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4867328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5 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一职。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践?权进行牵制和限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1. 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引导,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影响: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2. 本节重点是戊戌变法的背景、百日维新内容、特点及失败的基本史实。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3为选做题, C层可不做。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学习目标】群体力量。1、牢固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 维新运动开始从2、通过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会历史分析的方法。理论宣传走向。3、全力以赴、高效学习,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问题引导】( 1)表现:4. 变法诏书的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问题导引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内容在哪些方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建立政治团体: 1895 年 8 月,由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面与康有为原2、经济基础: 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1中国早期维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补充)先的主张有所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派形成的原论战焦点:要不要变法( 首要问题 ) 、要不要兴民权 ( 中心问题 ) 、要不要不同?这些不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因、代表人物、西学。同反映了什么(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主张、影响分影响:资产阶级同封建和第一次正面交锋;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问题?变法诏经济上发展。别怎样?潮流;第一次正面猛烈抨击封建理论基础。书中的哪些措教育上兴办,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2)影响: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施、内容导致政治上建立的政治制度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了变法的失败(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 世纪 90 年代 )3、高潮百日维新(1898、 6、 11-9、 21)(招致了保守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直接原因:德国强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派的反对和阻思想特点:托古改制康有为的准备工作:挠破坏)?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2维新派形成 1898 年呈递,请求变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3)声势日大: (甲午战后)的历史背景、 1898 年 4 月,在北京组织,宗旨是“保国、保教、保种” ,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主 要 代 表 人在北京、 上海设立总会, 各地设立分会。 在保国会的影响下, 保滇会、资本主义的。物、政治主张保浙会、保川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代表人物及主张:分别怎样?开始的标志: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梁启超:思想核心是。变法。史称“百日维新”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内容:详见教材 108 页表格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 翻译西书。 影响最大的是,对变法内容的评价: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积极性: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二、目的: 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局限性:变法内容没有涉及到维新派所提出的、1、兴起公车上书(1895)3. 为什么说公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变法的内容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车上书标志着施;变法内容有缺陷,只是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因而主要内容:维新运动开始没有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1898 年 9 月 21 日)下诏、迁都、练兵,拒约再战权宜之计。从理论宣传走、失败戊戌政变(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到 了 政 治 实( 1)新政危机四伏:废除八股取士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慈禧控制认识任免权,实际上已经做好扑灭新政的准备;“王照上书”事件使矛盾冲突白热化;慈禧与荣禄密谋;维新派求助在华列强,争取袁世凯。( 2)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 。将六人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被罢官、监禁、戍边达40 多人。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性质5. 戊戌变法在1、失败原因:推动中国近代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化进程中有何没有彻底反封建的纲领(采取改良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意义?帝身上;求助袁世凯)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客观原因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2、性质 :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也是一次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3、意义:引发思想巨浪,昭示着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时期形成。通过变法,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印刷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认知空间空前扩大。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开创了新的 、 和 ,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4、局限: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缺乏艰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改革最终失败。5、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合作探究】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考察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2、( 09 年 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考查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 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 1898 年 11 月 25 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 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2)为了“打破鸡蛋” ,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学后反思】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背景封建统治相对薄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力量强大,武装倒幕。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弱小。具体措施强制推行,大刀阔斧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