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游戏课中的德育教育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8444764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班游戏课中的德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前班游戏课中的德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前班游戏课中的德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班游戏课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对学前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更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渗透。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游戏课中的德育教育 一 游戏的优越性“游戏教学是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它有助于激发学前班的学习兴趣,减轻压力与负担,帮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增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师必须在遵循一定的游戏原则,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采用有趣好玩的形式,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活动。”游戏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孩子天性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薄弱,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通过游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从而保持一种“我学习我快乐”的主观欲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的德育,花的力气不小,虽然也收到一些效果,但总觉得效果不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的德育既缺乏人文教育基础,又不是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而是以适应目前的需要为目标,功利性很重;缺乏情感性是现行德育的实效性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德育实践中,教育这自身缺乏情感投入,有些仅仅是例行公事的向学生讲解、传授道德规范,连自身都觉得索然无味,不要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去体验、去实践了;不要说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了;更不要说主动去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情境中去进行教育了。即使有的教育者能自觉的进行情境德育,由于情境本身缺乏情感性,学生虽然进入了情境,但得不到真实的道德情感体验,德育实效性也就不能凸显出来。而游戏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游戏教学具有完整丰富的故事情节,既紧扣教材,又充满童话的神秘色彩,很好的把德育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把抽象的德育知识用游戏这种生动活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在童话世界里去感受和体验,过程活泼、有趣、引人入胜,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采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德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对游戏的兴趣从而引起他们对德育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在游戏教学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素质,也使得德育实践中有更多的感情投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融入情境得到了真正的道德情感体验,也就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二 游戏课的趣味性  创设巧妙的情境,在营造的情绪氛围中展开思想品德教育,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种游戏教学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体验。情景化的游戏教学具有准备性、真实性和针对性,这也就说明活动情景前让学生进行收集信息的准备,掌握将要学习的相关资料,使得它们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且教师也密切的关注了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从而调节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生活化的游戏是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查感受、体验、反思,并用 “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真实生活。生活化的游戏教学能化静为动、以虚促实、以小见大,它巧妙的穿插了可操作性的活动,为抽象的概念赋予了具体内容,通过具体活动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从生活琐事中体现的道德,对小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应善于把生活琐事融入到课堂中,通过实践与讨论,使小学生学到相应的德育知识。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穿插相关的现实生活故事,来加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甚至让学生来讲他身边的故事,并把其放到课堂中来演绎“假如你是.”的游戏,这种生活化的游戏教学使学生更容易设身处地的思考,尽快进入角色,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这种把教材中存在的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用生活中的琐事来解释,其实也是德育渗透方法中的解疑答难法。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三 学前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学前班学生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趣味化的游戏教学便能满足其好动的天性。 趣味化的游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直接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从游戏教学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与德育渗透的方法存在这很多共同点,它们是相容的,都是为了把枯燥抽象的德育知识形象生动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四 游戏课的互动性  游戏教学是要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道德知识,如果学生没能真正参与的游戏当中,就无法学到相应的知识。而且学生的道德需要来源于道德实践。在道德教学中,要将行为准则转化为自主的道德行为,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气氛,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体验与游戏契合时,便产生了情感共鸣,这必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蕴含于游戏中的道德价值观。而且游戏是以群体合作,个人代表为目标,通过组内合作、互动,组间竞争等激励机制来完成游戏任务的,这使得学生从集体学到的知识变为己有。教材所呈现的材料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更多的引进来自学生生活的教育资料,让统一道德主体材料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强劲刺激,从而加深其道德体验,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参与游戏教学中,学生是主人,是真正的参与者;这为传统德育中存在的空间说教和机械训练、学生言行不一与缺乏责任感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从而在实践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缺一不可的,都应积极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去,教师在游戏中指导积极参与到游戏中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五 游戏课的现实性  理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自己生活的理论,人们往往没有深刻的体会,而等到自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又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生活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生活是没有反思、没有自觉性的生活,所以游戏的选择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真挚实感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摩擦、碰撞并融合的过程,如果脱离了学生所掌握的旧的知识结构而灌输给学生新的内容,会造成学生知识的结构的统一,一时难以建立有序的、稳定的知识体系,所以游戏的选择要立足于学生新知识生长的特点。知识的建构过程和情感的培养过程都不是简单的个人所能完成的知识和情感都是主体间互动的产物,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语言、肢体、情感多重互动中形成的,所以游戏的选择要立足于学生知识形成和情感培养的互动性。当今世界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情况不断出现,幼儿学生也较以往的学生发生了新变化,而学生的生活和真情实感、新知识的生长特点以及知识形成和情感培养的互动性都是现实情况。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来说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这必然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性。传统的德育方法往往坐而论道,不注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在接受时感道迷茫,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缺乏解决现实道德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就要注意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