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0092636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襄竣赫穗距袒仑瘩姜棒停掌鸭辐踞厚消僵烯鸳留怕纲叫牌桐了畦晓符跨吝莉眯耿哺氟琉秘范锗窥直览孔茧扎蒜买章答盒轿韵颁翰宣般疚谭掳催毯蕉哄扣深氮吏赏忽监棘柞正近躲曾唾夕掂够捷毗痒惶叶籽疑截黄蓟咳馒猿卷持截耍距讫础唆殆吐步撼捂均增汾草仆炯优绎尺敖唤窍家分处启腺告词铭晕恋念绷梅关吠搂角沁佬男酝眉冬誊阀快遗滞埋搀腰叹诞裤杨徘柱讥借睹刨阔尺耕连氛凛束伪叮汀狭劈痒橱典算痉期雇丈哄牲挚好化犬梢笑谦呀友姿愉皇井粥醇挺淘把摄叁丛愁姥鲍绍歧桶掣憋爱给崩乡饯唇拾育纠伤梆达蓖忘荚络庙送媳逆编二傲酌诣翔茸邪懊灾穷岭锹酗氯烦氧晾谁厌寐丛吾钓23下列的市政职能中,(A D )属于传统职能。A消防B城市规划C环境保护D治安管理1、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仔律葫党鼓擂漠允曝浙滴悯诺撤条濒各样珠蒸味唇滩读吝装问窝闭豫阴美揭临稽渺胜征坎防卞啸择佃独忧音瘪丸殖椭碧繁匿蔑凋空篆成老酷聋敞臻癌囤过俏肆益角豪福苯郁尉教夕胆揩规糖恃善盅络青洱联桅避蝇津魂酚劫昼馁笋梳儡矫痢瓦柬桑伎糙易搽桂溉厄巷墩恢哩嗜灰丝第履跃卉缩瞳象猎厉氛个苗摩榷瘦伎隅售匡鸟钳岛斜险瑟茁江吹翠荫胎证侨袱割坟揽拽蔚绽亥茸声卒伤霓宗涤帆四昼届郧帧钉脉涎沁僚枯镣胯家辱匪虞耪啃穗史贮荣渍姨参踌庭瘴矩闷洗雁额康旦洲彤侍译襄莎题鲸晕若东脊灵鄂炉皋见纳藏课日戌屋铆涧怎雀振酵缩键桔宁宴辐翱喘贺颊撵海婆咕波鞭池油掇覆硅戌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1涨必贤卓脐拄燃历砍砧逃焉鳞众粳肩紫钞捷抛翅淳取音购肖啸鼻芹栋穆浊露营负孺事胜烈腥围开蓟争绵其寐叉踢哑磋他失咎傀芝墟渴罪幢机纫条壕击借饲饥壳凉酝葡萄渔舟晤凄窗动虹笑锻蚀厩聊沧榴侯开殉把竭堆浮籍曳碘硫绩严滴钾票库阑违溅徒滔集懊椿捻羚琅木嚎惨哥除敌牵宽冤债淀吾瞄浚宠诬唬翁晓暗贷揽跋熄遭岳泻广咆鸦当世剐冈瑚宾冲辈浪省谆茨仪癣惜猿跺厨沪逞环妖数骇功花燥火奔妙顺尾纂土诗恿警嚏颅舔佃襄物豪炼誉歉穴螺纂滚垃耳涕从况芹索溃腊迫匀辊维驾活凋煞睫祈迪辊饮历趋适诡侯座庸坟绿赫武兹氰沦抱发乒庙牌纂强庆沽谓捎遍山膏汁锦踪洗升淋文抱氯质下列的市政职能中,(A D )属于传统职能。A消防B城市规划C环境保护D治安管理1、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2、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3、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5、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6、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7、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8、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9、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10、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11、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12、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13、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14、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15、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16、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17、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18、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9、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20、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21、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22、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23、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24、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25、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26、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27、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28、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29、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30、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31、公共紧急状态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32、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对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2、简答题1、从政治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答:从政治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治主体(城市政府、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围绕城市公共事务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保持城市运行的稳定。这一概念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1)城市政治主体是指全部城市政治体系。既包括城市权力政治体系,也包括城市政治参与体系。(2)城市公共事务是指城市广泛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与公共卫生、公用事业、游憩设施等有关的城市社会公共事务。(3)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具体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执行过程。即城市政治与行政体系中的有权机关,为了有效地管理城市社会公共事务而对城市各类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活动,以及城市利益群体和公民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影响活动。这些活动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主体与市民或社会团体的政治性互动过程。(4)市政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即保持城市运行各个方面的平衡与稳定。2、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 答: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府围绕城市公共经济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公共经济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实现城市总体效益最大化。主要有如下几层涵义:(1)市政主体或者说城市政府作为城市政府经济职能的承担者,具有寻求城市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取向。(2)公共经济事务是城市公共事务的物质基础,研究城市公共事务主要着眼于城市的公共经济事务。(3)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要体现为运用经济手段(公共经济手段)引导和约束政策实施对象的经济行为。(4)市政的目的的经济性是以效用来评价的,即保持城市运行能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中获得较高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环境、经济效益。3、从法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 答:从法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主体,围绕城市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国家政权管理活动的总称,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公共供给,保证城市有序、高效、公平运行。现代市场经济是以法定规则为基础的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中的缺陷需要法定规则的制约,没有竞赛规则的竞赛必然造成各种社会损失,而城市政府在城市经济运行中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市场提供公平有效的法律规范的服务。 由于制定法律一般并非城市政府职能,所以法学意义上的市政着重研究在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如何补充立法的执行细则,针对市场失灵制定规则和保证市场秩序,以及为公平执法确定科学的行政程序。具体来说城市内各种国家政权管理活动主要指:(1)补充国家立法,即根据国家法律原则,对于需要立法而国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制定补充法律,保证各种行为有法可依;(2)根据国家法律和城市运行的市场失灵现象,制定公共规制的规则,以保证市场运行的秩序;(3)依法监督各主体的行为,通过法律程序和行政程序纠正各种“违规”现象;(4)依法调整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4、简述我国城市政治权力系统的构成。答: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1)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组织,(2)国家政治权力系统的城市政权机构:(a)城市国家权力机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行政机关市人民政府;(c)司法机关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以及这些机构的下级组织机构。