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算机就业论文: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就业状况、趋势与对策摘要:近1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计算机类人才大量短缺。然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众多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另一方面IT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本文从目前的产业现状、企业岗位需求情况、IT毕业生规模等几方面分析总结了高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并将我们在实际的就业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办法和措施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类毕业生 IT产业 校企合作 一、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 1、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及从业情况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9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年,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其中软件产品收入3165.8亿元,41.8%,软件技术服务收入1455亿元,占19.2%,嵌入式软件实现收入1616.4亿元,占21.3%,IC设计收入217.4亿元,占2.9%。北京、广东、江苏规模位居全国前三甲,全国规模以上软件企业统计为16194家。全年规模以上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已达到877万。 2、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 根据2009年5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网络招聘会人才需求信息的汇总和分析,职位需求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机械类、外语类、土建类、医学类、法学类、交通运输类、化工与制药类,这和近几年高校招生时的热门专业排序基本一致。同时,计算机类学生也是招聘网站注册求职人员最多的,出现“供需两旺”,但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高,出现结构性供求矛盾。这种现象已经从2006年出现持续至今。 二、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前应具备的素质 (一)专业技能素质 目前,计算机类学生就业火爆的场面已经过去,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应首先学好专业技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选择一个方向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首先学好学校的课程体系,然后认真对待学校的实训课程体系,增加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逐步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综合素质 中国IT从业人员心理特征研究报告将IT行业从业人员按照岗位特征、职责和要求划分为四类岗位:管理类、销售类、技术支持类和研发类,并以之为基础通过国际最先进的胜任素质模型建构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出IT行业职业核心素质和岗位核心素质,根据重要性排序,依次为: 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 问题解决能力、诚信、主动性、理解能力 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大局观。 同时,这些职业核心素质在管理类、销售类、技术支持类和研发类的岗位素质要求中所占的比重却不尽相同。例如,对管理类人员而言,沟通能力、责任感、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最为重要;而销售类人员则在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和诚信等方面;技术支持类人员在学习能力、责任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研发类人员在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更为重要。 三、高职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定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离,培养目标单一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在开办前均对行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普遍采用邀请业界的一些专家进行座谈的方式,从而设定办学模式和构建课程体系,这种调研模式,使得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模式趋同,造成各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普遍缺乏特色。产生了企业用人需求的多样性与专业培养的趋同性这一结构性人才过剩。 (二)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普遍缺乏行业企业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计划经济时代行业办学这一优势现在已经不再存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横向联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深度感受企业的真实环境。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由于缺乏行业背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采用“纯技术”的课程设置理念。这就形成缺乏专业特色及专业面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纯技术的学生,对其他行业普遍缺乏了解,而社会上往往需要复合型人才。 四、应对策略 (一)分专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只有进行校企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运行体制,才能顺利完成“产学结合、实境育人”这一高职示范性目标,才能引进真实项目使得学生具有实战经验。 (二)校企合作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关键环境,企业的进驻及捐赠会弥补高职院校经费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技术系从建系开始就积极引进企业驻校,针对不同的专业分别与不同的企业合作并先后建成了 e-软件企业仿真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应用服务器实训室、网络管理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数据库管理系统实训室、交互式作品编辑实训室、动画设计实训室、软件测试实训室、 Web 开发实训室、操作系统配置及管理实训室、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等 16 个实训室,功能涵盖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建设与维护、软件开发与测试、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岗位需求。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感受到岗位工作流程、工作过程,具备了初步的职业专业素质。 五、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类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个动态的系统工程,由于IT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IT产业也会出现新职业新岗位,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还要对IT技术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做为高职院校,全方位的进行校企合作,建立起一支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就业管理队伍,才能让学生就业做到与专业建设相协调,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与学生管理相统一,与人才需求相和谐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高林 鲍洁.加强基础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计算机教育,2009(16):12-13 2教育部高教司供稿.中国计算机教育现状J.计算机教育,2009增刊:12-14; 3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产学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增刊:40-41; 医学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特性毕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员面对面的,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它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关于医学毕业论文的答辩问题请咨询知方期刊答辩是辩论的一种形式,辩论按进行形式不同,分为竞赛式辩论,对话式辩论和问答式辩论。答辩就是问答式辩论的简称。与竞赛式辩论相比,论文答辩有以下几个特点:1.答辩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竞赛式辩论除了参加辩论的双方外,还设有专门的裁判,即有个“第三者”对辩论双方的高下是非作出评判。而论文答辩虽然也要作出评判,但它不是由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另一方即论文作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作出评价。可见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既是辩论员,又是裁判员。2.毕业论文作者的答辩准备,范围广泛。为了顺利通过答辩,毕业论文作者在答辩前先需要作好充分准备。然而,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题目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老师根据另一方提供的论文拟就的,所要答辩的题目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一般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答辩小组拟就的题目对另一方论文的作者事先是保密的,到答辩会上才亮出来。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让学员即论文作者独立准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小时以内)后再当场回答;另一种情况是不给学员准备时间,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就要当即作出回答。因此,虽然在举行论文答辩会以前,学员。也要为参加答辩会作准备,但难以针对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因为事先不知道)作准备,只能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有关的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3.表达方式以问答为主,以辩论为辅。论文答辩一般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问题,论文作者作出回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作者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观点相左的情况,这时也会而且也应该辩论。但从总体上说,论文答辩是以问答的形式为主,以不同观点的辩论为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