。答案:D12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B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D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解析:林线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说明F地有更加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树木生长。主要是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答案:C13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与盛行风向 B降水与土壤类型C地势与山脉走向 D气温与纬度位置解析: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折成南北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处是横断山区,山川南北纵列,山脉的走向发生变化,同时这里也是第一、二级地势阶梯的分界线,地势落差也大。答案:C二、综合题14(2014山东济南期末)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2)图中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是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4)C地区远离赤道,但和赤道地区的自然带相同,请分析其形成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1)根据板块构造分布,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所以多火山地震发生。(2)根据气候类型分布,A自然带对应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交替变化明显。(3)根据B自然带的分布位置,判断是热带荒漠带。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分布在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这一特征的形成因素是跨纬度广,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所以有地形、大气环流影响。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所以气候干旱。(4)C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纬度看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形成热带雨林带。答案:(1)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2)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干湿交替(3)热带荒漠带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跨纬度广,大气环流,洋流(寒流),地形(山地)(4)沿岸暖流增温;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15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2)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图1中自然带分别表示()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B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解析:(1)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有关,属于非地带性现象。(3)根据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即可判断。(4)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2)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3)C(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