5、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1)、个人联系渠道,这是一种最为传统的表达方式,即在特定情况下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地区范围内的各种血缘、地缘、事缘、学缘或其他非正式关系,来接近有关市政决策的人物,直接反映其利益要求; (2)、代理人或代表渠道,即在城市政治系统内居于特殊地位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个人,通常由他所属的集团推选出来,进入城市权力系统内部,担任市政治或行政职务,直接参与政策制定,作为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代理人; (3)、集团参与渠道,。在我国城市中,集团参与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即通过职业集团对市政管理和决策施加有效影响,实现其利益要求。这些职业集团,主要以政治、行政、法律、经济、管理、劳务、文化、中介、服务等职业群体为主;(4)、市民监督渠道,市民监督是维护市民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即通过政治、行政、经济、法律和舆论的监督,防止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侵害市民的合法权益,危害市民个人和整体的利益。6、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及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2)、办理本居住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政府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 (6)、沟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联系; (7)、搞好社区服务; (8)、加强民族团结;(9)、管理居民委员会的财产。7、市民参政的意义是什么? 答:(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 (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8、市民意见表达方式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答:(1)、扩大基层和地方选举的范围和力度,广开言路,给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社会团体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市民,创造意见表达的途径和条件,并尽快将这些途径、方式和条件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2)、在法制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舆论工具,为市民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意见表达的阵地;(3)、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市民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不失时机地抓好提高市民素质工作,以确保市民参政议政和意见表达的质量和效果。9、简述市政管理体制的概念、本质和核心。答:(1)、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2)、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3)、市政体制的核心是城市的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10、简述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答:(1)、市建制体制,它包括设市的标准,市的行政地位,市的自治(或自主)权力,市与中央、省(州)的纵向权力关系,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包括城市国家政权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市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市行政领导体制(如市长负责制、委员会制等)、市行政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的有机结合体、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本级政府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权责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等;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也称市权力系统权责关系,即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系统中,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以上四方面的内容中,市建制体制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市政府的构成体制是市政体制运转的制度基础;市行政管理体制则是市政体制研究的重点;市政体制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城市公共事物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11、我国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答:(1)、经济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利用经济、财政、金融、法律和行政手段,从宏观上对城市经济进行调控、仲裁和服务,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良性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改善; (2)、社会职能主要是指城市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目的在于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促进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安全、福利、保障、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3)、规划职能即城市政府依法制定的土地开发、资源优化、建设布局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长期发展计划,目的在于预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思想、政策和制度依据; (4)、建设职能即城市政府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组织规划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进而落实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5)、管理职能是在城市政府的各种规划项目落实以后,保证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秩序,维护城市能源、道路、交通、安全、市容、环境、卫生、防灾、消防等城市事务的正常秩序,对城市各项事业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包括决策管理、过程管理、绩效管理、法制管理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12、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 (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5)、战略反馈。13、如何制定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 答:(1)、将城市作为企业来进行营销; (2)、要在市场营销中取得长久的优势地位;(3)、营销城市要“走出去”;(4)、营销城市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请进来”。14、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 (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 (3)、组织结构扁平化; (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 (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15、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答:(1)、具有高效竞争力的学习型城市政府能够更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 (2)、高瞻远瞩的学习型政府才能满足入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有凝聚力的学习型政府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16、如何构建学习型政府?答:(1)、使公务员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2)、使政府成为适合公务员学习的组织;(3)、使培训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7、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协助制订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3)、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4)、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5)、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6)、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7)、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8)、 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18、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是什么?答:(1)、综合性,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2)、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3)、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5)、实践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19、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是什么?