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必修一《乡土情结》预习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275112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必修一《乡土情结》预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必修一《乡土情结》预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必修一《乡土情结》预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土情结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 了解作家柯灵2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体会“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3. 体味散文的语言艺术,鉴赏文本的意蕴美。 二预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原名高季林。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 1925年,在绍兴小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叙事诗 织布的女人。 1930年任儿童时报编辑。 1931年冬到上海。从此,除1948年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在香港生活一年外, 一直在上海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和电影、 话剧活动。 建国前曾先后编辑过进步报刊 文化街 、 民族呼声 、 读者生涯等,介绍了不少延安文艺作品,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全国解放后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 上海影协党组成员兼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局顾问等职。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 秋瑾传 等。 本篇是在 香港文学 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的优美散文。(二)基础知识预习1 给加点字注音魂牵梦萦(y ng) 忐忑(t曲t e )不安 怯(qi 3 )生生 田月养(ch ng) 悠邈(mi B) 崎岖(q iq u ) 三匝(za )最(zu i )尔铢(sha)羽而归 谪(zhe)居 欷献(xixu)方兴未艾(ai)桑梓(z i ) 屹(y i )立发轧!(附) 濠(h(0)水翘(qi(0)首 杀戮(l立)2解释下列词语搭讪(sh (n)褪(tu i )色翰苑(yu由)缔(d i )造 谛(d i )听侘傺:失意的样子。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田塍:田埂。蕞尔:形容小(多指地区)。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景致。忐忑:心神不定。含辛茹苦:经受艰辛苦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翘首:抬起头来望。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三、附录课文引用的古诗文( 1)唐代诗人贾岛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 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 回首并州, 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 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胜过春天, 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3)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这样寂寞无聊还有什么可待?天天碌碌无为独自空手而归。我想归隐山林去寻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违。 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辈,世上要寻知音实在寥寥无几。 或许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还是回家关闭我的故园门扉。第一联写落弟后的景象 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露了诗人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愿理会,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 么可留恋的。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出自离骚本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比喻自己归隐的理想。 “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决定归隐了。 “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惜别之情。“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郁,充满了怨愤之情。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说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现了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给全诗带来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正是因为认识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 “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诗人看来归隐是惟一应该走的道路。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这首诗不事藻饰,语句平淡,近似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4)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 吴钩, 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 春秋时吴人善铸钩, 故称。 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 驰骋战场、 收复失地的心声, 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 “带吴钩” 效命沙场, 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5)林则徐赴戍登程口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道光二十二年( 1842 年),即鸦片战争以签署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为结果之后,林则徐被革职发配,在西安与家人告别,写此诗以示其志。一、二句为自谦,称自己年衰才庸,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情了。然而,作者笔锋陡然一转,吟出乍读与前两句不甚协调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表示:但若对国家有利,都要生死以之,报效国家,决不能因个人祸福而避之。 这两句可谓惊天裂帛, 淋漓尽致地显现出作者胸中跳荡的报国之心,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继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也就在此。 该诗的五、六两句,是属于那个时代为臣子之人的特殊心理,君恩厚重,虽被发配,却不敢有半点微词。对此,我们只能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之。七、八两句作者用了一个典故。宋真宗时,一个叫杨朴的人诗写得好,真宗召他入宫,问其近来可有人作诗送他。杨朴说,他的妻子写有一首诗,诗里有句: “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让杨朴回去了。至于真宗召他有无杀他之意,无考。苏东坡被贬入狱时,妻子大哭。苏说,你能不能像杨朴的妻子一样也送一首诗与我?其妻破涕为笑。林则徐遭贬,发配伊犁,与家人告别,写诗用此典故,虽溢散一股凛然大气,却难隐内心苦涩。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对全文进行划分并对各部份总结,写在下面空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