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二)【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3及第97页“做一做”第3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初体会怎样相加减。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3.经历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在动手操作及说理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投影仪、两根同样的绳子等。【情景导入】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吃了其中的1块,剩下几块?怎样用分数来列式和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进行新课】1.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在教学例1(分数加法)后,可直接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这样处理显得比较自然。)具体环节如下:(1)问:刚才大家已经算出哥哥、弟弟共吃了这块西瓜的,那么要求西瓜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思考并讨论:怎样计算?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1”在这里表示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思考:1-=?生可能说出把一个大饼平均分成4块,吃了1 块,还剩3块,也就是 。也可能说出,4个 减去1个14是3个也就是。 (课件动态展示减的过程)(设计意图:在学生算出哥哥与弟弟共吃了西瓜的八分之三后,紧接着提出问题:这块西瓜还剩几分之几?这样很自然的过渡到例3的教学中,但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1”在这里表示的是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2.剩下的你打算怎样处理?能编出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设计意图:在1减几分之几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明确了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这一部分可以作为练习来处理。)【课堂作业】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的第1题。【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小结:我学会了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二十的第6、7题。第2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二)1-=-=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同分母分数间进行的加减运算,学生可能掌握得比较好,但是用整数1减一个分数的情况比较重要并且难以理解,应加强教学和练习。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教学和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所教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