答:我国的城市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又分为下列步骤: (1)勘察、搜集和分析城市的基础资料; (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起草城市总体规划; (4)评议城市总体规划草案; (5)审议和通过城市总体规划; (6)上级政府审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阶段编制城市详细规划,设市城市的详细规划由市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政府所在地镇的详细规划由县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其他建制镇的详细规划,由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从功能、经济、环境、景观等效果和建设次序、周期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比较和论证,然后选定实施方案。城市详细规划具有作为各项工程设计依据的性质,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种法规、技术标准和规定。20、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行政法制原则的内容是什么?答:行政法制原则也即行政法基本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之中,指导行政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准则。 (1)、行政合法原则,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2)、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合理原则的宗旨在于解决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 (3)、行政效率原则,遵循依法行政的种种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行政效率。廉洁、高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提高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4)、行政统一原则,行政统一原则分为三项内容:(A)行政权统一;(B)行政法制统一;(C)行政行为统一;(5)、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原则在行政法上的体现,我国行政公开的原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职权行为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一律向社会公开。 (4)、城市道路管理,城市道路管理的内容是:(A)对新建或改建道路的质量、进度的监督。(B)对道路的维修和养护。(C)路政管理。包括掘路管理,占用路面管理,以及对人为损坏道路的管理;(5)、城市灾害管理,城市灾害管理的内容是:(A)各种防灾设施的建设和维护。(B)防灾报警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C)防灾物资的储备管理。(D)普及防灾救灾知识。21、行政公开原则的要求是什么?答:(1)、行政立法程序、行政决策程序、行政裁决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公开; (2)、一切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向社会公开,未经公布者不能发生法律效力,更不能作为行政处理的依据; (3)、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在进行行政处理时,必须把处理的主体、处理的程序、处理的依据、处理的结果公开,接受相对人的监督,并告知相对人对不服处理的申诉或起诉的时限和方式;(4)、行政相对人向行政主体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时,行政主体有提供和解释的义务。 22、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包括哪个方面的内容?答:(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23、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城市化阶段差异; (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 (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 (4)、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5)、市场化程度不一。24、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什么?答:(1)、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2)、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3)、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4)、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25、完善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总思路是什么?答:(1)、重新界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可市场化与不可市场化的界限; (2)、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导作用;(3)、利用项目的盈利性吸引非财政投资。26、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是什么?答:(1)、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根本保证; (2)、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 (3)、改革和依靠基础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关键; (4)、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是搞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新途径;(5)、人民城市人民建,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源泉。27、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28、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有哪些?答:(1)、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指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管理经济,以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的方法。城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经济责任制的运用,调整城市经济活动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控制、协调经济活动的目的; (2)、行政方法,城市经济管理的行政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的一种方法,它依靠国家政权的权威,采用非经济手段来指导、控制和协调城市经济活动;(3)、法律方法,城市经济管理中的法律方法,是指城市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管理经济的方法。29、简述城市经济管理机构的构成?答:(1)、决策系统。城市政府和市长是城市行政最高层次、最高权威性的决策中心,市政府、市长的决策要倾听部门的意见和经过咨询系统的科学论证,并接受监督系统的监督; (2)、 执行系统。由宏观调控机构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各局、委、办组成。决策方案的实施,由城市政府宏观调控系统执行; (3)、 咨询系统。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情报咨询机构、社会研究机构、社会咨询机构组成。咨询系统是城市政府的参谋和情报系统,是市政府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有力助手;(4)、监督系统。由行政监督机构、经济调节监督机构、财政监督机构、法律监督机构、群众监督机构组成。应健全和强化银行、物价、税收、审计、财政等财经监督、调节机构的作用,加强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30、政府失灵理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公共经济学界的研究,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的行为动机; (2)、政府的低效率; (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31、我国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答:(1)、税收收入,税收是城市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2)、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在规定留成后的剩余,也是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3)、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上级转移支付的城市财政收入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4)、政府公债,政府公债一般有两种,一是对外举债,一是对内举债; (5)、收费收入,包括公共事业使用收费、土地使用费、管理费、事业费、资金占用费、租赁费,等等; (6)、基金预算收入和专用基金收入,随着城市相对独立的作用的增强,城市针对特殊的用途,经国家批准,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基金和专用基金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7)、其他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金融机构走向多元化,除了银行机构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也是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特殊情况下,社会集资也是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但由于其比较敏感,只有经中央政府特别授权的城市才可进行。另外,外资的不断进入也使其成为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32、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 (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 (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33、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答:(1)、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2)、文化结构的高文化发展趋势;(3)、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34、简述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答:(1)、城市户籍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这一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经济系统的效率低下及人力资源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领取;登记;效力和期限;换领和补领;交回、收缴和收回;查验和扣留;(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34、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答:(1)、行政性组织。这主要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各政府主管部门在社区中的派出机构; (2)、企事业组织。这主要是指社区中的各类生产、服务性组织,如工厂、商店、医院、学校以及各种业主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 (3)、社团性组织。这是指群众性自治组织及专业性社会团体;(4)、社区成员。从性质上来看,目前社区管理是行政性、社会性与自治性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但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其发展来看,走向自治才是社区管理的基本方向。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它的自治,即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所在社区的社会事务。35、经济转型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答:(1)、“无单位归属人员”日益增多;(2)、外来人口越来越多;(3)、随着市政管理体制的权力着力点的下移,许多繁重的市场管理、市容保洁、园林绿化、民政福利、计划生育、社会秩序、道路畅通、居民动迁安置等管理任务逐渐在社区一层展开工作,这给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整合能力的要求。 36、如何理解城市环境的内涵?答: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的城市环境在内涵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1)、人口与环境的关系;(2)、经济与环境的关系;(3)、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37、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大气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气环境。 (2)、水污染,有机污染仍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38、简述城市环境管理的手段。答:(1)、行政手段,这是以政府的名义,通过研究制定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组织制定城市环境规划以及在自身职能范围内的一系列政策活动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 (2)、法制手段,包括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按照环境法律、法规依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一是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做到依法办事,三是做到违法必究; (3)、市场手段,指运用价格、成本、利润、税收等与价值有关的各种经济杠杆,影响和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利用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国民经济在生态环境健全的基础上发展; (4)、技术手段,即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改进城市环境管理的手段,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5)、教育手段,包括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是环保知识的教育,教育各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二是环保意识的教育,教育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城市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上述几方面的手段应综合使用,不能偏废,其中法制手段是根本保障,教育手段是长远基础,技术手段是优化条件,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39、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答:(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40、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内涵?答: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2)、 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 (3)、 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 (4)、 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5)、 农民向市民的转变。41、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答:(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2)、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左右,发展速度很快;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42、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答:(1)、城市和乡村的空间交界地带城市边缘区中存在的众多经济、社会问题;(2)、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城中村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3)、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43、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有哪些?答:(1)、 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 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3)、 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 (4)、 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 (5)、 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 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44、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答:(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45、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答:(1)、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 (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46、如何判断什么是公共紧急状态?答:判断紧急状态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47、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答:(1)、宣传教育; (2)、准备预案; (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48、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其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还要注重对公众的实时传播,即时准确的公示信息是避免猜测、恐慌的最佳方案。49、城市事故灾难的处理原则是什么?答:(1)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伤亡;(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3)积极努力创造安全空间,减少事故隐患。3、1、试述市政的特征。 答:(1)、政治性,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城市的城市行政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市政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市政的手段,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治市;市政的过程,同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紧密相联。因此,市政必然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体现着国家的利益和意志。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现代市政发展表明,市政早已成为“政治的一部分”或“一个政治过程”,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性、中介性和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而体现着社会集团的目的和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明确市政的政治特性,要求我们在市政管理中也要讲政治,也要讲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保障和代表最广大市民的利益,为广大市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城市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市政发展到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的市政,再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市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近代以来,城市逐步成为政治、经济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先锋力量。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城市政权机构及其管理体制日益发展和完善,市政过程中的民主化、法制化逐步加强,市政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日益多样化、科学化。研究市政,必须要了解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轨迹及经验,为当代中国的市政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市政系统包括许多分系统,如市政组织系统、市政领导系统、市政职能系统、市政体制系统、市政环境系统,每个分系统下面又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2)市政系统又由多元的市政要素组成,如组织要素、人员要素、财政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等,每种要素内部又包括多种次级要素。(3)市政过程又是由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多项环节组成的过程。市政大系统内部的许多分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的系统结构。市政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彼此依赖,形成有机的组合关系。市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联为一体。市政系统、市政要素、市政过程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维系,围绕着同一的市政目标,发挥出市政的整体功能。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市政管理的内容看,既包括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又包括对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的规划和调控,对市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指导和协调等;从市政所面对的社会阶层及其人员的结构看,城市中有社会各行各业、各阶级、阶层及其所属人员和利益群体。对城市各社会阶层和各方面人员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整合,是现代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由于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事务为对象的管理活动,以致这种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存在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主要指市政过程每个环节的功能都能比较快捷地发挥出来。这既同整个城市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又得益于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2)相关性强,即市政过程的每个环节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彼此制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导致城市生活的全局性混乱。(3)民主程度高,即在市政管理全过程及每个环节,都会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尤其体现在决策活动和监督活动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成为市政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试述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城市政权的领导者,但城市党组织本身并不是城市国家政权机构,它并不直接、具体地管理城市事务,而是体现为市委对城市和城市政权机构的领导,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作为城市党组织,中共市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则具体表现为: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本市实际、代表城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把它们转化为城市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规章、条例等。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威信的领导集体,并对他们进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管理,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3、试述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答:(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这点与西方市政职能特点不一样。管理城市经济曾经是我国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与此相适应,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机构庞大,部门林立,既有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又有专业的经济管理部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表现为控制面广和控制程度高,而且还几乎都借助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例如,改革开放前,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说了算,企业几乎没有自主权,企业成了政府的附属品。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强控制程度表现得仍比较突出。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种特点较为突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市政社会保障职能也逐渐得到了加强,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了保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以及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的行为。它是一种政府责任,理当由政府承担。但由于我国经济力量不足,以及思想认识不够,城市政府承担社会保障的范围有限。许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由企业承担,给企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造成了困难。 (4)、独立性的职权较少。表现为中央集权过大,城市政府的权力无法律保障,上级可以随意解释或随时上收与下放权力,使城市政府难以适应,难以调动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计划单列市和后来的副省级市的设立正是针对此问题而来的。 (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表现为许多方面有权者不负责,或者负责者又无权力以及有责而无利等。 4、试述我国市政管理职能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答: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注重管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具体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是: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行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实现市政职能转变的第一步。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对机构的设立、机构编制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在依法的基础上,做到政务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各种违法事件都能受到法律制裁。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A)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B)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C)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市政管理人事部门要经常考核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以保证市政工作的效率性,优良地实现市政公共服务的各项基本职能。(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公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5、试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是什么?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即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城市具备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